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平原的野生動物

華北平原,地勢開闊平坦,無山峰丘陵,村莊遍佈、人員密集,土地開發利用程度高,野生動物品種比較少,但是千百年來,我們與這些野生動物相依為命、共生共存,尤其是近幾年來國家相繼把這幾種野生動物列為保護動物。

捕殺野生動物的量刑標準根據《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野兔—重點保護動物


華北平原的野生動物


野兔外形大多相似,但是品種卻是極多,尤其是雪兔、塔里木兔、海南兔等種類已經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就算是比較常見的草兔,也是“三有”保護動物之一。而在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中規定:“三有”保護動物已經是受保護動物,所以私自獵捕已經是屬於違法行為了。

2.野雞—二級保護動物


華北平原的野生動物

野雞是農村常見的野生動物,在早些年管理沒那麼嚴的時候,農民在農閒的冬天還會到地裡去抓野雞做成野味,現在野雞已經被劃入了二級保護動物之後,也就不能再去打殺了。

3.野鴿子—重要經濟價值保護動物


華北平原的野生動物


華北平原的野生動物

屬於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的一員。

珠頸斑鳩(Streptopelia chinensis)是中國東部和南部最為常見的野生鴿形目鳥類,俗稱“野鴿子”。體長30釐米左右,和鴿子大小相似。

通體褐色,頸部至腹部略沾粉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頸部兩側為黑色,密佈白色點斑,像許許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頸部,為本種最為顯著的特徵,因而得名“珠頸”斑鳩。

4.黃鼬—重點保護動物


華北平原的野生動物


華北平原的野生動物

黃鼬(學名:Mustela sibirica):俗名黃鼠狼,體長280-400毫米,雌性小於雄性1/2-1/3。頭骨為狹長形,頂部較平。因為它周身棕黃或橙黃,所以動物學上稱它為黃鼬。是小型的食肉動物。

棲息於平原、沼澤、河谷、村莊、城市和山區等地帶。夜行性,主要以齧齒類動物為食,偶爾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動物,每年3-4月發情交配。選擇柴草垛下、堤岸洞穴、墓地、亂石堆、樹洞等隱蔽處築巢。

由於人類的獵殺失去棲息地,黃鼠狼已被《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如今棲息地環境的不斷變化和適合生存的環境不斷減少,被國家自然保護聯盟列成易危物種。

5.麻雀—二級保護動物


華北平原的野生動物

麻雀又名家雀。屬鳥綱雀形目文鳥科山麻雀屬。亞種分化極多,廣佈於我國南北各地,也廣佈於歐亞大陸,是一種最常見的雀類。

麻雀是與人類伴生的鳥類,棲息於居民點和田野附近。白天四出覓食,活動範圍在2.5~3千米以內。在地面活動時雙腳跳躍前進.翅短圓,不耐遠飛。鳴聲喧噪。主要以穀物為食。當穀物成熟時,多結成大群飛向農田掠食穀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蟲,並以昆蟲育雛。繁殖力強。在北方,3 ~4月開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窩。在南方 ,幾乎每月都可見麻雀繁殖雛鳥 。巢簡陋,以草莖、羽毛等構成,大都建在屋簷下和牆洞中。每窩產卵 4 ~ 6枚。卵灰白色,滿布褐色斑點。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1~12天。雛鳥全身裸露,15天以後才能出飛自行尋食。

6.燕子


華北平原的野生動物


華北平原的野生動物

燕子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常成群生活,群體大小多為30-50只,有時亦見數百隻的大群。不遠離水域、常成群在水面或沼澤地上空飛翔,有時亦見與家燕、金腰燕混群飛翔於空中。飛行輕快而敏捷,常穿梭般地往返於水面,且邊飛邊叫,但不高飛。休息時亦成群停棲在沙丘、沼澤地或沙灘上,有時亦見停棲於路邊電線上和水稻田中。主要以昆蟲為食。捕食活動在空中,專門捕食空中飛行性昆蟲,尤其善於捕捉接近地面和水面的低空飛行昆蟲。所吃食物種類主要有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雙翅目和半翅目昆蟲。

7.刺蝟

華北平原的野生動物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