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砼車的“砼”怎麼來的?怎麼念?

2020/2/13星期四神秘小金鵬

現在的城市發展的越來越好,很多的城鎮也發展得非常的棒了,現在我們在很多地方都能夠看到一些高樓大廈都建立起來,而在建起這些建築都背後又很多人很多的付出,需要一個交通工具來運輸建築材料,運輸混凝土,因為現在很多的地方都在建設,所以我們也經常看到很多的運輸混凝土的商砼車,穿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給工地運輸混凝土。相信大家在看到商砼車的時候,都會注意到它,注意到車上寫的字,因為它寫的不是混凝土車,而且商砼車,而砼字很多人都不認識。

商砼車的“砼”怎麼來的?怎麼念?

而對於這個字也有很多個念法,民間念法,因為很多人不認識之後,就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了。有的人將砼字念成工,有的人還將這個字念“石”有的人不認識那個字,就不念商砼車了,而是說,這是運輸混凝土的車。的確沒錯,它是運輸混凝土的,但是這個砼字是念“tong”,它是商用的混凝土車。

商砼車的“砼”怎麼來的?怎麼念?

這個字是在建國之後才被髮明出來的,在1953年的時候,是一名著名的結構學學家蔡方萌將這個字創造出來的,直到1955年的7月被錄入到《結構工程名詞》當中,也是等到了1985年的時候,這個字才被國家的文字改革委批准與混凝土同義,這個字也正式擁有了法定的地位了。從這些當中能夠看出砼這個字是學建築的人以及搞建築的人的福音了,也是結束了與建築有關的人的一個噩夢,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趣事了。

商砼車的“砼”怎麼來的?怎麼念?

其實中國的城市化建設在很早之前就正式始進行了,在那時候的建築行業也已經開始了,開始使用混凝土了,但是因為在當時沒有打字機也沒有電腦,所以需要記錄的一切都是人工去錄入的,需要用手寫到檔案當中的,而在工地上需要記錄的東西太多太多了,而且都是非常繁瑣,有些工程比較大的有時候需要十幾個文員對這些進行記錄,記錄混凝土的使用情況,而雖然我們對混凝土,對這三個字念起來非常對熟練且方便,但是對於這些文員需要將這些記錄的時候,每一次都需要寫三個字,混凝土的話,是非常複雜的。而且混凝土的混凝這兩個字的筆畫非常的多,這對記錄的文員來說是非常麻煩的,所以他們就開始尋找可以替代混凝土的字來代替,這時候就有了用人工石來替代混凝土這三個字,雖然都是三個字但是這樣寫起來筆畫少了很多,而且人工石也是很好理解的。

商砼車的“砼”怎麼來的?怎麼念?

也正是這個樣子,人工石在建築的這個圈子當中逐漸的開始流行起來了,後來有個著名的建築教授蔡方萌就乾脆將這三個字和在來一起,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砼,很巧的是,這個字與仝字也很類似,所以怎麼念也就很省得想了,就和仝同音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砼這個字,後來也才有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商砼這一說法,但是因為這個字主要要是應用在建築的領域當中,所以還是有很多的人不知道這個字是怎麼讀的,不過對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也很少接觸到,所以也就沒什麼了,能夠知道它的意思就可以了,畢竟看到商砼車我們都知道這輛車是運輸混凝土,所以砼也就是混凝土的意思。

商砼車的“砼”怎麼來的?怎麼念?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這個字是怎麼讀的,因為現在我們能夠看到身邊有些人是姓仝的,所以也就有些人能夠根據仝猜到這個字。再至少就是姓仝的人對“砼”字不會認錯,對於這個字是建國之後發明的,其實一點也不奇怪,“砼”這個字的意思是混凝土,而在古代,我們都知道那時候建房子很多都是使用木頭的,古人能夠運用自己的知識、智慧將木頭和在一起,不需要任何的粘合劑,有些是運用土加一些常見的材料作粘合劑的,所以在那時候是沒有混凝土的,自然也就不知道混凝土這個東西,就更不會去發明出一個混凝土意思的字了。而這個字念成tong。主要還是受到了仝的影響,所以這個字也可以算得有理有據的一個字了。這是它的歷史時長比較短而已。不過相信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也就知道“砼”字是讀作“tong”了,以後看到商砼車也就可以跟身邊的人科普“砼”字是什麼樣的來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