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手下四大奸臣,有三個居然是秦朝先人,另一個可能是夏朝後人

(本文為林屋公子《周朝八百年》系列038)

前文提到紂王有個“助紂為虐”的妲己,當然,文獻記載紂王手下的奸臣還有很多。不過,這些記載基本都是也是春秋戰國的記錄,在《尚書·牧誓》中周武王僅僅說商紂“登用小人”,也就是說提拔一些地位不高的氏族;相反,紂王所做的還有“不用貴戚舊臣”,也就是壓制一些關係親近的氏族,同樣在後世文獻中,就有了不少忠誠勸諫的賢臣。這些記載有的可能有歷史淵源,但不少應該也是後世的添油加醋。

紂王底下最有名的佞幸就是費仲,在《封神演義》裡,妲己也是與他勾結陷害姜皇后。這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而另一個cp尤渾則是後世虛構人物。

《墨子》說“商王紂卿士費仲,為天下之暴人”,《晏子春秋》說“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戲,殷之衰也,有費仲、惡來,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轢天下,威戮無罪,崇尚勇力,不顧義理,是以桀紂以滅,殷夏以衰”,《韓非子》說“商辛用費仲而滅”,《說苑》說“昔者費仲、惡來(革)、長鼻決耳、崇侯虎順紂之心,欲以合於意。武王伐紂,四子身死牧之野,頭足異所”。整體來看,費仲應該是紂王的執政卿士,同時也是他的頭號奸佞。

費仲在史書上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史記·周本紀》說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閎夭等人通過賄賂費仲,讓費仲勸說商紂王釋放周文王。但這個記載也是可疑的。因為《韓非子·外儲說下》裡,費仲早就發現周文王深受百姓愛戴與諸侯擁護,並建議商紂王殺死周文王。但商紂王卻認為,周文王這樣仁義,憑什麼去誅殺他呢?費仲就認為,周文王作為人臣而收攏人心,以後一定會成為天下禍患,您作為君上殺他有什麼錯呢?商紂王不聽,才導致了滅亡。

紂王手下四大奸臣,有三個居然是秦朝先人,另一個可能是夏朝後人

但在《韓非子》另外一些篇章中,費仲的人物形象又不太一樣。比如在《內儲說下》裡,就說周文王暗中行賄費仲,讓他花言巧語去迷惑紂王,那麼費仲竟然還成了周文王的臥底;同時在《喻老》裡,又說周文王有一塊玉版,紂王派賢臣膠鬲來要,文王不給;但派費仲來要,文王就給了。為什麼呢?因為不想賢臣受寵。這樣看來,周文王與費仲似乎又沒有關係。其實這些眾說紛紜的記載,大體證明這些都並非是歷史事實,或許只是戰國政治寓言而已。

費仲這個人物大概可以視為是費國國君。在《史記·秦本紀》中,提到與秦國同源的費國,嬴姓始祖可以追溯到大費,也就是有名的伯益。伯益的長子叫大廉,後世建立了秦國;次子叫若木,後世建立了費國。夏商之際時,費國國君是費昌,《博物志》裡記載他當時看到兩個太陽,其中東邊太陽昇起,西邊太陽降落。河伯馮夷告訴他說,東邊的是商,西邊的是夏,於是費昌果斷投靠商湯,擔任商湯御戎(戰車司機),在鳴條之戰大獲全勝。

這樣看來,費國應該是商朝的鐵桿,所以費仲也被紂王信任。但《潛夫論》說費仲生惡來、季勝,則是有問題的。因為根據《秦本紀》,惡來、季勝是飛廉之子,而費仲只算是他們的旁系叔伯。

紂王手下四大奸臣,有三個居然是秦朝先人,另一個可能是夏朝後人

《封神演義》前期紂王的兩大奸臣是費仲和尤渾,兩人被聞太師派出來在冰凍西岐中做了炮灰;不過後期又有兩大奸臣飛廉和惡來,這兩兄弟還非常猥瑣,在商朝滅亡前夕審時度勢投降周軍,但卻被姜子牙斬首。其實在《秦本紀》裡,飛廉與惡來是父子關係,據說“惡來有力,蜚(飛)廉善走”,一個力大無窮,一個健步如飛,《荀子》說“飛廉、惡來知政”,《說苑》說“桀用於莘,紂用惡來……而天下知其亡也”,總之,這對父子也是商紂寵臣。

當然,這對父子之死沒有《封神演義》這麼猥瑣。據《秦本紀》,武王伐紂殺死了惡來,但當時飛廉在北方為紂王尋找石礦,得知商紂自焚後還回來複命,後來又在霍太山去世;但在《孟子》中,又說飛廉參與三監東夷之亂,後來周公東征在海邊才殺死飛廉;清華簡《系年》則說周公東征到商奄(今山東曲阜)殺死飛廉,而且還提到將其族人遷徙到邾圉山(今甘肅甘谷)一帶,這就是秦人的起源。關於秦人始祖的考辨,以後還會詳細闡述。

除了以上的費仲與惡來父子外,還有一個名氣最大的就是——崇侯虎。

在《封神演義》裡,崇侯虎是北伯侯,還有個堂弟崇黑虎。其實崇應該是國家,侯是他的身份,虎是他的名字。甲骨文確實有叫“崇侯”“侯虎”的人物,《太平御覽》引《六韜》說崇侯虎是紂王手下二十四個能手舉五百石重砂的力士。崇國在今天河南登封一帶,在商周兩國之間。“崇”也就是“崇伯鯀”的“崇”,即嵩山的“嵩”,崇侯虎竟可能與鯀、禹有關係。而周文王的壯大,讓崇侯虎最早察覺,於是他馬上報告給了紂王。

紂王手下四大奸臣,有三個居然是秦朝先人,另一個可能是夏朝後人

紂王的寵臣除了以上四位名氣最大的,還有名氣不大的雷開和師延。《封神演義》裡喜歡給奸臣組cp,除了給費仲加個尤渾,把飛廉和惡來改為兄弟,還為雷開加了個虛構的殷破敗。不過雷開也沒有太多事蹟,僅有《楚辭•天問》裡提到一句:“比干何逆,而抑沉之?雷開阿順,而賜封之?”看來,也就是個阿諛奉承的小人。《楚辭·九嘆·離世》提到“惜師延之浮渚兮,赴汨羅之長流”,這個師延是商紂時期的樂師。

據《韓非子》記載,師延為商紂創作了亡國的“靡靡之音”。等到武王伐紂時,師延往東逃跑,到濮水時投水而死。春秋時期濮水屬衛國,此地經常散發出這種音樂。衛國樂師師涓也學到了這曲,後來師涓跟隨衛靈公到晉國,在晉國也彈奏這首曲子,但被晉國樂師師曠制止了,據說聽到這首歌的“國必削,不可遂”。但不成器的晉平公就喜歡這個,最終還是聽完了這首曲子。看來也應該是個反面角色,不知道為何《九嘆》作者劉向為何惋惜?

當然,紂王手下還是有一些賢臣的,他們在當時又有什麼行為呢?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悟空問答簽約作者,澎湃歷史專欄作者,網易歷史專欄作者,百度ta說合作作者,全歷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實體書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同舟共進》《北京晚報》《醒獅國學》《百家講壇》《威海晚報》等報刊雜誌及自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