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三十六计》吗?一部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作者是谁?

《三十六计》是一部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不分卷,至今无准确的年代和作者可考。“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道济)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意谓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你真的了解《三十六计》吗?一部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作者是谁?

此语宋、元人都相沿用,但无专门著述。到了明末清初,我国古代兵法产生的第二个高峰期,言兵立说颇甚,引用此语的人氏更多。

于是有专心著述者,广录群书、博采众长,取四字成语或熟语等,定为名目:以六六之数成套编撰,凑足“瞒天过海”等三十六条计策。一度这部出自无名氏之手的《三十六计》流传世间。时至清代,文字狱大兴,《三十六计》作不留名,亦有谋叛之嫌,当被列为禁传之书,囚于阁内,权作秘本。

你真的了解《三十六计》吗?一部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作者是谁?

至公元1943年,有人在成都祠堂街的旧书摊上无意中买到一部土纸印本。印本是公元1941年由成都兴华印刷厂翻印的,篇首简短的说明称,这是一个抄本,于公元1941年在陕西个书摊上发现,抄本前部“都系养生之谈,而末尾知其果为兵法也”。

你真的了解《三十六计》吗?一部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作者是谁?

《三十六计》分六套,每套6计,共36。

第一套,胜战计,言谋胜战之策。有: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共6计。

第二套,敌战计,言与敌战之策。有: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共6计。

第三套,攻战计,言用攻战之策。有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共6计。

你真的了解《三十六计》吗?一部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作者是谁?

第四套,混战计,言巧混战之策,有: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共6计。

第五套,并战计,言利并战之策,有: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共6计。

第六套,败战计,言不败战之策,有: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和走为上共6计。

各套计策均有解语和按语(关注本号可查阅三十六计整部原文与解语)。

你真的了解《三十六计》吗?一部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作者是谁?

解语多半是用《易经》词句构成,将《易经》阴阳之理,推演为兵法刚柔、奇正、进退和攻守的变化等等。

按语则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子、吴子、尉缭子等兵家的警辟语句。

喻理引证浑然一体,奇谋方略引人入胜。正如原跋所云:“夫战争之事,其道多端。强国、练兵、选将、择敌、战前、战后,一切施为,皆兵道也。惟比比者,大都有一定之规,有阵例可循。而其中变化万端。诙诡奇谲,光怪陆离,不可捉摸者,厥为对战之策。三十六计者,对战之策,诚大将之要略也”。

你真的了解《三十六计》吗?一部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作者是谁?

《三十六计》从典籍而论,有的计出自历史典故,如“围魏救赵”、“暗渡陈仓”、“假道伐虢”等;有的计来源于古代兵书术语,如“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等;有的计取之于古代诗人的诗句,如“李代桃僵”、“擒贼擒王”等;有的计是用约定俗成的成语,如“金蝉脱壳”、“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反客为主”等;有的干脆直呼计名,如“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