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昨晚刷微博,偶然看到一妹子和兩架戰鬥機的合影,於是堂主立刻湊上去研究這倆飛機是啥型號,後來發現其中一個是F9F黑豹戰鬥機,還有一個看遍美軍飛機圖冊都沒研究明白,鬱悶一宿,今早起來才想明白,那個是拆了平尾和激波錐的F104,當初堂主看沒平尾第一個就排除了是F104的選項,果然看事情的方向錯了,就容易離正確答案越來越遠……嗯?堂主昨晚是在看什麼來著?


FBI WARNING: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揹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




追求學♂問的分割線


問:我們的航母小,核潛艇水平和數量都不行,海外軍事基地也少,造成航母戰鬥群出外海有太大的反潛壓力,我們是否要研製艦載固定翼反潛機?為了提升艦載機航空作戰能力,有沒有必要研製一款遠洋反潛護衛艦,可以支持兩艘直-20的那種,把航母上的直升機解放出來,為艦載機戰鬥力留出空間。


055不就可以支持兩架直-20麼?反潛護衛艦本身缺乏防空能力,數量多了以後反而增加防空艦的壓力,從控制編隊艦艇總數和確保作戰能力的角度來說,5條055比3條055加5條反潛艦是更好的。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055配的雙機庫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我國90年代前期服役的052A是雙機庫,目前從這個圖看,052C似乎也在改裝雙機庫。這個需求和空間倒是都有,只是不確定圖的真假。


反潛其實真不是特別大的問題,現在世界上有像樣潛艇戰鬥力和威脅的就是五大流氓,英國法國遠遠縮在歐洲,俄國人縮在北冰洋。至於美國人,以雙方的實力差距,我們現在要出去外海跟他們打,那不是送菜麼?


所以有沒有其實都無所謂,對比一下對於五代艦戰的需求我們明顯更大,先建立與對方航母戰鬥群對抽的能力,再來談反潛。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美國海軍反潛重點區域。當前我國反潛需求以編隊反潛為主,但最重要的反潛需求是保護南海堡壘區,這裡有大量的輕型護衛艦、岸基反潛機和海底聲吶陣列可用,對大艦的反潛需求不高。


保護航運線的行為另說,畢竟航母也不會閒到搶岸基反潛機的事情做,航母編隊本身其實需要的就是機動和自衛,對於大洋反潛能力要求並不高,靠直升機建立反潛屏障阻絕就可以了。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我國反潛機在南海中部、越南南部海區巡邏,這就是壓制他們的常規潛艇出航。


核潛艇麻煩是因為他可以高速切入航母的航線,所以需要靠航程大、速度快的固定翼反潛機建立較大的反潛警戒區。常規潛艇這樣的龜速,哪怕航母12節航速的慢慢爬,常規潛艇也攆不上,那擔心他幹嘛?


問:堂主,能不能對比一下蘇聯空軍和國土防空軍在戰鬥機選擇思路上的差別?為什麼蘇聯國土防空軍選擇了蘇-27,而不是繼續在米格-25/31這條線上深化?以前空軍、國土防空軍戰鬥機裝備不同的戰機,為何1990年代後都以蘇-27系列為主了?


因為本來就毫無意義,防空軍本身就是一個很畸形的玩意。


蘇聯跟北約盟國是肩碰肩挨著的,如果真打起來,美國打擊飛機往往是會在戰鬥機掩護下突破的,這時候米格-31面對F-15乃至F-22,那生存力可就難看了。


就像美國沒遠程高性能護航戰鬥機的時候,德國人BF-110都敢去攔截B-17編隊,但是等P-47和P-51投入使用,那就好玩了,連FW-190和BF-109都嗖嗖嗖的掉,更不要說BF-110了。蘇聯防空軍要陷入這種局面,那是連自己都保護不了還怎麼保護國家?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德國的BF110戰鬥機,雙發,很笨重,主要用作夜間戰鬥機和打轟炸機。


二戰時期還存在一個制空戰鬥機沒雷達的問題,所以BF-110之類的還能裝雷達做夜間戰鬥機,現在什麼戰鬥機都是設備齊全,那更沒這個空間了。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1950-1960年代時,戰鬥機尤其是蘇聯戰鬥機的能力還很弱,防空軍的截擊機需要完善的截擊引導系統,他很重很大會導致飛機機動性下降,不利於格鬥空戰。因此此時防空軍裝備笨重但設備齊全的蘇-15,空軍裝備簡單輕便的米格-19/21。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美國1950年代戰鬥機,最左是北美防空司令部的F-106,上左是F-86,下右是F-100。F-106作為截擊機明顯比其它三個大得多,這就是設備多、速度高、內置彈艙的代價。


米格-25/31這種,只能對付突破到縱深,沒有戰鬥機護航的轟炸機或者偵察機。問題是,大人,時代變了。對蘇聯縱深打擊的主力是巡航導彈,米格-25攔截巡航導彈怎麼發揮所謂高空高速優勢?還貴得不成樣子。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米格-25最早是用於針對美國三馬赫速度的XB-70轟炸機,後者中途下馬了,米格-25的偵查型遠多於截擊型,也是因為沒了適合的對手。米格-31為攔截低空巡航導彈而改進了航電,最大速度下降到2.5馬赫,已經不屬於高空高速飛機。


蘇聯防空軍搞那麼多飛機,一個是50到70年代不用專業截擊機塞不下雷達,沒全天候作戰能力,二一個是被美國飛機嚇出來的。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雖然B-52以越戰地毯式轟炸而聞名,但實際它在冷戰時期的主要任務是核打擊,一架B-52就可以攜帶十幾枚核彈越洋轟炸蘇聯本土。當時B-52在北美上空巡邏飛行,接到任務後立即穿越北冰洋轟炸蘇聯,蘇聯人全靠米格系列去截擊。因為核彈的巨大破壞力,所以冷戰時期空軍首重對轟炸機的攔截,其次才是前線空戰。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1980年代末時,蘇聯已經徹底放棄核對抗,而且洲際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基本取代了轟炸機高空突防,那麼米格-25的高速能力就沒啥用了。論截擊巡航導彈和隱身轟炸機,蘇-27也能完成同類任務,畢竟此時技術進步使戰鬥機也必須具備類似截擊機的設備。冷戰後因為窮,只能有啥買啥而不是想買啥買啥。


問:樓主終於更新了,都想死了。我問個問題吧,蘇聯衛國戰爭的時候,美國給蘇聯的援助就技術水平上來說處於什麼水平?在援助的物資來說很少見到大口徑火炮,這是為什麼,是不是美國在火炮上留了一手呢?


二戰時期要說蘇聯在什麼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那就是大口徑的陸軍野戰火炮。雖然蘇軍的坦克炮、反坦克炮很水,大口徑重炮像152加農炮、203榴彈炮也都很水產量還很可憐,但是122毫米榴彈炮、122毫米加農炮、152毫米加農榴彈炮都是同級別下最先進的,152毫米榴彈炮性能也屬於上游水平。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蘇聯M-1938式122mm榴彈炮是二戰蘇軍師屬炮兵主要裝備,50年代初中國54式122毫米牽引炮即在其基礎上改進而成。全重2.45噸,初速515米/秒,最大射程11800米,射速5-6發/分。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美國這個級別的主力榴彈炮是M101型105毫米炮,最大射程11.27km,彈丸重量和威力大大低於122榴彈炮。如果提供M1型155榴彈炮的話,這需要重型卡車拖運,而蘇聯重卡又嚴重不足,會進一步打亂援助計劃。二戰時美國向蘇聯提供了約9000門火炮,在各類物資中算少的。


美國給的援助,飛機坦克之類其實也就罷了。雖然在43年中以前,蘇軍手頭最好的戰鬥機就是P-39飛蛇(噴火數量太少可以忽略不計),比蘇聯自己的雅克1、雅克7、拉格3、拉5之類強得多,到拉5FN才追上,但是這些都還屬於蘇聯想辦法可以克服的。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二戰時美國向蘇聯提供1.4萬架飛機。總計9558架P-39中,有4733架在蘇聯空軍服役。


很多基礎的東西就很厲害了,像汽油,美國人大量提供95號及以上航空汽油給蘇聯,實際上蘇聯戰時大部分高辛烷值汽油要麼是美國人給的,要麼是拿美國人給的烷烴勾兌的。這也是一種高技術,美國人在38年開始普及催化裂化技術,加上高性能烷基汽油、烷烴生產,他一個月能提供的航空汽油相當於蘇聯兩、三年產量,只有靠著美國的高技術蘇聯空軍才能湊合打仗。


還有電子元器件之類也是非常重要,還有炸藥也是依賴於美國援助,畢竟41到42年蘇聯太慘了,三個主要鋁產地丟了兩個,一大半的鐵礦、幾乎全部錳礦、一大半的煤礦都丟了,一半的油田和煉油廠被自己炸掉。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美國向蘇聯提供的援助物資裡,還有種種雜誌及987噸捲菸紙。這東西現在國內幾乎看不到了,上世紀末的時候還有很多老人在用,就是用於一張小紙條卷一些散菸絲,末端用唾沫捻溼,就是一支捲菸。


問:唐長老新年好,作為一個廈門人,對明末歷史比較感興趣,請問如何客觀評價鄭成功,是民族英雄還是割據勢力?另外廈門島離大陸並不遠,划著漁船就能到,那鄭成功是怎麼實現據島割據的呢?


鄭成功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北伐,是在他去世之前三年的1659年,已經深入長江截斷漕運,打到了南京城下,如果是單純的割據勢力,那他不可能長期堅持進攻這麼久。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實際上還是劉備、諸葛亮那一路的。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清順治16年(1659年)7月12日,鄭成功部包圍南京,佔據太平、寧國、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二縣。隨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7月24日清軍反擊,鄭軍損失兩萬餘人。


他最後轉向臺灣,是因為北伐失敗,在福建沿海根據地已經凋敝難以支持的情況下,為了進一步開拓生存空間才去的。至於後面鄭經丟掉福建沿海,還試圖跟清朝議和那是鄭經的事情,跟鄭成功真沒啥關係了。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鄭成功的勢力範圍,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沿海地區。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第三次北伐失敗後兩年,鄭成功於1661年3月30日進攻臺灣荷蘭殖民者,次年2月1日收復臺灣。


鄭軍並不是只有一個廈門,在漳州、泉州等地還有不少地盤,不然也養不起超過10萬的軍隊。清軍也曾經小規模爬上過廈門島,洗劫一空,但是因為外圍還是鄭軍控制,大部隊過不去,所以只能洗劫了馬上跑路。只有後面掃清外圍以後,才逼得鄭經放棄廈門退守臺灣。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1651年鄭軍主力進攻廣東,清軍福建巡撫偷襲廈門,鄭成功緻父書中說:“掠我黃金九十餘萬,珠寶數百鎰,米粟數十萬斛,其餘將士之財帛、百姓之錢穀何可勝計。”鄭鴻逵帶兵返回後圍困島上中左所城,被圍的清軍右路總兵遣人找鄭芝龍的母親寫信求情,鄭鴻逵除了歸還繳獲的八艘船外,另派三十艘兵船將馬得功及其部眾送回大陸……廈門島距離大陸最近處只有1公里,但是1660年清軍進攻廈門時,是從廈門島正上方的同安區登船進攻,不然步兵正登船時被鄭軍火攻,那就成赤壁了。至於從福州登船進攻……暈船就足夠解決他們了。此役清軍全軍覆沒,清將達素敗退福州被賜死。


問:堂主,F-15和蘇-27在早期都出現過專門刷記錄的極限減重版本,那後來出現的其他飛機,如果要破類似記錄的話改改會更有潛力嗎?如果是,為什麼?如果不是,是不是說明如今五代機的飛行性能還是下降了?這種破紀錄的飛行,是F-16這種騎在發動機上的輕型機好搞,還是F-15、蘇-27這種大傢伙好搞?


競爭記錄還是雙發飛機好,畢竟這種就往往是拼推重比,哪怕簡化了高速和高空性能的F-16那也是有7噸多的,而同樣型號卻有兩倍數量發動機的F-15A才不到12噸。算算就知道了,哪怕F-16極端減重到6噸,推重比也都還不如作戰版本的F-15A,那這還比個啥?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首飛的YF-16。單發機拼推重比肯定不是雙發機的對手,尤其是極限減重、破爬升速度紀錄的專用飛機拆掉幾乎所有設備,那單發機靠設備簡陋實現的重量優勢也沒了,還怎麼比?


破紀錄飛行現在是沒人想去做了,因為本身就沒啥意義,美蘇的飛機都是靠大量拆設備,甚至換上不利於飛行安全但是更輕的部件來實現的破紀錄,那純粹就是反應不出來自己戰鬥機的水平,除了吹吹牛逼有啥意義?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條紋鷹就是破紀錄專用機,連機身表面油漆都刮掉了,這也能減重上百公斤。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創紀錄專用的P-42號機,基本上機翼、平尾、垂尾都全換了,減掉了四分之一的重量,空重從16噸減重到14噸,發動機也是特別調教過的,一套改完以後推重比超過2。


美國人F-15的爬升率水平大家都看得出來遠超SU-27了,那後面沒有別人去刷記錄,美國人也沒這個需求再來鬧一下。沒必要而已,真要搞的話現在F-22戰鬥機爬升水平都比F-15和SU-27創紀錄飛機高了。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當年搞這種爬升速度紀錄,是因為一戰開始戰鬥機就的攔截轟炸機,冷戰更得攔截帶核彈的轟炸機。轟炸機一般是高空突防以增加作戰半徑,戰鬥機以航炮為基本武器的年代就得快速爬升才來得及攔截,因此對這個速度很看重。後來雷達預警能力提高,轟炸機也不搞高空突防,爬升速度紀錄自然就沒啥意義了。


問:為啥俄羅斯卡-28的機頭設備如此多體積又大,我國的武直-10那麼少,體積甚至比阿帕奇還小。這其中排除電子技術的差距跟後發優勢,這三者在具體的設備上有什麼差別,或者說是不是武直-10受限於發動機動力不足省略了什麼


這個,純粹就是電子和光學技術進步的問題了。


米-28和卡-50用的火控系統還是光學的瞄準鏡,並不是光電的,所以必須通過光學通道聯通到坐在前面的射手的目鏡上面去。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目前比較新的米-28N機頭最前方是無線電指令天線,下面一個小球是光電設備,大圓盤是光學設備,疊床架屋下來就很龐大;光電球是冷戰後買法國技術裝的,俄羅斯遭到大規模製裁以後,KA52也基本停掉了,現在米28少量製造。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基準版的米28是這樣的,沒光電球,只有光學瞄具,注意瞄具上還有雨刷……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米-28的駕駛艙,上面那個是炮手,屏幕右側的瞄準具就是大圓盤的光路信號。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卡-52機頭裝了一個雷達,這在武裝直升機裡很少見。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配一個特別大的光電球,有多個鏡頭。從最早的卡-50測試型到最新版,先後有1固定1小球2大球共4種光電設備。


而且蘇聯的貨色傻大憨粗,尤其是夜視儀、激光測距儀都比80時代別人的大幾倍,就變成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為了穩定巨大的瞄準具,必須製造很巨大的穩定平臺才行,這樣整個體積就惡性膨脹了。


美國人AH-64早期設計也是採用的光學通道,所以尺寸也不小,只是比起蘇聯的技術先進很多,所以相對能做得小巧很多。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AH-64D的前座,中間大鏡頭就是光學瞄準具的光路傳輸顯示口,而不是什麼電子顯示屏,因此武器操作員必須在前座。


我們的Z-10是21世紀的貨,這時代光電技術發展很快,手機像素比90年代的衛星還高,所以可以通過光電的方式直接在瞄準具上把圖像轉化成電子信號,省掉了光學通道,熱像儀、激光測距儀都比80年代小得多,自然就變成了容易微縮化了。就跟現在手機的照相功能比10幾年前,最早手機裝相機的時候強得多還小巧一樣。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這是最早的直-10,配的光電頭是這個形狀,中部固定兩側鏡頭組旋轉。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後面批量生產的就是這種小光電球,體積更小功能更強。


AH-64E實際上也換了這樣的設計,只是絕大部分AH-64E是在原來的機體上升級的,所以要儘可能多保留原來的高價設備,所以鏡頭、穩定平臺之類都沿用了原來的。


迷你踢館


問:唐主您好,27號印度發射了製圖衛星3號,據說分辨率達到25釐米,重量只有1.6噸,太強了!美國的鎖眼也才15釐米,20來噸價格幾十億!阿三是如何以小且便宜達到相當性能的,製造遙感衛星鏡面不是高精尖科技嗎?落後的印度據說十幾年前就能製造亞米級遙感衛星,這方面是否比我兔強的多?


KH-11那是15年壽命的貨色,而且還要經常進行機動變軌,這需要的燃料可比普通民用衛星多得多。而且他不光是分辨率高,視野也比製圖衛星3號這種大得多,2.4米的鏡子就是為這個搞的,不像印度只有1.2米鏡。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印度製圖衛星1號的軌道高度是618公里,遠比偵察衛星常見的300公里要高。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我國高分1號幅寬60公里,印度製圖衛星2系列是10公里。製圖衛星3尚不清楚。


問:MK26、MK13這種多用途發射架,想臨時替換已經填裝上架的導彈,可以再把導彈撤下來嗎?


這倆發射架發射之前導彈都是在庫裡面的,接到指令以後才會裝填然後馬上就發射了。當然它們也會做展示任務,或者導彈發射失敗,因此也得具備卸載功能,但這個功能不是自動的,需要人工去搞。


問:在家憋著,半夜剛剛睡醒。發現堂主更新了,趕緊踢個。聽說波蘭要買肥電,那毛子鴨梨山大了,su-57 完全不具備抗衡肥電啊。毛子如果用航發技術換殲-20的隱身技術,我們會虧還是賺啊?


堂主以前就提過這個問題,核心級的分系統,蘇聯時代沒有完成90%以上研究工作的,那都沒有買的價值,跟俄國人合作開發那更肯定是天坑。尤其是發動機,蘇聯模式發動機研製比美國人燒錢還厲害,就俄國現在這經濟可能燒出來頂用的發動機麼?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是時候回饋蘇聯老大哥了!中國FC-31隱身戰鬥機,俄國空軍的最佳選擇,現貨可立即交付、超低空重超大航程超強戰鬥力,價格低可靠性高維護性佳。拋棄蘇霍伊,擁抱六洞么,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問:堂主,像馬克沁這種重機槍的水冷套,一缸水在戰場上連射多久大概會沸騰或者缺水?


馬克沁以前說是1000發左右,就把水給打光了。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加了水回收裝置的馬克沁,戰場上水是很寶貴的,要儘可能省著用,水都沒了就只能往水套裡噓噓了。


問:堂主,像蚊式這種木製的飛機,在雷達上真的會出現反射截面特別小、幾乎隱身的效果嗎?


實際沒多大用處,蚊子襲擊的時候,德國雷達網基本都抓住了,純粹是因為飛太快沒法攔截。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F-117的隱身結構,蒙皮塗料下也不是普通的平面鋁板,而是厚十幾、幾十裡面的膩子。若是木頭就有用,大家豈不是太冤了。


問:堂主,抗戰中百團大戰我們號稱動用了一百多個團,雖然說這裡面有許多簡編部隊,但總數好像也不少了吧,這個規模比交戰區裡的國民黨和日軍算多還是少?


比國軍是要少的,雖然這些國軍裡面很多都是兩面應付,同時向重慶和東京效忠。


比日軍多,但是比日軍加上偽軍少。


問:第一次踢館,中國的槍掛35毫米QLG10式的榴彈和35毫米87式榴彈發射器彈藥區別挺大的,性能用途也不太一樣,不通用會不會不太好?還是隻是過渡,將來有沒有可能走向一種。美國的40毫米榴彈步槍下掛的、轉輪的還有彈鏈的貌似都是通用的,這樣後勤是不是更好。


美國人的40毫米槍掛初速只有70幾米/秒,自動的240米/秒,這怎麼可能通用……


不區分具體需求,強求通用性,這是一個很那啥的行為,現在好像基本也沒人這麼搞了。

美軍水下戰力世界第一,我們要不要搞艦載反潛機和反潛艦來對付?

圖:美軍榴彈機槍的榴彈是40*53毫米,初速240。槍掛式榴彈是40*46毫米,初速76。肯定是無法通用的。


問:堂主,我最近買了個紅點瞄準鏡,但看的時候紅點發虛,網上一查才知道是我有散光。那麼問題就來了,在軍隊裡碰上這種情況,是會讓士兵去配散光眼鏡,還是直接不讓他用紅點瞄準鏡?


戴眼鏡唄……你不戴眼鏡哪怕用缺口瞄準鏡也存在散光問題。徵兵時有體檢,到了部隊還有二次體檢,會提前發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