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特聘教授引發的思考——重視年輕人才,但也不能盲目

本文轉自:今日頭條:

獨行的思想者,尊重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高校重視年輕人才,為年輕人創造脫穎而出的平臺和機會,是非常好的事情,值得點贊和鼓勵,但也不能盲目。

近些年,受國際化風潮和國際排名的影響,國內不少高校有盲目追逐SSCI英文論文的嫌疑,甚至以“外國的月亮自然比中國的圓”而過高地不切實際地拔高了SSCI的地位,SSCI日益成為一些高校人才評價的指揮棒,只要有一篇SSCI,不論其是真正的核心區域的SSCI,還是類似於花錢可以購買的網刊類型的SSCI,也不管其內容水準如何,都相當於一篇相關學科的中文頂級權威期刊,以致一個學者一年能搞出數篇甚至十數篇英文SSCI,就相當於有數篇或十數篇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這樣層次刊物的論文。只要對學術稍有了解,都不得不說,這多少有點違背常識。

然而,常識歸常識,只要指標體系不變,就總有學校或學者急功近利去完成“指標”,到頭來,不僅有製造學術垃圾、耗費國家公共財政嫌疑,更壞的是,敗壞了學術風氣,汙染了學術環境,且有劣幣驅逐良幣的可能。一些高校,某些文科青年教師博士畢業就可以發表數篇十數篇乃至數十篇SSCI,於是,他們在就業市場上一下子就成為了很多高校的“特聘教授”,名和利隨之而雙收。

比如說,最近被各大媒體熱炒的中南大學社會學系某劉教授為例(非針對她個體而言,而是恰好因為她“紅透”了半邊天,而具有了韋伯般的“理念型”意義,正好可以藉此說道說道)。

观点||“90后”特聘教授引发的思考——重视年轻人才,但也不能盲目

首先,從中國知網可以查到的文獻來看(見截圖,諸君也可以查),她發表了3篇中文論文,長度都是1-2頁紙,從行文內容來看,這些文章最多就是一個本科生的“課堂作業”的水平,統計方法的使用都是直接從SPSS中拷貝出原始結果而不加處理,基本的學術訓練都欠缺。顯然,如果憑此3篇論文,是無法獲得“特聘教授”的,甚至就連一般意義上的“畢業”的資格要求都達不到。

其次,從其發表的英文論文看,不好從社會學的角度評價其學術水準,但也由此引發一些疑慮。其英文文章的列表如下(並正是憑藉以下列表的論文而獲得了中南大學社會學“特聘教授”一職):

1. Liu, Huiying, and Vivian WQ Lou. "Transitioning into spousal caregiving: contribution of caregiving intensity and caregivers’ 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 to functional health." Age and ageing. 48.1 (2018): 108-114.

2018年2月18日收稿,2018年5月9日修回,2018年6月14日錄用,2018年6月14日發表。

《老齡與老齡化》,大類醫學,小類老年醫學類期刊。

2. Liu, Huiying, and Vivian WQ Lou. "Developing a smartphone-based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protocol to collect biopsychosocial data with community-dwelling late-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Translational behavioral medicine (2018). Volume 9, Issue 4, Pages 711–719

《轉化行為醫學》,大類是醫學期刊,小類是神經科學類期刊,出版模式為混合出版模式,可以選擇open模式3. Liu, Huiying, and Wei Qun Vivian Lou. "Continuity and changes in three types of caregiving and the risk of depression in later life: a 2-year prospective study." Age and ageing 46.5 (2017): 827-832.

《老齡與老齡化》,大類醫學,小類老年醫學類期刊

4. Liu, Huiying, et al. "Continued social participation protects against depressive symptoms across the retirement transition: 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 three waves of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 (2019). 1– 5. https://doi.org/10.1111/ggi.13752

《國際老年醫學與老年病學》,大類是醫學,小類是老年醫學期刊

5. Liu, Huiying, Qian Wen Xie, and Vivian WQ Lou. "Everyday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intra-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affec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studie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43.2 (2019): 339-353.

《動機與情感》,大類醫學,小類心理學期刊

6. Liu, Huiying, and Vivian WQ Lou. "Functional recovery of older stroke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to home: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statu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therapy intensity."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8.1-2 (2019): 47-55.

《臨床護理雜誌》,大類是醫學,小類屬於護理學。

7. Liu, Huiying, and Vivian WQ Lou. "Patterns of productive activity engagement as a longitudinal predictor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older adults in urban China." Aging & mental health 21.11 (2017): 1147-1154.

《老年與心理健康》,大類是醫學,小類精神病學、老年醫學

8. Liu, Huiying, and Wei Qun Lou. "Patterns of productive activity engagement among older adults in urban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ageing 13.4 (2016): 361-372.

《歐洲老齡化雜誌》,大類醫學,小類老年醫學

9. Liu, Huiying,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orbidities in dementia patients and burden on adult–child primary caregivers: Does having a secondary caregiver mat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nursing (2019). doi:10.1111/inm.12640

《國際精神健康護理雜誌》,大類醫學,小類精神病學,

縱覽這9篇獲得“特聘教授”且為一眾媒體熱捧的“論文”,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雜誌的審稿週期短,一般都是4-6周居多,錄用比例高,錄用比較容易,相關信息在一個美國ACCDON旗下品牌的LetPub的網站上能夠查到一部分。該網站網址為:https://www.letpub.com.cn/,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去轉轉查查。

二是,所刊發的雜誌的學科範圍,大類都是醫學,小類主要集中在老年醫學、精神病學。如此看,某劉教授似乎更應到醫學院或公共衛生學院就業,即使是中南大學,去該校湘雅醫學院或公共衛生學院豈不更好?既然中南大學將其作為正面典型大肆宣傳並樹為該校人才工作樣板,那就似乎更應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才對!不知道為什麼某劉教授發表幾篇醫學、老年醫學和精神病學的論文,卻到社會學這個不相關的學科當教授?如果說中南大學社會學的學人不懂行,或者不懂英文,那麼,作為強勢學科的中南大學的醫學學科和湘雅醫學院的老師們,似乎應該出來走兩步,說道說道。

三是,所刊發文章一般都篇幅不長,5-6頁紙,單詞量主要在2500個單詞以內,這種情況與國外社會學學科SSCI論文洋洋灑灑幾十頁,怎麼少也得6-7千個單詞量以上,還是有很大不同,或許醫學界的朋友特別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朋友更好評價。

四是,所刊發雜誌大多為混合期刊,即既可以標準模式出版,也可以開放模式(Open Acess)出版,其中,開放模式如作者公開宣傳的雜誌《age and ageing》是需要付費的,單篇費用為3927美元一篇或2484英鎊一篇或3234歐元一篇三種計價方式。作者引以自豪的作為審稿人的Gerontology雜誌,其費用也是單篇數千美元!好像國內雜誌現在一般財務都規定不報銷版面費了,不知道是否因為文字是英文字母ABC寫的還可以報銷版面費?當然,目前尚不知該教授是否支付鉅額費用發表,這裡說的僅是就她所發表的那些雜誌的官網上的介紹而論的。

中南大學是個不錯的985大學,其引進人才應該是很慎重的,且也相信中南大學校內應不乏識才之人,至少就某劉教授的論文而言,相信該校醫學院有足夠多的老師可以出來評價評價,評價其水準是否達到了該校特聘教授的要求抑或是其他什麼層次的要求,就比如,這些文章,如果是該校醫學院的博士生,能達到畢業要求嗎?

中南大學社會學系倒有點讓人詫異,是為了完成所謂國際化指標湊數嗎?如果不是,請教中南大學社會學諸君,你們有真正看過某劉教授的論文嗎?認真研究過該教授的論文的內容對貴系學科發展的作用嗎?有真正負責任地(無論是對中南大學負責還是對中南大學社會學負責)瞭解過某劉教授所刊發的那些雜誌以及那些雜誌的生態嗎?

此處並非說發在國外的雜誌就不行,恰恰相反,僅就社會學而言,某劉教授,如若能在任何一本正兒八經的社會學雜誌哪怕是海外的中國研究的雜誌發表論文,都會很有說服力,比如AJS或ASR或SF這樣的雜誌,如果能發9篇,給長江學者也是服眾的!也不是說該教授發在醫學雜誌就好像不對,沒有這個意思,如果她發的是Lancet類或AJPH類的(好像中南大學有人就發過?),給她傑青也是可以理解的,何況只是教授。

更可悲的是,一眾媒體,竟然都聚焦於該教授的“年齡”和“顏值”,以及僅關注該教授論文的數量和發在“國外”的雜誌,竟然沒有任何一個媒體關注過其論文到底是什麼水準?做了什麼貢獻?

當然,不能苛求媒體,媒體非某一學科的專業人士,相對可以理解,問題是,整個中國社會學界呢?你們在幹嘛?媒體的跟風和不求甚解,是助長了浮躁之風,社會學界的“睜眼瞎”則是充當了幫兇!你們這個學科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讓一些莫名其妙的所謂“神經”、“精神病”、“認知障礙”之類的不知所云的研究登堂入室攻城略地且堂而皇之,你們不害臊嗎?

中國的社會學界,不僅是中南大學的社會學系,你們需要時刻警醒的是,南京大學社會學的404教授,殷鑑不遠啊!極而言之,中國的社會科學界,亦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