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失之交臂的諾貝爾獎

諾貝爾,全名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藥的發明者,諾貝爾獎創始人。諾貝爾獎是目前國際上所屬獎勵中含金量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諾貝爾獎不僅是個人成就的至高榮譽,它還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影響力以及在經濟、科技、文化上的綜合實力。

中國那些失之交臂的諾貝爾獎

然而,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領先世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科研成就已經具有了獲得諾貝爾獎的實力,但最終還是與諾獎失之交臂。最近幾年裡才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諾貝爾獎:一是諾貝爾文學獎莫言,二是“青蒿素”的發現者生理和醫學獎屠吆吆,三是迴歸祖國,提出宇稱不守恆定律的物理學獎楊振寧。那麼,中國史上那些科研成就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呢?

出生於1897年的湯非凡,是我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病毒學家。1921年畢業於湘雅醫學院,後走到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學習。1929年回國建立中央防疫處,解決了多場瘟疫,拯救了無數國人。他組建實驗室,成功製造了國產青黴素,他是全球第一個發現沙眼病毒的人,研製出了全球第一款“沙眼病毒疫苗”。憑藉他的醫學成就,有很大幾率可以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可惜在1958年被冤枉受辱,他選擇了自縊身亡,遺憾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中國那些失之交臂的諾貝爾獎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糖尿病幾乎是絕症,直到胰島素的出現。糖尿病幾乎是絕症,直到胰島素的出現。雖然,德國、美國都相繼成功合成胰島素,但只有中國的團隊,在1965年合成的牛胰島素結晶程度最高,可以直接用於生物實驗。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與天然胰島素分子相同化學結構並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質,標誌著人類在揭示生命本質的征途上實現了里程碑式的飛躍。當時諾貝爾獎的評選委員會還專門派人到中國進行了考察,認為這一成就足以獲獎。但當時的獎項只能授予個人,而中國是一個團隊,最終沒能獲獎。

中國那些失之交臂的諾貝爾獎

趙忠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世界上首位準確預測正負電子對撞結果的科學,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物理學家。畢業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並與1930年獲得博士學位。1929年底,趙忠堯發現硬γ射線的高能量光子束,在通過重金屬鉛時出現了“反常吸收”現象。次年,趙忠堯寫的“硬r射線與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的論文為"正-負"電子對的產生提供了又一證據。1931年底,由於忙於中國核物理實驗室的建立,1932年,他的同學安德森因發現正電子徑跡獲諾貝爾獎,趙忠堯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中國那些失之交臂的諾貝爾獎

盧鶴紱,中國核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核能之父”。盧鶴紱主要從事理論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教學和研究。發現了熱離子發射的同位素效應;發明了在質譜儀中測定輕同位素丰度比的時間積分法。1941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拿到博士學位後,盧鶴紱放棄了在美國的優越工作條件和舒適生活,毅然回到了抗戰中的祖國。他退出了自己與另外兩名物理學家正在進行的課題,而不久後另外兩位物理學家就憑該課題獲得了諾貝爾獎。

中國那些失之交臂的諾貝爾獎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中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從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到現代各個領域的科學成就,無不彰顯著中國人的智慧,所以我們不要妄自菲薄。雖然現在在諾貝爾獎上獲得的很少,西方國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很多,但由於國際形式的不利,中國科學家都以國家利益為重,放棄個人榮譽,錯失了諾貝爾獎。而現在,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家科研的大好環境,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諾貝爾獎將會程直線上升,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