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過程中必經的三個叛逆期,家長處理不好,容易“毀”了娃

你家有沒有這樣的情況,想讓孩子做點事情,喊好幾遍他都聽不見。還有的孩子年紀小,但是脾氣大,動不動就衝著大人大喊大叫,撒潑打滾。孩子怎麼突然就變得不聽話了呢?幾乎每一位家長都會遇到這個問題。

家長不要太著急上火,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孩子越長越大,自主心理越來越強。所以他們開始嘗試挑戰家長的權威,想要自己做主。這就是孩子的叛逆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三個叛逆期。我們來看看,分別是哪三個時期。

1、幼兒叛逆期:兩週歲左右。

孩子長大過程中必經的三個叛逆期,家長處理不好,容易“毀”了娃


孩子在嬰兒時期非常聽話,讓他吃飯就吃飯,讓他喝水就喝水,讓他睡覺就睡覺。孩子長到兩歲左右,開始有和家長“對著幹”的苗頭。你讓孩子親親媽媽、抱抱媽媽,他要麼跑開不理你,要麼仰著小臉跟你說:“我偏不!”

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兩歲左右。兩歲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孩子開始從嬰兒時期過渡到幼兒時期。我們稱這個時期為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

2、兒童叛逆期:7、8歲左右。

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是兒童叛逆期,大概出現在孩子7、8歲的時候。孩子在這個時候已經自己很有主意了,而且精力特別旺盛,越來越頑皮不好管。你好說好商量,他不聽。你批評嚴重了,他會發脾氣又哭又鬧。孩子在這個階段,性格還沒有穩定,也不會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長大過程中必經的三個叛逆期,家長處理不好,容易“毀”了娃


3、青春期叛逆期:14、15歲。

我們的朋友圈裡,經常會有尋找離家出走的孩子的信息。這些孩子大多數都是因為不服從家長的管教,而且他們大多數都處在青春期。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心理是最嚴重的。

孩子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強大,急於擺脫家長的束縛。孩子青春期叛逆,家長一定要重視,不然就容易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

孩子長大過程中必經以上三個叛逆期,家長若處理不好,容易“毀”了娃

孩子叛逆,不聽話,家長一定不要打罵孩子。一個合格的家長,是伴隨孩子一起成長的。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孩子長大過程中必經的三個叛逆期,家長處理不好,容易“毀”了娃


八歲的明明和妹妹一起吃零食,妹妹拿了明明的甜甜圈。明明生氣地打掉了所有的零食,上腳使勁兒踩起來,妹妹也哇哇大哭起來。

不打不罵,正確的做法是走好以下“四步”:

第一步,先處理孩子的情緒。

如果你是明明的媽媽,會不會直接就批評他或者打他了。孩子叛逆時候,會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比如,有的孩子會大哭大鬧,有的會摔東西,甚至更過激一點的行為。這時候,家長不要和孩子一起發怒。

孩子長大過程中必經的三個叛逆期,家長處理不好,容易“毀”了娃


家長可以直接詢問孩子:“媽媽看到你很生氣,你告訴我為什麼這樣做?”無論孩子做出怎樣的舉動,流露出怎樣的情緒,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我瞭解你的感受,並且接受你可以有這樣的情緒。孩子的感到自己被尊重,才能和家長繼續交流。有的家長上來就打、就罵,孩子可能做出更激烈的行為。批評也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步,肯定情緒,再處理事情。

“媽媽知道你很生氣,那為什麼你會這樣呢”。家長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在敘述事情經過的時候,情緒就會慢慢平復下來。等到孩子可以平靜了,家長再來處理這件事情。

孩子長大過程中必經的三個叛逆期,家長處理不好,容易“毀”了娃


“妹妹搶你的零食是她不對,但是你這樣把零食都踩碎,就是你的不對了。這樣誰都吃不到零食,多麼浪費。再這樣的話,媽媽就不會再買回家了。”孩子情緒平復以後,家長要規範孩子的言行,指出他們的錯誤在哪裡。並且要讓孩子知道,這些錯誤的行為,是不能被容忍的。

第三步:用好的行為去激勵。

“你這次做得不好,上次和妹妹分享玩具,就做得很棒!妹妹搶了你的零食,除了這樣的做法,你一定可以相出更好的處理方法的。”

家長在平時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多鼓勵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孩子的哪些具體行為值得稱讚,家長一定要明確地表揚到點子上。比如孩子撿起地上的垃圾,家長不要說“你真棒”。而是直接表揚孩子,“你這樣愛護環境,給大家都帶來了方便。”

孩子長大過程中必經的三個叛逆期,家長處理不好,容易“毀”了娃


淡化不良行為,稱讚孩子好的行為。孩子慢慢就會明辨是非,知道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

第四步:出格的行為要嚴肅談。

當孩子犯了一些比較嚴重的錯誤,家長要冷靜,不要當場暴跳如雷把孩子臭罵一頓。這樣起到的教育效果甚微。我們冷靜地把孩子單獨叫到一個角落,用嚴肅的語氣告訴他,這樣的行為不可以。孩子往往心理上會更重視家長的批評。

我們的孩子在成長,我們可不能停滯不前,不斷學習才能跟得上孩子的腳步。

孩子長大過程中必經的三個叛逆期,家長處理不好,容易“毀”了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