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河北:科學調節為緊張情緒“鬆綁”

關注|河北:科學調節為緊張情緒“鬆綁”

疫情防控期間,部分人出現壓力大、焦慮、躁鬱等情緒,專家建議——

科學調節為緊張情緒“鬆綁”

关注|河北:科学调节为紧张情绪“松绑”

近日,省心理危機干預協會開通疫情心理援助綠色通道。圖為心理諮詢師志願者在進行線上一對一心理援助服務。省心理危機干預協會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少出門、少聚會是阻斷病毒傳播的有效方式。然而,每天“閉關”在家,越宅越心慌;關於疫情的消息鋪天蓋地,擔心、恐慌、焦慮;孩子在家學習,與父母常起衝突,親子關係緊張……為預防和緩解疫情帶給公眾的心理影響,河北省設立心理援助熱線、組織專業心理支持團隊、開通心理危機干預綠色通道,在疫情防控期間提供免費在線心理諮詢和疏導服務。

在諮詢中,公眾主要有哪幾類心理問題,又該如何調節?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焦慮恐慌怎麼辦?

轉移注意力,保持良好的生活節奏

“每天給家裡消好幾遍毒,還是覺得不放心,今天體溫有點升高,擔心得坐立難安,怕居委會把我送去隔離。”日前,石家莊市民蔡阿姨自從聽說朋友的小區有人確診新冠肺炎,情緒越來越焦慮,甚至聽到救護車聲都會心跳加快。最後,她不得不向心理援助熱線求助。在心理諮詢師志願者的疏導下,蔡阿姨的情緒得到了緩解。

“疫情之下,生活方式的改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失控感以及自由受限制的體驗,容易激發人的恐慌和焦慮等情緒。”省心理干預協會會長錢永霞說,人在面對重大事件和改變的時候,產生情緒上的種種反應很正常,但要儘快調整好生活方式、主動適應新情況,否則持續的心態失衡,可能進一步影響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

“目前尋求心理支持服務的,普通民眾和被隔離人員佔絕大多數。”錢永霞建議,公眾首先要做好防護措施,加強個人防範,出門要戴口罩、回來後要洗手,有效切斷傳染源,減少感染機會。同時更重要的是,通過官方渠道客觀瞭解疫情信息,不要輕信謠言。

要減少因信息過載帶來的心理負擔。每天關注疫情信息時間不宜超過一個小時,睡前儘量避免查看與疫情相關的信息,避免睡前因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引起失眠。

“閉關”在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節奏,保證規律的睡眠和飲食。可以列一個令自己感到愉悅的計劃清單,如讀書、看電影、練字、提升廚藝等。同時,適當做一些室內運動,通過運動減少精神上的緊張,增強身體抵抗力。保持社會聯絡,通過微信、電話與熟悉的朋友保持暢通聯繫,藉助與親朋好友的互動轉移注意力。

錢永霞強調,如果通過自我調節無法解決負面情緒,且長期、持續處於焦慮、惶恐等情緒時,必要時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 1
  • 2
  • 下一頁
  • 全文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