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看透了就對這世界沒什麼期待了?感覺如何?

付遵毅


你的想法太消極了,人有利益先考慮到自己那是天經地義的,畢竟別人跟你沒親沒故的,如果沒有利益可能會為你考慮,但涉及到利益首先考慮到的肯定是自己,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這樣,不要反駁,你也是這樣!既然你自己也這樣有什麼好抱怨的再有你說的沒有人會因為你的認錯而對你有半點寬容,那得看你犯了什麼錯,犯錯後的認錯態度到底是怎麼一個樣子!不能說誰誰誰殺人放火了,然後認個錯大家就原諒他了,這不現實,也不會說一個人同一個錯犯了又犯,每次都認錯,人家自然不信!但如果你真的只是偶爾犯一次小錯誤,並且很誠懇的請求別人原諒,我想不會有人不依不饒的…





標峰理評論


這主要心態在做怪,有積極心態的人遇見什麼困難都是主動去解決,以前我年輕時,那時身體好,事業也穩定,每天心情比較舒暢,工作繁忙也沒覺得累。經常聽見別人家庭吵鬧聲以及單位同事因工作分配不公的抱怨聲,我都感覺不可思議,他們怎麼都有覺得已經把這世界看通了,而發洩出不滿的情緒,為什麼我沒有這感覺,就算在工作中受到上司的責怪,回到家裡遇到老婆不講理的埋怨,我都付之一笑保持沉默,總覺得這都是些小事,沒必要讓煩憂影響我快樂的心情,各位覺得我是個沒心沒肺的人吧?

隨著時間慢慢的推移,我也逐漸到了中年,事業和身體也慢慢走下坡路了。心態也有所改變,身邊的吵鬧聲和抱怨聲開始有點影響我的心情,總有那麼點感覺有些煩,也沒有年輕時那麼快樂,有點小事好象也讓我看透這個世界,這徹底改變了我的心態,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分析主要以下二點原因和一點建議:

1.忙和閒的原因:

年輕時工作任務多,每天很忙很充實,忙起來時感覺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每天的應酬多接觸的人也多,也經常碰到幾個很會講笑話的朋友,他們的幽默和風趣讓我享受在快樂的氣氛裡,心情好了,一切都好了,世界充滿了陽光。到了中年工作閒下來了,接觸朋友也少很多,整天無事可做閒得無聊,感覺也沒什麼希望,胡思亂想也多了,原來的快樂也離我而去,所以煩惱厭世情緒慢慢佔據我的心間,還是忙才能改變我的心境。

2.身體原因:

年輕時身體好,從來不耽心身體出什麼狀況,就算工很累很疲倦也沒關係,只要晚上睡一覺,很快恢復正常身體,第二天又精神抖擻充滿鬥志,越忙越感覺身體棒棒的。可是到了中年,不是這裡疼就是那裡不舒服,整天坐在辦公室看電腦和手機一點都不想動,越閒著越身體不舒服,越不舒服心情越不快樂,越不快樂越感覺看透這世界,越看透這世界越生活沒意義,這都是閒著惹的禍。

3.建議做自己喜歡的事:

為了找回曾經的快樂,為了忘卻身體的病痛,為了不再巟廢寶貴的時間,我痛下決心找點自己喜歡的事做,於是我重新拿起少年的夢想,捧起了吉它對著春天的茶花,彈起我心愛的歌曲,唱起快樂的歌聲,沉浸在充實和舒暢的生活裡。各位讀者,如果你們也有我這樣的心境,趕快和我一樣追求自己的夢想,讓快樂和幸福陪我們一起度過燦爛的人生……。


愛浪的人


人生很短暫,看透不如看淡

只能說學會看淡,痛苦就離自己遠一點

面對所有事,看的淡一點,就不是事

人生三看,看遠,看透,看淡

這都是必然要經歷的,這是人生的昇華

看透是一種感悟,重生

期待著自己未曾經歷的事,未曾遇到的人

當你看透時候,心胸就寬宏了

不再斤斤計較,不再自尋煩惱

看透了人心難測,明白了敷衍偽裝

受得起大起大落,放得下大悲大喜

再苦也能微笑,再難也會歌唱

正因為看透了,才會更期待

我們要學會,人生看清看透,但不看破

心態決定一切,生活不易,開心嘆氣

世界如此美好,空氣如此清新,花香如此撲鼻,天氣如此美麗,而你要如此的幸福


寶兒ai


首先我來分析下有“看透”這樣人的心理狀態,往往他們會這樣想“我心裡空洞洞的。我感覺到好象全世界都拋棄了我。孤獨,寂寞,失落,無助……我好想逃,逃到另一個世界去……然後雲淡風輕的樣子”。其實人活著就像在泥地上行走,因為太過雲淡風輕,回過頭就會遺憾什麼都沒留下,連個腳印都沒有。那是因為自己心裡裝的東西太重,自己一不小心陷進去了難以自拔。或許他們有很多傷感的事情需要被放逐,被放逐在自己能遺忘的天地裡去。自己卻忽略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就是

“只有失去一些東西時,才能得到另外一些東西”。這不叫“看透”,是自暴自棄。



lion家園


對人生和對世界看透的人,大多是哲學家和佛學大師。而那些因挫折和磨難而對人生失去信心和希望、從而心如死灰的人,不能算是看透世界和人生。

看透世界和人生的人,不一定就對世界和人生沒有期待,他們還是希望世界和人生能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發展。所以他們還是兢兢業業地在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上去探究、去傳播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認識和理念。再之,求存是人的本能,只要不想輕生,他就不會泯滅對人生的期待。


尚海濤


挺喜歡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想法。

看透了說明你的思想境界已經上升到了一定的層次。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很多以前想不通、看不明白的事也都參透了,這是種人生的積澱。有的人年紀輕輕可能就已經看透世事;有的人終其一生還是不明就裡。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看透是一種灑脫,卻會讓人失去動力和方向。道家將就陰陽調和,凡事無絕對,過猶不及。過渡的看透就會產生厭世的心態,極其危險!還是應該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該拼搏的時候就要勇往直前;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淡然面對。不斷的學習,用知識豐富充實自己,修正自己。人的一生就是一種修行,是對自身的修行。





胖馬


一針見血的問題啊,很好的提問。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已經看透了現在這個血淋淋的社會里了吧[捂臉]素質高了學歷高了看的透徹了往往就缺乏了拼搏與耐力,幹什麼都有點飛揚浮躁好高騖遠,缺少的可能是一根筋堅持下去。期待什麼的跟做夢飄差不多了,還不如有功夫刷個抖音喝杯奶茶來的幸福😁看的有點明白了就不願意去做白日夢了吧[大笑]


聆聽和鼓勵


當然不是。

以人類的智慧要看透這個世界還遠遠不夠。舉個例子,我們家養的寵物狗很聰明,有4歲小孩的智商,在狗狗裡邊,算中高水平了,但是,我們的狗狗能學會微積分嗎?基本沒戲對吧。同樣的道理,以人類的智商,肯定還有很多知識是永遠學不會的。這才是真相。

因此,我們認為我們看透了世界,實際上這只是我們自己一廂情願的錯覺,只是我以為,如此而已。而且,認為自己看透了世界的人,往往不是因為真的看透了什麼,而是因為見識比較少,把很多事情顯得太過於簡單和極端。

至於對世界有什麼期待,在蘇格拉底看來,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什麼都不知道。有了這樣的心態,對世界能沒有期待嗎?


種商養禪


當一個人看透了這個世界,看穿了身邊的人,傷的多了,痛的多了,也就多了許多的明白,人,活著就是那樣,人生終究真的象是演戲,開心的就接著演,不開心的,就別去聊了,沒什麼味道,虛偽裡過日子本就是一個個的戴著面具,或嘻嘻哈哈,或悲哀傷神都與他人無關,也無人去關心。


茶中客


人活一世不容易,,應該不能用看透這個詞語,不要對世界和生活失去了信心,要保持好一點的心態。生活不易,酸甜苦辣我們都要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細讓我們在靜謐中傾聽自己心靈的希望,感謝陽光,沐浴心房,感謝大自然的美麗與寬廣,感謝生命的賜予,常懷感恩之心,人與人就多了一份容融洽和寬容,少了一些隔駭和理解,多了一些團結,少一些磨擦,讓我們用一顆敏感而又充滿愛的心來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 這個世界就多了一分詳和。用一顆感恩的心來熱愛大自然的每一份恩賜,感恩生活,熱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