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策:为什么我对中国房地产仍然充满信心?

刘策:为什么我对中国房地产仍然充满信心?

此时此刻,房地产从业人士的心里估计都凉凉的,房地产悲观情绪蔓延,房地产又一次到了十字路口。

原因无非几条:第一,对中国经济及中美贸易战下中国前途的担忧;第二,调控仍然持续,至今未见放松迹象;第三,上半年融资收紧,叠加下半年销售去化速度减缓,而导致的对企业现金流风险的担忧。

总之,当前日子不好过,熬着吧又看不到希望,大概如此。

针对这个情况,在今天集团地产总经理训练营上,我跟在座的各路诸侯核心表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对地产仍然要有信心,要乐观。

这并非是简单的无知者无畏的情绪,而是理性思考后的结论。

首先,必须乐观,这没得选。这是因为,第一,如果中国发展、中国经济出现大问题,房地产谁也跑不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没有房企可以全身而退,独善其身。第二,如果中国房地产出现大问题,中国经济就会出现大问题,所以房地产就不能也就不会出现大问题,中美贸易战其实只是扰动因素,只要中国金融和地产能够保持稳定,中国经济就能基本稳定。

其次,辩证看待当前房地产形势。当前房地产市场,尤其是8月份以来,各地房地产市场确实出现了上门来访量锐减,销售去化降低等不利因素,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房地产不行了呢?在这里请大家回顾几个基本事实:

第一,从2016年以来,调控一直在持续,但是房地产市场是否真的受到了很大冲击呢?2017年房地产销售额达到了13.7万亿,历史的最高峰,而这是在房地产严厉调控的基础上发生的。

第二,即使今年,房地产销售额截至11月份仍然是正增长,那意味着今年房地产销售额可能又将创历史新高。

第三,当前中国房地产城镇化率仍然只有58%,在达到70,80%的高峰之前,房地产市场将持续保持每年13,14万亿的规模,仍然是需求最旺盛的市场,这个基本面没有变化。

第四,即使到现在,部分城市一推盘就秒光的现况仍然存在,纵观30多个典型主流城市的去化周期,大部分还是保持在6-12个月的合理区间,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坏。

所以,在房地产销售额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对房地产市场悲观不符合基本的事实,只不过在政策强压、市场情绪转变之后,房企之间的竞争压力确实增大了,观望的客户多了,房子没有那么好卖了,融资变得更难了,现金流确实更紧张了,但淡市下,拼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房地产销售额仍然在13万亿以上的高位下,需求是存在的,只不过是需要竞争升级,提升内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再次,寄希望政策好转,本质上心态是靠天吃饭,房企不能一直期望能够永远在最好的政策面最好的行情下去发展,以后的障碍和挑战会更多,关键是克服依赖心理,与其说形势不好,不如说不要再指望用行情来掩盖企业能力的不足。后续房企必须更加注重投资精准,一次做对,高质高效运营,在现金流和利润的约束下实现企业有质量的发展。

最后,对企业对个人而言,人生其实就是一次次选择和进化的结果。当大家预期都一致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超额收益或者弯道超车的机会,反而是在市场出现重大分歧,企业不同的判断不同的策略,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做出正确选择的才有可能在大家都减速或者都在观望的时候一脚油门就冲出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