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情报站002:互联网存款的起源02

……接《互联网存款的起源01》

尽管银行业在2015年终于突破监管限制,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获客,但是开始阶段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即使是最受关注的互联网银行(民营银行),腾讯系的微众银行,以及阿里系的网商银行,在2015年印象最深刻的动作实际上也并没有超出互联网金融第一阶段的范畴。

互联网银行的早期探索与无奈

比如微众银行在2015年曾经祭出了爆款产品"活期+",实际上是阿里的余额宝的翻版。不过当时有两个亮点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第一个是因为"活期+"背后的货币基金是国金基金的货币基金,因为此时国金基金的货币基金管理规模还比较小,所以在最初的几个月"活期+"的七日年化利率甚至一度达到了5%,在当时余额宝的七日年化利率则进入了一轮下降通道,3.5%是当时一个印象比较深的数字。第二个特点是转账的便捷性,由于微众银行缺乏阿里的支付场景,所以当时将亮点集中在转账业务,以当时的体验看,"活期+"在跨行转账方面的便捷性一时无两。

而网商银行则悄悄的变成了"余额宝"的底层账户,2018年5月30日,证监会、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禁止基金销售机构将货币基金份额直接用于消费,一时间让所有的其他的宝宝类T+0货币基金不知所措,唯独发现"余额宝"照样可以在淘宝买买买,细心的用户可以发现此时所购买的"余额宝"已经是通过网上银行的二类账户购买了,而不再是通过基金销售公司实现。当"余额宝"的基金份额返回到网上银行的二类账户的时候,当然是可以用于支付的。

总体而言,在2018年以前,绝大多数中小银行在理财领域大多没有多少建树,毕竟其他银行,不论是互联网银行、民营银行、城商行、农商行都不像微众银行和网上银行这么好命,各有各的流量入口,能够带来亿级的客户资源。2018年以前,低风险的固收产品被宝宝类产品所雄踞,中高风险的则是P2P,而绝大多数银行能在线上销售的存款都是被碾压的。银行普遍反馈,很多客户只有在发工资的那两天才会集中登陆一下银行的APP,然后将存款转出去买外部平台的产品,比如余额宝。

资管新规落地 互联网金融第一轮浪潮进入尾声

真正让市场发生改变的是2018年资管新规的落地,资管新规落地以后整个市场以可见的速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急转直下,从4%跌落至目前的2.3%左右,并且每日申赎忽然加上了1万元的限额。而实际的情况要比投资者看到的更糟,因为在不久以前支付领域开始断直连接网联,直接后果是所有的基金销售公司的支付成本暴增,销售货币基金的成本与收益已经出现了倒挂。这就导致了货币基金一方面吸引力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所有的基金销售公司也失去了原有的销售货币基金的原动力。于此同时,P2P行业陷入困境,甚至可以说是绝境,行业巨头纷纷退出,小型P2P公司连续暴雷,行业期盼已久的备案变得遥遥无期,"团灭"成为很多城市P2P行业的关键词。总而言之,2013年以来开启的第一波互联网金融浪潮,在5年以后不得不说已经到了一个节点。甚至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的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分支互联网支付行业,在这个浪潮的尾部也没有幸免,一方面头部的两家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全行业产生了碾压级的优势,另一方面银行业釜底抽薪,断直连增加了支付公司的支付成本,银行业的支付业务则伺机扩张市场份额。

2018年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严监管当然与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中看到的市场乱象有关。但是其背后的真实原因,笔者认为还是源于监管层对于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关注。2016年底,某大型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爆仓的消息刷爆了整个金融圈的朋友圈,据传某大型基金公司要赔6亿,同时也有称市场上出现了规模达到1500亿的货币基金赎回,一时间风声鹤唳。好在该事件最终平稳化解,并没有对市场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在监管层面却已经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那就是如果这些货币基金真的发生了挤兑会对市场形成什么冲击?

事实上如果基金的规模比较小的话,这种挤兑的风险还是可控的,比如基金公司可以立即将基金所持有的流动性好的现金类的债券进行抛售,这样就可以为基金提供流动性了。对于整个现金市场来说,一家机构抛售几百亿的现金资产也不会构成多么大的冲击。但是如果这个规模是上万亿的话,就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了。然而当时间到了2018年,事情开始发生了变化,全市场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天弘余额宝货币的规模已经突破了1万亿,整个市场的货币基金规模已经接近10万亿。假如一个规模较大的货币基金发生挤兑风险,就可能波及整个市场。

监管对于货币基金的治理政策可以说是非常精准的:首先,要求所有的货币基金所投资的债券久期大幅缩短,这样可以大幅提高货币基金持有资产的流动性,即使出现挤兑,基金公司也可以快速的应对;第二,将客户每日申购、赎回货币基金的额度限制为1万元,那么即使发生了挤兑,资金也不可能快速的从货币基金流出,给基金公司更多的应对时间。这两条政策下来以后,很大程度解决了货币基金因规模过大而积累的流动性风险,但是于此同时货币基金的吸引力消失殆尽,原因是久期短的债券收益率自然不会高,2.3%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和每天1万元的申购和赎回限额对于货币基金用户而言,真的没有多少吸引力了,要知道就在2018年4月以前,余额宝的七日年化利率还在4%以上,仅仅过了半年便风光不再。因此在2018年下半年到现在,货币基金整体缩水已经成为必然。

P2P行业则是死于行业发展太过迅速,门槛太低,配套不齐,以及人性本来的恶。假如P2P平台可以不暴雷的话,坦白说那真是最理想的金融产品,收益率高达12%以上,又不像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一样上下波动,简直不要太完美。当然,如果发现这种完美的产品底层的资产根本支撑不了这种完美的表现的时候,就是出问题的时候了。首先,会到P2P平台借款的人或者机构是传统上……(待续)(文/老编辑的事务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