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後,為何武安君白起寧願赴死,也不願意再帶兵了

秦國和趙國爆發了長平之戰,在當時是規模最大且最暴力的一場戰爭,基本上催垮了趙武靈王一手建立起來的強大軍團,起著決定性作用的當屬秦國武安君白起。

但是長平之戰勝利之後,為何白起不願意在帶兵了,寧可違抗王命赴死。翻閱各種資料,主要有以下幾點:

長平之戰後,為何武安君白起寧願赴死,也不願意再帶兵了

一、功高震主

白起曾經在伊闕之戰、鄢郢之戰中,大獲全勝,斬首近百萬,威名大躁。

列國一聽說到白起的名字,無不震驚,無不恐懼,曾經的魏王都不敢正面直視白起的臉,全然被打怕了。

諸侯國但凡提起秦國虎狼之師,只知武安君白起,未知有秦昭王。

以前剛剛做千夫長的時候,秦王說怎麼打就怎麼打,很順心,現在每次打仗還必須得白起說怎麼打,就怎麼打,秦王的臉面無存啊!

長平之戰後,為何武安君白起寧願赴死,也不願意再帶兵了

二、將相不和

秦國的丞相範睢平時在朝野,就一直跟白起的政見不合,經常吵起來,也較勁了很久。

範睢一直想找機會讓白起下不了臺,於是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

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對於白起來說,本來想要趁機消滅趙國的計劃就這樣被擱置了。

其實,白起在秦國擔任大良造的幾年,也樹立了很多敵人,關鍵的時候,其實沒有多少王公大臣說他的好話的,能力強的人,往往性格方面有些偏見。

長平之戰後,為何武安君白起寧願赴死,也不願意再帶兵了

三、名聲不好

長平之戰勝利之後,白起真正被列國冠以了“人屠”的稱呼,白起所到之處,滿處死民。

就連白起一心所愛的妻子也因他的無盡屠殺,離他而去。坑殺40萬的俘虜,這個罪白起擔當不起,他也無法向世人交代。

白起自己也知道,以後要是再出徵,面臨的可不再是抵擋而已,會被其他各國聯合起來對付的,因為白起就是死神,造成的恐懼瀰漫在各列國。

長平之戰後,為何武安君白起寧願赴死,也不願意再帶兵了

四、君臣沒有信任

這個應該是制約白起不帶兵的最大原因了,因為秦昭王對白起的數次不領命已經很反感了,包括最後攻打邯鄲也是派的王陵。

白起已經深深感覺到了,自己服侍了30幾年的君王,也開始厭惡自己了,伴君如伴虎。

長平之戰後,為何武安君白起寧願赴死,也不願意再帶兵了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劍時,說道:我白起一生鞠躬盡瘁,何以這個結果告終?坑殺趙國40萬人,我確實該死。

說完自刎,一代梟雄就這樣慘離人世,長平之戰的陰影一直籠罩在白起心裡,也難怪白起寧願赴死,也無意帶兵了……

注:來源網絡,僅作分享,如有侵權,告知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