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裁员失业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疫情之下,可以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从上周起,许多企业都陆续复工,这本来是个好消息,可就在前几天,有个朋友却跟我哭诉自己被一上班就被裁掉了!

确实,为了应对资金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计划裁员:

华为将裁员7000人

3M全球裁员1500人

K哥之王裁掉所有员工

新潮传媒裁员500人

......

就拿餐饮行业来说吧。

春节本是餐饮旺季,但今年,除去星巴克、麦当劳少数餐厅,堂食的餐饮企业基本上暂停营业了。

海底捞原定内地门店 1 月 26 日至 1 月 31 日暂停营业,因疫情宣布延长暂停营业的时间。有人根据财报算了一下,海底捞员工工资等成本 8.36 亿元/月,以海底捞预算不足 30 亿的现金储备,不算原材料成本的话只能撑 3 个月。

西贝餐饮董事长接受采访时称,预计春节前后一个月的时间损失营收 7-8 亿元人民币。两万员工工资一个月的支出就在 1.5 亿元左右,西贝账上现金也撑不过 3 个月。

疫情之后裁员失业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疫情之下,无人能幸免,经济牵一发动全身,不过企业有自己的压力,个人也不得不担忧起来。

为什么会担忧呢?我想,大概是对“金钱”的恐惧。

成年人的底气,来自存款。你可以问问自己,现在手里的钱,够活6个月吗?

比起担心感染,那些每月总是超前消费、不顾存钱理财的人更多的是在担心下个月的卡债、房贷车贷、花呗......

这次的疫情,给这些人又上了生动的一课。

这也揭示了一个人生真相:生活不会只有美好,而成年人的安全感和底气,来自于存款。

疫情之后裁员失业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01. 没有存款会怎样?

没有存款你会处处受制于钱 ,没有存款你会错过很多机会。

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有些朋友因为北上广的房租一直上涨,搞得自己特别狼狈,只能一直往郊区搬,甚至有些直接放弃在北上广的工作。

有些人因为突然想学个技能,但手里一直没有余钱,就得临时开始攒钱,耽误自己的学习。

有些人手里没存款,就一直想换工作又不敢换,既是换工作,也不敢给自己太多的空档期认认真真的找工作。

甚至有的人突然有机会参加个重要活动,或者上台演讲等,发现自己连一套好的西装都买不来。

疫情之后裁员失业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02. 财富的差距并不在多少,而是在于思维

​首先要明确是“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的区别是什么?

在《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中,托马斯•J. 斯坦利 在寻访多位富翁后,通过大量的事实对比后发现: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最根本的区别:富人会不断获得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却一直在获得负债。

“穷人”只想着挣钱花钱挣钱花钱,关注的是眼前的日子。

​看到打折就心动,突然得到一大笔钱,也会迅速花没,从没想过如何让钱发挥更大的价值......

“​富人”的不止是眼前的日子,而是更长远的价值。

​他们懂得理性消费,同时拓宽收入来源,主动把握机会,让钱为自己工作。

疫情之后裁员失业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03. 该如何理性省钱?

1.养成计划消费的习惯

​个人要有个人的消费预算,家庭要有家庭的花费预算。尽量少用信用卡,多用银行卡。

巴菲特说,他自己很少用信用卡,用太多信用卡的人不容易心疼钱。我自己很少用信用卡,基本上用银行卡上的钱,消费时能肉眼看见支出,电子银行上的账户明细最近3个月的加减号分布会提醒我,理性消费。

2. 不管收入多少,你都要养成存钱的习惯

你为什么存不下钱?

原因无外乎是:钱不够花、觉得存钱没啥用、活在当下最重要、认为钱是挣来的不是省来的 。

《财务自由之路》中提到过:没有人能仅仅通过挣钱就变得富有,财富产生于你对金钱的留存。许多人都有一个不明智的想法——等我挣到足够多的钱,一切都会好转起来。但实际上,生活水平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高,你的需求往往总是和你所拥有的一样多。更进一步地说——不储蓄就只能负债。

金融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在19岁时就决定,存下每月收入的50%。他说,这些存下50%的月份是他的「关键时刻」。

巴菲特还是一个报童的时候就开始存钱,他存下了他能省下来的每一美元。他说自己的财富秘诀就是:储蓄,投资;继续储蓄,继续投资...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灌毒鸡汤,我现在挣的钱都不够花,哪有钱来储蓄?

当你还觉得无法做到的时候,日本一位33岁的姑娘,在2019年被日本电视台评为“日本最省钱女孩”,她却能靠省钱,省出了三栋千万豪宅。

姑娘在视频里说,自己从18岁开始就立下目标,要在34岁前买下3栋楼,然后退休。

她的衣服穿别人不要的,家具全靠捡,每天伙食控制在人民币10块以内,晚餐吃2块钱的乌冬面,不舍得买碗就直接拿锅吃。


疫情之后裁员失业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3. 在积累财富中,冷漠是种态度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大卫•巴赫曾提出一个概念:“拿铁因子”。

它是指那些日常不起眼且不必要的花费,长期来看数额也是非常吓人的。

​比如,有些人在早晨上班前,都要先去星巴克买一杯咖啡。一杯拿铁虽然只要30块,但10年下来,可能就会花掉你11万,这简直比很多人一年的薪水还要高了。

在积累财富中,冷漠是种态度。

那些对所有消费类别都表现出高度社会冷漠的人具有更好的机会去积累财富。这种对他人开的车、穿的衣服以及娱乐方式的冷漠(想一想最新的智能手机)与长期积累财富的能力有关。具体而言,社会冷漠可以帮助我们抵御生活中的炫耀性消费竞争。

日本生活家有川真由美,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去旅行时,她在免税店看好了一件衣服。这件衣服和她平时的穿衣风格有差异,但设计感却是十足。她试穿了一下,感觉很漂亮,很适合自己。

但在冷静下来后,她又开始思考:

考虑后,她决定放弃购买。

因为她太了解自己,这种风格的衣服,对她而言只是过过瘾,新鲜劲不会超过一个月。

以可靠的标准进行衡量,我们就会发现,对周围变化的冷漠与一个人的年龄和收入无关,与净资产有关。那些花时间关注别人的消费,并一直惦记着最新、顶级的消费品(如电子设备以及首饰)的群体不太可能积累财富。

疫情之后裁员失业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4.富人的投资观

​a.强自制力

​有很多人认为,富豪们只不过是继承了家人的财产,才变得富有。但事实却恰恰相反,86%的富豪都是靠自己积累财富白手起家。

​他们有着强自制力,花更多时间来规划投资,不光有着明确长、短期目标,而且在做项目时还很少分心。


​b.投资你最重要的资产——大脑

​60%写的富豪都认为他们投资成功与他们自身努力学习以及受到良好教育有密切关系。

​富豪们都舍得花时间积累专业知识,研究投资以及投资方式。

​富人平均每月花11.34小时打理自己的资产和投资,普通人每月只花8.7小时。


​c.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富豪们更加青睐那些传统投资类型。

​数据显示,超过60% 的富人将不低于30% 投资放在退休账户里。近40% 的富人将不低于30% 的投资放在房地产上。只有约6% 的百万富翁用其部分资产换取土地使用权,很少有富人(4%)将无形资产(如版权或其他知识产权) 作为他们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养老金账户、人寿保险、房地产以及有价证券是富人们最青睐的投资类型。


04. 在知乎上有看到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很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都很节俭?”

​比如,扎克伯格无论是外出参加活动还是演讲,他永远都穿着最普通的T恤和牛仔裤。

​仔细观察,这个世界上,确实好多富豪都是越有钱越是坚持朴素、节俭。

​这不禁让我想到经典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

​一个人真正需要的财富就那么一点点。

​也应了中国的古话:

纵有广厦千间,夜眠三尺之地。

​我们的一生中,需要用金钱堆砌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太多。

​有时,你赚多少都觉得穷?并不是你赚的够,而是你花钱的“姿势”不对。


你觉得呢?欢迎留言评论表达看法与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