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跟截拳道哪個厲害?

高山流水284521616


大家都明白詠春拳和截拳道的關係,那麼,我從李小龍師祖改動詠春拳開始談起,李小龍師祖所創建的第一個體系應該是振藩功夫——“破壞了的詠春”,是出於教學需要,迎合國外學員口味以及彌補自身掌握的並不系統的詠春拳體系,師祖廣泛吸收各流派精華,以詠春拳為基礎針對剋制各流派武技而向外廣泛吸收去進行提升自我,這時的振藩功夫對詠春拳而言只是開始了變化或者僅僅是量的變化。無疑木村武之師傅已經成為振藩功夫的權威!這個時期的振藩功夫還保留了一些諸如小念頭、消打套路等拳套存在,振藩功夫就功夫層面而言應該是“黐緊核心”——“一拳僅僅是一拳”。

第二個體系就是“振藩拳道”,由於黃澤民挑戰事件,李小龍開始試圖跳出振藩功夫即以詠春拳為基礎來完善自我武技的原有理念的條條框框,這是質的變化,李小龍開始極力脫離詠春陣地戰為主的模式——邁向了以運動戰為主的方向,這樣更容易針對國外諸如拳擊、新興自由搏擊類武技的格鬥模式,李小龍積極完善這個龐雜的體系,這是一個為學日增的過程。這時李小龍開始就踢法、手法、封纏、擒鎖這四大類基本技術在遠、中、近三種格鬥距離中做自由轉換應用,以求發揮出整體武技之優勢,試圖涵蓋所有可能發生的格鬥情形,以變應變。這個體系有點概念的意思,但是不完全等同,因為李小龍就是李小龍,不是追隨其理念就可以取代他的。李小龍原著《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 》,國內編譯為《李小龍技擊法》,一開始的書名就是《振藩拳道》,振藩拳道應該是李小龍理論學說中的“從核心中解放”,這時“一拳不止是一拳”。

第三體系才是截拳道,這是一個為道日損開始,這是李小龍沒有結束的開始——運動戰的典範:簡單、直接、非傳統性。1969年李振藩告訴木村武之說:“黐手不要了。” 這是詠春拳附在截拳道上的最後一件外衣,李小龍脫離了詠春,從擺樁到警戒式,貌似詠春的經典技藝——這些基本技術的擊打發力方式和結構最後完全不同於詠春。截拳道“回返原本之自由”——三階段之最後,或者說“一拳只不過是一拳”。

振藩功夫的基礎是詠春部分技術的延續,打的是控制;振藩拳道更多是受拳擊類運動作戰武技的影響,打的是反應;而截拳道則是建立在擊劍技戰術結構基礎之上的無劍之劍,講求“終極一擊”的理想境界!

說了這麼多,包括引用我自己書籍中的段落,就是說明詠春拳是詠春拳,截拳道是截拳道,一旦明白了這件事,後面大家就好理解了,沒有最強的武術,只有更強的武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