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消毒方法,你學會了嗎

隨著新冠狀病毒肺炎確診和疑似病例的不斷增加,各個關於個人防護措施的建議紛紛出現。除了戴口罩、勤洗手等常見防護手段,家庭消毒的問題也受到了很大的關注。

前幾日,一則宣稱“鍾南山院士防病毒高招”的消息,在網絡上廣為傳播,其中講到,“用淡鹽水漱一漱咽喉部位,就可以防止病毒感染”。

然而,這則消息並非鍾南山院士的意見,也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鍾南山院士團隊公開闢謠:鹽水漱口有利於清潔口腔和咽喉,對於咽喉炎有幫助。但是新型冠狀病毒侵犯的部位在呼吸道,漱口沒有辦法清潔呼吸道。其次,目前尚無任何研究結果提示鹽水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殺滅作用。

那麼在病毒防護越來越重要的局面下,我們有什麼可以做的呢?

醫用酒精最常用,一般場合可用

最常見的病毒殺滅劑,就是醫用酒精。

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介紹,75%酒精可有效滅活該病毒。因此,在一般的消殺要求下,比如對於普通的日用品,可以使用醫用酒精消毒。最好是直接購買商品化的醫用酒精,自行調配比較難掌握濃度。

注意,白酒並不能作為消毒劑使用,更不可泡澡!

家用消毒方法,你學會了嗎

圖丨微博@遊識猷

醫用酒精特指的是濃度為75%的酒精。酒精可以讓蛋白質變性,因此具備殺滅微生物的效果。然而,低濃度酒精的殺滅作用差,而高濃度酒精會讓微生物表面的蛋白質過快凝固,酒精無法深入其中,效果較差。實際研究發現,濃度在75%附近的酒精,具有很強的殺滅效果。

家用消毒方法,你學會了嗎


細菌和病毒是兩類不同的生物,醫用酒精對於細菌的殺滅作用很強,對病毒卻未必,甚至對很多病毒無效。2019-nCov由於病毒外有蛋白質包膜,因此可被酒精殺滅。

洗手液與“殺菌洗手液”

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勤洗手、用流動的水洗手20秒以上,對於病毒傳播的阻斷有一定作用,可以與其他防護手段結合使用。洗手方法可參考有效預防肺炎,正確洗手和戴口罩。

在所有的洗手產品中,含有“殺菌劑”的洗手液格外受青睞。然而,與醫用酒精一樣,洗手液中的殺菌劑,對於病毒也未必管用。對於新型的冠狀病毒,這些殺菌劑的效果如何,目前尚無準確的研究結論

常見的洗手液,一般所用的殺菌劑(或抑菌劑)是兩類,一是含氯的酚類,代表物質是對氯間二甲苯酚(PCMX);還有一類是季銨鹽類

,代表物質是苯扎氯銨(BAC)。市面上常見的殺菌洗手液,幾乎都是由這兩種物質配製而成。

在一些科學測試中,PCMX和BAC都可以對部分病毒起到殺滅作用,比如常見的流感病毒。不過,實驗所用的濃度往往較高,並且消滅效果與病毒的類型關係很大,比如另外一種常見的病毒HIV,這些殺菌劑就只是湊湊熱鬧而已。

免洗洗手液、手部消毒產品的有效成分比較多樣,有些是酒精,有些是西曲氯銨、次氯酸等。可以把它們作為不方便流水肥皂洗手、且手部沒有明顯變髒時的替代手段

高效與高破壞力的84消毒液

很多人家中,還有一類常見的消毒液,也就是84消毒液。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及次氯酸鹽),它的消毒原理是強氧化性,會導致微生物中的很多成分被氧化,最終喪失機能,無法繁殖或感染。

與84消毒液類似的還有二氧化氯。這也是一類含氯的消毒劑,也可以藉助於強氧化性殺滅病毒,目前一般用作自來水的消毒劑。

家用消毒方法,你學會了嗎

因為有強氧化性,也有漂白的作用丨某84消毒液宣傳頁面

這類消毒液都需要稀釋後使用。稀釋時,務必注意濃度(有效氯含量)。一般家庭消毒時,可參考消毒液的使用說明,擦拭、浸泡相關物品。次氯酸不穩定易分解,使用84時要注意有效期;如果用消毒片兌水,記得“現用現配”。

不過,使用含氯消毒劑有強烈刺激性,使用時務必遵照說明,注意通風、不可入眼和接觸黏膜。另外一個副作用是,由於它們都會產生氯原子,如果用在一些金屬材料上,氯原子會造成長期的腐蝕作用;一些涉及到電路的設備,如手機、電腦等設備的外殼,使用這類消毒劑需要慎重。

還有,必須注意的是,84消毒液不能與潔廁靈同用,它們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氯氣,不僅導致消毒失效,氯氣的毒性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過氧乙酸性價比高,但穩定性差

在2003年SARS流行期間,很多人聽說了過氧乙酸的威名,它成為給公共場合消毒的主力軍。

過氧乙酸,從分子結構上來看,只是比醋酸多了一個氧,這使得它具有超強的氧化性,起到殺菌消毒的效果。通常情況下,過氧乙酸只需要配製成濃度為0.005%左右的水溶液,就可以用於消殺,並且幾乎可以在一分鐘內殺滅一切病毒,效率很高。

然而,過氧乙酸也有個很顯著的缺點,那就是穩定性較差,很容易發生分解。作為一種危險品,市面上很難直接購買過氧乙酸,並且對大多數人來說,配製過氧乙酸溶液也不現實。

過氧乙酸也有一定的腐蝕性,使用時務必注意安全。但是對生活中的各類設備均不會造成顯著影響。

物理消殺方法,需要考慮場合

一般來說,物理消殺病毒的方法無外乎兩種,一是用光,通常是紫外光;二是用。絕大多數病毒對於紫外光與高溫都是敏感的。

相對而言,高溫殺毒在家用環境中的操作性較高,比如一些物品可以用熱水煮一煮,衣物可以用標籤所示的最高溫度洗滌。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56℃加熱30分鐘,即可有效殺滅2019-nCov病毒。

紫外光是一類操作簡單的消殺方法,在實驗室中,通常只需要開啟紫外燈,即可對操作檯面進行消毒。不過,目前家用的紫外燈設備,通常都不是為了消殺設計,它們發射出來的紫外光,波長也未必適用於消殺病毒。並且,紫外光的副作用很大,它會產生諸如臭氧在內的很多有毒有害物質,並可能直接引起人體傷害(暴露20分鐘即會出現電光性眼炎和皮炎)。因此,並不建議用紫外燈作為消滅病毒的方法。

其他較為少見消毒製劑

除了上述常見的一些消毒方法,還有很多物質或方法也都可以用於病毒的消殺,例如乙醚、氯仿等,也已被認定對新型的冠狀病毒有效。

不過,由於這些物質往往屬於危險品,例如乙醚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而氯仿在保存不善時,很容易產生毒性很高的光氣致人死亡,所以,它們很難購買,也極其不建議非專業人士進行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