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嗜杀成性?明朝开国功臣无数,仅有四位得以善终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开始分封功臣,所封的爵位里其中数公爵和侯爵最大,共封了六公二十八侯。当时朝政由这些开国功臣把持着,一些人便开始骄奢淫逸起来,加上朱元璋敏感多疑的性格,于是不久就开始了屠戮功臣来维护他们朱家的皇权地位。

朱元璋嗜杀成性?明朝开国功臣无数,仅有四位得以善终

六个公爵中,除四位是早年或中年病死外(郑国公常茂35岁死、卫国公邓愈40岁病死、曹国公李文忠45岁病死、魏国公徐达50岁病死),另两位韩国公李善长最后被“胡惟庸案”牵涉处死(胡惟庸乃李善长一手提拔,官职丞相),宋国公冯胜被皇帝猜忌赐死。其余所封侯爵大部分也被“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和“蓝玉案”(洪武二十六年)牵涉致死,皆不得善终。开国功臣无数中,仅有四人活到了终老。

一是刘基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1360年被朱元璋邀请至应天(今南京)为谋臣,当时应天的形势是西有陈友谅、徐寿辉,东有张士诚,南有方国珍、陈友定,外围还有元朝军队,可以说是四面受敌。刘基根据当时的情况即提出避免两端作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予以击破的策略,被朱元璋所采纳。

朱元璋嗜杀成性?明朝开国功臣无数,仅有四位得以善终

刘基作为谋臣还参与了灭陈友谅、张士诚和北伐中原的高级首脑军事会议,在关键的军事决策上他的建议总能和朱元璋不谋而合。而事实证明,他的策略也是正确的。由此,朱元璋对他可谓是既有七分赏识又存三分嫉妒。

建立大明后,刘基被封成了三等爵位的诚意伯,位于公侯之后,刚开始他还始料未及,但转念一想朱元璋的为人,便想通了。朱元璋这是打压文臣啊,于是他谨言慎行,尽心辅助,后因病多次请辞归田,终于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告老还乡,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病逝,享年65岁。民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二是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开国名将,军事家。早年参加郭子兴红巾起义军,因和朱元璋是同乡好友,写信邀其参军,后作为亲信随朱元璋向南扩张,攻定远、滁州,占集庆(后改名应天),攻破张士诚,击败方国珍、俘获陈友定等,屡立战功。

朱元璋嗜杀成性?明朝开国功臣无数,仅有四位得以善终

大明建立后封侯爵,排名第一。后又多次随徐达征战南北,建立功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封信国公,跻身于高层军事领导小组,商讨军国大事。

洪武后期,因汤和长期统兵,功高至伟,朱元璋疑心病更甚,一次在与朱元璋的交谈中在察觉到有猜忌之意,再加上朝中其他功臣下场的影响,便提出告老还乡,朱元璋就很高兴的同意了。于是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赐给汤和很多金银珠宝让他回老家去了。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汤和因病去世,享年70岁。

三是耿炳文

耿炳文(1334年-1403年),濠州人。早年跟随他的父亲耿君用一同随朱元璋渡江征战,后来他的父亲战死后就继承了其父职位,攻下集庆后,多次和张士诚的部队交战,屡立战功,升为总兵都元帅。曾用七千兵力固守长安州月余,对抗张士诚十万来犯之敌,待援兵至后一举获胜。

朱元璋嗜杀成性?明朝开国功臣无数,仅有四位得以善终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长兴侯,后又多次随徐达、傅友德、蓝玉等南征北战。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镇守辽东。朱元璋死后,所封公、侯皆去世,只剩耿炳文和郭英二人。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叛乱,发动了“靖难之役”,65岁的耿炳文被建文帝任命为征虏大将军,率军北伐。在河北一带被朱棣打败,退守真定,坚守不出。朱棣攻不下,也只好退兵了。后来建文帝换李景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为帅,结果导致了全军覆灭。永乐元年(1403年),因朝廷有人告其谋反,于是耿炳文畏罪自杀了,享年70岁。

四是郭英

郭英(1335年-1403年),祖籍山东,后迁到濠州。1353年朱元璋回乡募兵时和其兄郭兴一同参军。作为朱元璋的亲信跟随朱元璋攻克滁州、和县等地,参加鄱阳湖大战,于泾江口大败陈友谅。

朱元璋嗜杀成性?明朝开国功臣无数,仅有四位得以善终

建立大明后又多次随徐达、常遇春等南征北战,平定中原,战功赫赫。洪武十四年(1381年),跟随傅友德攻打云南,先后平定蒙化、邓川、丽江等地。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武定侯。

“靖难之役”发生后,曾随耿炳文、李景隆征讨燕王朱棣,无功而返。永乐元年(1403年)去世,享年六十九岁。一生历经大小五百余战,身被七十余伤,未尝以疾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