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吴的两大功臣:羊祜和杜预

人们常常有个印象是三国后期的人才远不如前期,尤其是蜀汉灭亡后,能给人留给印象的将领很少,之所以有这个印象主要还是三国演义造成的。实际上三国后期的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完全不输前期,只是因为三国后期关注度较低,因而人物的能力普遍被低估。而在后期人才中,羊祜和杜预,大家应该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本文就来介绍一下他们二人。

羊祜、杜预两人都出身名门。泰山羊氏是一个连续九代都有人担任二千石以上官员的家族,可以说不亚于颍川的荀氏和钟氏。羊祜的父亲羊衜在魏国担任过上党太守,母亲则是大名鼎鼎的蔡文姬的妹妹。京兆杜氏则是一个从西汉到五代都声名显赫的家族,上可追溯至西汉名臣杜周,下有唐朝开国功臣杜如晦,而在文化方面更有杜甫杜牧两位大诗人。

灭吴的两大功臣:羊祜和杜预


出身高级士族的诗圣杜甫

羊祜在当时是著名的天才少年,从小便不断被人赏识。曾有老者观其面相,称他六十岁之前必将为天下建功,郭淮的侄子郭奕称他为当代颜回,夏侯渊之子夏侯威也极为赏识他,还说媒让他和哥哥夏侯霸的女儿结婚(当然夏侯家也有点攀附名门的意思)。另外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讲当时有个风水先生见到羊祜家的坟墓后大惊,说此家必出帝王,但如果把坟挖开就会绝后。羊祜听到后很是害怕,便赶紧把坟挖开了。风水先生后来又经过坟墓,叹了口气,说皇帝是当不成了,出个断手的三公还是没问题的,羊祜也因此无后。这个故事听上去有点无稽,而且羊祜虽然没有后人,但他兄弟的后人活得好好的,因而显得很牵强附会。

羊祜19岁时,魏明帝曹叡驾崩,由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两人开始明争暗斗。羊祜则与两家都有亲戚关系,一来他是曹家亲属夏侯家的女婿,二来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又是羊祜的姐夫,所以羊祜无论帮谁都不太合适。于是羊祜便一直拒绝出仕,包括郡州五府甚至曹爽本人的征召拒绝了有至少七次。

虽然羊祜在曹爽和司马懿两方都不参加,但他也看出曹爽不会是司马懿的对手。于是曹爽征辟羊祜的朋友王沈做官时,羊祜劝说他不要去,但王沈没听。等到曹爽满门被杀后,王沈才赞叹羊祜有先见之明。

曹爽被杀的同时,和他一派的夏侯玄被征入朝,夏侯玄的从父夏侯霸怕受牵连,便逃奔蜀汉。作为夏侯霸的女婿,羊祜理应被追责,但由于他同时又是司马家的亲戚,外加司马懿为了争取大族支持,便赦免了羊祜和其他相关家族。被赦免的这些家族纷纷和夏侯霸家断绝了往来,但羊祜依然对夏侯家关怀备至。

相比之下杜预早年名声没羊祜那么显赫,他的祖父杜畿由荀彧推荐出仕,被曹操任命为河东太守,政绩十分突出,曹丕登基后官至尚书仆射,地位在司马懿之上,是曹丕的肱骨之臣。杜预的父亲杜恕仕途却并不如意,他为人耿直,因得罪上司最后被借口他事获罪,虽免去了死罪,但遭到流放,最后死于流放地。

而在杜恕得罪的人里,就有当时已经权倾朝野的司马懿,因而杜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办法出仕做官。不过杜预并没有因此气馁,他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立功立言。

灭吴的两大功臣:羊祜和杜预


二人这种在家拒绝做官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司马懿和司马师相继去世后,司马昭上台执政才结束。杜预这时已经35岁了,司马昭听说了杜预的名声,便征召他来自己手下做事。杜预本来就希望自己的一身本领有施展的机会,加上又老大不小了,便接受了司马昭的征召。司马昭很快就感觉杜预是个人才,便委以重任,不但恢复了他父亲杜恕当年被罢免的爵位,还让他成为自己的参军,在军事方面提供意见。因为杜预此时尚未婚配,司马昭甚至把妹妹高陆公主嫁给他,于是杜预就成了司马家族的一员。

这个故事挺励志的,35岁没结婚的大龄单身贵族突然成了当朝权臣的妹夫,足以激励广大单身男性同胞。杜预后来共生了四个儿子,其中三子杜耽和四子杜尹分别是杜甫和杜牧的祖先。

而羊祜和杜预一样,也是司马家的亲戚。杜预是司马昭的妹夫,而司马师是羊祜的姐夫。羊祜在和杜预差不多同一时间出来当官,然而羊祜接受的并不是司马家的征召,而是已经日暮西山的魏帝的征召,担任中书侍郎,后迁给事中、黄门郎,成为位曹髦的近臣。大概此时的羊祜对于一心篡位的司马家依然有抵触心理,仍希望为魏国尽忠。

但五年后,曹髦率众反抗司马昭,被贾充所弑,司马昭便立曹奂为帝。曹奂是司马家彻彻底底的傀儡,羊祜心生失望,便请求外调,不再担任侍臣。于是被任命为秘书监,管理图书资料。

杜预42岁的时候,司马昭发起了灭蜀之战。从灭蜀后司马昭的行动来看,他实际上并不完全放心这次作战中领兵的两位大将钟会和邓艾,于是他除了任命亲信卫瓘为监军,还分别派自己的幕僚杜预和师纂到二人手下,名为协助二人,实际上是以防不测。

灭吴的两大功臣:羊祜和杜预


杜预的舅哥司马昭

杜预担任的是钟会的长史,在这支大军中,除了大将钟会、邓艾、诸葛绪以及监军卫瓘之外,地位最高的便是杜预了。因为三国演义中杜预只在灭吴之战中惊鸿一瞥,人们经常忽略他在灭蜀之战中也是主要将领之一,担任着很高的职位。

钟会在战后挟持群臣发动叛变,邓艾被诬陷谋反,师纂也在混乱中被杀。钟会死后成都大乱,连刘禅的儿子都纷纷死于乱军之中,而杜预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当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自保。事后杜预因功受到嘉奖。

灭蜀后不久,司马昭开始策划取代魏国,便准备修改各项制度。杜预因为精通法律,便参与到了制定《晋律》的工作中,并成为这项工作的负责人之一。杜预对汉魏时期留下来的繁冗条例进行大幅裁剪,所编修的《晋律》简明扼要,被后世称赞“实曰轻平,称为简易”,对后世法律影响很深。

羊祜在这个时候也开始受到重用,司马昭认为羊祜能力出众,人品可靠,便将其征召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从事中郎,掌握机密事务。大概是羊祜觉得曹魏已经无力回天,自己也已经尽节,便没有拒绝,从此成为司马家的得力干将。不久,羊祜被封子爵,食邑600户。

此时的羊祜已经44岁,可以说起步相当晚了,但他却一鸣惊人,飞快地得到了司马父子尤其是司马炎的赏识,被当作身边最可靠的亲信,开始了平步青云的升迁经历。

灭吴的两大功臣:羊祜和杜预


羊祜为官低调谨慎,从不争权夺利,他为司马家出谋划策后都会把自己的原稿烧掉不留痕迹。这样的结果就是几乎没人知道他为国家有过什么贡献,甚至连被羊祜举荐的人才都不知道是羊祜举荐的自己。同时羊祜也不治产业,不占官田,在豪强横行,大族被纵容的西晋初年,权贵极少能做到这样。羊祜因其刚正不阿和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受到一些权贵的毁谤。

也有人劝羊祜做事不要如此低调,还劝他购置田产。但羊祜一一拒绝,他认为,做人应该以表里如一为要求,自己为君王做事便应该保守秘密,而不能背着君王就把事情说出去,如果有人知道自己举荐他,便会心存感激,最终就会形成派系,造成因私废公的局面,而如果要自己购置田产,那么便会钻营私业,影响了公事,因而自己是不会泄露君王的秘密,也不会治理私产的。在个人作风方面,羊祜确实可以说无可挑剔。

司马炎策划禅代期间,羊祜被任命为掌管禁军的中领军,以防止京城内外发生突发状况。司马炎肯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羊祜,足见他对羊祜的高度信任。司马炎登基后,羊祜任中军将军,统领宿卫七军,加散骑常侍,进位公爵,食邑3000户。这时离羊祜被封子爵过去仅仅一年半,爵位一口气涨了三级,食邑翻了五倍。这样的晋升速度堪称火箭级别,除了曹爽、孙綝这种辅政权臣,三国期间可能找不出第二个升官这么快的。但因为羊祜为人极其低调,史书上甚至难以知晓羊祜在这期间具体立了什么功劳,只知道从此以后羊祜成了司马炎最为倚仗的大臣之一,终生未变。

灭吴的两大功臣:羊祜和杜预


而羊祜也认为自己的晋升速度过快,怕引起他人不满,于是坚决不肯接受公爵爵位。司马炎便改封羊祜为侯爵,但赐予羊祜远高于侯爵的待遇,并且很快晋升其为尚书右仆射、卫将军,在职权上和司马炎的叔叔司马伷相并列。司马炎甚至打算让羊祜位居贾充、裴秀等司马家铁杆权臣之上,但都被羊祜一一推辞。这时的羊祜既担任着掌管京城军事的卫将军,又被任命为有政务决策权力的尚书右仆射,几乎等同于一个低配诸葛亮,朝野内外也认为羊祜应居三公之位,但这时的司马炎心中却在酝酿另一件大事。

这件事便是伐吴。

司马炎继位已经五年,但相比于功劳赫赫的父辈和祖辈,此时的他却无甚功绩,显得威望不足,他对手下大臣如此纵容也有这方面的原因。经过五年时间,司马炎认为自己在朝廷的地位已经稳固,便希望消灭东吴一统天下建立不世之功,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对于这么重要的大事,必须找一个能力和忠诚都非常可靠的对象,很明显,除了羊祜不做第二人想。

泰始五年(269),羊祜受命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不久又加封车骑将军、南中郎将、开府仪同三司。为了进一步扩大羊祜的职权,让他在荆州自由发挥,司马炎还下令废除江北诸督,令襄阳、江夏等地全部军队尽归羊祜一人统领。

这样做有好有坏,一方面有了更广阔不受制约的天地,自然方便羊祜发挥自己的才能。但由于管辖范围太宽,也会导致一些意外状况发生。不过总的来说,司马炎的安排还是更有助于伐吴大业。

灭吴的两大功臣:羊祜和杜预


羊祜来到荆州后,发现情况并不乐观,由于吴国经常出兵骚扰,荆州百姓生活很不安定,军粮甚至不足百日。羊祜深知,战争比拼的实际上是国力,后勤对于战争胜负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荆州不能拥有较为安稳的发展环境,那么永远无法在对吴战争中占有主动权。

于是羊祜马上设计使东吴撤掉了对荆州很有威胁的石城驻军,减轻了当地的外部压力,同时大力发展屯田。羊祜把守卫和屯田兵比例提升至五五开,让一半军队戍卫,一半军队屯田,荆州的生产力得到快速恢复。

对于东吴方面,羊祜认为孙皓施行暴政,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离心离德。晋国应该以此为机会,开诚布公,争取吴国的民心,使自己的形势更为有利。于是羊祜在荆州大力兴办教育,安抚百姓,同时对东吴百姓敞开大门。在三国时期,人口是最重要的战争资源,魏蜀吴三方都经常在战争中掠夺敌国人口,就连诸葛亮也不能免俗。而羊祜却反其道而行之,宣布在晋国的吴国百姓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去留。羊祜此举无疑建立在晋国对吴国国力的绝对优势和对自身治理水平的绝对自信之上,一星半点的人口流动已经对晋吴之间巨大的国力差距构不成决定性的影响。但这种做法无疑使得边境双方都对羊祜感恩戴德,而实施暴政的吴国人心丧失得飞快。

羊祜每次与吴国交战,都与吴国商量自己的进攻时间,从不搞偷袭,以免影响百姓作息。无论是交战还是平时,部下抓到了吴国的俘虏,他都一一送回。军队行军时割了吴国的麦子,他都向百姓支付等额财物(诸葛亮干过类似的事)。甚至连打猎的时候,羊祜都要求部下不能追赶跑到吴国国境内的猎物。羊祜的这些做法令吴国军民都对其感服,称呼他为羊公,前来投奔的将领和百姓络绎不绝,羊祜的风格称得上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对于羊祜的目的,吴国大将陆抗则心知肚明。一城一地倘若丧失,伤害并不致命,但如果民心也失去了,那才是难以挽回的损失。面对强大无比的晋国和羊祜,陆抗深知如果来硬的,便会正中对方下怀,使人口逃亡更加严重,因而为了停止军民外逃,他便也配合羊祜,下令部下不得出兵骚扰国境。有一次陆抗生病,写信向羊祜求药,羊祜便送了药过来,陆抗准备服用,部下极力劝阻,陆抗表示羊祜绝不会害自己,便服下了羊祜送的药。很明显,这是一次作秀的行为,陆抗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生病了也没必要一定要找羊祜求药,不验药就服下是他一开始就准备好的动作。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羊祜已经在吴国有了“羊公”的美誉,那么吴国也必须树立起一个能够与羊祜相抗衡的道德标杆,这样才能尽量防止人心丧失,显然这个道德标杆只能是陆抗自己来担当。

灭吴的两大功臣:羊祜和杜预


这样做的效果也相当好,时人大力称赞二人为君子之交。当时两国荆州边境十分和平,晋吴两国常有使者往来,这样的边境状态在历史上极为罕见。陆抗称羊祜的德行度量即使是乐毅和诸葛亮也不能及。

但这些终究只能是表面上的和平,晋吴双方无不是想把对方给掐死。羊祜也曾上疏为淮南战区的石苞辩解,还提拔举荐将领王濬,其目的都是为了完成伐吴大业。

而陆抗的做法也明显是无奈之举,这样双方相安无事发展的结果就是晋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但如果要硬碰硬地进攻,吴军并不能取得较大战果,打不赢的话对自身伤害比按兵不动更大,这就是姜维当年面临的窘境,而陆抗的形势明显又比姜维的更加艰难。在荆州对峙中,战略方面毫无破绽的羊祜唱了主角,努力陪唱的陆抗则陷入了极度被动的局面,只能尽自己所能来止损。

在羊祜和陆抗的事情发作前,杜预倒是惹上点麻烦。与平步青云的羊祜相比,杜预在司马炎上台后的仕途并不算顺利。他在当了几年的河南尹之后,因得罪上司而被司马炎派到了秦州上任,好巧不巧的是,他在秦州的顶头上司正好是被他的罪过的司隶校尉石鉴。

灭吴的两大功臣:羊祜和杜预


杜预上任时正赶上西北爆发席卷一时的秃发树机能之乱,晋朝先后战死了多位封疆大吏。石鉴想要公报私仇,便让杜预带着三百人出击。杜预当然不是傻子,便据理力争,认为这样根本行不通。被惹怒的石鉴便用囚车把杜预送回洛阳,杜预因为此事丢了爵位,但石鉴不久后也因为虚报战功而被罢免。

回到朝廷的杜预被任命为度支尚书,即后世的户部尚书,管理国家财政权。杜预担任度支尚书共七年,共提出兴建常平仓、调整盐运、制定课调等建议五十余项。同时,杜预又运用到自己早年所学,发明计时器和连机水碓,修订天文历法,建设富平津大桥。此外,杜预又酷爱史学,尤其喜欢读春秋左传,并为其作注,并流传至今,成为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杜预早年想要立功立言的愿望如今终于达成了。当时的人给杜预起了个外号叫做杜武库,武库是古代储藏器物的仓库,这个外号指的是杜预的脑袋就像武库一样什么都有。

然而杜预也并非完美,他有三个很大的缺陷,其一是杜预虽然精通军事,但他却是个文弱书生,武艺很差。其二是杜预有大脖子病,还曾因此被人嘲讽。其三是由于晋朝是司马家篡位所得,为了得到大族的支持,对其十分纵然,于是朝政黑暗腐败,和刚正不阿的羊祜不同,杜预虽然洁身自好,却不得不常常贿赂权贵以求自保。当然杜预也并非只是一味迎合时势,他曾经给司马炎上疏整顿吏治,但并没有被司马炎采纳。杜预作为司马炎的亲戚,却和西晋朝廷显得格格不入,明明是灭蜀之战的主要将领之一,仕途却颇为坎坷,多年没有得到升迁,也始终没能进入权力中枢。

另一方面,泰始八年(272年)八月,吴国皇帝孙皓解除了西陵督步阐的职位,召其到建业任职。步家经营西陵长达43年,根深蒂固,一朝权落。加之孙皓对大臣极为严苛,步阐自然心生恐惧,便举西陵向晋国投降,并送去质子。司马炎马上任命步阐为卫将军、都督西陵诸军事。西陵即夷陵,是长江三峡的出峡口,西陵以西的长江两岸尽是险峻的高山,西陵以东则是平地,易守难攻。如果能够占据西陵,那么便在上游有了可以威胁江陵的支点,而江陵一旦丢失,整个荆州都会暴露在晋国的攻击范围之下,这也是当年陆逊在一撤再撤之后拼死也要在夷陵拦住刘备的原因。

得知步阐降晋,孙皓大惊,急忙派陆抗率诸军进攻西陵,而司马炎也派羊祜率众救援。这对表面兄弟终于要在战场上真枪实枪地相见了。

当时晋军分三路,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接应,羊祜率步兵五万进攻江陵,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东下以救援步阐,三路共有八万人。而陆抗手中只有三万,且西陵城防坚固、粮草充足,因而情况对陆抗极为不利。但陆抗指挥若定,他坐镇乐乡,派部下修筑围墙以自卫,以重兵包围西陵,同时识破羊祜的疑兵之计,派人破坏堰坝,阻断羊祜的运粮路线。这时吴军两位重要将领朱乔、俞赞叛逃,而陆抗却将计就计,猜中了俞赞会建议晋军进攻的地方,连夜撤换防务,大败杨肇。最终西陵城破,步阐及其部属数十人皆被陆抗诛杀三族(充分说明陆抗确实不是善茬)。

这一战陆抗在各方面都对自己不利的逆境下取得了完胜,体现了高超的军事才能,同时也显示出羊祜虽然战略能力出众,但在临阵指挥方面远非陆抗的对手。羊祜战后也被降职为平南将军。

灭吴的两大功臣:羊祜和杜预


但一场战争的胜负无法扭转两国国力,更何况这一战的损失基本都来自吴国的步家,因而对东吴造成的打击更大。羊祜的步伐并没有被打乱,他继续着自己用信义瓦解吴国军队斗志的策略。而这一战暴露出晋军水战能力欠缺的问题,羊祜便建议司马炎在上游的益州大力操练水军。

两年后,陆抗去世,伐吴最大的障碍消失了。又过了两年,羊祜升任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经过多年的筹备,羊祜认为伐吴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便向司马炎上疏,并得到了张华和杜预的支持。但此前晋朝在西北陷入了和鲜卑势力的长期战争,损失严重,加上贾充、荀勖等一向与羊祜不和的权臣反对,因而司马炎也迟迟无法下定决心伐吴。羊祜事后说: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许羊祜已经感觉到了,伐吴事业将成为自己的终生遗憾。

咸宁四年(278年)八月,羊祜身染重病,被召回洛阳。同月,羊祜的姐姐也就是司马师的妻子景献皇后羊徽瑜去世,此事令羊祜心情悲痛,最终病情加重。而病入膏肓的羊祜依然对伐吴事业念念不忘,他甚至在考虑平定吴国后如何治理荆州的问题,但这时的羊祜已经无力去实现自己的大计了。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他终究没能活到别人说他要为国立功的60岁。死前羊祜推举杜预接替自己的职务。

消息传来,司马炎为其身着丧服痛哭流涕,泪水甚至结了冰,追赠其侍中、太傅,持节如故,谥成侯。荆州百姓听说羊祜病故,罢市为其致哀,街头巷尾都是嚎啕大哭之人,百姓自发为其建碑立庙,甚至连吴国的将士也为其哭泣。羊祜喜好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曾表示平定吴国之后自己就辞官归隐,死后魂魄也要再去登上岘山,但这些都成了无法实现的愿望。

司马炎接受了羊祜死前的请求,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坐镇襄阳。杜预来到荆州后,开始积极备战,此时的荆州远非当年羊祜上任时粮草不及百日的荆州可比,由于羊祜多年休养生息,此时的荆州已经有了十年的存粮,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的杜预一改羊祜柔和的方针,一上任便用计调走了吴国的名将西陵督张政,扩大对吴的军事优势,并接连上书司马炎,请求伐吴。终于在咸宁五年(279)十一月,也就是羊祜死后正好一年,司马炎下定决心消灭吴国,并任命杜预负责荆州战区的战事,其灭吴的大军部署和人员安排与几年前羊祜上呈的方案完全一致。

开战后杜预声东击西,用计活捉了吴国的乐乡督孙歆,并趁势拿下江陵。之后兵分两路,一路顺长江东下进攻吴国腹地,另一路向南平定交州和广州。在这次作战中,杜预共斩杀和生擒吴国的都督、监军14人,牙门、郡守120余人,留下了势如破竹的成语。

灭吴的两大功臣:羊祜和杜预


吴国灭亡后,杜预因功受封当阳侯,食邑9600户,继续留守荆州。事实上杜预并非伐吴之战的主帅,也不是首功,但他得以在《三国演义》里被大书特书,首先是由于他是羊祜直接推荐的接班人,且拥有高超的军事才能,其次则是相比于挂名主帅的贾充以及在前线争功的王濬和王浑,杜预在道德人品方面无疑要高出许多,这种品质正是小说所推崇的。然而杜预战后却是主要功臣里唯一没有被封万户侯的人,官位也没有得到提升,实在让人感慨杜预确实和西晋朝廷格格不入。

天下统一后,朝廷摆庆功宴,司马炎在宴会上举着酒杯,流泪道: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事后,司马炎下诏告慰羊祜庙,并封羊祜之妻夏侯氏为万岁乡君,食邑五千户,并赐帛万匹,谷万斛。

而杜预在这之后留在了荆州,并在当地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开凿运河,继续着羊祜未竟的事业,百姓受益良多,称其为杜父。五年后,杜预被征召到中央担任司隶校尉,病死于途中,享年六十三岁,之后被朝廷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成侯,得到了和羊祜相同的谥号。

杜预可谓军政全才,在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因而在后世同时入选了文庙和武庙。这一成就在明朝前仅有杜预一人达成,直到诸葛亮在明成祖时入选文庙后,才由他们两人共享这一荣誉。同时,出将入相的羊祜也入选了武庙,羊祜的军事才能或许不算顶尖,但他的功绩和贡献是巨大的,配得上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评价,足以担当得起武庙的地位。

杜预的后人杜甫对杜预推崇备至,写诗称赞道:

降及武库,应乎虬精。恭闻渊深,罕得窥测,勇功是立,智名克彰。缮甲江陵,祲清东吴。邦于南土,建侯于荆。河水活活,选舟为梁。洪涛奔汜,未始腾毒。《春秋》主解,稿隶躬亲。

金庸也在《神雕侠侣》中曾对羊祜有过高度评价,并以角色之口将杨过和羊祜二人做对比。很巧的是,羊祜在野史传说中也曾因坠马断手。而《神雕侠侣》的主题之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点,放在羊祜身上是完全担当得起的。

羊祜和杜预都在荆州造福一方,羊公和杜父的名号也在百姓中口口相传。

灭吴的两大功臣:羊祜和杜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