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雙心”患者的臨床療效如何?


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雙心”患者的臨床療效如何?

來源 |王啟輝,陳麗霞,王思洋,等.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對冠心病伴焦慮抑鬱患者負性情緒及心功能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誌,2019,27(11):85-88.


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雙心”患者的臨床療效如何?


1、研究背景

“雙心”指心血管器質性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的雙重疾病,在當前社會及生活競爭壓力下,人們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精神心理疾病對人們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是全球醫療支出的主要疾病之一。焦慮抑鬱是冠心病患者獨立危險因素,且二者相互影響,據數據顯示,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鬱發生率為20%~45%,因此心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已成為人們生命健康的兩大“劊子手”。


“雙心”治療模式是心身醫學的主要代表之一,“雙心”治療模式可抑制心肌損傷引起的炎性反應,改善心功能、阻止心肌梗死後發展。但目前國內外關於“雙心”治療模式治療冠心病患者的研究時間較短、樣本量小,對臨床生化指標的影響尚未明確。本研究旨在探討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對冠心病並焦慮患者負性情緒及心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研究組患者首先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β-受體阻滯劑、單硝酸異山梨酯等藥物。在此治療基礎上給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80788)5 mg/d,晨服,3 d後增加劑量至10~20 mg/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3個月。


3、結論

據統計,我國2.9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佔總人口的21%,且每年有超過150萬人死於冠心病。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冠心病的獨立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焦慮、抑鬱,其可通過影響冠心病患者神經系統和免疫功能而導致血管舒張、收縮及血液流動紊亂,進而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後。但目前以抗抑鬱、焦慮為代表的“雙心”治療模式治療冠心病伴焦慮抑鬱患者的研究甚少,尚不足為臨床治療提供明確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結果顯示,時間與方法在HAMA評分、HAMD評分上存在交互作用,時間、方法在HAMA評分、HAMD評分上主效應顯著;研究組患者治療第1、2、3個月後HAMA評分、HAMD評分低於對照組,提示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可有效改善冠心病並焦慮抑鬱患者負性情緒。本研究還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第1、2、3個月後NT-proBNP低於對照組;時間與方法在CK-MB上存在交互作用,時間、方法在CK-MB上主效應顯著;研究組患者治療第1、2、3個月後CK-MB低於對照組,表明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可有效緩解冠心病伴焦慮抑鬱患者負性情緒、疾病嚴重程度,減輕心肌損傷。


但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1)樣本量小且樣本來源存在民族差異,而研究過程中未進行區分,故結果結論不具有廣泛代表性;

(2)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起始量為5 mg/d,並根據病情變化增加劑量至10~20 mg/d,但為了方便統計及對比,本研究未對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的治療劑量進行劃分,也未對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分析;

(3)本研究未對多種治療方案進行分層分析。因此後期筆者將聯合多中心,擴大樣本量,並對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的具體治療劑量、多種抗焦慮抑鬱藥物、多種冠心病的治療方案進行分析,以利於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定。

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雙心”患者的臨床療效如何?


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雙心”患者的臨床療效如何?


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雙心”患者的臨床療效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