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当年李嘉诚“跑路”是否是正确的选择?

8美女公社8


如果一个人不想一死了就烂掉,要么做点值得写的事,要么写点值得读的书。显然,李先生完全做到了前者。至于如何写,功过是非站的视角不同,自然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时代自然有客观评判。


在商言商

我们评价一个商人时,不要进行所谓的道德绑架。有人说:在商人眼中,永远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永恒的利益。但我觉得商人的本质是利益,但是我们追求财富的同时,不应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丧失良知、损坏他人的利益之上。这也就是李先生比不上霍英东先生的原因。

投资英联邦是为了资产风险考虑,收益及风险稳定。

当年,李先生“跑路”之后,各大财经媒体也跟着混水流,但考虑其“跑路”的原因,我认为是:为了资产风险的稳定性。

假如,李先生投资内地,如广东、深圳等沿海地产,现在不是赚他个千亿,但是据历史的经验来看,谁能确保改革开放一定能带动中国经济、一定能成功?这种投资的风险系数极高,万一投资失败,钱不就打水漂了吗?

所以,为了避免资产风险过大,李先生选择投资了英国,其投资项目包括地产、油田等。当然,其后他还投资了澳大利亚等国家。

换言之,我觉得李先生的做法也对。有人说,如果时光倒流20年,他会选择买阿里巴巴的股票,当然,以现在的目光,持有阿里巴巴0.1%的股票,你都是亿万富翁。但是,那时的阿里巴巴一定会发展成现在的程度?

我想马云也不敢保证。这就是风险系数极高的事,你用身家性命来买阿里巴巴的股票,万一它现今的ST股票,成“仙股”了怎么办?所以,站在金字塔顶的人是少数也是承担了具大风险的人。

总结

商人是逐利而行,但是也要有家国情怀。有“大家”才有生意。


朕曰


2013年,李嘉诚开始抛售大陆房产,大量投资英国。当时,社会对李嘉诚的做法议论纷纷。如今时间过去了6年了,回过头看看李嘉诚“跑路”的做法是不是正确?我认为是正确的:

第一,李嘉诚的投资原则是不赚最后一分钱,因此他不会在大陆房产最高点卖出。2013年,李嘉诚卖出大陆房产的时候,中国房地产价格并不是最高的时候,但他却赚足了钱。李嘉诚在内陆投资约25年,大家可以想想25年前,中国大陆的房产价格有多低,25年后价格又有多高。据估计,李嘉诚在内陆抛售房产价值上千亿元,赚足了。当然,李嘉诚对当时大陆的房产价格是清楚的,但他选择的时机是中国房地产业的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离开,2013年选择抛售房产是最好的时间节点。从现在的情况看,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如果今年再抛售房产的话,估计很难出手。

第二,李嘉诚的房产太多,不可能一次性抛售完毕。只有在市场最疯狂的时候抛售,接盘侠多,才能保证顺利抛售。李嘉诚在大陆的房产由于数量过多,估计应该在三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抛售完毕。现实是,中国房地产业最风光的时候大约应该在2015年和2016年左右的时候,再往后就出现卖难的现象了。从这一点上看,李嘉诚在2013年10月份的时候开始抛售房产是多么明智了。

第三,由于李嘉诚管理的公司是明星公司,其一举一动牵扯面很大带有风向标作用,在社会上容易引起较大反响。2013年,李嘉诚开始抛售房产的时候,社会上就议论纷纷,记得当时顶层也就此发过声。因此,如果其在房地产最高点抛售,对当时国家的房地产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而在即将到达高点的时候抛售,容易被社会甚至顶层所接受。事实也是这样,李嘉诚抛售房产事件,社会上仅仅在短时间引起了热议,事件很快就平息了。现在来看,李嘉诚的选择非常正确。

总之说,虽然李嘉诚投资欧州后,中间出了点差错,但其在中国大陆上“跑路”的时机把握的恰到好处。

以上是小不点的感悟,欢迎朋友们评论!


小不点333


李嘉诚撤退的背后的确有些问题困扰着大家。

首先,李嘉诚的撤退并非仓皇出逃。

从近些年来李嘉诚的撤退行为可以看出,他每一次撤退几乎都是赚了,而且都有人接盘,而且接盘者往往都出手阔绰。那些接盘者又是何方神圣?!他们接盘的资金来源经得起查吗?!

不管怎样,李嘉诚选在内地房价上涨的窗口期撤离,仍然彰显出他胜人一筹的商业智慧。

其次,李嘉诚撤退可能有深层次原因。

内地房地产市场以199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为标志,进入全面市场化阶段。

也就是在1998年,内地“房奴”群体的形成达到第一个高峰。

20多年来,内地在住房问题市场化方面显然已经走得太远了,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

于是,李嘉诚过去那套做法是否仍然得宠,不得而知。他是不是因为失宠,是不是感到内地气候将变而撤离?这些疑问仍然无解。

但可以看到的是,他的确在撤离内地房地产市场。

最后,李嘉诚囤地是否涉嫌违法,需要进一步检讨。

与李嘉诚撤退行为一样受到关注的是,他长期在内地囤地是否涉嫌违反《土地管理法》。

如果他囤地逾期不开发违反《土地管理法》却没有受到法律追究,那又是为什么?

因此,李嘉诚撤离内地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问题是他长期在内地囤地是否违法的问题。





昆明故事


李嘉诚在14年跑了,而且是“断根”式的跑路。这里面不能仅从挣钱多钱少方面考虑,更重要的是,他不看好中国的发展,认为中国到了衰退期。所以他要跑。举例说,13年中国的房地产再不景气,也是向上发展的。现在的房地产企业还在挣钱,就是证明。李嘉诚在英国投资的项目现在挣钱吗?大家看看,目前英国脱欧的现状就知道挣不挣钱了。李嘉诚这辈子最大的失误,就是脱中拥英了。在金钱方面,在英国挣的并不多。在国家大义方面,不爱国,弃国而去。而国家还处处维护他。真是:母护儿处事事做,儿弃母时随手扬。


余70284181


当年李嘉诚“跑路”的时候,笔者正在其抛售地产附近工作。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当年李嘉诚这个决策是否正确,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李嘉诚在“春天的故事”之后开始投资内地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项目,赚取了大量的资本。

李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等地,在其他城市早期购置大量地皮,投资了如107国道,虎门大桥等许多基建工程。随着近二三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投资给李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早期李投资于大陆,得益于“政治经济学”。

也有媒体报道,李以其名望、资本和人脉大量低价拿地,长时间开发,甚至囤地待价而沽,赚钱超额利润。

“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作为成功的商人,李深谙投资之道。懂得进退维谷,抓住机遇期。

从2013、2014年起,李纷纷抛售内地地产,已经获取了超额的利润,在接近高点的时候及时落袋为安,从战略的角度看是合适的,恰当的。

大体量的资本不可能完全抛在最高点,李也没预测到后面在供给侧改革下,房地产在后来了一波“最后的盛宴”。

另外,时局变化在变化,如今香港普通大众也对李氏家族大资本家另有评判。当初投资于大陆是“政治经济学”,这个时候退出也考虑到了“政治经济学”的原因。

放眼全球,风景这边独好!李氏从那个时候开始直接投资内地的机会将渐行渐远,将渐失全球这个最大的消费市场。

无疑,风景这边独好。无论是从政治环境,还是经济发展潜力,正在上升的中产阶级,巨大的消费市场将有巨大的商机。李氏家族依赖的政治经济学将渐渐失去机会,因而从中获取巨大商机的机会也将渐行渐远。


总而言之,我们的愿景是建立和谐稳定、繁华共富的橄榔型社会。肯定不愿看到的是像香港那样大资家越来越富有,而年轻人缺乏机会,甚至连房子也买不起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


海龟财经


我们现在回望历史,看看现在大陆的房地产市场和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当年李嘉诚“跑路”可以说是正确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李嘉诚当年卖光大陆的所有的房地产和香港的房地产是发生在2017年之前,到李嘉诚卖光香港和大陆的所有的房地产和房地产项目时,时间是2017年。而2018年是香港房地产和大陆房地产泡沫最大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看,李嘉诚对大陆和香港房地产的趋势上的判断是准确的,决策也是正确而果断的。笔者让身边的地产商和富豪们卖光房产的时间是在2018年,2018年以后房子就不好卖了。

其次,在李嘉诚卖光所有的房产跑路后,各种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才出来,没有受到任何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而且还都卖了个高价,并且全部都轻松变现了。现在地产商想卖房只有降价,就是降价也不好卖,现在手里还拿着大量的房产的地产商日子最不好过。

其三,李嘉诚能在房地产的历史最高价位卖光所有的房产,有几个原因。一是李嘉诚的团队里有大量的金融专家,能帮李嘉诚做出正确的分析研究。二是李嘉诚能听进专家们的建议。三是李嘉诚在地产上获得利润实在是太丰厚了,超出了李嘉诚自己的想象,李嘉诚在大陆的地产项目,大部分光是地价就上涨了100倍,这样的暴利再不变现就是傻子。四是李嘉诚在香港炒房炒地带给香港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香港市民的反感,让李嘉诚已经站在了香港市民的对立面。此时,卖光财产转移财产到欧洲去,成了李嘉诚自保的正确选择。

所以,李嘉诚是个精明的商人,当时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做出了正确选择。

您的企业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加盟皓脉投融资联盟圈咨询。笔者在头条专栏《未来的暴利产业与模式》及《最赚钱的方法和行业》已推出。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的企业遇到,资金,市场,品牌,利润低,投资,资本运作,产业升级,资本运作等难题,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我不喜欢最近媒体对李嘉诚的评论,更多的评论是在妖魔化他。

很多观点也显得稚嫩。

撤资可以用“跑路”二字来形容吗?从金钱角度他欠谁了吗?

他所有的行为举动只不过是在商言商,仅此而已。

他是资本主义商人,不是共产主义者;他整天算计的是他的商业帝国,而不是民生;他就像一位包租老头,盘算的是投资回报,而不是救济。

如果他不是这样的人,他就不会在资本主义市场中脱颖而出,他是李超人,是资本市场上的超人,而非为国为民的革命家。

环境会造就一个人,李超人也是人,他的一生造化,就注定了是这样的人。

对此我们应该思考更深沉次的东西,而不是像个泼皮骂街。

对于一个捐款150亿港元的老头,我们得给予祝福:一路走好。

ps:至于撤资国内房地产,则有先见之明。王老板不也全卖了吗?


微尘尘子


昨天,91岁的李超人给我们亲身演示了一遍,什么叫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最好的因,可成最坏的果”,似是而非。古龙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概,即使金盆洗手,马放南山,在多方利益的牵扯下,也同样身不由己。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表达对中国香港,中国大陆的支持,需要等待这么久,需要说的这么隐晦了。

这就让人忍不住思考当年李嘉诚“跑路”是否是正确的选择

股市上有两个词,一个叫流动性、一个叫价值。

巴菲特说当股票的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是买入的时机,这是价值投资者信奉的一个道理,那么反过来说是什么样子呢?就是说当股票的价格高于其价值的时候就是卖出的时机。现在想想2013年,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热的时候,是不在价格高于其价值的时候呢,我想对于李嘉诚的投入成本来说是这样的,那么2013年之后还火了几年为什么李嘉诚不接着赚呢,这就是流动性的问题了。

什么是流动性,可以简单理解为股市的交投活跃程度,也就是能不能很快的有人接盘,如果别人卖2个亿的资产可能很好有人接盘,但是200亿、2000亿呢,估计很难有人接盘吧,这就是流动性,如果李嘉诚在2016年买,自然账面价值更高,但是卖得出去么,这可是2000亿的资产,13年卖卖了2年多,如果现在卖要卖多久呢。这就是“流动性”的道理。

在价高时卖掉,再去买更加便宜。投资回报率更高的资产,这不就是价值投资的理念么,李嘉诚果断是一个深知价值投资的老手。在出售完几千亿的资产之后,李嘉诚购买了“大半个英国”。2010年,收购英国电网更多的权益,控制英国1/4的电力分销渠道,掌控英国30%的通讯、30%的电网、28%的客运铁路、25%的天然气、7%的供水。

国外的资产是相对更加的便宜,所以李嘉诚的买卖做的一点都不亏。


有趣青年说


回望过去,14、15年的时候大概是李首富"跑路"的高峰期,那段时间媒体上充斥着李首富甩卖大宗地产项目,再去英国购买基础设施股票的新闻。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16年的房价几乎涨了一倍,李首富似乎早走了一、两年,正好错过了楼市最大的一波行情,而且更不幸的是,李首富投资的英国产业因为发生英国脱欧这种黑天鹅事件而缩水不少。这样看来,李首富这把儿是玩砸了。

但有一点需注意,我等蝼蚁站在自己的认知层次上去分析李首富的操作,和樵夫认为皇帝用金斧子砍柴是一个道理。李首富这么大的家业,又这把年纪了,小编认为,比起还能赚多少钱,他老人家更在乎的是如何规避风险,保障财产的安全性。

也就是说,从李首富的角度考虑,他前些年的"跑路"又没有错。对我刚需人群来说,首富不搞房地产了,不代表我们就不应该买房子,就像首富去了英国我们不会去一样。


雨桐撩楼市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李嘉诚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同时,也是历史的罪人。

为什么李嘉诚家族的资产如此雄厚,但是其声望远远不如霍英东家族呢?因为李嘉诚是靠香港房地产起家的,并且在公益方面,远远没有霍英东家族做的贡献大。

这副图是香港的一栋住宅楼,而最近有多篇关于香港住宅的新闻,诸如“棺材房”等等香港特有词汇频频进入大家的视野,而导致香港住宅出现如此人间地狱情况的,李嘉诚家族功不可没。

所以在香港,李嘉诚家族不是神人,是罪人。




关于2013年,李嘉诚撤资大陆,转投英国这件事。

当年,全球盛传经济危机来临,东亚经济泡沫将破碎,李嘉诚带头撤资大陆,转投欧元区的英国,一时之间《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充斥着多家媒体的版面。

但是,当我们站在2019年的今天,再回首当年李嘉诚的选择,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势,李嘉诚明显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因为大陆的经济发展非常的稳定,2013年至今,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是一方面是经济体量比之以前更加庞大,同时,部分行业也在进行变革。但是英国呢?李嘉诚投资英国不久后,英国脱欧,目前的欧元区可谓是一片狼藉,并且随着英镑的贬值,导致李嘉诚家族在英国的投资盈利大幅度缩减,这是实事。

商人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

而企业家不同,他们是造福人类。

能被称为企业家的人,少之又少,比如我们熟知的曹德旺先生,比尔盖茨先生等等,为什么巴菲特和李嘉诚不能称之为企业家?因为他们都是商人,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逐利”。

李嘉诚撤资大陆,投资英国这件事,目前看来肯定是做了一个亏本买卖,但是考虑到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以实业为主,未来的前景如何,现在很难判断。

据不完全统计,李氏商业帝国在英国的总资产高达3900亿港元:包括3个港口、3家连锁店、1家移动运营商、1家铁路集团、1家区域电网公司、2家区域煤气公司、1家水务公司。其中,在伦敦市区还有一个3500套住宅的楼盘开发项目。

英国投资有点颓废后,李嘉诚又去了澳大利亚投资,并且在欧洲其他国家,亚洲,开曼群岛都有投资。但是总体是以电力,燃油,天然气,房产等基础设施为主。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