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衰開始,李隆基寵信楊貴妃,重用奸臣,導致安史之亂

唐玄宗李隆基也稱作唐明皇,他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個兒子。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後來,太平公主被侄子賜死,李旦禪位於兒子李隆基。由此,李隆基取得唐朝的最高統治權。

唐朝的中衰開始,李隆基寵信楊貴妃,重用奸臣,導致安史之亂

李隆基在執政前期比較開明,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一大批賢臣。在政事上也勵精圖治,他所開創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巔峰。

但是,為何看似是一個明君,後期為何會導致唐朝的中衰?這一切都是因為楊貴妃而起,因為寵愛楊貴妃而重用楊國忠(楊貴妃的堂兄),而楊國忠又與安祿山有矛盾,最後安祿山和史思明就打著誅殺楊國忠的旗號,發動了安史之亂。

因此,這件事我們還得從楊貴妃講起:

唐朝的中衰開始,李隆基寵信楊貴妃,重用奸臣,導致安史之亂

違背倫理,霸佔兒媳楊玉環

玄宗李隆基在即位以後,劉才人、於錢妃、皇甫德儀,直至武惠妃都曾經得到他的。直到武惠妃四十多歲死去,李隆基就一直沒有找到心儀的嬪妃。李隆基當時只有50歲出頭,內心得不到寄託,經常鬱鬱寡歡,喜怒無常。

有一次,一個大臣說楊玄琰有個女兒叫楊玉環,現在是壽王妃,國色天香。玄宗聞言大喜,也不顧忌綱理倫常,當即吩咐招入宮中一探究竟。果然,一看楊玉環長得傾國傾城,而且能歌善舞。

唐朝的中衰開始,李隆基寵信楊貴妃,重用奸臣,導致安史之亂

因為楊玉環不是自己的嬪妃,而是自己的兒媳,不好直接招入宮中。於是李隆基吩咐,讓楊玉環先入籍女道士,賜號太真,然後再尋機會招入後宮。

至此以後,李唐皇朝的衰落就開始了。

重用奸臣李林甫和楊國忠

唐朝的衰落,不能說都是因為楊貴妃的關係,但是確實跟楊貴妃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且不說唐玄宗因為沉迷楊玉環而不理朝政,後期也逐漸變得昏庸,更加直接的聯繫就是唐玄宗後期重用的奸臣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堂兄。

楊國忠出身於弘農楊氏河中房,早年其實很落魄。但在楊玉環得寵後飛黃騰達,直至官拜宰相,另封衛國公。且身兼四十餘職。他在擔任宰相期間,專權誤國,敗壞朝綱,與安祿山的矛盾甚深。也正是這個矛盾,最終導致了番將安祿山、史思明以"誅國忠、清君側"的名義,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唐朝的中衰開始,李隆基寵信楊貴妃,重用奸臣,導致安史之亂

另外一個奸臣李林甫,是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在位達十九年之久。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朝綱混亂,還建議皇帝重用胡將,阻止邊帥出將入相。這一系列舉措,導致安祿山和史思明等人做大了勢力。

所以,對於安史之亂和唐朝的中衰,都跟這兩個奸相有很大關係。

與吐蕃和南詔反目,無端引起戰事

李隆基對於朝廷的內亂沒有積極整治,反而向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朝廷的政治腐敗與黑暗,激發了各地將領的貪功求官的慾望。為了挑起戰爭,並在戰爭中立功受賞,加官進爵,邊鎮的很多將領故意挑釁引起爭端,使得邊境戰亂不斷。他們都瞭解李隆基的好戰的個性,因此初期的邊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自此唐朝大傷元氣。

唐朝的中衰開始,李隆基寵信楊貴妃,重用奸臣,導致安史之亂

主要的爭端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和吐蕃的關係惡化,開戰後互有傷亡,損害了歷來的和睦友好關係,無端在西部樹立了一個敵人。

第二個是西南的南詔國。由於邊境將領的驕橫跋扈,肆意挑起爭端,致使本該平息的衝突日益升級,結果李隆基下令和南詔開戰。最後兩敗俱傷,傷亡的唐朝軍隊達二十萬以上。

唐朝的中衰開始,李隆基寵信楊貴妃,重用奸臣,導致安史之亂

最後安史之亂,導致叛軍長驅直入,攻陷都城長安,進入安史之亂的最高峰。李隆基和眾人在長安陷落前狼狽逃出生天。一行人到了馬嵬坡,遭致隨行的將士發生譁變,最後殺了楊國忠,又迫使李隆基賜死楊貴妃。最後,唐玄宗李隆基最後逃到成都,而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靈武即帝位,史稱唐肅宗。

關鍵詞:唐朝 李隆基 楊貴妃 安史之亂 楊國忠 成都 史思明 李林甫 宰相 太平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