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東北挖參人的放山文化,也算是我們大東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現在這樣的老行當已經越來越沒落了,現在經驗豐富的放山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年輕人也不願意接觸這個既辛苦又賺不了多少錢的行業了,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文化,不要讓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東北放山人也叫"參幫",有著他們一套自己的語言與稱謂,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下。

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同時放山也是需要很多步驟的,要充分的做好準備工作,放山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拉幫

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拉幫",由懂山規、講道德、守信用、精通野外生存技能的當地人當"把頭"。幫夥大多三人、五人、七人或九人等,忌雙數,講究"去單回雙"。放山人視"棒槌"為人,體現了一定能挖到"棒槌"的願望。

2、 進山

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進山前要準備好放山用的工具(索寶棍、棒槌鎖、快當籤子、狍子皮、鐵鍋等),進山要選黃道吉日,習慣三、六、九進山。由把頭確定去哪裡放山。

3、 拜山

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進山後的第一件事是祭拜山神爺老把頭。用三塊石頭搭成老爺府(山神把頭廟)插草為香,樹葉為紙,磕頭祈求山參爺老把頭保佑平安抬到大"棒槌"。

4、 搭戧子

選擇背風向陽的山坡搭地戧子(窩棚)、用木杆支架苫樹皮防雨,在裡面鋪上樹枝獸皮,作為放山人臨時的家。晚上要在窩棚前打火堆去潮氣暖身體,驅趕蚊蟲,防止野獸。

5、 觀山景

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首先由把頭"觀山景",也就是觀察山勢雲霧密度,陰陽坡向和草木的生長狀況,並尋聽棒槌鳥叫聲,或根據夢境,確定到哪片山場尋找"棒槌"。

6、 排棍兒、壓山

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尋找"棒槌"的過程叫壓山,幫夥分工叫:"排棍"。把頭為頭棍兒、中間稱腰棍兒、最外邊的稱邊棍兒、成一排向前。不準亂喊話,看見東西喊出來就得拿著,頭棍兒或邊棍兒要折樹枝做記號,叫:"打拐子"避免重複壓山。

7、叫棍兒

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壓山時敲擊樹幹彼此聯繫,稱:"叫棍兒"。

索寶棍不離身、不能倒,以備急用。

放山人視樹墩為山神爺老把頭的座位。

遇到蛇(錢串子)好兆頭。

"拿"是吉利、順利的意思。

抽菸稱:"拿火"。

吃飯稱:"拿飯"。

睡覺稱:"拿覺"等。

8、開眼

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看到"棒槌"叫:"開眼"。

發現者大聲喊:"棒槌"叫:"喊山"。

眾人接話"什麼貨"?叫:"接山"。

發現者答出:幾品葉。

眾人喊:"快當",叫:"賀山"。

大夥迅速跑到發現"棒槌"的地方,馬上拴上"棒槌鎖",以防"棒槌"跑了。

9、 抬棒槌

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挖參過程叫抬棒槌,先嗑頭拜祭,選上風頭打火堆燻蚊子,防野獸。抬棒槌需要技術和經驗,一般由把頭來抬。根據"棒槌"蘆頭和根系的長勢,用鹿骨籤子、快當剪子等工具細心清理樹根、泥土、確保整支"棒槌"根鬚完整抬出。

10、 砍兆頭、撒參籽

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抬出的"棒槌"用青苔、樹皮包裹保鮮稱:"打參包";在附近的松樹上,扒去樹皮,刻上橫槓,記錄抬得"棒槌"大小和人數稱:"砍兆頭";抬出"棒槌"的地方,原土掩埋稱:"復埯";獲取的"棒槌籽"播入土中稱:"撒參籽"。

11、 ''拿覺''講故事

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放山人在地戧子裡過夜稱:"拿覺";負責幫夥生火做飯的人稱:"端鍋子",拿飯後幫夥漢子相互交流所見所聞,戲說美麗參女愛與情的故事,傳授挖參經驗。"拿覺"時頭朝裡腳朝外,參包子放到最高處。

12、 下山

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放山人結束放山活動,回家的過程稱:"下山"。下山時把餘量、鹽及火種,留部分在戧子裡,留備迷路人食用保命。在下山的路途中,不準說出"棒槌"的數量,也不準評估"棒槌"的價值,以防隔壁牆有耳和幫夥裡起歹意。

13、 還願

舊行當的規矩,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了,這樣的文化如何傳承

挖到"棒槌"下山,父老鄉親殺豬宰羊共同慶賀得寶平安歸,同時到山神把頭廟擺上供品還願,感謝山神老把頭保佑,當初進山時許下什麼願就要還什麼願,說話算話,期待來年平安發財。

這就是放山尋參的整個過程以及放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