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贫困户可以“吃小灶”啦

3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农村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

新冠疫情期间,一些贫困户反映家里主要劳动力不能外出务工,地里种的农产品滞销,甚至还扶贫贷款都成了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苏国霞共同作出回复。

这类贫困户可以“吃小灶”啦

推动产销对接:指导贫困地区加快恢复农业生产秩序,推进带贫主体复工复产,组织流通企业、电商平台、批发市场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

四方面解决务工问题:①对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开展“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返城就业。

②对留乡创业的贫困劳动力,将推动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做好一对一创业培训,帮助他们选好就业门路,提升创业能力。

③对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重点是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中小微企业信贷担保等扶持政策落实,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创造更多的岗位。

④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着力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加强科技服务,加强以农机为主的生产性社会化服务。

小额信贷优惠政策:①对受到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款的贫困户,允许延长半年,不做不良贷款记录。

②对有新贷款需求的贫困户,要求加快办理流程,及时满足生产需要。

这类贫困户可以“吃小灶”啦

解决就业问题:①鼓励重点企业优先招用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②通过跨省务工“点对点”接送实现返岗就业。

③2020年光伏扶贫的收益80%用于贫困人口承担公益岗位工资和贫困户参加村里面公益事业建设的工资。

受疫情影响,农村很多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导致农民的瓜果蔬菜滞销,农民收入受影响,相关部门有什么措施?

对此问题,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作出回复。

针对需求,持续加力:针对这些问题聚焦贫困地区的需求,出台一些过硬的措施持续加力。

比如产地市场建设、市场信息服务、农业品牌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电商培育和产销对接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和倾斜力度。

比如从前年开始农业农村部进行大规模的农产品贫困地区产销对接,涵盖了800多个贫困县,当年就成交190亿。去年组织了10场“面对面”的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成交了150亿元。

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从短期阶段性措施来看,重点是动员行业协会、批发市场、大型电商、龙头企业等开展应急促销,哪里出现卖难了,我们就解决哪儿的问题。

从长效机制建设来看,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工程,促进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与产地,特别是贫困地区建立长效稳定的购销关系,我们还要搭建常态化的产销对接平台,常年进行交易促销。

部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存在同质化、小散弱等问题,现在离脱贫攻坚收官还剩10个月时间,有哪些具体举措去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国家级贫困县里有52个还没有摘帽,对此将采取什么特殊政策支持和保障?

对此问题,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作出回复。

推进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组织贫困地区完善产业扶贫规划,推动扶贫主导产业持续提升,加快全产业链开发。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的带动作用,提升标准化生产、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

支持贫困地区带贫主体发展壮大:组织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开展对接洽谈。组织15个大型养殖企业与16个贫困地州开展生猪发展合作,带动生猪生产恢复和贫困户增收。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示范评定等方面加大对带贫效果好的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强化产业扶贫科技人才服务:组织贫困地区组建了4100个产业技术专家组,按照主导产业确定产业顾问,加强技术帮扶。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加大资金倾斜和金融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倾斜,配合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普惠金融支持、特色农产品保险等政策,支持贫困地区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这类贫困户可以“吃小灶”啦

给52个未摘帽县“吃小灶”:对52个未摘帽县,将给他们“吃小灶”,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①组织未摘帽县免费参加各类产销对接活动。

②开通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快速通道"。

③将启动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对有条件的未摘帽县实行全覆盖。

④在未摘帽县探索建立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围绕扶贫主导产业明确产业技术顾问,组织中国农科院专家开展重点科技帮扶,帮助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质量和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