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古村竟以“文房四寶”佈局 村門屹立千年不倒堪稱國寶!


創建於五代後周顯德二年的蒼坡古村位於浙江永嘉縣楠溪江上游,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楠溪江流域耕讀文化最發達的村落,至今仍保留著耕讀文化的元素,並以其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而成為中國古村落的經典。

始建於南宋淳熙五年的蒼坡溪門全部由木料構築而成,沒用一枚釘子,建築樣式與日本“國寶建築”奈良東大寺大門如出一轍,而建造時間卻早了12年。古村第十一世祖曾經連升七級,村民為此在門前修建了七級石階紀念。

蒼坡古村的佈局基本保持了南宋時期的原貌,雖歷經千年滄桑,仍保留有宋代的寨牆、祠廟、古街以及古柏。最令人驚奇的是,其建築理念竟源自文房四寶,堪稱中國古代文化的濃縮。村門左右兩邊的兩方池塘,被取名為“硯池”。

“硯池”邊上的三根長條石,意為“墨條”,條石的一頭被砍斜,表示已研磨過。當年這塊4.5米長的條石是豎立在“硯池”旁,條石上還鑿有51個半的孔眼,代表了南宋時期生活在村裡的51戶半人家。

村中一條東西走向、全長330米的石板街縱貫全村,指向遠方的“筆架山”,因此又被稱為“筆街”。而古村四周的寨牆用楠溪江邊的鵝卵石砌成方形,寓意一張方形的紙。至此“文房四寶”的建築格局就形成了。

古村的村民幾乎都姓李,始祖李岑自公元955年由福建長溪遷居於此以來,至今已經傳世至四十餘代,共孕育約20萬人,每年清明節前後,古村都會被回鄉掃墓祭祖的李氏後人擠得水洩不通。

李氏宗祠是宗族聚會、重大族事慶典的地方。門楣匾額上的“氏”字多了一點,其實這並非筆誤,而是因為村中還有幾戶不是李姓人家,多加上一點表示接納外姓人的意思,這應該也是蒼坡村歷經千年團結和睦、繁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