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15天出成品為“一罩難求”解渴—凌雲太行全自動口罩機誕生記

“把過輪調松一點,再把環切轉刀的位置略微錯一下,再開機試一次……好,這樣正合適!”話機剛落,隨著規律的嚓嚓聲,一片片乳白色的口罩就從傳送帶上“排隊”出來了。

  3月7日上午,位於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凌雲太行公司試製車間異常繁忙,他們新開發的全自動口罩機剛剛下線,正在調試,就已經有客戶派技術人員來廠裡等著提貨了。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防控物資供應緊張。凌雲太行公司2月12日接到開發口罩生產設備的緊急任務,上級要求他們以最快速度完成,以緩解“一罩難求”局面。凌雲太行公司第一時間調集骨幹力量,全速攻關,15天后,第一臺“TH-KZJ-I型全自動口罩機”成功下線。

  與時間賽跑,把548種零件圖紙“搶”出來

  “疫情緊急,咱們兵工人責無旁貸,必須在最短的時間把口罩機‘搶’出來!”接到任務的2月12日下午,凌雲太行公司迅速成立了項目開發突擊隊,集結各業務口精兵強將,制定項目開發計劃,發揮協同作戰優勢,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

  凌雲太行公司手上的圖紙並不齊全,不僅缺少十多個技術參數,關鍵的零部件裝配圖還缺失好幾張。但是生產不等人、時間不等人,怎麼辦?“缺少圖紙,那就自己畫!”二十幾個研發人員2月12日下午即趕到單位,憑著曾經生產過紡織機械的底子,他們對一張張圖紙進行研究分析,探究其中的原理和規律。

拼搏15天出成品為“一罩難求”解渴—凌雲太行全自動口罩機誕生記

研發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邸會欣(左)帶領研發人員與工人探討技術問題


  春寒料峭的夜晚,凌雲太行公司研發技術中心燈火通明。該公司曾多年從事軍品開發的研發骨幹王俊義、辛建社,曾開發過紡織機械的全超平、邸會欣等技術中堅,全都投入到現場,與大家一起消化補充圖紙。

  大家一邊看著電腦,一邊拿著紙、筆和計算器,在數十張圖紙上一點點測量、標記、勾繪、核算,偶爾停下來討論幾句,達成共識後繼續低頭繪製。困了衝杯咖啡提神,餓了吃口泡麵充飢,時間分分秒秒過去,工作夜以繼日地進行著。

  經過一個通宵鏖戰,在2月13日凌晨,口罩機全部548種零部件的圖紙均繪製完成,技術參數得到核實補充,UG模擬裝配後,產品工藝方案也編制出爐。帶著溫度的圖紙和工藝方案立刻被派送到分廠。研發技術人員簡短休息後,也投入到生產現場的技術指導工作中。

  關鍵外協部件買不到,自己搞出來

  “這個超聲波焊接器是口罩機的關鍵部件,它的作用就相當於包餃子時的手指頭——有了它,熔噴布、隔水無紡布、吸水無紡布、耳帶和鼻樑壓條才能成為一體。”凌雲太行公司試製分廠廠長辛建社說。

  雖然圖片完善了,但生產的過程一波三折。除355個自制零件外,其它都需要外部採購,可當時很多零配件廠家還未復工,拿貨困難重重。公司下定了“不計成本、不惜代價”的決心,採購人員直接開車到天津、北京、常州等地上門提貨,不下高速,當天往返。即使如此,關鍵部件超聲波焊接器依然沒貨。

  面對新難題,開發團隊決定“自己造!”說幹就幹,他們通過UG建模,對超聲波焊接器進行模擬研究,在徹底搞明白其結構和功能後,自己動手開始研發。

  “它必須穩定在20KHz工作,誤差不能超過1%。”李巖說。剛開始,摸不準產品的規律,試製品不是焊不住,就是焊透了。

拼搏15天出成品為“一罩難求”解渴—凌雲太行全自動口罩機誕生記

技術工人正在抓緊進行新品裝配


  大家反覆討論,一起頭腦風暴,突然有人靈光乍現,想出了更好的方案。終於,在兩天之後,他們自制的超聲波焊接器誕生了,解決了生產試製的燃眉之急。

  就這樣,通過尋求替代件、改進工藝等方法,研發團隊解決了數十項技術問題,保證了零部件加工和組裝的穩步推進。

  一線工人不夠,研發人員就補上

  受到疫情影響,很多在外地過年的工人,回到廠後還需要居家隔離14天,一線人手緊張。2月19日,第一臺樣機要進行機械部分主體框架裝配了,機加工尤其是機械裝配現場的人手更加吃緊。研發團隊見此情景,不約而同決定:“咱們自己上,必須保證進度!”

  研發團隊和工人一起裝配、調試。雖然這些活他們平時幹得不多,但憑藉著對機械構造的熟悉和一股子認真執著的勁頭,很快摸透了設備的脾氣。幾百個零部件、上百條電路交織纏繞,一般人看著都眼花繚亂,但他們卻梳理得清清楚楚。

  隨著時間的推移,冰冷的零件在他們手中開始一點點連接、運轉了起來。

  2月20日,口罩機機械框架組裝完成。2月21日,355項自制零件全部完成加工,193項外協件也全部採購到位,大家備受鼓舞,決心一口氣把設備主體部分裝配出來。2月22日,主體部分裝配完成,開始進入機械、電器聯合調試階段。而這時,比原計劃提前了整整3天。

  曙光就在前方,大家都不敢鬆懈,每天泡在試製現場十幾個小時,抓緊一切時間對樣機進行調試完善。

  在廠區站得久了,腰痠腿脹,就在班組的長椅上靠一會兒;飯涼了,就索性不吃了,又轉身投入調試……

拼搏15天出成品為“一罩難求”解渴—凌雲太行全自動口罩機誕生記

一線工人顧海亮(左)和高新樂正在分析新組裝的口罩機生產的樣品


  2月27日,凌晨2:00許,首臺口罩機終於成功下線。

  試驗員開啟電源,從觸控屏上設定好參數,輕盈的電動馬達聲響起,一藍兩白三卷布料和鼻樑壓條、耳帶軟繩一起輸進機器,分別通過校正板和摺疊壓紋器,開始花邊壓輥,本體焊接、耳帶焊接,再通過傳送帶進入分裝計數器……整個生產過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產品試製成功了,大家半個月的辛苦在這一刻得到了最大的欣慰和釋放,“我們這個產品,每分鐘可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60片,大約每天可生產6至8萬片,與市場上同類產品相比,有可靠性、穩定性更高的優勢。”研發人員介紹說。

  “我們太行人以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兵工人的風采。下一步,我們將再接再厲,做好機器的生產交付工作,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盡一份責、出一份力!”凌雲太行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增良說。

(長城網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