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策:我对房地产并不感到悲观,投资窗口期已经来临

刘策:我对房地产并不感到悲观,投资窗口期已经来临

房地产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这段时间,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叠加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来要继续坚定进行房地产调控,遏制房价上涨的政策基调,行业悲观情绪开始蔓延,房地产还有没有得做?后续调控会不会放松?目前是不是房地产发展的好时机?需要我们做出前瞻性的科学的判断。

一、调控史无前例,市场百折不挠

自从2016年政策调控以来,这场调控堪称史无前例,无论是从调控的力度、决心、持续时间来看,都打破了人们对于房地产政策短周期的认知。尤其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经济增长前景大家感到迷离的情况下,曾经大家期望是否可能会在三季度或者四季度政策会放松,但是731政治局会议关于持续调控,遏制房价上涨的表述粉碎了人们的预期。

但这是否意味着房地产没得做了?目前已经不适合发展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前段时间我们针对全国调控政策的重灾区——一二线城市市场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这三四十个城市所呈现出来的特征竟然惊人相似,囿于篇幅限制,我们此处选取了十二个城市。

得出两点重要结论:

第一,从房价同比来看(蓝色线条),可以看到调控确实取得了预期效果,几乎所有城市的房价都被摁住了,房价同比涨幅处于近十年来的低点,这是一个从众多指标中筛选出来,能够直观体现房地产周期性特点的指标,这也说明目前房地产处于地产周期的低点。

第二,从去化周期来看(橙色线条),有一个惊人的现象,绝大部分一二线城市,在调控高压下,其去化周期竟然不升反降,绝大部分处于12个月以下,甚至有很多已经处于6个月以下的预警区间,进入该区间,意味着房价上涨面临很大的压力。

刘策:我对房地产并不感到悲观,投资窗口期已经来临

从上面的图可以鲜明看出,目前房地产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补库存而非去库存问题,这与2014年房地产调控放松有本质区别,在补库存压力下房价上涨压力也非常大,所以即使不去关注政治局会议,基于这样的数据,如果你作为决策层,会继续调控还是会放松,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了:

目前即使想放松,也没条件放松,因为一放松,在目前市场这么小的库存量下,房价就有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这样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是谁也承受不了的。

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房地产不管怎么样调控,它的体量摆在那里,这个市场本身是有温度有内在发展动力的,即使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调控,市场还是没有降温,特别是“给点阳光就能灿烂”,所以房地产在当前的城镇化下,在刚需和改善需求叠加的背景下,在人们对美好生活(其中就包含住更好更大的房子)的向往下,市场本身仍然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空间。

二、调控不改行业发展大势,未来五年仍是房地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对于房地产来说,不管是从国内发展历史来看,还是从国外发展历史来看,总趋势是波浪上升的,即使像美国、日本经历了金融危机和泡沫破裂,但是现在房地产市场又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更高的水平,而对我国来说,每年十亿平米的需求量是客观存在的,供求关系决定了行业的基本面,决定了行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而调控政策、货币政策毫无疑问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但调控政策影响的只是房地产发展的波动程度,而货币松紧和利率高低则改变了房地产发展的速度,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房地产发展的基本方向。

刘策:我对房地产并不感到悲观,投资窗口期已经来临

所以后续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比如房价,确实会如政策所愿,会保持平稳,而金融环境则仍然保持相对较紧的环境。

至于中美贸易战,个人观点是,尽管美国目前闹得凶,但是这都是表象,都是谈判的手段,没有人会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买卖,最终还是会走向合作共赢,无非希望通过搞中国这一下子,多获得一些利益。退一万步讲,即使中美贸易战开打,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大概也只占10%,影响有限,且中美贸易战打的越凶,对房地产来说我认为反而越是利好,因为房地产的支撑作用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迫于外部压力进行政策调整是有可能的,而现在政治局会议仍然保持战略定力,不放松房地产调控,背后我相信有很重要一条,那就是中央也认为中美贸易战掀不起大的风浪。

当然我认为中美贸易战是有积极作用的,中国需要冷静冷静,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问题,房地产行业也需要冷静冷静,靠加杠杆靠赌房价上涨发展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三、投资窗口期已经开启,但是房地产玩法变了,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

阳光城董事吴建斌判断,2018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上半年,可能是房地产投资的最佳窗口期。对于该观点,我是认可的。

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就如炒股一样,精准踩底是很难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只要股价属于合理低位区间,其实就可以切入了,在相对底部区域进去,是安全的,只要你有严格的投资纪律。

正如第一幅图所展示的,目前绝大部分城市房价同比处于历史性的低点,这本身就意味着房地产已经处于地产周期的最低谷,投资窗口期已经开启。

但是,在中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政策下,房地产市场玩法将发生很大变化,传统靠加杠杆,或者激进拿地寄希望房价上涨的模式一去不复返了,要是继续这么做,给企业带来的将是巨大风险。

对此,我提出三个观点:

1、增长不是选择题,没得选,发展是第一要务

对于大部分房企来说,增长不是选择题,没得选,必须增长,这是因为:

第一,不保持年均50%的增长,就保不住行业前50名,前100名的位置,保不住,银行不会跟你玩,你的融资成本会大幅上升,你的债务风险会急剧攀升。

第二,从未来行业发展格局角度,旭辉董事长林中先生曾提出过三个规模理论,对于行业来说,1000亿未来都是一个基本的生存门槛,而对于大部分房企来说,目前离生存门槛远着呢,唯有加速奔跑,且越是在这样的行情下,大家判断不一致,你才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刘策:我对房地产并不感到悲观,投资窗口期已经来临

2、严守投资纪律,坚持快周转

第一,在政策冰冻期,投资一定要严守纪律,凡是出事的企业,关键原因其实不是因为负债高,而是投资没纪律,乱投或者投错才导致灭顶之灾,特别是投资那些短期无现金流,没有盈利的项目。

第二,坚持快周转。快周转不代表低品质,凡是出现质量问题的企业,都是对快周转的亵渎,是对企业经营的不负责任,在房价平稳,融资成本高以及市场低潮期,快周转是生存的唯一手段,可以化解绝大部分风险,也是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利润的关键手段。

3、现金为王,抓紧回款和现金流是第一要义

企业现金流充裕,就可以不惧任何调控,甚至调控来时可以在旁边哈哈笑,因此要尽可能优化资产结构,尽可能降低存货数量,尽可能提升资产周转率,即使短时间亏了一点钱,但是你赚到了现金流,只要有现金流,在新一轮周期来临时,所有你曾经失去的,都会加倍赚回来,这就是不舍不得,大舍大得的道理。

作者简介:刘策,中国房地产存量地产研究行业领军人物,系广东省房地产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公寓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客座教授,曾主编或参编房地产行业畅销书5部,先后对话数百位地产生态链总裁,发表专业类文章数百篇,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