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脈診專家張玉林帶你尋找診脈手感

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脈診專家張玉林帶你尋找診脈手感

脈診主要是按切脈搏,體察脈象變化。而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


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脈診專家張玉林帶你尋找診脈手感


心主血脈,心臟搏動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脈搏。心臟的搏動和血液在血管中的運行,由宗氣推動。宗氣積於胸中,匯合水谷精微化生的營衛之氣與吸入的清氣而成。血液循行於血管之中,除了心臟的主導作用之外,還必須有各髒的配合。


肺主氣,肺氣的敷布,是血液佈散全身的重要動力;而肺朝百脈,即循行於全身的血脈,均匯聚於肺。


脾胃為氣血化生之源,脾主統血,血液的循行有賴於脾氣統攝。


肝藏血、主疏洩,有調節循環血量的作用。


腎藏精,精化氣,是人體陽氣的根本,為全身臟腑功能活動的動力;精可以化生血,又是血液生成的物質基礎之一。


因此,脈象的形成,與心、肺、脾、肝、腎五臟功能活動有關。而五臟與六腑相表裡,脈象的變化也可反映出六腑的變化。


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脈診專家張玉林帶你尋找診脈手感


寸口脈(腕後橈動脈)為手太陰肺經所過部位,手太陰肺經又與足太陰脾經相通,因此五臟六腑氣血變化均可從寸口脈反映出來。同時,營氣與衛氣循行全身50周而會合於寸口,所以寸口脈象的變化不僅可反映正氣盛衰,還可以辨別病邪性質。


所謂,“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陰陽,既能概括整個病情,又能用於一個症狀的分析。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提出:“察色按脈,先別陰陽。”,還說“陽病治陰,陰病治陽”。

張仲景將傷寒病分為陰證、陽證,以三陰、三陽為總綱。明代醫家張景嶽也強調,“凡診脈施治,必先審陰陽,乃為醫道之綱領”。

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它能統領表裡、寒熱、虛實三對綱領,故有人稱八綱為“二綱六要”。由此可見,陰陽辨證在疾病辨證中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


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脈診專家張玉林帶你尋找診脈手感


診脈也是一樣,從陰陽入手診斷,掌握“以脈象辨別陰陽”的本領,做到這一點,診斷治療的方向就不會有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