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大智若愚,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原創)

“扶不起的阿斗”出處:三國時期,劉備的兒子劉禪,小名阿斗,承皇位後不思進取,每天玩玩樂樂,雖然得到了諸葛亮的指導,也無濟於事,最後導致了亡國,客居他鄉,還落下個“樂不思蜀”的千古笑柄。阿斗真的像有些歷史書上所說的弱智、平庸、無能嗎?答案是否定的。劉禪大智若愚,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劉禪大智若愚,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原創)

一、接受的教育不可能成為庸輩。

劉備大智大仁,在三雄爭霸、刀光劍影、殺機四伏的年代裡,會培養一個懦弱阿斗來抗衡魏、吳嗎?

為了培養劉禪成為一方霸主,劉備可謂費盡了心思。讓諸葛亮手抄《韓非子》、《六韜》、《申子》、《管子》等書給他背讀。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同時,讓他從小習武,《寰宇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劉禪十分聰穎,稍作指導,便融會貫通,這一事實在諸葛亮《與杜微書》“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文字中得到印證。

劉禪大智若愚,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原創)

二、《出師表》是造成“扶不起的阿斗”的根源。

認真讀完《出師表》後,會有一種感覺,蜀漢到底是誰主政?託孤只是讓諸葛亮輔政,沒讓你獨政。可諸葛亮大權獨攬,哪有劉禪說話的機會。諸葛亮把劉禪當成傻子,讓朝廷上下的臣子也把劉禪當成傻子,反正朝廷上這班大臣都是你諸葛亮的人。皇帝乾的事全讓諸葛亮給幹了,那皇帝幹什麼?諸葛亮北伐,劉禪曾委婉地勸過,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諸葛亮根本就不理會他。劉禪心裡十分清楚,常年征伐,國庫耗空,靠強徵暴斂,使老百生活日益貧苦。而諸葛亮為了實現個人的理想與抱負,不停地發動戰爭,最後把自己的命都搭上去了。

劉禪大智若愚,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原創)

三、沒有諸葛亮的蜀漢劉禪政權持續了29年。

劉禪一共當了41年的皇帝,是三國時期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人。從諸葛亮死後到公元263年蜀漢滅亡,劉禪當了29年的自主皇帝。在那個群雄割據、枕戈待旦的年代,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能執政這麼久?諸葛亮死後,留下了一個國庫空虛、滿目瘡痍、百業蕭條、民不聊生、宦官當道的爛攤子,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敢直面這種局面嗎?

劉禪大智若愚,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原創)

劉禪主政後,在軍事上,採取有效措施叫停勞命傷財的北伐。當司馬懿征伐遼東公孫淵時,劉禪怕蔣琬犯諸葛亮一樣的錯,馬上下詔:“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在內政上,為了不重蹈覆轍,讓權臣權力太大,劉禪不設丞相。並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管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權力交叉,相互監督,相互制約。蔣琬死後,劉禪“乃自攝國事”,大權獨攬,事無大小,親自處理。雖然劉禪在統治的後期與黃皓關係親密,但政權並未掌握在黃皓之手。《三國志·蜀書·姜維傳》:“啟後主,欲殺之。後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齒,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這足以說明皇權並未旁落。同時,姜維在朝中被孤立,為了避禍,要求前往邊境屯田,劉禪未加阻攔,未加害姜維。這些都充分說明劉禪是個明智之人。

劉禪大智若愚,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原創)

四、“樂不思蜀”,頗為蹊蹺,疑竇叢生。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注引《漢晉春秋》載: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卻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卻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仔細分析這段記載,有四個疑點:

疑點一、試探反逆之心?司馬昭心裡十分清楚,劉禪在成都有兵有將都決定投降,並令率重兵的姜維也投降,而劉備現在到了洛陽,身邊只有卻正、張通兩個文臣,根本沒有條件興起風浪、東山再起。司馬昭完全沒有必要來試探劉禪。歷史上的司馬昭只打擊異己,從不無端懷疑、亂殺無辜。

疑點二、從這件事件的本身聯繫看,此事很不合理。其一、大魏權臣司馬昭多次宴請一個亡國之君,不合情理。其二、司馬昭問話不合理。司馬昭明知第一次問了“你想念蜀國嗎?”,劉禪回答不會想念蜀國了;第二次又問“你很想念蜀國嗎?”程度更為遞進;第三次還喋喋不休問這個問題。這不是歷史上司馬昭的風格。

疑點三、“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不符實際。隴為陝西隴西縣。劉禪的“先人”劉備和甘夫人的墓在成都。難道一直跟隨著劉禪的卻正不清楚劉禪“先人墳墓”的方位嗎?

疑點四,作為同時代的陳壽隻字未提“樂不思蜀”,而東晉的習鑿齒卻在《漢晉春秋》中完整記述。

由於“樂不思蜀”的疑點太多,我認為應該是習鑿齒編寫一個生動的故事來描述蜀漢滅亡的原因,正好符合劉禪“安樂公”的身份,達到一個合情合理的和諧統一。

劉禪大智若愚,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原創)

綜上所述,我認為劉禪是一個有智慧、有才能、有度量、有擔當的人,不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