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传有一学生不认真上网课,被家长训斥后跳楼自杀,你怎么看?

智博文化


首先,看几个关键词:

(1)学生不认真学习

(2)家长训斥

(3)学生自杀。

其次,学生不认真学习,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什么?大家可以想想。

个人凭借学习的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和大家分析一下。学生不认真学习,是态度问题。也就是说这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网课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他就没有了自律!

这个反应出来的是家庭教育中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没有给到孩子立规矩,孩子不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的“责任田”。

再深层次一点去说,孩子没有深度思考能力。只能看到眼前的东西,他看不到自己不认真学习的后果,学习成绩不好,到学校老师会不喜欢,同学会疏远,爸爸妈妈会难过失望,对自己的未来完全没有概念。

再次,家长训斥。

说明家长在乎孩子成绩,家长在乎孩子成绩,大家觉得有没有错???

我个人认为没有错。每个人都对别人有期待,何况是自己最爱的孩子,家长的期待是合理的,因为这些期待真的实现,对还是是一辈子的好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说家长期待是对的,但是孩子为什么会跳楼自杀呢?

很简单,家长表达期待的方式方法错了。训斥的方式,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来反感,孩子一旦反感会干嘛,刚开始是叛逆,然后是不加理会。这个时候我们的家长会干嘛?越来越唠叨,训斥的越来越厉害,进去了一个恶性循环!!!孩子最后无助只能选择轻生,所有我们看到的结果,都不是一天两天的结果,是长期不被看见,长期高压下,而且看到结果已经迟了!!!




当HR遇见家庭教育


我的爸爸妈妈只知道挣钱,每天出门赶集摆摊。

我已经不小了,十二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可是没有零花钱,一分也没有。

没有的还有早餐,我不懂得要,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不开口是因为6岁的时候,要一毛钱去买一块饼干,妈妈没有给我,还骂了我,乱用钱干嘛,没有钱。从此我再也不要钱。也因为不敢要。

初中了,也没有要,不要得原因还有一个,因为见不着,每天很早出去,很晚回来。看着他们累,我就更不敢说话了。

孤僻,孤独,不被理解。只有朋友才能理解我似的友情。

学习是什么,我读书为了什么?

我想要的是爸妈的爱而已,不是读书。

背道而驰的父母还在责骂我。

不反抗,因为不反抗已经是唯一的方式。

所以,学习,

变成网上学习,我相信,孩子更孤僻了。

父母反而也更加远离了,没有朋友可以聊天排忧解难了。

可怜的网课,枯燥的网课。

你怎么不好好上课,为什么还在玩。

你怎么只看得到我在玩。

我需要你们抱抱我,你们不抱我,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

爸爸,我想要吃烧烤。

好呀,那个小孩吃得好香。

那一年,一块钱的烧烤真的好香。

冰冻了坏了的西瓜给了流浪汉,我都十岁了还没吃过西瓜。

哈哈,这就是我

我是林风依

海贼王一样的男人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分割线………………………………

所以有人问,不理解郁抑症的人,我很能理解,特定情况下,长期一种环境成长下,是会变得孤僻的,懦弱的,何况人生来懦弱本能。

我怎么看,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多读点书,照顾好孩子。让他们少受伤,当然,该打的打,该宠得还得宠。

最后,只有努力,多读书,才是王道。

上面是我真实的小时候。


初中数学黄纯老师


最近这样的新闻有点多,吓得我和媳妇昨天晚上还商量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了,孩子们也不容易,现在在家里上网课一天八九个小时,看视频课看的眼睛都有些模糊了,我给他简单量了一下,视力都有些下降了,课目多,作业也多,完了这个就是那个,玩的时间都没有。要是把孩子弄厌学了就麻烦了,在成绩面前,人没事最重要!所以给孩子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压力,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孩子们:你们辛苦了!



七九年的八零后


就是不上网课也有自杀的,之前我们老家有一个女孩也是不肯学习她奶奶训斥了一顿当晚就从小区楼上跳下去了,那个年代哪有网课呀,孩子不是都能考第一的各有所长实在教育不了的也只能放任自流了只要不做违法乱纪违背道德的事还是不要极端化


浪浪74560591


这是真事,尽管有图有真相 ,但我还是希望这是传言,这只是虚惊一场。

但这件事情确实发生了。

3月3日在河北一小区内,由于家长训斥自己的孩子学习网课不积极,导致孩子一怒之下跳楼轻生。家长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自己多说了几句,孩子竟然赌气轻生。事发之后孩子的父母精神崩溃倒地痛哭不起,并且连连自责都是自己的不好才导致孩子跳楼自杀。

现场家长一直在跪地痛苦,她抚摸着孩子的脸一遍遍说:我不该骂你,不该逼你做作业,我再也不逼你学习了……我再也不逼你学习了!

在生死面前,妈妈终于明白,除了生命,一切都可以妥协! 但已经太晚了!



尽管因为疫情“宅”在家中,我相信很多的孩子并没有闲着,他们每天起来上网课,在网络上打卡,做作业。甚至比平时还要累一些,因为面对网络的时候,并不习惯,听课效果不好,很多的题目并不会做。我相信很多的老师,依然兢兢业业,他们会尽职尽责地把APP上孩子的成绩,按照分数排名,从高到低发送到群里,家长会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引起家长的关注和纠结,是这些老师必须要做到的。期盼着家长能够关注孩子的成绩,期盼他们能够引起内心的风暴,期盼家长能够狠狠地管教一下孩子,这是很多老师这样做的目的,作为一个教师,对此,我一点都不接受反驳。

正如我经常听老师所说的一句话:我不好受,我也不会让你好受!归根结底,这是你的孩子!

看到教育专家吴非写得一篇文章,颇受感慨,他说:“学生在家多休息几天或者几十天,有什么不好?在这以前,他们的学习负担有多重!全国范围,除了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压力最大的就数中小学生了。我认为他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中小学生的压力真的很大!

面对一次次的悲剧,我想说以下两点:

1.作为父母最应该关注的就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

尽管成绩很重要,到终究不是生命意义的全部。我理解家长,当孩子成绩不理想,不听话的时候,确实非常纠结,甚至很愤怒。但必须要求自己冷静下来。

关注孩子的健康,如果一旦失去了健康,什么都是白搭。愤怒斥责,只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如果愤怒可以解决问题,一切都会变得简单,但世界并非那么简单!

正如这个母亲,当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好好上网课,作业错误很多,于是逼迫孩子,大声斥责,最终使孩子离开了自己!



2.爱孩子,接受孩子的不足!

我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见到过形形色色的家长和孩子。我教过的学生中,有考上北大清华的,也有做小本生意的。每个人的资质不同,最终学业也有差距。有的孩子即使再努力,可能成绩真的不尽如人意,有时候,老师和父母真的无法左右。

如果珍爱自己的孩子,就接受孩子的不足,就像小时候一样如笔他们,接受他们。而不是被成绩所左右!

其实我最敬佩的家长,不是那些所谓成绩好的孩子的家长,我最敬佩,最打动我的是那些即使孩子成绩不好,依然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宝贝的家长,对孩子不离不弃,始终温和相待,始终和孩子在一起。

我以前教初中的时候,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一个孩子作业没有完成,学习不好。有一天,天气寒冷,我大声训斥课他,在课堂上狠狠地踢了他。临近放学的时候,他妈妈来了,冒着严寒,给他送来了热腾腾的几个包子。说孩子这两天不舒服,让他吃点热乎饭。那一刻,我真的感觉这个母亲真的很高大。对于孩子,永远用最朴素的方式爱着他,不会因为成绩而有任何的动摇!

3.一旦孩子有问题,将对错搁置一边,共同面对!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喜欢和孩子争个对错,自己所说的一切,孩子必须听,自己永远是对的!家里往往争论不休。

但家庭之中。真的不是争论对错的地方。对错对于家庭来说毫无意义,因为一家人,即使孩子错了,你又能得到什么呢?

所以家庭教育,务必将对错搁置一边,一旦孩子有问题,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面对。

这个妈妈,如果孩子不认真上网课,不认真完成作业,想一想有没有自己的原因,孩子玩手机上瘾的,绝大多数父母也有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的习惯。如果父母在家很少拿手机,孩子也会很少玩手机的,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的示范。如果找一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会心平气和很多,家庭教育关键在于父母的思考,遇到问题总是思考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将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到别人身上。

共同面对,共同承担,这才是一家人,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语文在线


永远不要把孩子逼上绝路,永远不要锁上孩子回家的大门!家,是孩子温馨的港湾,不是牢笼!

孩子不认真上网课,家长一定要管,但是要讲究方法。孩子为什么要自杀?他要死给父母看,以此来报复父母对他的严厉训斥。他打又打不得父母,父母于他有养育之恩。他走又走不得,一方面疫情防控,另一方面他没有生存能力。他不喜欢读书,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坐在电脑前上网课。父母就在一旁盯着,一不认真就被训斥。他气呀!气大伤身,更伤感情。当他心里的怨恨情绪无处发泄,越积越多,最后就跳楼自杀。这样你们高兴了吧?满意了吧?我被你们逼死了。你们该省心了吧?

我儿子也不爱做作业,我就唠叨了他几句。他粗着嗓子说,同学们都不做作业,都在玩。我为什么就不能玩?我说你看到的只是80%的同学在玩,你没有看到20%的同学在努力。你只有向他们学习,才能考上高中。他不耐烦说,我等会就做。结果拖到第二天才做。今年初十那天,原本天天九点都不起床的儿子,一大早就起床了,“砰”的一声,摔门而去。我赶紧起床,在他的写字桌,有一张纸条,说他出去玩了。我想,出去玩就玩吧,散散心也好。逼得太紧,他反抗得就越厉害。

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家长说他时,一定要考虑他的是否接受得了。不要说得太难听,不要口气太重,不要说起来不停,不要经常说他。我们的目的是叫他认真学习,好言相劝,语气平缓。他愿意听,最好不过,不愿意听,他也不会做傻事。孩子有能力深造最好,没能力读下去,那就让他做个普通人吧!或许他以后的生活会很平凡,但在他看来却是精彩的。


客座评论员


孩子难管,是普遍问题

四川眉山13岁少年杀掉亲生母亲;河南初三女生,因贫穷而乱吃药;四川雅安、湖北十堰、吉林通化、安徽安庆、山西太原等多地发生因代际矛盾,孩子离家出走的案例。连我家自己的小娃娃上个幼儿园,半年了还是每天早上哭一路。

大大小小的孩子,各放奇招,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与他们代沟深且宽的家长,实在是不能理解,这么好的日子,咋还这么能作呢?

当年的我们被放养,学习靠内在动力,现在的孩子靠父母捧着,推动着学习

回想自己当年,好像没有这么矫情啊。不想上学了?打一顿就去了;日记不会写?打一顿就会了。

就这样被打几次以后,自己就成了一个完全独立的孩子,依然记着小学时候,晚上十一点了,妈妈已经睡觉,自己还放着个小炕桌熬夜写作业,理由是必须做完,题难肯定也有答案,一定要做出来。

陪着写作业?哪有那个空啊,能让孩子有写作业的时间就不错了。从小学到高中,统共也没有超过2次家长会吧?辅导班更是没有过的事情,买本辅导书就很奢侈了。

也许就是因为父母的这种放养政策,没有对我悉心浇溉,所以我才没有成才。但是也比现在这些捧在手心里的宝贝们心大的多,至少不会做极端的事情。

再回首自己的父母,当时就放下一句话,念书就可以走出去,不念书就在家里务农。自己选好了,选不出来就去农田里体验几天生活。赶上一个秋收的季节,掰一天的玉米,就能累的躺在床上饭吃不下。

有了这份体验之后,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告别这样的日子。自此学习完全成了自发的行为,考的不好,家长和老师还没说什么呢,自己先哭一鼻子,下一次肯定能进步。

当然了,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不能接受田间劳作,依然有的人觉得学习更辛苦,那也很好办,回家养羊放牛,再差点做个苦力,总之还是能活下去的,用老爸的话说,这叫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反观现在的孩子,不能体罚、不能家暴,不能大吼大叫,写作业要陪着,上课得看着,辅导班要上着,生生的把孩子养成了温室的花朵,不能承受一丝一毫的风雨。

而父母们呢?更是焦虑的不行,没有一技之长不能立足,没有特长没有自信,不上辅导班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机器智能的问世淘汰了太多工作岗位,所以孩子一定要好好培养,以保证拥有足够的竞争力。

最终造就的结果就是现在这样,孩子的每一道坎都是家长抱着过,父母的焦虑与悲观传递给孩子,活着好像也不是什么幸运的事情。我们小时候可以盲目的相信走出乡村就会有好日子,现在的孩子都知道,走出巴掌大的地方,优秀的孩子更多,自己和别人差的依然很多,努力好像也失去了动力。

作为家长的想要求孩子?肯定被怼回来,让你先去看一看别人的父母。一时间我们也无言以对,也许会无力的说一句我当初没有你这样的条件。

现在的孩子和父母都希望能一次打破社会规则,实现多个阶层的一步跨越

究其根本,条件不是必要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以前的家长与孩子都知道社会阶层的存在,也坦然接受这一现实,只要努力提升一个层次就是莫大的进步。现在的互联网拉平了社会,好像太多人一下子实现了阶层的跳跃,让所有人都以一次性跳跃几个阶层为目标,结果怎样努力,依然距离目标遥遥无期,剩下的只能是焦虑。

也许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自己和孩子都放入社会中,让孩子和自己都找到自己所处的阶层,然后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寻找自己的目标。相信为了生存与发展,孩子和家长都会产生内在动力,自发前进。当然,这就意味着接受社会规则的优胜劣汰,如果真的有被淘汰的,那也得接受,毕竟就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才不是?总要有人垫后的,这是规则。


Abbey


这一出悲剧发生在石家庄市的某小区,家长早上批评孩子不起来上网课,已经五年级的孩子和家长吵了起来,一气之下从楼上跳下,抢救无效死亡。【备注1】


这件事看似是由网课引起,但更应该引起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教育,从本质上而言,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

所以,教育的焦点是培养人。这个培养不仅仅指的是这个人掌握了多少知识、多少技能,还包括这个人的思想、品德、身心等多个方面。

但对于目前的教育环节中,虽然也强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但仅仅流于表面,包括现在学校中所讲授的《道德与法治》,只是要求学生记住其中的干条条,并不能够很好地结合他们目前的心理状态进行教学,形式主义更重要些。

现在的学生,和20年前的学生完全不同。由于网络的发展,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从而会有更多自己的思想。但这些思想或者想法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则未必正确,但如何正确区分,如何通过学习来增强自己的思想、品德方面的能力?

这就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从小学生做起,加强对心的养育工作,让孩子能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事。

二、教育要符合大脑的发育规律

人类的大脑,刚出生到三岁的时候,右脑已经基本发育完全,但对于左脑直到6岁的时候才会逐渐开始趋于完善,主管人类情绪、包括自我控制能力的前额叶要到24岁左右,才会发育完全。可以说,在24岁之前,人的大脑都是发育不完全的。

这样说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大脑的发育规律,而不是要跨越这个规律,让孩子们做一些和他们年龄不太相符的事。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数学,是抽象性思维的产物,想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建立良好的抽象概念,但对于孩子而言,一般要到8岁(也就是三年级)的时候,才可以比较轻松地了解抽象性概念。所以,很多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数学成绩不是很好,数字的概念不是很明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那么有朋友就会有疑问:这个和我们目前要讨论的这个问题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全国都在上网课,让孩子们能够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把老师们都搞成了所谓的“十八线主播”,每个学校的老师都在上直播课,都在要求孩子签到、听课、写作业!

老师疲惫不堪!孩子疲惫不堪!家长也疲惫不堪!

效果究竟如何?其实大家都很明白。所以教育部近期出了一个通知【严格禁止普遍要求老师直播上课或者录课】,但究竟能够落实到什么程度,很难说。

每个年龄的孩子注意力维持的时间都有限。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学校老师一般都是采用讲课+练习的模式来进行,由于学习环境限制,即便孩子们注意力并不能够维持那么长的时间,但还是能保证上课的秩序。

当现在采用网课的方式,而很多老师还是采用原先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失去了环境约束,教学效果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所以,学校老师直播上网课这种模式,就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了。


三、加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倾听孩子的内心

石家庄这名小学生的悲剧上演之后,网络上有很多在信息都在批评网课的这样或者那样的不是,仿佛网课有多大的罪过一样,这样的认识太过片面了。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孩子这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不仅是学校的老师,还有家庭环境。

疫情期间,由于很多家长也不得不在家里滞留,无法工作,加之孩子由于很长时间上网课,打卡、交作业,有一部分原本应该有老师承担的工作交到了家长手里。

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为了自家的孩子好,所以才会不停地督促孩子好好学习,按照老师要求的每一步要求孩子,但在目前疫情的这样情况下,家长的焦虑情绪会表现的比较明显,原本的轻声细语变成了大吼,对于比较疲惫的孩子来讲一时难以接受,就出现了我们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一幕。

所以,我们在谈到孩子情绪控制能力需要加强的时候,对于成人其实更应该注意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当孩子表现出对网课的厌倦情绪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要求,而是倾听,让孩子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

同时,我们也要在表示理解的同时,表示我们的无奈,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和他是一样的想法,但学校的网课必须按照要求做,只是我们在课间的时候,可以一起打打球或者聊聊天。

四、注重孩子自律性的培养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除了认真倾听孩子内心,并加强对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自律性的培养。

疫情期间,不得以采用网课这种学习方式,缺少了环境的束缚,缺少了老师那犀利的眼神,有些孩子就开始放飞自我,上课的时候打游戏或者干其他事情,这都是缺少自律的表现。而自律能力,则是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为什么有很多学生,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学习都很好,进了大学校门后反而一落千丈,成了“六十分万岁”的学生?而有些学生,虽然中学时候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大学期间却表现优异?其实都是一个自律性的问题。

12年的基础教育,家长盯得紧,老师抓得紧,孩子们好像一个弹簧一样被不停地压缩、压缩、在压缩,仿佛透不过来气一样。一进大学校门,没有了家长的督促,没有了老师不停地催促,弹簧压抑了多年的能量被充分释放出来,成绩一落千丈自然很正常。

大学四年中取得优异成绩靠什么?毕业后工作之中取得优异成绩靠的又是什么?靠的就是自律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只有拥有良好的自律性的学生才能够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束语


疫情期间,学校“停课不停学”采用网课模式,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但毕竟这只是一个短期的行为。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网课”学习。但在此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加强对孩子的观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加强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和他是在一起的,我们非常理解他,但现在只能这样学习。

同时,作为家长的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毕竟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不仅学习效果相差甚远,而且在对于孩子的心性培养也没有好处。

全脑开发程老师:教育战线的一名老兵,主做全脑开发师资培训、零秒思维写作师资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期待与更多的朋友一同交流教育心得。


【备注1】:问答写完后,有网友私信程老师,这位跳楼的孩子是一名初中生,并不是报道中的五年级孩子。特此备注


全脑开发程老师


先梳理一下事情的原委:

3月3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明珠花苑小区,一名五年级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受到家长批评而跳楼轻生。新闻来源于澎湃新闻。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能说了,温室里的花朵,一个个的受不了一点打击。

但在我看来,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哪里出了问题,才酿成了这样的悲剧。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教育方式,对孩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父母认为,现在的生活环境太好了,孩子过得太顺了,所以他们经不起一点风雨,也禁不起批评禁不起说,说一点就会大发脾气。

但是,父母是否有考虑过自己批评的方式也用词用语,是发泄愤怒,还是真的起到批评教育的作用。


批评孩子是讲求方法的。

批评就事论事,你这件事做得不对,如果父母觉得很生气,那就先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好处理好,再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哪里不对。

在情绪中,谁都没有办法把事情办好。

父母也做不到接纳孩子的情绪。

试想你工作的时候犯错了被老板批,都会有小情绪,更何况大脑发育尚未及成年人的孩子呢?

不许孩子哭,不许孩子生气,那么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无力抗衡也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到大了之后往往就做出极端的事来。


所以,就事论事的批评,不翻旧账,不给孩子贴各种评价性的标签。

言语上的暴力会然孩子越来越觉得自己被父母嫌弃,自己不行,自己做什么都不好。

此外我们作为父母还应当反思的是:


1、孩子分数背后的学习能力问题

现在,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分数看得比较重,对孩子的思想信念的培养重视不够。因为成绩可以量化,可以用数字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在班级排第几名,班级的成绩在年级排第几名,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一个人的信念是否坚定,往往没法量化。

在家上网课,是更多是一种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体现,它要求孩子自律和专注,可以在没有老师督查的情况下自主有效完成学习。如果家长平时并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就很容易出现孩子放马南山的情况,这时家长暴跳如雷,又有什么用呢?


2、无证上岗的父母自认为自己很懂孩子


其实孩子的心理与成年人完全不同,他处于性格养成期,心理波动很大。成年人那种不问人情只求结果的沟通方式,对孩子来说太过生硬和笼统。面对孩子,应更多强调细节,让孩子明白具体如何操作,告诉孩子具体的解题思路,比一味强调孩子你要去努力更有效。


3、凡事只知道打,而不懂得如何沟通


不得不承认,以前那种棍棒出孝子的模式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孩子们接受的信息太广太多,完全不是单纯的父母独大的状态了。

成年人在工作中,沟通多是点到为止,但这个方法换成教育如今的孩子就行不通了。在接触的网课的过程中,因为不在教室那个大环境下,也没有老师时刻的监督,一些平时缺乏专注力和自制力的孩子暴露在家长眼中,在缺少沟通的环境下,家长采用直接体罚的方式,其实是最坏的一个手段。

这似乎就又回到了我开篇所说的批评方式和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上来了。


另外,关于挫折教育,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不能说的原因是抗打击能力不行,所以就“制造打击”给孩子。

这是伪挫折教育。

其实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遇到的挫折和苦难已经够多了,根本就不用人为给孩子制造挫折。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面对他所遇到的困难和打击,不要吝啬鼓励孩子,让孩子觉得不管有多难,父母是跟他站在一起的。而不是遇到困难了,还要听父母的嘲讽和责骂。



沐滢育儿有料


2020年3月3日,河北石家庄市明珠花苑小区,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因为上网课不积极,被妈妈批评了两句,进而和家长发生争执,一气之下便从楼上跳下,抢救无效死亡。

当我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无比痛心。

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反思?

教育工作者,网课,都不是孩子跳楼真正的原因,只是这些事件中的背锅侠。

上网一搜,孩子因被批评教育就跳楼跳江的案例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在哪里?

我觉得正是孩子在0~6岁时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该给孩子的需求没有给到。

不该给孩子的惩罚全都给了。

简·尼尔森博士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正面管教在于教,不在于管。

孩子在幼儿时期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不是大一堆的玩具,一大堆的零食,漂亮的衣服,到处去旅游,真的不是这些。

孩子的需要其实很简单,就是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每天抽出时间,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一起玩耍阅读,给孩子讲故事,听孩子讲故事。这就是简·尼尔森博士说的孩子的归属感。

孩子慢慢长大,该伸手去拿东西了,就让他拿。一次没拿到,再试一次,给孩子鼓励的眼神,这就是孩子需要的对自己能力的感知。

你让孩子不要玩水,孩子倔强的说:“不,我就是要玩。”你要理解他正在长大,需要展示自己的力量,你要和他商量解决的办法,而不是粗暴的吼叫或者屈服孩子。这就是孩子个人力量和自主性的发展。

如果孩子也想和你一起准备早餐,你只需要看着,让他不要伤害到自己,给他做事情的机会。这就是孩子锻炼社会交往和人生技能的开始。

很不幸的是,我们很多家长都直接忽略了孩子这些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只用很多否定的词扼杀了孩子的发展。

只看重了孩子的成绩,只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只给孩子物质,只是一味的屈从孩子的意愿,最终导致了孩子心里失衡。

孩子为什么会心里失衡?

父母一直都屈从孩子的意愿,一直都没有锻炼孩子的受挫折能力,让十几岁的孩子也一直以为他仍旧是世界的中心,任何人都不能违背他的意愿(这是婴儿时期孩子的心理)。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孩子在受挫折的时候犯错误的时候,一直都不能平衡心理的矛盾,尤其是父母再对孩子施加压力,就会导致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了骆驼。

应该避免的管教方式有哪些?

1、对孩子子大吼大叫,大声说话。

2、严厉大声责骂辱骂孩子。

3、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说教讲道理。

4、经常威胁孩子说:“你怎么怎样我就不要你了,我就不爱你了。”

5、经常警告孩子,“下次再这样,我就怎么怎么。”

6、非常溺爱孩子,一味屈从孩子的意愿,失去了对是非对错的判断。

爱和宠爱,溺爱有着天壤之别。

可惜我们很多父母把宠爱和溺爱当成了爱,却没有把真正的爱给孩子。

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多得到一些来自父母家庭的爱,尊重和倾听,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