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一介平民木匠,如何成為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朱八戒CC


“墨家”,是先秦諸子中的“顯學”。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

墨子的這個“子”,是從《墨子》一書的書名而來的,他的本名是墨翟。

要說墨子或墨翟是“一介平民木匠”,大概證據不足,於當時的時代也說不通。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制度和文化氛圍,是不會允許“逆襲成才”這樣的勵志故事發生的。

關於墨翟的信息,史籍中能查到的太少。

就墨家在戰國時期的影響來說,司馬遷如果能夠蒐集到足夠的資料,大概率是可能會大書一筆的。

然而,洋洋灑灑五十餘萬字的《史記》裡,太史公只在《孟子荀卿列傳》中寥寥數筆帶過。

他說:“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完了。

但可知,墨翟不是平民,是宋國大夫,就是諸侯下面一級的貴族。有人說墨翟和孔子同時,還有人說比孔子晚。

於是,到近現代,還有若干學者在爭論墨翟的生卒年。

胡適說,墨翟是孔子去世前10年出生的;

梁啟超不同意,說是孔子去世後出生的;

錢穆則認為,墨翟恰好是孔子去世的那一年出生的。

學界好像更贊成錢穆的意見,不少書籍標明墨翟的生卒年是前479?-前392?。但是也打上了問號,表示不很確定。

《漢書.藝文志》收錄了《墨子》七十一篇文章。班固注曰,墨子“名翟,為宋大夫,在孔子後。”

第一,關於身份,可以與《史記》相印證;第二,在孔子後,比司馬遷更確定了一些。

《漢書》不僅說墨翟是宋國大夫,還說他曾經是周廷命官。其雲,墨家之學,“茅屋採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尚賢。宗祠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以上這些。恰好都是周代“明堂之官”的職守。

周代的明堂,與辟雍同義,即帶有宗教色彩的官辦大學。所以,《漢書》說墨翟和墨家,都出於清廟之官。

這也說得通,那個時候的平民甚至更下層的黎民,不可能掌握絲毫的文化,文字及所有其他知識,均限於士以上的一個很小的圈子裡。

墨翟從社會最底層逆襲,進入明堂教書,還形成自己的學說,無異於天方夜譚了。

成書於曰前240年前後的《呂氏春秋.當染篇》說:“魯惠公使宰讓請郊廟之禮於天子。天子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後在魯,墨子學焉。”

這又恰好與《漢書》相印證了。墨子是在魯國學習的明堂祭祀等一套禮儀的。清廟中,也最有可能保留上及古代的書籍和知識。

這個記載還印證了一件事,就是現在有些書所謂墨翟是魯國人,或居於魯的說法,是從《呂覽》這兒來的。

那麼為何有人說,墨翟是手工業者,具體說就是木匠出身呢?

這很可能與《墨子》中的《魯問篇》有關。

其曰,昔者楚人與越人戰於江,越人亟敗楚人。公輸般自魯南遊楚,始為舟戰之器,作鉤繩之備,楚人因此亟敗越人。

公輸般就是公輸班,也就是魯班。他向墨翟誇耀自己的水戰兵器,還說準備製造雲梯,以幫助楚國攻打宋國。

魯班說,我可以用木頭造一隻鷹,能在天上飛三天不落地。這大約是世界上最早的無人機了。墨翟說,你看人家工匠,用三寸之木削一下,做成銷子擋在車軸外面,就能承受五十石的重量。所以,“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

於是,魯班被說服了,說我不去幹攻打宋國這種不義的事情了。

公輸般是土木建築,包括木匠的鼻祖。連他都佩服墨翟。很可能人們就認為墨翟也是木匠出身了。

確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墨翟出身卑微。

《漢書.藝文志》曾收錄數千篇先秦諸子的著作。但他最後歸結為有代表性的“九流十家”,他認為都出於朝官。

其稱,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縱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

這個說法,最早是西漢劉歆的觀點,後來曾很盛行。直到近代,才有人站出來反對。

胡適寫了《諸子不出於王官論》一文。後來,有一個也很有名的學者叫羅根澤,寫了《戰國前無私家著作說》,包含了反駁胡適的意思。

西周時期,周王室對於文化和意識形態是控制很緊的。因此,除了流傳下來的《書》,再就是春秋時期開始逐漸成書的《詩》和《易》,什麼也沒留下來。

其他所有古籍,都是戰國以後的作品,包括《論語》、《周禮》等等。

西周沒落,平王東遷,周王室控制力衰微,這才使諸侯們有了發展自己文化,辦學,招攬人才的機會。

王子朝前500年前後奔楚,攜帶了大量王室檔案,這是戰國諸子百家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儒道墨法等家很快崛起。

老子,本為周廷史官,他作為道家領袖,與《漢書》的說法,可相印證。

先秦其他的諸子百家中,沒有那個學派出自平民。最差的,也是沒落貴族。比如孔子,他祖上是宋國貴族,與墨翟是老鄉,後來才遷徙到魯國。很可能,墨翟也是這麼搬家搬到魯國的。

諸侯爭霸,需要理論支撐,需要謀略。這是春秋戰國諸子百家興盛的外部社會條件。

廣告詞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同理,沒有諸侯爭霸的買方市場,也就不會有諸子百家的供給側快速發展。

不爭霸,合縱連橫有什麼用?

沒有諸侯亂戰,墨家的非攻也不成立。

但不管是誰,沒有一個最底層黎民逆襲成功的。

不信就去一家家數。


至於墨翟的思想,不管是他自己的還是後人強加給他的,就不多說了。本題目問的重點不是這個。


一老沈一


首先,需要澄清一點的就是,墨子並非“一介平民”。他是宋國的“大夫”,是貴族階層。這一點,在正史裡記載是清清楚楚的。

大夫,是他那個時代(公元前5世紀)的貴族最底層。但雖然低層,他還是有讀書的權利。所以,我們不要只看到他的工作,還要看到他其實是師出名門的。

他是魯國人,曾師從儒家學派,至於是誰,難以考證。自漢以後,墨學完全滅絕,給研究墨學的後人帶來了莫大的難題。

當時的社會,士大夫階層已經沒有土地可以依賴了。所以,墨子的先輩,學會了木工這門技藝,靠著手藝,家族在亂世中存活了下來。傳到墨子,手藝越來越精湛。

精湛的手藝,要求規矩方圓高效準確。而儒家模稜兩可的一些概念,自然讓墨子難以接受。於是,他最終捨棄了儒學。但他祖輩以工匠為生計,他文化水平一定不高,所以,他在“知”方面並不突出,但在“行”方面卻很有心得。於是,在法家還沒成型之前,他的思想一時成為繼儒家之後的顯學。

那個時代,他依靠精湛的手藝,接觸到了兩類人。第一類,各國貴族,這類人給他帶來經濟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口碑;第二類,是學徒,這類人幫助他傳播思想。

木工,是一項精確的活,也是一項嚴密的活。精確與嚴密,就是墨家團隊的精神了。在這兩個精神的指導下,墨家這個組織向心力強,行動力強,吸引力也強。於是越來越多地人加入到墨家。

工作的關係,墨子的理論尤其注重認識與邏輯。比如對工具的認識,對木材的認識,繼而推衍到對人的認識,對事的認識。

而邏輯,則讓他的學說看起來非常合理。於是,他在宇宙論、數學、力學、光學、聲學以及機械製造方面,大有建樹。

他知識豐富、言辭合理、學徒眾多、組織嚴密,又有貴族背書,在那個底層貴族無法生存的年代,成長起來非常快。在先秦諸子百家中的地位名列前茅。

可惜古代的中國,一味重農抑商賤工業,導致墨家理論由於墨子工作的原因而被世人忽視,未能進入卿大夫的法眼。在儒家學派不遺餘力的打壓下,最終消失,令人心痛。

當然,墨家學說本身的缺陷以及不合時宜,也是他們消亡的原因之一。如今有人再次對墨家進行研究,是一件好事情。中國古代思想的瑰寶,不應該就此埋沒。

▼點擊下面買好書▼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1144809984489033"} --}

知行史話


前言: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各種文化發展與碰撞的時代,那個時代出現了以儒、墨、道、法等為首的諸子百家,這些文化甚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而其中最顯赫的流派當屬儒家和墨家,墨家的創始人墨子甚至有隱隱達到如孔子一般的高度。

按照世人對墨子的看法,墨子就是一木匠,他是如何能夠成為諸子百家的領軍人物?請讓我為你細細道來:

一、墨子雖是一木匠,但卻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全才。

墨子不僅勤於動手,還善於思考。他的木工技藝登峰造極,隨意用一根木頭就能夠做成一個非常實用的車軸,他在木工方面非常有天賦,他不同於一般的木匠,在動手做工的同時不斷的思考,所以他的木工機關術天下無雙,同時他還帶過兵打仗,如果說這些都是粗人乾的活。

那麼著書立說,廣收門徒的墨子就可堪稱一代宗師了,他的門徒如《呂氏春秋.尊師》寫道:"弟子彌豐,充滿天下"。可見墨子的確是非同一般的木匠,他是個充滿智慧的全才。

二、墨家本著"鋤強扶弱,兼愛非攻"的思想,在戰國時期名滿天下。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混戰,禮樂崩壞,在那個時代實力才是王道,拳頭硬才是道理,戰爭從不停歇,大的諸侯國吞併小的諸侯國已習以為常,然而墨子就做著行俠仗義的事,誰弱小就去幫誰。

魯班為楚國製造大規模武器攻城雲梯,準備攻打宋國,墨子站在天下道義面前,勸說楚王道:"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之類",來勸說楚王,後來以沙盤演示折服之,止住了楚國的攻伐,"止楚攻宋"也讓他名滿天下。

在戰國這個時代,他彷彿就像個奇葩,別人行的是王霸思想,而他走的是行俠路線,鋤強扶弱成為了墨子甚至墨家的理念,這也是春秋戰國的一個另類流派吧。

三、墨子超強的學習能力,堪稱一代宗師。

墨子確實是一個飽學之士,《墨子.貴義》記載:"翟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吾安敢廢此"。可以說明墨子從不停止學習。

他在物理學、數學以及幾何學的成就遠遠超過兩千多年前的戰國,即使在今天,我們也同樣在學習,學過物理的都知道,他的墨子小孔成像是我們中學物理的必備知識。

春秋戰國時代是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各種學說論辯盛行,墨子既和各學說代表進行思想論辯,同時又醉心於研究物理實驗,工程力學,機械原理,他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尊為"科聖"。可見,墨子不僅在文科,工科,甚至在自然科學也堪稱一代宗師其超強的學習能力讓世人為之矚目。

四、墨子不僅有著絕世的才華,更有著絕佳的品德。

用21世紀的話來評價墨子,就是"工匠精神",他不僅有著絕世的才華,更有著愛好和平不慕名利的品德,墨子一生淡泊名利,並不是他窮困潦倒,而是他不屑於功名利祿。

其一,以墨子高超的木工水平,能造機關,工程器械,工程利器,如果造出的東西拿去售賣這絕對是比很大的資產。

其二,墨子智慧超群,在戰國時代靠著自己的智慧封侯拜將的不在少數,然而,墨子淡泊名利,無意去追求功名利祿。

墨子不圖名利,對享樂主義不屑一顧,他一生的追求就是和平,以學術創作服務於這個世界,他不僅有著絕世的才華,更有著讓世人折服的"工匠精神",所以他不僅能成為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更是一位千古名人。


絕塵的時光


引言:

春秋時期,學派興起林立,最終於戰國時期形成“百家爭鳴”的盛況,之所以形成此局面,與當時新舊社會交替而形成的寬鬆局面是分不開的。

當時,平王東遷之後,周王權威衰落,對各國的約束力減少,於是政治上的“統治”局面被打破,《漢書·藝文志》對當時的狀況有載:

“王道既衰,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

由此“好惡殊方”的各國君主,為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遂而開始相互“競爭”招攬人才,遂而間接培育了當時“百家爭鳴”的多元文化興盛的“沃土”。

而此時,不斷湧現的“百家”學派中,尤以儒、墨兩派最具代表,《韓非子》有載:

“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可見當時儒、墨兩家威望之高。

所以,由此地位顯著的表現,或許才能凸顯墨子的“偉大”,要問為什麼墨子能由此成就,或許可以從三個方面,其出生、經歷和社會潮流的必然性去論述。


平民木匠墨子?非也。

首先要明確一點,其實關於墨子的出生,有兩種說法:

1. 墨子,原名墨翟,尊稱“子”,出生乃屬於“士”的階層,據傳他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只是自幼喜好木工,且善於此道,也痴迷此道。

2. 據考證,春秋之前,無“墨”姓,所以墨子很可能,根本不姓墨,他的原名不詳,由於其本人出生於一個普通的手工業者之家,自幼隨著父母學藝、做工,由於生活在“賤人”之家,且常年日曬雨淋出入各處,膚色被曬地黝黑透亮,因此有“墨子”的戲稱。

由此,或許最開始“墨子”的意思,大約只是“這個黑皮膚的孩子”,而墨子創立的墨家學派,招收的弟子常常大多也是來自普通農民和大小手工業者們,他們也大多標誌性的“皮膚黝黑”,故而“墨”就成為了墨家學派的一個生命文化符號的代表。

其實以上,無論是哪種說法,都恰恰說出了墨子能以一介“木匠”,逐漸登上“儒、墨顯學”並稱的地位,離不開的原因,就是因為墨家弟子都是由“天下勞動者”(農與工肆之人。)為組成成分。

最重要的是,墨家學派除了有鮮明的學術性之外,又有著強烈的“行會”性質,後世至今,諸如很多書籍、影視劇中所謂的“鉅子”一說,就是墨家世代相傳的“首領”。

而正是其招收弟子的廣泛性,諸如農民、手工業者、匠戶等等,幾乎把“所有”擁有不但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且擁有相當一技之長之人都囊括其門下。

《墨子》有載其學生之一:

“禽滑釐子,事墨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黝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


墨家學派之淵源和發展之由

根據《淮南子》的記載,墨子曾經:

“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

但是墨子後來發現:

“儒者其禮煩擾而不說,厚葬糜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
遂,棄周道而用夏政。”

這裡是個重點,說的是,早年墨子曾師從孔子的儒學,但是後期由於他們兩者對治理天下的看法和理念不同,於是墨子開始創建自己的學派,也就是後來的“墨學”。

要知道,孔子儒學一門,主要的主張是“克己復禮”,重點就在於“復禮”一說,復的就是周禮,如後來孔子畢生致力於恢復“六經”,就可見一斑。

但周禮有個大問題,那就是“高高在上”,乃是貴族的“禮”和“學”,雖孔子本人有教無類,且大致來者不拒,但實則於廣大普通平民來說,儒家治國,修身尚可,但不具有實際的“用處”。

更重要的是,正如墨子所言,儒家的“復禮”,實則“厚葬膜材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於佔大多數的平民而言,既“無用”還“靡費”,習之實屬得不償失之舉。

而代表廣大平民階層的墨家就不同了,主張“兼愛非攻”,且重點“兼愛”之人為“工與農肆之人”,且其重要言論之《墨子》中有載:

“獲,人也。愛獲,愛人也。臧,人也,愛臧,愛人也。”(獲,為女奴,臧,為男奴。)

也就是說,墨子認為即使女奴和男奴,都是人,都該兼而愛之,比起孔子的“仁愛”來說,更受廣大人民的“愛戴”,更是一種不分親疏、不分貴賤、不分貧富的“天下”大愛。


社會的必然潮流之因

其實從《呂氏春秋》中記載的:

“孔墨弟子徒屬,充滿天下。”

就可看出,當時“天下”諸國裡,到處皆是儒、墨門徒的身影。儒家,孔子所謂“三千子弟”不用說,墨家子弟的龐大,或許可以從一個“止楚攻宋”的故事窺得一隅。

當年,墨子聽聞楚國準備攻打宋國,於是帶領三百弟子,徒步十天十夜,趕去見公輸盤與楚王:

首先曉之以理;

而後動之以情;

最後演之以藝。

如此三步,終於讓楚國放棄滅宋的念頭。

其實這個故事的重點不在於讚頌墨子的“偉大”,而是從墨子只是聽聞楚國攻宋的消息,就一下子能號召到不畏死的三百子弟,跋涉十天十夜去“赴死”的威望,才是值得敬佩,且說明其影響力的。


結語:

其實,總結來說,墨子身為一介平民木匠,之所以可以成為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最關鍵的還是因為其“墨家”學派的弟子組成,是代表著當時“天下”最廣泛,最龐大的平民階層的利益所在。

更重要是墨家“兼愛非攻”的理念是非常符合當時社會的歷史潮流的,且天然與所謂“貴族”、上層階級形成團結有力的“對抗”之勢,讓其達到一定程度上的“地位平等”的社會樣貌。

符合社會歷史潮流的“墨家”,必然成為那個“天下”的重要影響者,於是,創立“墨家”的墨子,就自然成為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了。


長了鹿角的兔子


瀅月齋,以女性視角解讀古今文化,為你詮釋不一樣的世界。

墨子為什麼能成為一代大師?這要從三個方面來說:

一、從墨子說起:從貴族到思想家,一位大師就此誕生

正如題主所說,墨子的確是一位木匠,但他並非平民。墨子本名墨翟,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傳到墨子這一輩,他也曾被宋國授予大夫之位。以他的身份,即使不創建墨家思想,他也可以衣食無憂。

但墨翟是個貴族中的異類,他不但好學,而且還敢於實踐。他最開始是師從於儒家,但他發現自己的並不能認同他們的思想,於是決心創建墨家。為此他不顧自己的身份,與眾多弟子一起過著最艱難的生活,宵衣旰食、努力勞作,並將自己的思想書寫在竹簡和絲帛上。墨翟的努力最終得到了回報:他招攬了數百位弟子,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所謂有志者事盡成,或許就是如此。

二、從墨子的思想來看:思想體系完備,但也有缺陷。

在墨翟及其弟子所編纂的《墨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墨家的主要思想:兼愛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賢、節用節葬、非樂非命、非攻救守等。這些思想的主要特點是:

一是實用性很強。相比於儒家、道家等思想的玄之又玄,墨家思想顯得十分接地氣。在《墨子》中,既有倡導節儉埋葬、崇尚賢者的思想,也有槓桿原理、正方形等相關內容。人們通過閱讀這本書,既能學到高深的思想,又能用書中的內容融入到勞動之中,實用性很強。

二是相比於同時代的思想更為激進,不利於實踐。墨翟提出的兼愛非攻,是針對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紛爭不斷而提出的思想。在他看來,只要人們敬愛,不分彼此,就不會有戰爭。殊不知戰國時期的征戰實際上是因為各國之間的利益不同所導致的。除了兼愛非攻,墨翟的其他思想也同樣過於理想化,不利於統治者實施,因此無法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

三是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例如天志和明鬼,是墨家將百姓的意志寄託於上天,如果君主沒有德行,要受到上天的責罰,在今人來看,這實在有些荒謬。

三、從墨子的後續影響來看:他的思想雖非主流,但也被後人繼承。

墨子去世後,他的思想被其弟子繼承,併發揚光大。當時的墨家和儒家併成為兩大顯學,影響力巨大。但在漢朝,儒家和法家成為主流思想,墨家受到打壓,並開始逐漸消亡,從此沉寂了兩千多年。

但這並不意味著墨家沒有被人們所繼承。在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他所提出的“天人感應”就深受天志明鬼的影響。我們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性格,也和兼愛非攻有一點關係。墨翟的思想雖然被封建社會雪藏,但當代人依然會繼承他的思想,並將其發揚光大。

回答完畢,請採納。


瀅月齋


墨子,姓墨名翟,先秦諸子百家的墨家創始人兼人物代表。史籍關於墨子的生平記錄很少,甚至他是哪國人都沒有明確記載。有人認為墨子是宋國人,現今在豫東魯西;有人認為他是魯國人,至今沒有統一的看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是一個木匠!

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的墨子從小就過著平民的貧困生活。因長年風吹日曬,在烈日下勞作,墨子曬得黢黑,被人戲稱為“色墨”。墨子從事木工行業,而且手藝了得,連惠施都稱讚他為“墨子大巧”,因經常和墨線為伴,於是乾脆以墨為姓。

墨子僅是一介平民,他是如何成為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的?讀耕認為能使墨子成為諸子百家中墨家創始人的原因有以下三點,諸君且看。

一、社會背景

墨子生活在春秋時期,在當時的年代他是和孔子齊名的大哲學家,有“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之說。可見墨子與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而且墨家學說完全不亞於孔學,因為孔墨兩家所代表的階級不同,因此追隨者各有千秋。

周朝行使分封制,天子、諸侯、伯爵等都各自享有獨立的土地,具有高度的自治權。為了治理好自己管轄的領地,他們吸納和培養專門的“家”,即是各行各業的人才。

到了周朝後期,禮樂崩壞,新老貴族更替速度加快,而有一些曾經的貴族“養”的那些“專家”因為找不到下家,開始流入下層階級,其中出現了兩種團體儒和俠。兩者區別之一是儒大都出身於上層或中層階級,而俠則不然,他們更多的是出身於下層階級。主要代表是孔子和墨子兩人。孔子要維護西周的傳統制度和禮樂文獻,極力地證明它的存在是正當合理的。而墨子卻截然相反,他認為那些制度禮法是不正當的,不合理的。

於是,兩家因為代表的階級不同,辯論了幾百年。

墨家之所以要反對孔子所提倡的恢復禮樂,是因為他代表的廣大平民階層。禮樂是隻流行於社會上層的產物,對墨子等平民階層來說是鋪張浪費,因此墨子就提出節用用來反對孔子。

二、墨家發展形式

墨子傳播思想的同時又以“宗教”的形式形成了一種民間團體,首領稱為“鉅子”,對所有成員具有生死決定的權威。他的主張的思想如下:

1、非攻兼愛

春秋戰國時期,連年征戰,民不聊生。爆發戰爭最終受苦的還是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所以墨子提出“非攻”宣傳拒絕戰爭,從利民愛民出發,具有很重要的積極作用,受到身在底層人們的支持和響應。“兼愛”即是平等和博愛,與西方的基督教有異曲同工之妙。

2、天志明鬼

這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色。他認為天有意識地兼愛天下百姓,人不分長幼尊卑,高低貴賤。君主違背天意會受到懲罰,反之受到獎賞。墨子是堅定的“有神論”者,他認為鬼神是存在的,是監督貴族階級的眼睛。“天志明鬼”的提出也是為了維護底層人們的利益,攻擊貴族等上層階級。而且當時的人深信神靈,所以墨子的主張受到極其高漲的擁護,深入人心。

3、尚同尚賢

墨子“尚同尚賢”的思想與現代社會我們常說的民主十分相似。他提出官吏的任用由百姓和君主共同選定,唯賢是用。要求君主必須是由有賢能的人來當,主張“官無常貴,民無終賤"。

4、節用節葬

墨子的“節用節葬”是抨擊貴族階級奢侈浪費的主要思想。他反對鋪張浪費,倡導節約,尤其是要求貴族階級要像大禹一樣簡樸(墨子崇拜夏)。

總體來看,墨子所有的思想主張都是以老百姓的利益為出發點,而且思想前衛,有些在今天仍然適用,因此他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三、言出必行,用實際行動說話

墨子屬於“俠”。

《史記》中有關“遊俠”的記載為“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墨子始終貫徹他身為俠的準則,言出必行。這是他能夠在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之中取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法寶。

文獻記載,追隨墨子的人稱為墨者,他們能夠組成一個可以進行軍事行動的團體,紀律極其嚴格。墨子就曾領導過一次軍事行動,是在宋國受到楚國的侵略時,他幫助宋國進行軍事防禦,記載可見《墨子》中的《公輸》篇。

楚國僱傭了當時著名的機械發明家公輸般,製造出一種先進的攻城武器來攻打宋國。墨子聽說此事,就直奔楚國阻止楚王。他一面當著楚王的面和公輸般相互用製造的進攻和防禦的器械進行推演,一面派自己的弟子拿著自家制造的器械去幫助宋國防禦。最後,墨子打敗公輸般,阻止了楚王不攻打宋國,踐行自己非攻的主張。



讀耕


墨子雖然是農民出身,但作為的哲學家,他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墨家學術之集大成者為《墨子》,約成書於公元前四世紀,其在哲學、社會學等方面,主要內容有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項,且以兼愛、非攻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理性高度對待數學與物理問題之科學家,其對數理概念之定義,即便在現代仍具有高度之抽象性、嚴密性,其幾何定義、推理方法與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之《幾何原本》極為相似。這一中一西兩部鉅著,同為早期幾何學之奠基之作。

梁啟超先生曾將《墨子》一書按內容分為五大類。《墨子》文風樸實無華,部分內容詰屈聱牙,以致兩千來年,很少有人問津。直到近代,才有學者認真解讀這本古書。早在2000多年前,墨家便已經對數學(關於集合論、極限論、幾何學等一系列數學定義與命題)、力學(提出了力與重量之關係,並給出“力,刑之所以奮也”之物理定義)、光學(光沿直線前進,並討論了平面鏡、凹面鏡、球面鏡成像,尤以說明小孔成像原理為著)、聲學(製造罌聽,為最古老之監聽器)等自然科學進行了抽象性之探討。這一古籍發現,震動了當今學術界,使近代人對墨家乃至諸子百家更為刮目相看。由於西方人對於中國考古歷來存在著很大偏見,且國人在發掘老祖宗之經典時學問水平不夠(文科學者看不懂其中之數學,數學工作者不大看得懂其中之文言文),以致《墨子》長久以來默默無聞。

《墨子》關於集合及其有限性與無限性之論述,若當時能流傳到全世界,則西方數學之第三次數學危機很可能要提前2000多年爆發。《墨子·經上》曰:“窮,或有前不容尺也。”其中“或”通“域”,為區域、空間之意。在《墨子·經說上》中解釋曰:“或不容尺,有窮;莫不容尺,無窮也。”即《墨子》以為,若區域有所限定,不能向外再拓展一尺之微,則其為一有限區域;若區域漫無邊際,可向外任意拓展,則其為無窮區域。在此,《墨子》相當於引入變量數學來討論辯證法,這一思想,比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Descartes,1596-1650年)要早1800餘年。

《墨子》中還有很多頗為深刻之科學思想,如《墨子·經說上》曰:

長徙而有處徙,宇久,南北在旦有在莫。

長即時間,處即空間,說明時間與空間是相對的。此外,書中還涉及運動與靜止、量與質、物質與虛空、相對與絕對等大量邏輯探討。因其超出純粹數學範圍,恕不贅述。寫到此處,作者不禁浮想聯翩:若美國數學史家莫里斯·克萊因在撰寫他那長篇鉅著《古今數學思想》之前能多瞭解一下《墨子》,則該書就不至於毫不涉及古中國之數學了。

    墨家之震鑠古今,既在於其俠義情懷,更在於其超前之數學與科學成就。但遺憾的是,由於墨家在戰國後期一直反對秦國之吞併天下,因此墨家弟子後來被大秦消滅殆盡。由於墨家後來再也未出現過能承前啟後、堪為宗師之鉅子,以致墨家學說在漫長之歲月中,就如雲煙一般隨風消逝。

    前期之墨家在戰國初影響甚大,其社會倫理思想以“兼愛非攻”為核心,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之社會等級觀念。後期之墨家分為兩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之研究,是為“墨家後學”;另一支則轉化為遊俠。這兩個支派在漢以後都融入了儒家或道家。在漢武帝殺大俠郭解以向天下示威後,遊俠支派中不願低頭者紛紛加入隱士行列,成為道教徒;願低頭者則陽儒暗道地步入仕途,或許是抱著“大隱隱於朝”之態度吧。





臨觀心理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只是到墨子這一代沒落了,可以說是“沒落的貴族”。

墨子是戰國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和儒家並稱顯學。有非儒即墨之說。由此可見,這個農民木匠所做出的成績之大。

正如題主所問,這位農民木匠是怎麼修煉成一代學術宗師的?也是人們都想了解的問題。

首先墨子是個心靈手巧,技藝超群的木匠藝人。眾人皆知木匠的祖師爺是魯班。成語“班門弄斧”就來源於魯班,意思就是說:誰也不敢在魯班面前耍斧頭,那是自找難堪。可是墨子不但在魯班面前耍了斧頭,還打敗了魯班。

《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有墨子破雲梯的故事。戰國初期楚惠王想利用魯班製造的雲梯攻打弱小的宋國。墨子聽說後,就趕快跑到楚國去勸說楚惠王罷兵。墨子跑得腳底起了血泡,他顧不得疼痛,苦口婆心地勸說,根本沒能奏效。魯班認為在攻打宋國時,自己造的雲梯肯定會發揮很大的威力。墨子看自己的苦心,無異於對牛彈琴,非常氣憤地說:你們進攻不會佔到什麼偏宜。墨子解下腰中皮帶,畫地為城和木匠祖師爺魯班比劃起來。最終魯班用盡攻城方法,也沒戰勝墨子。楚惠王看宋國有如此高人相助,也就罷手。墨子用智慧阻止了一場戰爭,至今為人們所樂道。據說墨子會造會飛得木鳥,飛多日不落。可以說墨子的奇思妙想,不輸諸葛亮的木牛流馬。

墨子曾拜在孔子門下,學習儒家經典。因不滿“禮”之繁瑣,另立新說,廣收弟子,成為儒家的反對派。

儒家重禮,墨子主張節葬、非樂,墨子的有些主張和儒家是完全對立的。墨子提倡在勞動者中選拔人才,得到勞動人民的一致贊同。被人們稱為平民聖人。墨子入孔門學儒家經典,當時儒家弟子廣佈四方,可以說墨子曾拜名師,他敢於置疑儒家,敢向權威挑戰自創墨家充分展露了他獨立特行自信自強的人格魅力。

據說墨子小時候跟老師去染布作坊,老師語重心長地對墨子說:“看到了吧?這些雪白的絲絹,把它們放入黑色染料中,他們就變成了黑色;把它們放入紅色染料中,就變成了紅色。”墨子回答道:“原來白絲能跟著染料的不同而變化。”老師說:“對啊,做人的道理和染絲一樣。不同的是絲的變化有人做主,如何做人是自己可以選擇的。”

墨子觸類旁通,明白了老師的道理,更加發奮做學問,立志成為一個能自己主宰自己前途的人。

墨子好學而博。墨子真天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捨也,才士也。語出《莊子·天下》。說明墨子好學多才。

墨子雖出身低微,總上所述,不難看出:墨子好學博聞,又有著獨到的觀點,勇敢的個性,超強的的大智慧。他能成為一方大家,是很自然的事。

英雄不論出身,“大丈夫當如此”。只要有目標,堅持不懈地去追求,相信世間會有很多另人驚奇的事情發生。

回答:今古大觀

歡迎朋友關注、品評共同探討問題


今古大觀


墨家是起源於東周時期的哲學派別,是諸子百家之一,與當時的儒家、道家共同構成了三大哲學體系,法家的代表韓非子曾將墨家和儒家稱為“世之顯學”,而孟子也曾說過:“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的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這從側面說明了墨家思想在當時影響甚廣。

墨家的創始人墨翟(墨子),是戰國初期魯國人。墨翟雖然姓墨,但他的長相卻不黑,他出生於當時的“士”階層,他的家族也算顯赫。但墨子從小就喜歡木器的製作。墨子剛開始學的是儒家的思想,後來他自己創立了新的思想,創造了墨家學派,並和儒家思想是相反的。墨子的思想總共有十二個字:“兼愛”,“非攻”,“天志”,“明鬼”, “尚賢”,“尚同”,“尚力”。

墨子主張:人與人之間相互平等(兼愛),反對國家之間互相侵略(非攻),崇尚節約、反對浪費(節用),尊重古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大自然的規律(天志)等。

墨子的徒弟非常多,很多來自當時社會的下層勞動人民。他們之間組成了一個組織嚴密的社會團體,紀律嚴格,這些人非常能吃苦耐勞,勤於勞作,善於作戰,犧牲自我。

墨子出生時,他的家族已經沒落了。他9歲時才進私塾讀書,非常欣賞儒家的大同社會,他重點學習了《春秋》等儒家的經典,他很快掌握了儒家大量的知識。後來,隨著他對儒家思想的深入瞭解,他逐漸對儒家虛偽的禮儀行為感到厭惡。他認為儒家思想:“繁重的禮儀制度不僅勞民而且傷財”。最終他與儒家思想分道揚鑣,創立了屬於自己思想的墨家學派。

墨子不但學識淵博,而且還精通機械的製作,比如:車輪、木鋸等都是由墨子發明的。根據《墨子》記載,墨子曾經做成功了小孔成像的試驗。墨子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在在《墨子》一書中,總共33篇。《墨子》一書,也成了現在研究墨家思想的重要資料。


公元前


兼愛非攻享太平,

佛學天志亦相通。

明鬼萬物合諧處,

古聖先賢寓意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