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用此招立“人設”,如何避免成為不明真相的群眾

品牌用此招立“人設”,如何避免成為不明真相的群眾


正所謂一善可以蓋百醜。


各個品牌和公司是怎樣為自身具有良好商業道德的行為進行宣傳的呢?它們通常會將“環保材料”、“有機”、“不含激素”、“本土生產”等象徵高品質的字眼印在產品包裝上,進而塑造公司的良好形象。例如,英國以生產能量棒而聞名的Clif Bar食品公司就在其產品包裝上印著“我們的產品由117種有機原料精製而成,還不加入我們嗎?”的宣傳語。


事實證明,公司這樣做是因為這種宣傳行之有效:對自身一種優秀特性反覆宣傳誇耀的公司很可能是在操縱你的思想,刺激你的購買慾望。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消費者常常對貼著對社會有益標籤的產品產生良好印象,並認為可以以小見大,等同視作推出這些產品的品牌或公司的各個層面都是有益於社會的。反過來,消費者認為擁有這樣的產品會使自己具有道德素質或者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進而願意為其掏錢買單。


研究的合著者之一、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政治經濟學教授諾拉•斯澤克(Nora Szech)表示:“公司產品的一點小小的改進就足以讓購買者認為自己是個有道德素質的人。”


研究人員強調像蘋果和H&M這樣知名公司會使用這一策略來掩蓋目前公司糟糕的員工工作環境,並表示公司越是反覆吹捧自身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良好行為,越能體現出這些都是“廉價的遮羞布”。


重要的是,我們要認識到我們的大腦更願意接受積極的行為。這種策略通常被用於市場營銷和政治領域,以掩蓋更重大的道德問題。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博士研究人員、合著者詹尼斯•恩格爾(Jannis Engel)表示:“消費者往往認為公司大肆宣傳產品的那些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改進只是空頭支票。不過,他們忽視這一做法對公司的其他作用。一點小小的改善都能被公司大肆宣傳,從而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完美的企業形象了。”


研究人員跟蹤那些購買了標有環保、有機等元素產品的消費者,並建議他們在當天晚些時候向慈善機構捐款。研究人員發現那些之前購買過環保產品的人不大可能捐錢。這些消費者認為購買環保產品與慈善一樣是在為社會做貢獻,從而使他們認為不捐款也無礙,達到心理平衡。這種行為是由潛意識所控制的。


品牌用此招立“人設”,如何避免成為不明真相的群眾


此項研究想要告訴我們的是,支持那些整體上符合社會和商業道德規範的公司。斯澤克教授表示:“外界不少人指責許多公司只在某一方面重視社會和商業道德,而不去全面提升公司的商業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實際上,這並不是有失公允的評論。社會大眾應該瞭解這些公司的套路,以便能夠相應做出合理的反應。”


作者: ARIANNE COHEN,翻譯:Tracy Liu;微信公眾號:石基零售(id:Shiji_Retail)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石基零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