南向大通道,陆海主枢纽,钦州石化产业推介会南宁引凤

本报讯(记者 马彦平)9月13日,乘着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东风,由中共钦州市委、钦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钦州市石化产业推介会在南宁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晓钦,新加坡驻广州总领事蔡簦合,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中国司华南区主任邓佩筠,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孝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史献平,钦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革冰,钦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谭丕创等领导以及来自上海华谊集团、新浦化学私营有限公司、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界代表约百人出席会议。会议由钦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雄昌主持。

南向大通道,陆海主枢纽,钦州石化产业推介会南宁引凤

钦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革冰

王革冰在致辞中表示,钦州地处北部湾经济区中心位置,是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自治区重点打造的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主枢纽,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和机遇。近年来,钦州立足于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国家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众多国家级平台汇聚的叠加优势,按照“打造北部湾临海核心工业区”的战略定位,将石化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和核心产业,全力打造“油、气、煤”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石化产业格局,成为面向东盟、辐射我国西南中南的国家级大型石化基地和区域性石化产品交易中心。目前,中石油、华谊集团、广西投资集团、四川能源投资集团、新加坡新浦化学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已先后入驻,钦州市石化园区工业产值近500亿元/年,化学品动态总量达到2500万吨/年,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能源化工基地。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南向通道的建成运营,作为主枢纽、主通道的钦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钦州市正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利好机遇,构建大开放、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发展新格局,为各类石化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钦州拥有最集聚的平台优势和最优厚的政策优势,拥有最便捷的市场优势和最通达的港口优势,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优势和最优质的服务优势,为广大企业投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相信,选择钦州投资,就是抓住了无限商机、赢得了发展先机。” 王革冰说。

南向大通道,陆海主枢纽,钦州石化产业推介会南宁引凤

推介会现场

会上钦州市副市长李从佳介绍了钦州市经济社会及石化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钦州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37个,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全球排名前20名的船公司有11家进驻,累计开通集装箱航线40条,覆盖国内外60多个港口。近年来,钦州获得国家批准设立了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个国家级开放合作平台,获批整车进口口岸、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全国首个进口毛燕指定口岸、粮食进口口岸、进境水果口岸等特殊政策。目前,钦州依托“两国双园”、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开放合作特殊资源,成为了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

在谈到钦州已初步构建成全国独有的“油、煤、气”三头并进的产业体系时,李从佳指出,钦州始终把石化产业作为开放经济的核心产业,全力发展钦州石化产业园,全力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上下功夫,加快布局全国独有的“油、煤、气”三头并进的多元化石化产业体系。据李从佳介绍,钦州石化产业园成立于2009年,规划面积约52平方公里,毗邻中马钦州产业园、钦州保税港区等国家级平台,由金谷片区和三墩片区两部分组成,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以“中国石油化工”命名的园区。今年5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园区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18中国化工园区排名,钦州石化产业园排在第25位。2017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500亿元,税收80亿元。

南向大通道,陆海主枢纽,钦州石化产业推介会南宁引凤

钦州市副市长李从佳

“钦州石化产业园有三大优势:一是地理位置独特。规划片区为独立孤岛,远离居民区,安全纵深广,符合国家对重大石化基地发展的基本要求;二是优惠政策多。符合条件情况的入驻企业可同时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等多项优惠政策的叠加,其中西部鼓励类产业项目自投产之日起,企业所得税享受‘五免两减半’优惠政策;三是配套设施全。目前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已基本建成,8条海铁联运班列、40多条集装箱航线形成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运输体系,国投发电、国电热电、胜利燃气、新加坡胜科水务、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等优质企业为园区提供蒸汽、燃气、电力、污水处理、物流运输等配套服务,具备大型石化项目入驻的条件。” 李从佳说。

李从佳表示,目前,钦州石化产业园区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总投资约800亿元的新浦化学年产400万吨烯烃综合利用产业园项目签订投资框架协议,补齐了化工型“油头”;投资700亿元的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正在建设,占地5平方公里,涵盖煤化工、轻烃裂解、盐化工、石油化工下游四大产业链,涉及化工品40种,填补了“煤头”产业空白;总投资约210亿元的100万吨乙烷制乙烯、60万吨丙烷脱氢制丙烯两个项目顺利推进,开辟“气头”新格局。预计到2025年,石油炼制、烯烃、芳烃规模分别达到3000万吨、400万吨、300万吨,产值突破3000亿元,税收贡献300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油头、煤头、气头”齐全的综合性大型化工园区。

南向大通道,陆海主枢纽,钦州石化产业推介会南宁引凤

新加坡驻广州总领事蔡簦合

蔡簦合表示,长期以来,新加坡与广西交往频繁,合作密切,目前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新加坡太平船务公司已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紧密合作,开通了多条国际集装箱航线,为中新互联互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加快推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随着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的提出和实施,钦州作为重要的节点,再一次成为东盟各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新加坡已经成为钦州市第一大贸易伙伴,期待广西与新加坡之间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围绕“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建设,不断深化各方面的合作交流,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层次,提高合作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南向大通道,陆海主枢纽,钦州石化产业推介会南宁引凤

作为推介会一项重要议程,在与会领导的共同见证下,钦州市副市长李从佳和新加坡新浦化学私营有限公司董事黎载康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黎载康在发言中表示,新浦化学很早就意识到开辟海边化工基地的重要性,2013年,公司开始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考察,寻找适合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化工园区。之所以看好钦州,因为钦州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发展区域,是“一带一路”南向通道路海枢纽城市,更是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主枢纽,对于东盟来说,钦州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南向大通道,陆海主枢纽,钦州石化产业推介会南宁引凤

黎载康表示,东盟国家整体经济增长迅速,对化学品需求与日俱增,未来东盟国家对新型化学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这为钦州利用海港优势发展石化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新浦化学年产400万吨烯烃综合利用产业园项目正好契合钦州发展石化产业的思路。“如果把项目比作万里长征,今天的签约仅是万里长征的一步。” 黎载康说。

上海华谊集团副总裁顾立立在会上表示,去年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钦州市历任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大力支持下,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充分发挥华谊集团产业优势,重点布局碳一、碳二、碳三、碳四及盐化工产业链,利用好东南亚和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全力将钦州基地建设成为国内乃至世界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的标杆工程。华谊钦州项目总投资700亿元,集团要利用好钦州港的枢纽优势推进纵深发展,把钦州打造成华谊最大的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

四川能投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跃在发言中透露,四川能投川化集团拟在钦州投资105亿元,建设年产60万吨丙烷脱氢、年产30万吨聚丙烯、年产25万吨丁辛醇、年产13万吨丙烯腈以及4.5万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在前期工作对接中,我们切实感受到钦州市委市政府推进发展的决心,高屋建瓴的战略规划,统筹协作的战略定力,更感受到政务运转的高效和便捷,政企一家的和谐和亲情。方方面面都深深地打动了四川能投,坚定了我们投资钦州的决心和信心。” 杨跃对项目在钦州的发展信心满满。

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表示,总投资约245亿元,年产125万吨乙烷制乙烯项目是广西投资集团在钦州布局的新产业、新业态,计划通过这个项目,培育出广西石化龙头企业,带动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石化和下游轻工、纺织、建材、包装等千亿元石化产业链发展,形成具备区域产业特色和循环经济亮点的产业发展集群,填补广西和西南地区石化项目空白。

南向大通道,陆海主枢纽,钦州石化产业推介会南宁引凤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孝峰

王孝峰对钦州石化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他认为有三方面的有力支撑:首先,《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在沿海地区,适时在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安全防护纵深广阔的孤岛、半岛、废弃盐田规划布局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钦州三墩循环经济示范岛在这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非常适合布局大的石化产业项目,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其次,北部湾经济区核心位置为钦州市发展石化产业奠定了发展优势。再次,钦州作为面向东盟的窗口城市,发展石化产业市场优势明显。

南向大通道,陆海主枢纽,钦州石化产业推介会南宁引凤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史献平

史献平也表示,石化作为钦州的支柱产业,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动力和吸引力,应该考虑好以下几点发展思路:一、多元化原料供应路径;二、稳步推进乙丙烯深加工建设;三、做优做强炼化一体化产业;四、深度开发终端高品质产品朋友圈;五、着力培育区域管理创新体系。史献平指出,钦州市的石化产业要继续深入地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再结合具备的优势,发展前景必将非常光明。

(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化工报》,邮发代号1-44,或下载中国化工报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