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有没有很眼熟?


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有没有很眼熟?

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有没有很眼熟?

—鎏金铜铺首—

∣唐神龙二年-景云二年(706-711年)∣

∣1987年出土于陕西省乾县唐章怀太子墓∣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件铺首为圆形铜质,兽面衔环,表面鎏金。其形象是一个大兽面,巨口獠牙,口中衔有门环,眼睛圆睁,额头上长有一对像龙一样的弯角,边缘为一圈圆珠纹。

铺首是什么

铺首是中国古代建筑物门上的构件,为门扉上的环形饰物,是含有驱邪意义。通常以铜、铁做成圆形底盘,上置门环,用来启闭门扉的拉手或叩门。以金为之称金铺;以银为之称银铺;以铜为之称铜铺。其底盘一般制成兽面,多为椒图、饕餮、狮、虎、螭龙等凶猛兽类,其形制大多做成兽口衔环之状,也有不衔环而仅作装饰用的,亦有用于青铜器、陶器等器物上以为提手。

中国古代文献中对铺首的记载基本上为门上所用,如《说文解字》说:“铺首,附着门上用以衔环者。”又如清代《字诂》所说:“门户铺首,以铜为兽面御环著于门上,所以辟不祥,亦守御之义。”

汉代寺庙多装饰铺首,以作驱妖避邪。在民间门扉上应用亦很广,为表示避祸求福,祈求神灵像兽类敢于搏斗那样勇敢地保护自己家庭的人财安全。

关于铺首的起源,东汉应劭的《风俗通》声称,铺首为春秋时期的鲁班仿照蠡的形象而发明的。但实际上在商周时期的陶器和青铜器上就有铺首衔环了。《后汉书》记载,商朝人以螺蛳头挂在门上,以期门户如螺蛳壳般紧闭,远离凶险。明朝人杨慎据此认为,椒图形状像螺蛳,就是起源于商朝以螺蛳挂门的传统。根据考古发现,殷墟青铜器第三期偏早和第二期晚段器物中就已经出现了铺首衔环。

现代铺首欣赏:

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有没有很眼熟?

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有没有很眼熟?

悲情的章怀太子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684),是高宗李治的第六子,武则天的第二子,也是高宗朝所立的第三位太子。他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自幼深得父皇喜爱,被立为太子后,他监国理政,抚爱百姓,重视文教,获得了朝野内外的一致称赞,却因为卷入政治斗争获罪被废,流放巴州,后被迫自尽,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悲情太子。

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有没有很眼熟?

图:电视剧《武媚娘传奇》里的章怀太子李贤

话说这位章怀太子出生在了一个中国上下五千年绝无仅有的“皇帝之家”,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章怀太子李贤便是武则天和李治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对都当上皇帝的夫妻。武则天去世后,章怀太子的三弟李显(唐中宗)和四弟李旦(唐睿宗)先后即位大唐天子,就连早逝的大哥李弘后来被追封为了孝敬皇帝(这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帝),所以说这一家六口,5个是皇帝,而只有这位武则天所生的二儿子李贤却死后仅仅被追封为了“太子”。而“章怀太子”这个名字,一叫就被叫了1300年,实在是千年无法翻身啊。

那么这位章怀太子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李贤生平

公元655年,李贤出生,李贤之前,武则天为唐高宗李治生了一儿一女,长子李弘以及那个一出生就被掐死的长女(武则天用来嫁祸给了王皇后)。因此,李贤出生的时候,武则天就已经把丈夫周围和她竞争的女人都打败了。

公元675年,被立为太子的哥哥李弘“突然死亡”,年仅23岁(追封孝敬皇帝),20岁的李贤被继立为太子。不久,高宗命李贤留守京城监国,从小就是学霸的李贤天资聪颖,担任监国期间表现受到父皇和各方的纷纷点赞。

公元680年,25岁的太子李贤被指谋反,武则天将其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其三弟李显继任皇太子。

公元683年,28岁的李贤在度过了几年的幽禁生活后被流放到偏远的巴州,缺衣少食,处境凄凉。

公元684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三弟李显即位,但李显当了一个多月的皇帝,也被武则天所废黜,赶出长安做了庐陵王。四弟李旦成为了武则天一手遮天下的傀儡皇帝。左金吾卫大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逼迫李贤自杀,享年29岁。

公元685年,武则天下诏恢复李贤雍王爵位。

公元705年,武则天驾崩,唐中宗李显再次当上了皇帝,追赠李贤司徒,并遣使者到巴州迎回已经死去二十年的李贤的灵柩,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驾崩,四弟李旦获得皇位,是为唐睿宗,次年,唐睿宗追封二哥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有没有很眼熟?

图:章怀太子墓墓道、壁画

李贤为什么被废?

从历史上的种种记载看,李贤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绝对配得上他名字的这个“贤”字,在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中,可能是一个最出色的权力接班人,但他的悲剧或许也正源自于此。李贤如果不生在帝王之家,或许也可以当一个出色的文史学家,他所批注的范晔《后汉书》世人评价极高,史称“章怀注”,一直沿用至今。

可惜,他的人生出现了错位。

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有没有很眼熟?

图:章怀太子李贤注《后汉书》

李贤从出生(655年)到继任太子再到被废(680年),恰恰正是其母武则天的权力升腾膨胀之际。相比较懦弱的三弟李显和平庸的四弟李旦,对于权力欲膨胀的母亲武则天来说,是不是因为李贤显得有一些太扎眼了,所以被废?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李贤太子被母亲武则天认定谋反,并且配上了诸多“不贤”的罪名,留下了诸多的千古谜团。他是如何被废的呢?

历史记载,武则天宠信的一个江湖术士叫做明崇俨,他多次挑拨李贤和武则天的关系。深得武后信赖的术士明崇俨曾对武后说,“太子不堪承继,英王(李显)貌类太宗(李世民)”,又说“相王(李旦)相最贵”,李贤听说后,非常厌恶。后来,武后又送《少阳政范》和《孝子传》给李贤,以责备他不懂得为人子、为人臣的道理,还曾亲手书信斥责他,这令李贤越发感到不安。

而不巧的是,这么一位搬弄是非的术士,在公元679年,被强盗所杀,却又迟迟抓不到凶手,武则天怀疑是太子李贤所为。于是派人揭发太子的阴谋,并在太子宫马房里搜出了数百具铠甲,依此为谋反凭证,命人办理此案。高宗一向喜爱李贤,想要宽恕他,但武后却说:“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罪行。”李贤未能洗清罪责,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连坐者达十多人。永淳二年(683年),幽禁数年的庶人李贤又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

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有没有很眼熟?

图:因李贤被贬巴州而得名的章怀山

李贤是否真的有谋反之心,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当时唐高宗李治已近风烛残年,李贤本来已是皇太子,继位只是时间问题,有必要这么急谋反?

文明元年(684),高宗驾崩,李显继位,但仅一月余就被武后废黜而改立李旦,武后从此把持朝政。不久,武后命令左金吾卫大将军丘神绩前往巴州校检庶人李贤的住宅,防其谋反。但丘神绩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别室,逼令自杀,李贤死时,年仅二十九岁。

711年,唐睿宗李旦追加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有没有很眼熟?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章怀太子”这个名号是李贤去世二十多年后才被他的弟弟追封的,所以在那些电视剧里,武则天张口闭口章怀太子,那真是可笑之极,无一点历史常识。


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有没有很眼熟?

《中国历史密码》,一本书带你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本书精选5000年的历史文化演绎,从陕西历史博物馆3000多文物中精挑细选200多件最具代表性的文物,100多则历史故事和人物介绍。通过图文展示介绍、音视频讲解,全方位展现文物魅力。

详情请TB搜索“中国历史密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