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马克沁机枪改变了人类战争史”?

纳兰谈史


火药曾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专利,平常更多被拿来使用在烟花、爆竹等事物上,不过在蒙古人横空崛起后,这项独属于我们的技术却被流传到了欧洲。

蒙古骑兵凭借着他们强悍的战斗力,让欧洲陷入了血腥的地狱之中,由他们战争引发而来的黑死病更是在后来夺走了欧洲1/3的人口生命。


不过,欧洲人也在和蒙古骑兵的战争中获得了一些好处。

在蒙古骑兵的战争洗礼过后,欧洲人获得了蒙古骑兵从东方携带而来的火药技术,这些火药的流传,很大程度改变了欧洲未来的历史。

在多年的历史发展过后,欧洲人慢慢用火药武器取代了原始的冷兵器,凭借着这些先进的武器,在全世界各处称霸了起来,铸就了一个以欧洲为主体的大殖民时代。

早期的热武器发展

不过在19世纪的时候,欧洲人使用的火药武器还是比较落后的。

那个时候他们使用的大炮发射主体是一枚枚实心的铁球,火药所起到的作用是给大炮里的铁球提供一个推动力。

那些时期的大炮并不能像后来的大炮一样,发射出能凭借火药爆炸杀伤敌人的炮弹。

而枪支同样落后,那时候的枪支是每发射一次就要重新给枪支装填一次子弹的燧发枪,效率非常的差。


在这样的时代里,马克沁机枪的出现,确实拥有着非常重大的划时代意义。

机枪的开山鼻祖加特林机枪

不过我们要清楚的是,马克沁机枪并不是世界上出现得最早的机枪,世界上发明最早的机枪是19世纪60年代由美国人加特林发明的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原本是一名医生,因为见识到了战争的惨烈,所以他就决心要发明出一款能避免己方士兵伤亡过大的武器。

因此他在潜心研究过后,才发明出了能连续发射几百发子弹的加特林机枪。

不过加特林机枪虽然比以往的枪支拥有着更强大的威力,但是想要使用这种机枪却非常繁琐,需要有4个人同时操作才可以完成。

在发射的时候,旁边是要有人用手转动机枪转盘的。

后起之秀的马克沁机枪

相比于操作繁琐的加特林机枪,晚20年后才被发明出来的马克沁机枪确实有着不同的意义。

首先,马克沁机枪的操作并没有加特林那么繁琐,一般一两个人就可以轻松的操作,使用的时候不需要转动多余的转盘,只要扣动着扳机,那子弹就可以如同狂流一般倾泻而出,同死神之刃般收割敌方无数的士兵生命。

而且在各种威力、性能方面,马克沁机枪也要比加特林机枪优秀了一大截,因此在马克沁机枪发明流传开来后,其渐渐成为了战争中的主流。

马克沁机枪最耀眼的时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英国、法国因为曾经贵族骑兵作战的荣耀没有装备这款机枪,所以在他们和装备了大量马克沁机枪的德国作战时,就遭遇到了一场场堪比屠杀的局面。

当他们狂热而兴奋地骑着马匹向德国人杀去时,马克沁机枪的金属洪流,瞬间使他们沉沦到了地狱之中。

这种武器与作战方式的差距,让法国人和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早期的时候损失惨重。

不过他们显然也不傻,在遭遇了巨大损伤后,他们很快就改变了作战方式以及大量引进了马克沁机枪,通过这种种改变,才慢慢扭转了不利的战局。

后来虽然又出现了许多性能更为良好的机枪,但是那些机枪,很多都是在马克沁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所以说这就是人们觉得马克沁机枪改变了人类战争史的原因,曾经的战争虽然残酷,但却是略显温和的,马克沁机枪的出现,使得战争变成了一台台大型的绞肉机,将无数的生命都搅拌了进去。


孤客生


1884年,一个叫做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的贫穷美国人,向欧洲展示他的发明成果:一挺全自动机关枪。他坚信,他的发明将改变战争,改变这个世界。他很快就要发财致富了。但是现实却狠狠地给他来了一记下勾拳。因为欧洲贵族们象看小丑一样看着他,象看动物马戏一般看着他的发明。“这个玩意太好玩了!“”这个小东西太精彩了!”唯独没有一个人问问价格,也没有一个人下个订单。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无精打彩地垂着头,回到家里算了一笔帐,没想到这个发明不仅没有发财,还赔了积蓄多时的存款。

这顿时让西拉姆·马克沁雄心化做了纸心、一夜暴富梦变成了一夜暴贫命。他始终想不明白,这么好的一挺全自动机关枪,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看上呢?

那是因为西拉姆·马克沁没有考虑到,当时在欧洲战场,人们崇尚的是光荣的骑兵冲锋、与敲着有节奏的军鼓,整齐地队列向着敌人进军的骑士精神。对于这种全自动机枪,凸显不了贵族品质,骑士精神的物件,怎么可能有进战场的机会呢?

让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没想到的是。在欧美不受人待见的全自动机枪,却让非洲殖民者认为是上帝赐于他们的利剑一把。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非洲,虽然殖民者仗着船坚枪利,对当地的黑人土著居民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但是有两个问题是殖民者一直解决不了的:一、无法让当地黑人居民产生一种“白人无法战胜”的神思想。二、一旦黑人土著用人海战术的话。殖民者虽说最后也能获得胜利。但是避免不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而这二点,殖民者相信全自动机枪能够完美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1891年,证明殖民者看法的证据来了。“黑人来了!他们来了!”移民部落观察哨的哨兵大声吹着哨子,向着部落里的居民大声示警着。一支箭飞来,正射入哨兵的后背,哨兵无力地摔向地面。部落里居民大乱了起来。各自仓皇躲避。不远处,黑压压的黑人土著民,有的手拿矛盾,有的微张弓箭......怪叫着向着部落冲来。一个德国军医招呼着他的几个仆人,将一个怪怪的铁家伙吃力地,搬进一个土屋中。德国军医将一条长长的链子塞入这个机器侧口中,并将前方指向黑人。只见他狠狠地按住一个地方,这台机器的前方顿时喷发出火焰与刺耳的响声。而不远处的黑人部队,不知什么缘故,在前方的人纷纷倒地。很快,前锋部队已经没有一个人是站着的了。“天神降临了!”后面的黑人大叫着,四处逃散,很快没有了人影。地上只留下了一千多具黑人尸体。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就把这次黑人土著民的进攻给击退、击散。这要是放在过去,殖民者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很快,时间飞逝到了1898年,在苏丹暴发了马赫迪起义。在最后一战恩图曼战役中,苏丹人召集了20000人,来进攻英国人。而最后的战果竟是苏丹人足足损失了15000名勇敢的士兵(也有一说为11000名)而这些阵亡的人基本上全部是死于“天神”全自动机枪的枪口下。据说英国人也只付出了几十人伤亡的代价。这个结果让英国人也不禁后怕,不断喃喃地自黑道:“这不是战争,这简直是屠杀”。

西方人也开始慢慢习惯了这种单方面的屠杀机器。曾经在封建清朝的中国,也出现了恶魔的身影:东郊民巷的几百西方侵略者凭借着几挺“恶魔”,就击退了上万义和团的围攻。

而1904年,英军入侵西藏。在一场战斗中,在几挺“恶魔”枪下,就倒下了几百藏军。就连操纵机枪的一名英军也在战役结束后,写信给他的妈妈说道:“对于这场杀戮,我如此恶心。以致于停止开火。但是将军的命令是尽可能多地屠杀藏民。”

这个在非洲和亚洲大出风头的“恶魔”,此时依然打动不了欧洲军界的芳心。在欧洲军界认为,这个“恶魔”仅仅适合于屠杀那种低劣民族,对于我们这些高贵民族,是不可能,也绝对不能让“恶魔”所玷污。

这就在欧洲造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局面。一方面,欧洲军界都在比着谁的船坚,谁的炮利。一方面,“恶魔”深居冷宫无人识。

“德国人下了订单了!”在一家军火公司里,一个许久没有订单的推销员大喊着,向着经理室跑去。“什么!每个连要配六挺机关枪?我没听错吧?那群乡巴佬,他们想干什么?经理不可置信地说道”“我给他们说,机枪在咱们这里都叫战争之王。打仗省人工。”“哈哈哈,我的乔治,你真是一个好的推销员啊!不管这群乡巴佬了。叫工厂快点生产!”“好的,我这就去。”马上就要得到大量佣金的乔治兴高彩烈地跑出了大门。“这群德国乡巴佬。等开仗时他们就知道“战争之王”是啥意思了!哈哈哈......”办公室里传来一阵肆无忌惮的笑声。

而此时聪明的英法等国却没有上推销员乔治的“当".他们虽然出于礼貌没有直接拒绝,也订购了一些”战争之王“。但是他们始终认为,我们英勇的步兵和骑兵就是去屠杀这些有着”战争之王“的德国佬的。

正如丘吉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道: “一战”爆发时,虽然在战略上明明是德国人在进攻,法国人在防守,但在战术细节上,法国人只要一看到德国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穿着他们的红裤子,高喊着“法兰西万岁”和“拼刺刀”类似的口号,伴随着雄壮的《马赛曲》向德国人发动自杀性冲锋。

而最终地结果就是:战场上漫天遍野都躺着红裤子的法国人。这些法国人并是加班累了在休息。几乎全部是让“战争之王”吐吐掉的。仅一场边界战斗,法国人就损失了几十万人。

而到了1916年的英、法、德索姆河战役中,更让英国人尝到了“乡巴佬”的苦果。一天之内就损失了将近六万人左右。整个战役伤亡高达几十万人之多。差点让英国贵族损失殆尽。

而法国人也总结出了一条“真理”:机枪是无敌的,进攻是最傻的。只有在战壕里静静的打枪,才是终极王道。于是他们就在法德边界上修起了坚固的工事。并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马其诺防线

在“乡巴佬”成功学的影响下,欧洲各国纷纷效仿,“恶魔”从冷宫出来了,它懒懒地伸了一下双翅。飞到了旅顺日俄战场上空。冷冷地着着200个日本士兵端着枪,向有它两个子女把守的俄方阵地冲锋。仅仅两分钟,200个日本士兵就全部倒在了地上。“好样的!”恶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而203高地攻守战中,日军伤亡超过了九万人。日本将领乃木希典观察阵地后,对后面的指挥官大骂道:八格牙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士兵,怎能象只蛆虫一样卧倒在地上呢。起来全部冲锋!指挥官则垂下眼泪:他们都死了!

1916年,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走的并不寂寞。因为他的”恶魔“已帮他凑集了足够的人手。

《武器装备百科全书》说:“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从拿破仑时代起曾经使用过的战术完全没用了”。

纵观人类整历史,能够导致一场战争的进程为之改变的、并能影响整个武器发展方向的,除了马克沁机枪以外,似乎没有第二件武器,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和高度了。

该文仅表述个人观点,因本人学识有限,文章有诸多错误之处,还请各位友友批评指正。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恒实说”。更多精彩,尽在恒实说!谢谢支持。

恒实说


马克沁重机枪是在索姆河战役中亮相的。按说马克沁重机枪由美国人马克沁发明,在英国完成发明研制的,但却被德国人看中,大规模列装军队,并在索姆河大显身手。据史料记载,单是一天英国人就被德国人用重机枪干掉六万人,马克沁也是一枪成名万骨朽,震动了欧洲。

从此一一

各国相继研发自已的自动火器,枪械也是大放异彩,迅猛发展

从重机枪到轻机枪,再到冲锋枪,各式自动火器纷纷出现。火力大为增强。

武器的改进改变了作战方式

一方面是以重机枪为主要依托,加上坚固的碉堡与四通八达的壕堑,组成了有利于防守的火力配系与防御工事。这种作战方式风行了二十世纪前半个世纪。过去象俄罗斯方阵那样的人海战术显然是不行了。

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壕堑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

有矛就有盾。既然【寡妇制造机】出现了,人们也要寻找它的破解方式

在英国邱吉尔的支持下,工业家坦克发明了一种【机枪破坏器】,也就是把当时的拖拉机裹上铁甲,装上机枪,制成一种新的武器。这种武器以其发明家命名,叫做坦克。


从二战时期,坦克独立组成坦克部队,以其突破力撕开了防御壕堑,形成了机械化战争的作战模式。

当然,新情况还在不断出现

有人将机枪装到飞机上,形成了战斗机,或歼击机。与扔炸弹的轰炸机一道形成了空军作战模式。这样,到二战时,以坦克部队与航空兵为主要突击力的机械化作战就登上了战争舞台。作战模式发生很大改变。

这一切,皆由马克沁机枪带来的变化。


阳城导航


在马克沁机枪出现之前,士兵使用的都是非自动步枪,装一发子弹打一枪;这就相当于金庸小说中的“一阳指”。

而马克沁机枪是可以连发的,通过利用火药气体能量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单枪管的连续射击。而且,枪管使用水冷,只要有水,枪管的温度就不会超过100度,枪管就不会坏。再加上使用333发的弹琏供弹,弹琏之间可以相互连接起来。这样,在水和弹充足的情况下,马克沁机枪就可以以600发/分的射速,保持持续射击!此时的马克沁就是六脉神剑,不仅可以虚指(点射),还能横扫!

在少室山上,乔峰看见慕容复被段誉的六脉神剑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时,心想:换做是我跟慕容复易地而处,恐怕也难以抵挡六脉神剑……

在马克沁被用于一战之前,战争双方还在使用集团式冲锋战术。以密集队形向前猛冲,在攻击受挫依旧如此,同时士兵们还不知道机枪的威力,不知道在敌人的火力下如何隐蔽自己。这种战术的应用,是因为非自动步枪打完一枪需要花时间装弹。进攻一方,可以利用敌人装弹的时间,靠士兵“生命”换取“时间和距离”,冲到敌人阵地前。也是因此,骑兵因为跑得快,所以在当时还很流行。

等马克沁出现以后,600发/秒的持续射击,完全终结了集团冲锋的作战方式。两三个人的机枪组,就能阻挡上千人的冲锋。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兵,也成了移动的活靶子。

一战,索姆河战役。在持续一周的炮击后,英法联军对德军发动总攻击。英法联军的步兵,像潮水一样冲向德军阵地。他们进攻的是弗里茨·冯·贝洛将军指挥的德国第二集团军所辖的8个师,该部队在乔克高地一带安设了数百挺马克沁机枪。当英法联军进入机枪射击范围以后,德军埋伏的马克沁机枪突然开火,联军士兵被成片的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史》记载,英法联军在这一天阵亡了60000人,绝大部分都是被马克沁打死的。

马克沁机枪的威力被意识到以后,各国开始装备各式各样机枪。英国迅速生产由马克沁改进而来的7.7mm维克斯机枪;法国则大量装备了导气式的哈奇开斯机枪;美国开始装备路易斯机枪;等等。

从此以后,面对机枪的存在,密集式冲锋成了送命战术。防守一方装备马克沁以后,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能独挡大批敌军的进攻。参战双方也开始侦查对方火力部署情况,同时,机枪阵地也成了被炮火重点照顾的对象。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很多机枪阵地刚开火不久,就会被日军迫击炮攻击。我军只能通过不断地变换射击阵地和加固阵地,防止机枪点被日军炮火攻击。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1898年,英国人在北非地区和苏丹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恩图曼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苏丹人集中5.2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骑兵。

众所周知,骑兵曾经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强大的骑兵部队穿上坚固的铠甲,在步兵面前几乎可以无坚不摧。

(古代重骑兵)

对那些缺少严格军事训练的军队来讲,骑兵更是如魔鬼般的可怕。

十字军东征期间,就曾经有过很多欧洲数百欧洲重骑兵冲垮数千阿拉伯步兵的战例。

而轻骑兵来去如风,在运动中对步兵发动攻击,只要找到步兵防守的漏洞,就可以依靠速度优势迅速集结,形成局部优势,将步兵击败。亚洲北方的草原就盛产这种机动性极强的轻骑兵部队,他们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是南方的农业帝国挥之不去的噩梦。

(草原骑兵)

但是,当火器出现之后,骑兵的优势就被大大抵消了。火器以他强大的杀伤能力,可以轻易击毙一名身穿重甲的骑手。

虽然重骑兵在火器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打击,但是轻骑兵以快速的机动性,再结合近代以来发展出的先进训练手段和战略战术,反尔在战争中的作用丝毫不减。他们往往装备了长枪、火枪等武器,在对付分散步兵中非常有效。

(近代骑兵)

但是,到19世纪末的时候发生了变化,因为著名的速射武器马克沁机枪诞生了。

这种武器每分钟的射击速度大约为600发,有效射程2公里。马克沁机枪的诞生,真可以说是改变了战场的形态。曾经重要的兵种骑兵在历史上的作用将会被无限降低了,因为在马克沁机枪的面前,以速度称雄的骑兵部队遇到了致命的挑战。

骑兵速度虽快,和每秒钟速度达几百米的子弹相比,那就是慢的像蜗牛一样了。

(马克沁机枪)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马克沁机枪的射速极快,当这种机枪被部署在阵地前的时候,每分钟数百发子弹的射速,可以在阵地前形成一道让人无法逾越的弹幕。

更重要的是,这种武器的射程非常远,即便在两公里之处,也能对人和马造成巨大的杀伤。

所以在早期,马克沁机枪是被当做速射炮来使用的,因为他们会对敌人的集结地点进行攻击。骑兵部队冲锋的距离多数在半公里之内,也就是说,骑兵还远没有准备对机枪阵地进行攻击的时候,他们就已经遭受弹雨的倾泻。

所以,这种武器让骑兵部队往往在还没有冲锋的时候,就已经遭到了致命的打击,等他们开始攻击的时候,往往已经因为损失惨重难以成行了。

马克沁机枪简直可以说是骑兵的克星。

骑兵的使用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们必须要在开阔的平地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攻击能力。

马克沁机枪能够发挥最大杀伤力的地形地貌,也是以开阔地为最佳。

于是,在1898年的恩图曼战役中,当数万名苏丹骑兵开始向英军阵地发动冲击的时候,战场上出现了极为惨烈的一幕。

(恩图曼战役中苏丹骑兵冲锋)

在这里,英国人装备了大量刚刚研发出来的马克沁机枪。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机枪射出了数以10万计的子弹。苏丹骑兵在机枪阵地前,丢下了成千上万具尸体,幸存者惊慌未定,慌忙转身逃跑。

人们普遍认为,此役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以骑兵正面攻击的战术将会被丢入历史的垃圾堆。

称雄世界2000年的骑兵开始逐渐退出世界舞台,而以骑兵著称的草原人,在这场变革中显得那么无力应对。

草原游牧民族在文化上先天的劣势,对先进武器的掌握是极为不利的,于是,曾经称雄一时的草原人威胁开始大为降低。

然后,他们的另外天分显示了出来。

比如,能歌善舞和热情好客!


历史风暴


“寡妇制造者”的外号不是浪得虚名,马克沁重机枪在一战里,几乎杀尽整整欧洲一代人。

在马克沁重机枪诞生之前,人们使用的枪都是非自动的,打出子弹后要人工填装。这样的用枪方式,让很多士兵在填装子弹的时候,被敌人射来的子弹击毙。马克沁重机枪,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枪机推弹到位就可以再次击发,也就说一射击就能持续到子弹打完为止,标准射速是每分钟500发。

我们可以看另一款著名机枪——加特林机枪,它比马克沁重机枪要早20多年出现,也4个人操作,但发射子弹要靠人工摇动曲柄带动数根枪管旋转,标准射速是每分钟200发。美国南北战争的事实证明,敌军大范围发动快速冲锋,加特林机枪阵地守不住。

马克沁重机枪第1次亮相是在英国军队,当年英国人凭借4架马克沁重机枪,将5000非洲苏鲁士人干掉3000人。更让这款机枪出名的是一战,索姆河战役的血腥1天,德国人用马克沁重机枪干掉60000英国士兵。

到了二战的时候,马克沁重机枪已经显得落伍,但是其巨大的杀伤力仍旧给各国军界留下深刻印象,许多国家仍然在装备军队。比如纳粹德军,一线部队配备MG34、MG42通用机枪,二线部队则配备众多的马克沁MG08重机枪。

说这么多,我们来看一下马克沁重机枪的数值:枪长1080毫米,口径7.63毫米,净重27.2千克,有效射程2000米,初速是每秒740米,射速是每分钟500发。

马克沁重机枪的发明,那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有些疯狂……

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2年发现,英国士兵的肩膀老是被步枪的后坐力给撞伤,他脑洞一开有了创意,可以让这巨大的后座力可以成为武器自动连续射击的动力。

于是,这个老兄开始在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试验,2年后世界上出现第1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枪械。鉴于连续发射子弹会导致发热,马克沁研究出用水冷方式来给机枪降温,效果相当不错。

下面开始,马克沁先生有些疯狂啦,害得多少姑娘成寡妇。为保障子弹满足快速发射,马克沁发明帆布子弹袋,带长6.4米可装333发子弹,弹带两端还有锁扣装置,能够连接更多的子弹带。还不够,马克沁发明油压缓冲器,让机枪能够更改发色和子弹的速度。最疯狂的是,马克沁还设想在机枪上加一种机构,使机枪在手指拿开后还可以继续射击,直到弹绝。

杀人利器马克沁重机枪,曾经战场上的“寡妇制造者”,恶魔般的收割战士性命,你怎么看待它呢?


子屠龙


马克沁机枪的出现确实改变了战争史,让人类战争的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马克沁机枪最出色的时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那个时候,战争都是以堑壕战为主,双方使用单发手动的栓动步枪为主,射速底。但是精准度高,射程远,很多时候人们就是对射半年。

一战时期,英法大多采用的就是集团冲锋的方式向敌人发起进攻,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就是火力不足,用伤亡一部分人的代价,去换取一个阵地的得失。而马克沁机枪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马克沁机枪是杀人最多的武器,前后一百年的时间内,杀人无数。当初马克沁机枪展出的时候,没有人看好这挺机枪,普遍认为每分钟600发的射速纯粹就是浪费子弹,只有德国人看到了这把枪的价值,看到了这把枪的宏伟前景。只有德国人大规模装备了马克沁机枪。

最经典的就是索姆河战役,英法依旧是像往常一样,集团冲锋,冲向德军阵地,而德军阵地上的马克沁机枪开火后,彻底让英国人法国人怀疑人生。一天时间,六万英法士兵倒在了马克沁机枪的枪口下面。集团冲锋压根没用,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突破马克沁机枪的火力网。

坦克就是为了对付马克沁机枪的

英法为了对付马克沁机枪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英国人提出,他们需要一个可以有装甲,能够抵挡住德国人机枪的东西,同时要有足够强大的越野能力,而且还要有有火力输出能力。这个时候,坦克诞生了,可以说,坦克就是被马克沁机枪催生的。

当时一战时期,坦克作为一个新兴的武器,在战场上作为支援性武器,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战略战术上都发生了改变。而这个时候,坦克作战还是处于一个摸索阶段,而到了二战德国人把坦克玩到了极致,闪电战,横扫欧洲。这一切,都是马克沁机枪催生出来的。

马克沁机枪用它巨大的杀伤力催生了坦克,彻底改变了人们作战的方式,从原始的堑壕战逐渐变成了机械化作战。每一款新武器的出现,对作战的方式都是有巨大的改变的。


军武文斋


在南北战争期间,加特林机枪的出现虽然极大程度地增加了双方军队的伤亡。但是灵活性差,可靠性较低的加特林机枪在精锐骑兵的突击下犹如靶子,早期速射武器的出现虽然加大了军队的伤亡,但是也仅仅是将排队枪毙的双方赶回到了围墙之后,在短时间内的火力消耗之后双方仍然会进行刺刀冲锋,因为在当时以加特林机枪的射速来看,只要冲锋的速度够快,规模够大就足以在加特林机枪火力空隙之间将其阵地摧毁。 然而,马克西姆机枪的出现则杜绝了这一现象,虽然绝对规模的冲锋也可以推翻马克西姆机枪阵地,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马克西姆机枪的出现使得步兵们不再敢贸然地冲锋,而通通的转向利用坑道挖掘减少冲锋距离,或者使用炮火直接覆盖机枪阵地进行冲锋作战。相比加特林式机枪,马克西姆机枪提升的不只是射速,其可靠性便易携带性以及大规模生产的特性使得马克西姆机枪可以大规模地运用在战争之中,而且配属门槛非常之低,一战中前线的英德法部队甚至步兵班都可以达到每班一挺加特林机枪的配置。

马克西姆机枪真正意义上的拉开了火器和近战兵器的差距。在以往的冲突当中,比如殖民地的原始部队总是可以凭借人数优势和老牌殖民帝国陷入近距离交战之中。而当马克西姆机枪出现以后,这种所谓的进攻方人海优势实际上已经变成了防守方的点名大屠杀。数次殖民战争都表明,两瓶以上的马克辛机枪的配合完全可以在十分钟内放倒几千人次的单次进攻。比如在1904年英军入侵西藏的一场战斗中,英国军队仅仅凭借四挺马克西姆机枪就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挫败了西藏军队的进攻,并让战场上留下了几百具中国人的尸体。在八里桥之战中,八国联军也是凭借着马克西姆机枪挫败了清朝骑兵利用冷兵器攻击联军士兵的最后希望,可以说马克西姆机枪是真正的恶魔。


浩汉防务论坛


自从有了马克沁 每分钟射速达600发。杀人如割麦一般省事 一战中德国装备了相当数量的马克沁 给英法俄造成了大量伤亡 曾经在一天的战斗中。伤亡达六万人。多数都是拜马克沁所赐。因此一战以后集结大量步兵冲锋 大挖堑壕的阵地战。被一些欧洲军事强国如德国所放弃。使用装甲车坦克等掩护步兵冲击。并组建规模达几百辆坦克的装甲师集团冲锋。闪击战围歼战。而法国却还在死守一战时的模式。用庞大的人力物力建设了马奇诺防线。希望德国人来撞自己的重机枪口。而希特勒否决了德国国防部的提议。让德国装甲部队通过比利时到达马奇诺防线的深远后方兜击法军。让马其诺防线成了一条废线。法军猝不及防纷纷逃亡。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军被德国几个装甲师追的满世界跑。最后差点儿在克尔克遭到全军覆没?强大的法国只坚持了42天就投降了。这不能不说和他们落后的军事思想 做战模式有很大关系。马克沁重机枪因其强大的杀伤力间接地也促使了战略思维和战争模式的改变。


怒向刀


马克沁机枪未诞生时,人类战争史上使用的是非自动的单发枪械,因为需要手工完成压子弹、子弹上膛、发射、退出弹壳等一系列动作,所以枪械射速都很慢。

而马克沁采用水冷式枪管,尽管较为笨重,但却可以连续发射,子弹不停地向外喷射,打光弹链上的上百发或数百发子弹,中间绝无火力停顿,所以打击能力可谓前所未有的凶猛。

第一次实战,是装备此枪的驻非洲罗得西亚的一支五十人的英军,与当地苏鲁士人爆发的战争,仅凭借4挺马克沁重机枪就打退了5000余土著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堪称是一场大规模的屠杀,但马克沁机枪由此一战成名。


让马克沁机枪名垂史册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索姆河战役,德军阵地上装备的马克沁机枪,仅在一天时间内,就打死了60000余名英军,称得上是人类战争史上被机枪射杀人数最多的一场战役。

至此,马克沁机枪才真正被重视,一战末期,机枪开始大量装备欧洲各国军队,马克沁由此成为闻名的杀人利器。

自马克沁开始,自动连发的机枪才开始陆续被各国军队真正重视,开发了各类性能都要比马克沁先进的机枪,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各局部战争步兵的有力支援和进攻火力。


一战时期,各交战国步兵普遍装备的是单发栓动步枪,火力输出速度慢,所以为取得战役胜利,交战国往往采用步兵集团冲锋的阵形,单兵之间距离相当密集。

俄军进攻时,就常打精神战,士兵排列整齐,挺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两边是军乐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前进,有人中弹了,就有人快速补位,有时确实起到了压跨对方士兵心理防线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作战效果。

但很不幸,那天索姆河战役,挺着刺刀以密集队形冲锋的英军士兵,并未给防守方的德军以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相反却被德军马克沁机枪正面、交叉密集火力任意宰杀,成了枪下冤魂。


一战机枪的大屠杀,让法国人认识到,机枪才是杀人狂魔,与其在机枪面前傻冒地进攻,还不如待在阵地内打机枪来得省力省事。

于是,尚崇进攻的法国人,在法德边境上修筑起连绵不断的工事,守住机枪等待德军的下次进攻,那就是著名的马奇诺防线,但法国人苦心经营的防线,在二战时却悲催了,成了法国人的一大笑话。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