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蹭熱點的監管勿流於形式

繼海南海藥之後,3月8日深交所又連開8張罰單,對天晟新材、永太科技等8家蹭熱點公司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這8家公司蹭熱點受到深交所的處罰,固然是其咎由自取的結果,不過僅僅只是給予通報批評,如此監管卻也不無流於形式的嫌疑。

在8家公司中,天晟新材最具代表性,其蹭熱點也“最全面”,可以說鼠年以來市場有什麼熱點,該上市公司就蹭什麼。在其所蹭的熱點中,新冠肺炎疫情、特斯拉、華為甚至小米手機等都與其存在業務關係。可事實真是如此嗎?在深交所問詢後,上市公司回覆中不乏“沒有訂單在手”、“不會對業績產生重大影響”、“沒有通過相應測試與認證”等內容。另一家奇葩公司即為蹭特斯拉熱點的中恆電氣,該公司多次在互動易上表示與特斯拉存在業務合作,實際上就是在自己大廈安了充電樁而已。自家公司安個充電樁也與特斯拉存在業務合作了,該上市公司可真是腦洞大開,想象力超群。

沒有實際的業務支撐或者說相關業務對業績貢獻非常少甚至可忽略不計,當然也不可能提升其業績。退一步講,即使是那些真正具備熱點概念的上市公司,相關業務能夠對業績產生多大的影響還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更何況是蹭熱點的上市公司。但這些上市公司通過蹭熱點卻可以刺激其股價大幅上漲,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像天晟新材在回覆中就表示,控股股東不排除轉讓控制權的可能性,且未來六個月內不排除有減持計劃。

蹭熱點的結果往往是一地雞毛,雖然通過蹭熱點刺激了上市公司股價的上漲,但在熱點炒作退潮後,該“裸泳”的還是會“裸泳”,股價的估值迴歸過程是不可避免的。此次深交所對8家上市公司作出通報批評的處罰,與原來只是下發問詢函相比,監管明顯升級。但如果止步於通報批評的話,顯然又是遠遠不夠的。客觀上講,上市公司蹭熱點的行為一方面有操縱市場的嫌疑,也是上市公司利用信息操縱股價的表現,而操縱市場的行為是被禁止的。另一方面蹭熱點的行為嚴重擾亂了市場正常的交易秩序,大量資金的進出不僅加劇了個股的波動,也放大了整個市場的投資風險。此外,蹭熱點的背後,往往都是中小投資者埋單。蹭熱點不僅會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在市場上造就了不公平。

目前新版證券法已開始施行。證券法第七十八條規定,信息披露義務人披露的信息,應當真實、準確、完整,簡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蹭熱點的上市公司,其無論是通過公告還是通過互動易、與投資者交流披露的信息,顯然都沒有達到真實、準確、完整的要求,也誤導了其投資者。因此,上市公司的蹭熱點行為,已經涉嫌違反證券法。

而根據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條的規定,上市公司信披違規的,最高可處以一千萬元的罰款,責任人員最高可處以五百萬元的罰款。但目前深交所的處罰中只有通報批評,個人以為,如此處罰並不足夠,希望有關部門從嚴執法,對上市公司與責任人員作出經濟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