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生有很多妃子,为何最终只有5位与其合葬裕陵?

风雪梦不逝


在现代的各种影视剧中乾隆皇帝都是以风流天子的影响在公众面前得以展示,实际上乾隆是一位相当专情的好丈夫,他的第一任皇后是富察皇后,出身高贵。在乾隆还是亲王时就嫁给了弘历,多方资料都显示夫妻二人关系极好。在她死后乾隆皇帝时常想念她,四个随葬的皇后贵妃都作为侍奉她的存在而随葬裕陵。

  • 在乾隆皇帝登基后富察皇后就直接被封为皇后,由于身体原因,生下两个皇子都先后夭折,本人也备受打击,很早就逝世了。富察皇后生前不仅受到乾隆的宠爱,而且对后宫的管理也非常得体,受到了乾隆的尊敬。
  • 在她死后葬入后陵,在嘉庆帝永琰被秘密立为皇储后,其母生前为皇贵妃,死后被追封孝仪存皇后,也随葬后陵。乾隆皇帝给出的随葬理由是:令她和来自西域的淑嘉皇贵妃一同随葬入皇后陵“如奉生存”。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原配皇后的看重和极为特殊的地位。哲悯皇贵妃以及慧贤皇贵妃在更早的时候就病逝了,随葬原因也同样都是“如侍生存”。
  • 在乾隆的整个在位时期共有三位皇后,五位皇贵妃,全部都死在乾隆皇帝驾崩之前。除了随葬的五位,其中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因为被乾隆早期就剥夺了皇后、皇贵妃、贵妃、妃的一系列封册,等同于嫔,葬入妃寝。满足一切条件的纯惠皇贵妃依照惯例以妃寝领衔的身份葬入妃寝。最后一位皇贵妃是嘉庆皇帝为了感念其养育之恩而追封的,由于此时乾隆皇帝已经离世,按照“卑不动尊”的例制,自然不会葬入裕陵。

其它妃嫔都因为地位级别所限制只能是葬入妃寝。所以说并不是每一个乾隆皇帝的嫔妃都能获得随葬的资格。历史上后宫的争斗与较量,虽然没有影视剧中的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但是却比影视剧中更加残酷。一切围绕皇帝一人而上演的后宫战争,千百年吞噬了多少生命?这些妃嫔生前争宠,死后都为了地位在被动争斗。可以说是一幅充满血泪的王朝后宫画卷。


以史正衣冠


乾隆,清朝活的最久的皇帝。掌权最长的皇帝,一生有41位后妃,可谓是清朝比较有福气的一位皇帝了,自己也号称是十全老人。乾隆有这么多的妃子,为什么只有5位和乾隆一块合葬呢!

先说说这五位女子是谁吧!第一 富察皇后,哲敏皇贵妃富察氏,高氏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金氏,令妃。这五位。

第一位,富察皇后,乾隆皇帝一生的挚爱,为乾隆皇帝生育两位皇子,一位皇女。但两位皇子都早早夭折,令乾隆皇帝痛苦不已。必须合葬。



第二位,哲敏皇贵妃。乾隆皇帝在王府的女人。为乾隆皇帝生育了第一个儿子,应该是乾隆皇帝的初恋,也应该合葬。

第三位,慧贤皇贵妃,乾隆上位后,第一个去世的妃子,生前就是贵妃,也足见乾隆皇帝的宠爱,加上母家势力,所以合葬。



第四位,淑嘉皇贵妃,为乾隆生了4个儿子。也是非常的乾隆皇帝的宠爱,家庭背景氏朝鲜李氏,所以合葬。

第五位,令妃,嘉庆皇帝的生母,后期非常的乾隆欢喜,更是皇帝的母亲,所以更要合葬。



乾隆地宫也是有限的,合葬这五位已经是满满的。而且都是按照他们的死亡事件来进行的。后期虽然也有乾隆非常喜欢的妃子,但也只能藏入妃陵了。


蛏子历史


作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漫长的一生中曾经先后拥有过41位后妃,这数量庞大的后妃群体虽然没有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多,但是其质量却并不在康熙皇帝之下。根据历史记载,乾隆皇帝一生曾经先后拥有过三位皇后,五位皇贵妃,五位贵妃,六位妃、六位嫔、十二位贵人以及四位常在等共计41位后妃。乾隆皇帝这些后妃在去世后被分为两类入葬,一类是葬于乾隆皇帝裕陵妃园寝,这类嫔妃共计36人,另一类则与乾隆皇帝合葬于裕陵地宫之内,这一类后妃后妃则只有五位。为何只有五位后妃与乾隆皇帝合葬呢?

与乾隆皇帝合葬的五位后妃:

与乾隆皇帝和葬在裕陵地宫之中的五位后妃分别是两位皇后(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和三位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从身份上可以看出这五人都是乾隆皇帝的高级嫔妃,实际上这五个人不仅地位尊崇,其生前对于乾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人。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出身满洲镶蓝旗人,镶蓝旗是满洲上三旗之首,富察氏祖上三代都是大清朝的忠臣,而她自己也是贤良淑德端庄大方,是乾隆皇帝一生之中最爱的女人,乾隆皇帝临死前都在说自己终于可以去陪皇后了。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是乾隆中期最宠爱的令妃,其生前从贵人一步一步升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令妃在自己的儿子被立为皇太子之后被乾隆皇帝追封为皇后。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与乾隆皇帝相伴时间很短,还未及皇帝登基便去世了,但是这位富察氏给乾隆皇帝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是乾隆长子的生母,所以乾隆皇帝非常感念自己的这位小妾,于是在慧贤皇贵妃被封为贵妃的第二天,将自己这位早逝的嫔妃追封为皇贵妃。

慧贤皇贵妃生前深受乾隆皇帝宠爱,出身并不高贵的她是乾隆朝的第一位贵妃,也是第一为皇贵妃,并且是未生育皇子皇女的情况下。慧贤皇贵妃去世后也被乾隆皇帝葬入自己的地宫之中。

与乾隆皇帝合葬的还有一为皇贵妃,那就是先祖出身于朝鲜的淑嘉皇贵妃金佳氏,金佳氏一生为乾隆皇帝先后生育了四位皇子,是乾隆皇帝嫔妃之中生育皇子最多的一位,乾隆皇帝对其宠爱由此可以看出。这也是淑嘉皇贵妃能在死后与乾隆皇帝合葬的最重要原因。

非常有趣的是,与乾隆皇帝合葬的这五位后妃都是先于乾隆皇帝而去世,并且都是在乾隆皇帝的确认下才被安排进裕陵地宫的。

乾隆皇帝裕陵妃园寝中的一个怪象:

一般通常来说,皇后如果死在皇帝之前,是会与皇帝合葬的,如果皇后死于皇帝之后,通常是单独修建陵寝入葬,这在封建时期的礼制之中被称作“卑不动尊”。但是乾隆朝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皇后死后竟然被葬入了皇贵妃的陵寝之中。这位皇后便是原本历史上籍籍无名近些年却因为一些列影视剧而声名大噪的乾隆继后辉发那拉氏。

辉发那拉氏因为“忤旨断发”被乾隆皇帝幽禁至死,虽然其生前和死后都没有被废黜皇后之位,但是由于乾隆皇帝对她的厌弃使其在死后的葬礼规模上被无情减杀,继后辉发那拉氏被以嫔位入葬,并且由于乾隆皇帝的厌恶,所以不想在自己百年之后与其合葬,于是就将辉发那拉氏葬入了早逝的纯惠皇贵妃的园寝之中。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除了明朝崇祯帝、后被葬入田皇贵妃园寝后又一起皇后被葬入皇贵妃园寝中的特例。

最后一位入葬乾隆皇帝妃园寝的嫔妃:

历史上最为长寿的皇帝乾隆一生之中最先册立的妃子是谁,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如果查找谁是乾隆皇帝漫长一生之中最后册立的妃子,史书上却有明确记载。她就是出身富察氏的晋妃。晋妃富察氏确实与乾隆皇帝的元后富察氏有亲缘关系,晋妃富察氏的爷爷是富察皇后的堂兄弟,也就是说,晋妃富察氏是富察皇后的孙女辈的人。

晋妃富察氏于嘉庆三年入宫,是的,你没有看错,确实是嘉庆三年,这一年,嘉庆皇帝为自己88岁高龄的父亲-太上皇乾隆皇帝选秀女,这次乾隆皇帝生前最后一次选秀活动让富察氏被选中,十几岁的富察氏被乾隆皇帝封为晋贵人。晋贵人入宫后仅一年,太上皇乾隆便龙御归天了,晋贵人不得不和众多乾隆皇帝的遗妃们一样,成为了节妇。

晋贵人就这样在寿康宫中熬过了嘉庆朝的二十多年,嘉庆二十五年,道光皇帝继位,此时乾隆皇帝所遗嫔妃仅剩晋贵人富察氏一人,道光皇帝非常感慨,因此将晋贵人连升两级,尊为皇祖晋妃。

因为被封为妃位,富察氏的生活待遇有了改善,然而好日子却并没有长久,长期郁郁寡欢的生活使晋妃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在道光二年时,晋妃去世了。历史上甚至没有明确记载晋妃的年龄,但是根据推算,此时的晋妃大概四十多岁左右。晋妃是乾隆所有后妃中最后一位入葬裕陵妃园寝的人。


历史课课代表


从裕陵地宫的中的五位后妃名单中,暗示着未来皇储的安排的,首先乾隆十七年,第一批进入裕陵地宫的三位的排位,孝贤皇后排位第一,这是乾隆的嫡后,是后妃中最为尊贵的,所以左一的位置一定是她的,当时那拉皇后已经正位坤宁,所以右一肯定是她的,慧贤皇贵妃排在这两人以后,是左二,哲悯皇贵妃排在三人之后,是右二,淑嘉皇贵妃去世后,被乾隆放在了西垂手,那东垂手应该是给纯惠皇贵妃的,因为纯惠皇贵妃在乾隆朝册封的位次一直在淑嘉皇贵妃之前,淑嘉皇贵妃是去世后追封的皇贵妃,而纯惠皇贵妃是去世前晋封的皇贵妃,估计乾隆当时没有在淑嘉皇贵妃病重的时候晋封,也是考虑到纯惠皇贵妃,但是在淑嘉皇贵妃去世后,裕陵地宫里只剩下两个位置了,一个是那拉皇后的,一个是嗣皇帝生母的,如果葬入了纯惠皇贵妃,那嗣皇帝就应该在葬入地宫的这几位的儿子中产生,首先孝贤纯皇后和哲悯皇贵妃的儿子都已经逝世了,慧贤皇贵妃没有子女,那拉皇后有十二阿哥,淑嘉皇贵妃长大的有三个阿哥,纯惠皇贵妃有两个阿哥,但是纯惠皇贵妃的三阿哥因孝贤皇后的丧仪失礼被乾隆取消立储资格,六阿哥出继,所以纯惠皇贵妃不可能是未来的帝母,再说说淑嘉皇贵妃,她有三个成年的阿哥,四阿哥出继,皇帝是不可能出继未来皇后的儿子的,所以淑嘉皇贵妃也不会是未来的帝母,从这件事儿上能看出那拉皇后的十二阿哥在乾隆的考察中,但不是板上钉钉,一定能继承大统,也许这件事儿也在那拉皇后的心里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后来那拉皇后断发,失宠,去世,也直接影响到了她的十二阿哥彻底失去了继承大统的机会,纯惠皇贵妃逝世于乾隆二十五年,那时候乾隆属意的皇储应该是五阿哥永琪,如果永琪成为了皇帝,那愉贵妃将会被追封为皇后,东垂手的位置一定会给愉贵妃,所以那拉皇后如果真的是因为皇储的事儿短发,应该跟五阿哥和愉贵妃有关,后来五阿哥英年早逝,愉贵妃也失去了葬入裕陵地宫的资格,而最后令懿皇贵妃在淑嘉皇贵妃下葬20年后,葬入裕陵地宫,直接放到了本应属于那拉皇后的棺椁位置上,就应该暗示,她会是未来的帝母,将来的储君会在她的儿子中产生,果不其然,十五阿哥继承大统,令懿皇贵妃被追封为孝仪皇后!


男峣杰伟峰绪泽岩


乾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又有祖、父两辈打下的江山,积累的盛世,可谓享尽人间荣华富贵。

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实际并没有哪个皇帝真有这多妃子,只是形容皇帝的妃子多而已。

那么这么多妃子,真的哪个都得宠吗?显然是不可能的,甚至很多妃子都不能时时见到乾隆。

百度百科显示:乾隆帝16岁大婚,原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妃嫔42人,其中皇后三位(孝贤纯皇后、皇后那拉氏、孝仪纯皇后),皇贵妃5位,贵妃5位,妃6位,嫔6位,贵人12位,常在4位,答应1位。


(年轻的乾隆皇帝)

这么多妃子,有几个能够时常得到乾隆的宠幸?又有几个能够葬入裕陵地宫?况且地宫地方也不大,不是十分宠爱的,和地位较低的妃子根本不可能。



(孝贤纯皇后画像)

至于为什么只有五位能够跟随乾隆葬入地宫?原因有几:

1、古代地位等级礼法森严,没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根本不可能进去。

2、纵使后宫佳丽三千人,得宠的也就那么几个,所以大部分人是没有机会的。

3、地宫面积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妃子都放进来。

我们看看都有哪些人跟随乾隆葬入地宫了。

1.孝贤纯皇后

2.孝仪纯皇后

3.慧贤皇贵妃

4.哲悯皇贵妃

5.淑嘉皇贵妃

共两位皇后,三位皇贵妃。裕陵地宫共有六个棺椁,加上乾隆皇帝,正好六位。


(裕陵)

所以后宫里,妃子虽多,但不是每人都能有缘永久跟随乾隆的。

就像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能成为全世界敬仰的人,最终,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凡的人。


观复一鉴


"生则同衾,死则同穴"。这是很多神仙眷侣梦寐以求的事。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清代,后妃能与皇帝合葬,这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说明皇帝对这位妃子是非常宠爱的。乾隆皇帝的后宫,自是美人无数。史料记载,在乾隆后宫众多佳丽中,有名份的就有29位。这也包括了乾隆的3位皇后,5位皇贵妃,5位贵妃。这么多妃子,最终却只有5位与乾隆同眠于裕陵地宫,这恰恰说明这5位美人,才是乾隆的真爱。那么,究竟是哪5位妃子,有此等福气呢。


①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想必看过《延禧攻略》的人,肯定知道这位皇后。雍正五年,在盛大的宫廷选秀中,雍正将端庄典雅的富察氏指给了爱子弘历,雍正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富察氏作为弘历的嫡福晋,在乾隆继位后名正言顺成为中宫皇后。富察皇后深受乾隆宠爱,为乾隆生育了两位皇子永琏、永琮。可惜这两位皇子全都早夭,皇后因而大受打击。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在乾隆东巡途中病逝于龙舟之上。皇后病故后,乾隆深为悲痛。皇后所居寝宫长春宫长达40年原封不动,乾隆时常前来凭吊,以遥寄哀思。


②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她就是乾隆的令妃。令妃也是为人熟知的,令妃是首位摄六宫事的皇贵妃,她一生为乾隆生育了四子二女,自然也是受到无比恩宠。而且,令妃所生皇十五子永琰最后成为了嘉庆皇帝。所以,令妃与乾隆合葬也是理所当然,无可争议的。

③慧贤皇贵妃高佳氏

乾隆朝大臣高斌之女,在乾隆潜邸即为侧福晋。乾隆登基后,高佳氏成为贵妃,不久又进位皇贵妃。她是乾隆朝首位贵妃,首位皇贵妃。可见,高佳氏在乾隆心中的份量也不轻。乾隆十年,高贵妃殡天。乾隆十七年,高佳氏入葬裕陵。



④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这位富察氏是正黄旗人,佐领翁果图之女。他也是第一位为乾隆生育子女的人。这位富察氏更加福薄,雍正十三年便去世了。乾隆登基后,追封其为折妃,乾隆十年,又追封为皇贵妃。她能与乾隆合葬,大概是乾隆感念其功劳与往日的情份吧。

⑤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金佳氏是朝鲜人后裔,属于内务府包衣,也是通过选秀入宫的。乾隆继位后,金佳氏被封为贵人。从贵人至贵妃,金佳氏足足用了十二年。这十二年,她为乾隆生育了四位皇子,分别是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皇九子和皇十一子永瑆。乾隆二十年,金佳氏病故。



这五位妃子各有千秋,乾隆宠爱她们,也是合情合理的。就算平头百姓,有五位挚爱至死相伴,也不枉人世一回。何况,乾隆还是皇帝,这是千年修得的福气呀。


风雪梦不逝


一、清朝兆葬制度浅析

根据祖制,皇帝的地宫之内,只有皇后才有祔葬权,其实放在民间也一样,只有正妻才有与丈夫合葬的权利。所以不论是关外三陵(永福昭)还是顺治帝的孝陵,都只有皇后才可以与皇帝合葬。

乾隆画像

那么究竟发生了何事会让作为妾室的妃嫔也可祔葬帝陵地宫,其实源于一座皇陵和三个人。“一座皇陵”即康熙帝的景陵,三个人是雍正帝和他的好兄弟胤祥和其母章佳氏。前面咱们说到,在孝陵以及之前的关外三陵中,地宫之内只有皇后与皇帝祔葬。直到康熙的景陵地宫,这一祖制才被打破,打破之人并非康熙,而是他的继任者雍正。

1、康熙开创“地宫先葬皇后”

康熙于1722年(康熙元年)十一月十三去世,在此之前,他的景陵地宫之内已经先后入葬了孝诚皇后赫舍里氏(1681年入葬)、孝昭皇后钮祜禄氏(与孝诚皇后同)以及孝懿皇后佟佳氏(1689年入葬)。在景陵之前的四陵,或者帝后同时入葬,或者皇后晚于皇帝入葬,但康熙却开创了“地宫先葬皇后”的先例。待康熙去世后,继位的雍正于1723年(雍正元年)九月初一这一天将康熙、孝恭皇后乌雅氏(雍正生母)以及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一同葬入,景陵的地宫石门才彻底关闭。

景陵石五供

但此处朋友们会发现,有一个十分突显的人被葬在了景陵地宫之内,就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在她身上共有两奇,一方面早在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章佳氏便已去世,而且根据《清圣祖实录》的记载,早在1700年她便被葬入景陵妃园寝当中。另一方面,章佳氏由于出身的原因,所以虽然为康熙诞育了一子二女,但在十分看重出身的康熙面前,她在生前最终也只是个庶妃的身份。直到其去世之后,康熙才破例追封其为敏妃,但也只是到妃位而已,但入葬景陵之时却变成了敬敏皇贵妃,而且还能与皇帝合葬,令人匪夷所思。

2、雍正开创“皇贵妃亦可祔葬帝陵”

原来,之所以章佳氏有如此多的特权,是因为她有一个好儿子胤祥。对于胤祥,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熟知,所以在此不做过多详述。因为儿子胤祥的关系,雍正在继位后不仅将其连升两级封为敬敏皇贵妃,而且还破例将已经去世24年的章佳氏从景陵妃园寝迁出,葬入了景陵地宫与康熙合葬,自此开启了皇贵妃也可祔葬帝陵的先例。有了这样的先例,在乾隆裕陵地宫之内,才会出现皇贵妃祔葬的现象。

景陵妃园寝布局图(画红圈者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用过的空券)

二、裕陵地宫祔葬的三大门槛

当然,在整个清朝历史中,也仅限皇后和皇贵妃有祔葬之权。所以题主所说的“有很多妃子但为何只有五位合葬”,首先在后妃位分等级上就设了一道明显的门槛。

而第二道门槛,就是得宠程度。景陵之后,虽然开了皇贵妃祔葬的先例,但具体还要看本人生前的得宠程度,如果不得宠或者失了宠,即使是位于六宫之主的后位,皇帝依然可以不准其入葬。放在裕陵,最好的例子就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

自第一任孝贤皇后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去世之后,乾隆便听从其母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的建议,先将时为娴贵妃的辉发那拉氏升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两年之后正式册封其为后。而且在此后的15年当中,那拉氏尽享乾隆宠爱。

继皇后辉发那拉氏朝服像

但在1765年(乾隆三十年)陪同乾隆第四次南巡之时,由于“剪发”触犯国俗大忌而遭到乾隆冷落(乾隆自述,具体原因至今成谜),不仅自己被早早地送回京师,而且在乾隆回京之后收回了其四份册宝,虽未公开废后但与废后已无异。一年之后那拉氏郁郁而终,乾隆仅以贵妃级别举丧(实际连嫔级都不如)。而且最终下葬之时还将其塞入纯惠皇贵妃的地宫当中。所以,由此看见,皇贵妃及皇后祔葬帝陵,是“可以”,而非“必然”。

第三道门槛,就是裕陵地宫的空间极限。在裕陵地宫当中,最多可放下7个棺椁。正中位置是乾隆的棺位,所以其他任何人是不能占用的。剩下的六个棺位当中,1752年(乾隆十七年)葬入了孝贤皇后富察氏、慧贤皇贵妃高氏以及哲悯皇贵妃富察氏,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葬入了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到此,仅剩两个棺位还空余。

裕陵地宫剖面图

当时,那拉氏正受宠且贵为皇后,所以按照常理她是要葬入地宫之内的,而另外一个空位,则是留给未来皇太子生母的,因为即使储君的生母在乾隆时期只是普通妃嫔,一旦自己的儿子未来可以荣登大宝,那这位生母以后是会被追封为皇后的,按照规制也是要合葬于地宫之内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纯惠皇贵妃去世之后,未能葬入裕陵地宫的原因。虽然其子永璋在乾隆发妻孝贤皇后丧仪上因“毫无悲戚之色”被直接宣告无立储可能,但根据苏氏在1760年被封皇贵妃一事上看,在乾隆眼里还是对其宠爱依旧的。

纯惠皇贵妃苏氏剧照

当然,宠爱归宠爱,但碍于地宫空间的局限性,纯惠皇贵妃苏氏只能葬在了裕陵妃园寝之中。不过为了弥补对宠妃的亏欠,乾隆将刚建好三年的妃园寝下令翻新改建,按照景陵皇贵妃园寝规格增建了明楼宝城宝顶,大大超越了标准妃园寝的规格,为此前后又共计花费了1342万3241两4钱0分2厘,由此亦可看出乾隆对于纯惠皇贵妃的重视。

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雍正帝为了好兄弟的生母,开创了“皇贵妃亦可祔葬帝陵”的先例。所以在乾隆裕陵地宫当中所葬的五位,既有皇后也有皇贵妃。当然,也仅限于皇贵妃为止。加之受后妃本人得宠程度以及裕陵地宫之内的空间限制(外加对空余棺位的考虑),所以,最终入葬裕陵地宫之内的乾隆后妃,只有五位:孝贤皇后富察氏、孝仪皇后魏佳氏、慧贤皇贵妃高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裕陵地宫

而关于乾隆后宫当中其余的皇后以及皇贵妃,继皇后那拉氏因失宠被葬在了纯惠皇贵妃地宫之中。而纯惠皇贵妃苏氏因为入葬之时裕陵地宫之内已无多余棺位,故只能葬入乾隆为其改建后的裕陵妃园寝之中。至于庆恭皇贵妃陆氏,一方面因为她本身就不受宠爱,在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去世之时,只是贵妃的位分,另一方面其皇贵妃的位分是在乾隆去世之后由嘉庆帝为其追加的(因为陆氏对嘉庆有抚养之恩),所以也没有葬入裕陵地宫。

我是“史海甄客百晓生”,一个资深的历史迷,如果认可我的回答,欢迎多多关注并支持,谢谢大家!


史海甄客百晓生




人们常说,夫妻“生同衾、死同穴”,无论一对夫妻去世时间相隔多久,通常子女都会将他们合葬在一起。清明节快到了,相信扫墓时大家一定都会看到很多夫妻合葬的墓碑,这是中国长久以来的传统。但是,在中国古代,所谓夫妻合葬,指的是夫与妻合葬,妾是没有资格与夫合葬的!帝王之家亦然。清雍正元年之前,只有皇后才能与皇帝合葬,即便是明朝便已经存在的、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也没有资格葬入帝陵地宫。不少朝代,甚至连原为侧室的皇太后去世后也没有与皇帝合葬的资格,只能另建陵寝。除此之外,部分朝代帝后实行同茔异穴合葬,并不养在同一墓穴之中,但是这种葬制仍然被视为合葬。再后来,因为所谓“卑不扰尊”,在皇帝入葬地宫之后去世的皇后(含原为侧室的皇太后)也不能入葬帝陵地宫,只能另建陵寝。但是,这种葬制同样被视为同茔异穴合葬。换句话说,在中国古代,只有妻才能与夫合葬,继妻视历朝历代具体情况而定,妾肯定不行!



制度毕竟是人定的,制度是死的、人却是活的。清初有制度:只有在皇帝入葬帝陵地宫之前去世的皇后才能入葬帝陵地宫。但是,清世宗(雍正帝)为了铁杆十三弟、怡贤亲王胤祥,打破了这个祖制。雍正元年,清世宗追尊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为敬敏皇贵妃,并且破天荒地将敏妃的梓宫从景陵妃园寝迁出,与清圣祖(康熙帝)和自己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一道葬入了景陵地宫(此前已有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三位已故的皇后入葬)。自此,清世宗开启了清王朝皇贵妃入葬帝陵地宫的先例。也就是说,雍正元年之后,清朝不仅皇后可以入葬帝陵地宫,皇贵妃也可以。当然,前提是这些人必须是在皇帝入葬地宫之前去世的,之后去世的不行!皇后(含原为侧室的皇太后)只能另建后陵,至于皇贵妃和其他妃嫔,那就只能在帝陵妃园寝里躺着了。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了,清高宗(乾隆帝)的裕陵地宫之中,只有他的皇后、皇贵妃才有资格入葬,其他妃嫔没有资格。那么,清高宗的皇后、皇贵妃有哪些呢?原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继后乌拉那拉氏(一说辉发那拉氏)、清仁宗(嘉庆帝)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入葬时为令懿皇贵妃)、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纯惠皇贵妃苏氏和庆恭皇贵妃陆氏。其中,继后被“不废而废”,自然是没有资格入葬帝陵地宫的。庆恭皇贵妃陆氏是清仁宗在嘉庆四年亲政后为报答其抚育之恩追尊的荣誉性头衔,清仁宗并没有将其重新迁葬,庆恭皇贵妃陆氏仍然葬在原先入葬的裕陵妃园寝。唯一的特例就是纯惠皇贵妃苏氏,身为皇贵妃的她也没有入葬裕陵地宫,而是和其他妃嫔一道被丈夫清高宗葬在了裕陵妃园寝。



按理说,纯惠皇贵妃苏氏是生前被册封的皇贵妃,虽然册封之后没几天便去世了,但却是实打实的皇贵妃。关于她为什么没有入葬裕陵地宫,有一种说法:裕陵地宫给皇后、皇贵妃留下的棺床数量有限,只有六座。乾隆二十五年,纯惠皇贵妃苏氏去世时,继后乌拉那拉氏仍然在位,还没有被“废”,必须给她留出一个位置。而其他几位已经入葬的,自然也不太方便再迁出。除此之外,还必须多预留出一个空位。给谁呢?继任皇帝的生母。如果继任皇帝是嫡出,当然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继任皇帝是庶出,而他的生母又在皇帝父亲入葬地宫之前去世了。那么,继任皇帝的生母也是会获得追谥皇后身份,并且以这个皇后身份入葬帝陵地宫的,而这座棺床便是专门给她预留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世宗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乌雅氏在雍正元年去世,彼时清圣祖尚为入葬。因此,被儿子清世宗追谥为孝恭仁皇后的乌雅氏并没有另建后陵,而是葬入了景陵地宫。因为清王朝并没有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所以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预留这么一座空棺床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即便用不到,也必须空出来!总不能让皇帝他亲妈没地方葬吧?那么,就只能委屈纯惠皇贵妃苏氏了。毕竟,他的一个儿子永璋早已被清高宗公开否决了皇位继承权并且于苏氏去世的同年也去世了;另一个儿子永瑢也已经被清高宗过继给了小宗旁支为嗣,彻底与皇位绝缘了。



正如有些人说的,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纯惠皇贵妃苏氏已经不可能成为“皇帝的亲妈”,永远也没有可能会用到那座预留的棺床。那么,那座预留的棺床自然还是必须留着的,纯惠皇贵妃苏氏也就只能另葬他处了。如果纯惠皇贵妃苏氏在乾隆三十年继后乌拉那拉氏被“废”之后才去世,或许也就葬入裕陵地宫了。只可惜,她没能熬到那个时候。至于庆恭皇贵妃陆氏,她没有亲生儿子,清仁宗追尊她为皇贵妃无非也就是报恩,为了给她一个更高的名分、给她娘家一些更大的实惠。既然皇贵妃的名分已经有了,迁不迁葬意义并不大。更何况,有裕陵妃园寝里躺着的纯惠皇贵妃苏氏在前面挡着,清仁宗也不便跨过资格更深的庶母苏氏,而将资格较浅的庶母陆氏迁葬裕陵地宫。而两个都迁葬,显然棺床又不够用了,清仁宗索性两个都不动,省的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裕陵地宫之中,除了清高宗,只葬了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和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五位后妃。而这五位当中,除了清仁宗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都是清高宗潜邸时期的妻妾,另葬他处的纯惠皇贵妃苏氏也是出身清高宗潜邸。由此可见,清高宗对自己潜邸时期的妻妾们还是颇为善待、甚至优待的,她们的待遇是清高宗成为皇帝之后所纳的那些妃嫔所无法相比的。


农民工歪说历史


乾隆皇帝一生风流,七次下江南不知道网罗了多少美女,后宫佳丽又众多,每年都有新进的美女,但究竟这么多的美女能有几个得到他真心的疼爱,我相信应该少之又少。



如题目所说,乾隆一生妃子众多,为何最终只有5位与其合葬裕陵,其实这主要与是否得到皇帝宠幸,以及是否有为皇帝留有后代等因素决定的。



乾隆这一生一共有3位皇后,5位贵妃。按照清朝建陵的原则,只有皇帝和皇后的建的墓地才能叫陵,而一般妃子的墓地叫园寝,所以,按照道理来将,只有皇后才能与皇帝合葬,因为他们的殡葬级别是一样的,而妃子们只能下葬在妃园寝,就如在裕陵中,乾隆专门修建了裕陵妃园寝,专门用来安葬过世的妃嫔的。

但是乾隆根据自己的喜爱程度,在自己的地宫中有5位妃子与其合葬,分别是两位皇后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三位贵妃为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和淑嘉皇贵妃。



孝贤纯皇后是乾隆的第一位皇后,16岁进宫作为乾隆的嫡福晋,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乾隆继位后,立她为中宫太后,她为乾隆生有两儿两女,后年仅37岁去世,乾隆深受打击,她进入地宫很正常。



孝仪纯皇后,虽然她生前没有被立为皇后,但是她得到了乾隆的宠幸和爱,由贵人逐步晋升到皇贵妃,她的儿子永琰在她生前已经被秘密立储,也许在魏佳氏在弥留之际,乾隆帝已将此秘密告知于她。乾隆十六年,亲自追封其为孝仪皇后。所以,她与乾隆合葬合情合理。



慧贤皇贵妃,在其去世后,乾隆写的祭文就可以看出乾隆对其的高度认可:勤奋努力的协助我(皇帝),并且对皇后谦逊平和与她配合得当非常和谐。在后宫位份已经非常尊贵,却能够在后宫温和善良的融洽相处;所受的褒奖和声誉正尊崇盛大,却能够在后宫做得更加友好周全。


哲悯皇贵妃,雍正初年就已经是乾隆的侍妾,她是第一个给乾隆帝生育子女的女人,而且就在乾隆帝登基前两个月内去世,两人的感情十分融洽,进入地宫合葬合情合理。



淑嘉皇贵妃,为乾隆生有四位皇子,可见也非常受到乾隆的宠爱。



而纯惠皇贵妃,与乾隆帝的感情也非常好,为乾隆帝生有两位皇子一位公主,但是因受其长子永璋在孝贤皇后驾崩后,永璋在迎丧期间表现不够伤感,被乾隆斥责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被取消立储资格的影响,死后并未进入裕陵与乾隆合葬,而是将她下葬在裕陵妃园寝。



而至于庆恭皇贵妃陆氏没有生育子女不能与皇帝合葬,葬于裕陵妃园寝。

但实际上,乾隆裕陵地宫中,应该还有一位妃嫔符合合葬的要求,但最终被乾隆踢出,甚至连她葬在哪都是非常神秘,她就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



在孝贤纯皇后去世后,乾隆非常悲伤,皇后之位暂时空缺,而那拉氏一直盯着这个位置,但她又不能急功近利,后在皇太后的催促下,乾隆立那拉氏为皇后,但是在立后之后,乾隆帝迟迟不立储,而此时乾隆又开始宠幸另外一个妃子令妃。这样那拉氏神经非常紧张,一方面怕令妃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更害怕的是担心皇帝立令妃的儿子为储君,而不立自己的儿子。

乾隆三十年,准备下江南,终点是浙江杭州,那拉氏随乾隆还有太后一同前往,乾隆和太后还为她过了48岁的生日,但到达杭州后,因为乾隆和太后要晋令贵妃为皇贵妃,那拉氏坚决反对,甚至将自己的头发剪断,这彻底触怒了乾隆帝:

1. 那拉氏立即被管制起来,令额附福隆安护送回京;

2. 收回皇后身份证明暨册宝。

3.打入冷宫,宫女由12名减至2名。

4. 其去世下葬由皇后级别降为妃子级别,由国丧降为家丧。

5. 不允许她进入裕陵地宫。

6. 不给她神位和谥号。



于是,那拉氏被偷偷摸摸的葬入了纯慧皇贵妃的园寝,而未能进入裕陵地宫与乾隆合葬。



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比较低下,因此能够与丈夫合葬,是一种荣光。放到皇宫里头也是一样,我们知道皇帝只有一位正妻皇后,其他的女子即使地位高至皇贵妃、贵妃,也只是妾氏,那么除了死后可以和皇帝合葬,对她们来说是身份宠爱的象征,是一种无尚的死后哀荣。

说回我们的主角乾隆帝,他后宫中的佳丽数,有历史记载的有四十多位,大部分都葬在裕陵妃园寝,仅有这五位有资格与他合葬。我们先看看分别是哪五位。

第一位 孝贤皇后富察氏

富察氏是乾隆的原配嫡后,满洲镶黄旗出身,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镶黄旗是上三旗的首旗,可见富察皇后出身之高贵。雍正五年嫁给还是宝亲王的乾隆帝,小两口婚后感情很好,十分恩爱。乾隆帝即位后,册封其为中宫皇后。与乾隆帝孕育有两个儿子,接连夭折,之后身体和精神大受打击,于乾隆十三年东巡途中病逝。

作为乾隆帝的原配嫡后,加上与乾隆帝感情十分恩爱,她在乾隆帝心中的地位无人能比,与乾隆帝的合葬也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位 孝仪皇后魏佳氏

魏佳氏是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但这个皇后是死后追封的,因为她是乾隆帝的继承人嘉庆帝的生母。魏佳氏出身内务府包衣,初入宫封为贵人,同年晋为令嫔,三年后晋升妃位,乾隆二十四年晋为贵妃,乾隆三十年继后辉发那拉氏出事后,魏佳氏晋皇贵妃,摄六宫事。乾隆四十年病逝,册谥令懿皇贵妃。直到乾隆六十年宣布其子十五阿哥永琰为储君时,才同时追封她为孝仪皇后。

作为给乾隆帝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嫔,作为乾隆帝后宫晋位最快、稳步受宠的妃嫔,作为嗣皇帝的生母,孝仪皇后与乾隆帝合葬也是情理之中。

第三位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这位富察氏与孝贤皇后虽然同姓,却并不出自同一脉,因此身份不如孝贤皇后尊贵。雍正初年成为皇四子弘历的侍妾,为乾隆生下一子一女,注意哦,这位富察氏是第一个为乾隆帝生子的,早于孝贤皇后,而她生下的就是乾隆帝的皇长子永璜。可惜这位富察氏命运不济,在乾隆帝登基前两个月病逝。乾隆帝登基后,追封她为哲妃,乾隆十年以哲妃生育皇长子,追晋为哲悯皇贵妃,这也是清朝第二位死后连升两级而晋封的皇贵妃。(前一位是胤祥的生母敏妃,且是由雍正帝追封)

作为乾隆帝最早的女人,作为陪伴乾隆帝年少时光的女子,这位富察氏虽然早逝且出身不高,但其年少时的陪伴和最真挚的感情,让念旧长情的乾隆帝难以忘却,因此将她选入合葬的妃嫔名单之中。

第四位 慧贤皇贵妃高氏

高氏是乾隆朝首位贵妃,首位皇贵妃。她是大学士高斌之女,雍正年间为弘历的侍女,由于其父优秀的政绩加上乾隆帝的宠爱,雍正十二年,超拔为侧福晋,乾隆帝继位后册为贵妃,同时下令将其母家从包衣佐领下拨归满洲镶黄旗。高氏没有生育子女,却能够一晋封便得贵妃之位,且十年间稳坐贵妃之位,除了其母家的功勋政绩外,她本人也是十分得宠的,是乾隆帝早期的宠妃了。乾隆十年,高氏病重时,乾隆帝下旨晋封她为皇贵妃,两日后高氏薨逝,谥曰慧贤皇贵妃。

后宫之中除了母族的势力外,最讲究的就是子嗣。高氏没有生育子嗣,母族虽然给力,但是给予的助力也是有限的,在后宫之中生存及帝王的宠爱只能靠自己去博取。高氏稳居贵妃位,且临死前能得皇帝的晋封皇贵妃,可见她在乾隆帝的心中是有一定分量的。

第五位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金佳氏出身内务府包衣,后奉旨出包衣,改为金佳氏。雍正年间入侍潜邸,乾隆帝即位后,初封贵人,乾隆二年晋为嘉嫔,六年晋嘉妃,十三年晋贵妃位。乾隆二十年金佳氏病逝,赐谥为淑嘉皇贵妃。

金佳氏是乾隆后宫中,生育子嗣仅次于孝仪皇后的妃嫔。关于选择金佳氏合葬,很多人是心存疑惑的。我们都知道乾隆帝有五位皇贵妃,除了庆恭皇贵妃陆氏是嘉庆帝追封的外,其他还有四人,前面我们介绍了三位,还差一位纯惠皇贵妃苏氏。如果说前面四位的合葬选择都是情理之中,那么最后一个位置的选择就好像没有那么站得住脚了。

金佳氏与苏氏家世都不算高,皆有子嗣傍身,生前的位份都是贵妃。总体说来,金佳氏母族的势力要更强一些,其兄金简为官至吏部尚书。我们也知道母族的势力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毕竟乾隆时期还是皇权强盛时期,那么最终看的还是帝王的恩宠。苏氏也是乾隆帝早期的宠妃之一,且有子嗣,起点比金佳氏高,照理说更加受宠(从其晋封速度来看)。可惜她有个猪队友,那就是她的儿子皇三子永璋。孝贤皇后驾崩时,永璋迎丧,但其间因表现得不够伤感,被乾隆帝斥责不合体统,不懂礼节,被取消立储资格。自此事之后,纯贵妃母子在乾隆帝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虽然纯贵妃最终病重时,乾隆帝念及旧情,将其晋为皇贵妃,以皇贵妃礼下葬,但终究没能获得合葬资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