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奇伏坦”主戰坦克

說到上個世紀的兩伊戰爭,國際公認是這一場“拿著現代化武器打的老式戰爭”。伊朗和伊拉克都裝備有大量先進裝備,但實戰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不少優秀武器在兩伊戰場上都曾被“壞了名聲”。

這一篇筆者要講的,就是西方“奇伏坦”式主戰坦克,被伊朗軍隊用在了荒唐的地形上,讓原本聲譽不好的蘇式T-55和T-62坦克打了一個“翻身仗”。


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T-62主戰坦克

英國“奇伏坦”:1980年代初的世界最好坦克之一

伊朗裝備的“奇伏坦”主戰坦克,在1980年前後仍然是西方最先進的坦克之一,火力和防護都要勝過美國主力坦克M60。在世界範圍內,也僅有當時蘇聯的T-64和T-72坦克有可能勝過它。

“奇伏坦”主戰坦克是英國在1963年投產的戰後第二代坦克,英國第一代坦克就是著名的“遜丘倫”(又稱“百夫長”)式。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第7裝甲旅的100輛“遜丘倫”MK3/5坦克,在戈蘭高地挫敗了400-500輛敘利亞坦克潮水般的進攻,山谷裡到處是坦克和裝甲車殘骸,因此當地被稱為“淚谷”。“淚谷之戰”讓以色列裝7旅一戰成名,“遜丘倫”坦克則在此戰中將T-54、T-55、T-62坦克打得落花流水(擊毀坦克260餘輛,裝甲車數百輛),甚至極大挫傷了蘇聯坦克的聲譽。在當時,T-62作為蘇聯戰後第二代坦克,擁有115毫米大口徑主炮以及厚重裝甲,甚至還有當時少見的夜視儀,卻在“淚谷”被第一代坦克“遜丘倫”以少勝多。


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以色列國防軍的“遜丘倫”坦克

“奇伏坦”正是“遜丘倫”的換代產品,主炮由105毫米L7線膛炮換為威力更大的120毫米L11線膛炮,該炮儘管口徑很大,但射速非常快,最初一分鐘可達8-10分/分鐘,持續射擊速度達6發/分鐘。此外“奇伏坦”發動機也提升到650馬力,公路速度提升到了48公里/小時,有效改善了“遜丘倫”差勁的機動性,儘管比其他國家還差一些。

最突出的一點是,55噸重的“奇伏坦”坦克擁有當時西方最厚重的裝甲,炮塔正面厚200毫米,車體正面則有120毫米,而且炮塔和車體前部都有30度的大傾角,防彈外型極佳。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火炮需要至少250毫米以上的穿甲能力,才能有效擊破“奇伏坦”的正面防護,即使是當時T-62坦克的115毫米炮也僅僅勉強達到這個水準。

更值得一提的是,伊朗採購的“奇伏坦”多屬於70年代生產的MK3和MK5型,安裝了新式的激光測距儀、彈道計算機和馬可尼火控系統,這些在1980年代前都是十分時髦的設備,令坦克對3000米固定目標和2000米移動目標有較高的首發命中率。


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奇伏坦”坦克

可以說,“奇伏坦”在1980年仍是西方火炮威力最大、裝甲最厚、火控系統最先進的主戰坦克,當時西方主流坦克仍以105毫米L7線膛炮為主(英式105毫米線膛炮威力還要大於蘇聯115毫米滑膛炮),由此可見“奇伏坦”優勢之大。

伊朗在1979年前一共進口了875輛“奇伏坦”坦克,幾乎英國陸軍的裝備數量一樣,佔了該坦克產量的40%。不僅如此,1970年代伊朗還曾計劃委託英國在“奇伏坦”基礎上開發更先進的改進型,號稱“伊朗獅”,但因為革命而作罷。“伊朗獅”的設計最後被英國陸軍所採用,最後發展為英國第三代坦克——“挑戰者”。

理論上看,當時蘇聯的各型坦克中,只有T-64和T-72能夠對付“奇伏坦”,T-62和T-55的性能在各方面都處於下風。然而在兩伊戰爭中,T-62和T-55卻在一場坦克大戰中扭轉了“不堪一擊”的形象,把“奇伏坦”坦克打得人仰馬翻。


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伊朗“奇伏坦”坦克與伊拉克T-62坦克塗裝

德茲富爾戰役:T-62坦克用蠢笨戰法對付“奇伏坦”

1981年1月,伊朗和伊拉克在德茲富爾爆發了一場坦克大決戰。這場坦克戰,被稱為是冷戰後最大規模的坦克交鋒之一。

當時,伊拉克軍隊對伊朗重鎮阿巴丹已圍攻數月之久。在伊朗人的頑強抵抗下,入侵的伊拉克軍隊已經無法重現開戰初期的迅猛推進,並且遭到伊朗軍隊越來越猛烈的反攻。

為了解除阿巴丹之圍,伊朗總統巴尼薩德爾親自掛帥出征,計劃在胡茲坦省(伊拉克襲擊的主要省份)展開裝甲攻勢,攻勢代號為“納斯爾(勝利)行動”。攻擊主力由伊朗陸軍第16裝甲師的3個裝甲旅(多數為“奇伏坦”坦克,另有部分美製M48和M60坦克),由第55傘兵旅擔當步兵協同。


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德茲富爾戰役形勢圖

按照計劃,伊朗裝甲部隊將從胡茲坦省東北部穿過卡赫河,穿過蘇桑格德和阿瓦茲市,沿著卡倫河西岸前進。同時,阿巴丹城內守軍將衝出他們的陣地,與從北方來的裝甲縱隊會合。這項計劃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伊朗裝甲部隊能夠壓倒他們的對手(伊拉克大約一個裝甲旅)。

然而,這場戰鬥在未打響前就已經暴露了諸多問題。由於伊朗陸軍仍處於1979年革命後的渙散狀態,相當數量正規軍人還處於解散狀態未能歸隊,開戰後伊朗的步兵力量主要由革命衛隊提供。但伊朗總統巴尼薩德爾不滿革命衛隊的過多插手,因此拒絕了革命衛隊的參戰,因此步兵只能由寶貴的第55傘兵旅擔任。此外,伊朗陸軍一直缺乏裝甲訓練,很少進行相關的作戰演習,而且大量軍官在革命後被清洗或逃亡,基層骨幹力量比較缺乏。

此外,伊朗裝甲部隊選擇的突破地點問題最大。進攻路線上的蘇桑格德周邊都是沼澤地帶,當地易發生季節性洪水,很多地形不適合進行裝甲部隊活動。伊朗人通過這個地段,只能以“長蛇陣”的直列隊形緩慢推進,步兵在縱隊後方跟進。這意味著坦克部隊將缺少步兵掩護,而且側翼是暴露的。最重要的是,沼澤地帶也無法進行隱蔽,伊拉克飛機很容易發現伊朗坦克的行動,攻勢的任何細節毫無秘密可言。


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奇伏坦”坦克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伊朗陸軍精銳的第16裝甲師在1月5日正式發起了大規模攻勢。伊朗將三個裝甲旅分成三個縱隊,第55傘兵旅步兵作為第四個縱隊,按順序排成一字長蛇陣,沿著沼澤間的公路緩慢地開始向前推進。

伊朗軍隊利用浮橋渡過了卡爾赫河,但是漫長的行軍隊列很快被伊拉克偵察機發現。伊拉克軍隊迅速調整部署,將當面的第10裝甲旅(三個坦克團,約有T-62、T-55坦克一百餘輛)佈置在伊朗裝甲部隊前方。

伊拉克坦克部隊採用了一個極為蠢笨的方法,將機動性很好的T-62、T-55坦克開進事前挖好的臨時半地下工事裡(多數只不過是沼澤周邊的泥坑),車體藏在坑內,僅露出炮塔。這種戰法,完全是一種被動防禦的思想,徹底放棄了坦克最重要的機動性。而且,固守在泥坑的坦克,完全是一個固定靶子,很容易被直升機和火炮命中。

然而,伊拉克坦克部隊這種近乎無能的戰法,對於更加無能的伊朗坦克部隊卻發揮了奇效!


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藏身於沼澤內的T-62坦克

上百輛“奇伏坦”坦克排著隊給T-62“送人頭”

1981年1月6日,伊朗坦克部隊前鋒的第一旅在德茲富爾與伊拉克坦克正式遭遇。戰鬥爆發後,伊朗坦克很快陷入了災難。

伊拉克坦克和步兵,從前方和左右兩側同時對公路上的伊朗坦克開火。伊朗部隊試圖以“奇伏坦”坦克形成裝甲矛頭,直接突破伊拉克軍防線。但是,一字直線開進的“奇伏坦”坦克面對伊拉克軍隊三個方向的火力,側翼完全被暴露。試圖離開公路進行機動的伊朗坦克,卻紛紛陷入兩側沼澤的泥潭,整支部隊困在公路上被動挨打。

“奇伏坦”坦克的性能也並非吃素的。伊朗坦克憑藉120毫米線膛炮優異的遠射性能,在1500米的遠距離上,擊毀了不少躲在坑裡的T-62坦克。但是,T-62坦克畢竟躲在暗處,而公路上的“奇伏坦”卻是整整齊齊、毫無遮攔的靶子。


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T-62坦克

伊拉克坦克雖然性能不及“奇伏坦”,但T-62坦克畢竟也有115毫米主炮(威力雖然還不如105線膛炮),可使用高速尾翼穩定穿甲彈,穿甲威力在250毫米左右,如果用破甲彈,威力更是有400毫米。即使無法擊穿“奇伏坦”坦克200毫米厚的正面傾斜裝甲,但伊朗坦克的側面(裝甲只有35毫米厚度)完全暴露,即使是T-54和T-55的100毫米炮也能輕鬆擊穿。

伊朗投入進攻的第一個裝甲旅,很快就在伊拉克坦克的射擊下全軍崩潰,近百輛坦克幾乎全部損失。然而,伊朗總統巴尼薩德爾卻拒絕承認失敗,很快將第二個裝甲旅投入進攻。

伊朗的第二波攻擊中,又派出了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從空中發射“陶”式導彈擊毀了好幾輛隱藏在坑裡的伊拉克坦克。但是伊拉克人也有防空武器,很快擊落了好幾架“眼鏡蛇”。


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伊朗的“眼鏡蛇”攻擊直升機

更糟糕的是,伊朗第二個裝甲旅重複了第一個旅的悲劇。新增援的“奇伏坦”坦克,一個一個排著隊前進,想法設法繞開沼澤泥潭和坦克殘骸,既難以躲避伊拉克人的火力,也難以選擇有利的射擊位置。反倒是躲在土坑裡的伊拉克坦克,通過對伊朗前鋒坦克的多輪射擊,已掌握了公路目標的射擊諸元,射擊準確性大幅提高。

更令伊朗人感到麻煩的是,伊拉克機械化步兵也進入戰場,開始使用反坦克導彈對“奇伏坦”坦克進行一個一個的狙殺。整個德茲富爾戰場,已經變成了對伊朗坦克的單方面屠殺。在這種巨大壓力下,伊朗坦克部隊仍然發揮出了較好的射擊水準,仍然在遠距離打掉不少伊拉克坦克。然而士氣大振的伊拉克軍隊甚至開始發起局部反攻,坦克和步兵不斷抵近伊朗行軍縱隊。


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伊朗“奇伏坦”坦克

“奇伏坦”的末日

雙方的戰鬥持續了兩天兩夜,伊朗投入第三個裝甲旅後依然沒有改變敗局。最後讓伊朗軍隊崩潰的一擊,是伊拉克空軍達成的。伊拉克飛機成功炸燬了卡爾赫河上的浮橋,徹底切斷了伊朗第16裝甲師三個旅的退路。此時,作為伊朗方面第四縱隊的第55傘兵旅還排在整條隊列的後面,至今沒有過河投入戰鬥。

1月8日,陷入絕境的伊朗軍隊不得不中止進攻,全軍開始後撤。先頭兩個旅的坦克幾乎全部丟失,不是被擊毀,就是陷在了沼澤裡。第三個裝甲旅試圖進行反擊,解救前方部隊,反而在混亂中又遭受了新一輪慘重損失。伊朗空軍的“眼鏡蛇”直升機再次出動,試圖掩護撤退,但在伊拉克戰鬥機攻擊下又被擊落了好幾架。

在緊急關頭,伊朗工兵冒著炮火重建了卡爾赫河上的浮橋,終於設法讓第三個裝甲旅的殘部撤到了對岸,但前頭的兩個旅已基本上全軍覆滅。


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被擊毀的“奇伏坦”

與此同時,困守阿巴丹的伊朗部隊試圖發起突圍,但在伊拉克炮火下損失慘重,被迫撤回城內。至此,伊朗裝甲部隊發起的轟轟烈烈的“納斯爾行動”徹底失敗。

在這場戰鬥中的伊朗坦克損失沒有很準確數字,伊拉克宣稱擊毀和俘獲了200多輛坦克,100多輛裝甲車以及大量火炮,基本全殲了伊朗第16裝甲師。伊朗方面則自稱只損失了88輛坦克。然而從各種跡象看,伊拉克的說法更接近事實。

在德茲富爾戰場上,伊朗不僅有上百輛“奇伏坦”坦克被擊毀,而且很多陷入沼澤的坦克被完整俘獲。伊拉克曾公開展覽了大批完整無損的“奇伏坦”坦克,甚至用戰鬥繳獲的“奇伏坦”坦克裝備了自己一支部隊。直到2003年,伊拉克繳獲的“奇伏坦”坦克都還參加過與美軍的戰鬥。


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被伊拉克繳獲的“奇伏坦”

據統計,伊拉克在海灣戰爭爆發前,裝備了50-75輛繳獲伊朗的“奇伏坦”坦克。最令伊朗人丟臉的是,伊拉克還將大約90輛繳獲的“奇伏坦”賣給了約旦。這些坦克,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德茲富爾戰場上繳獲的。

相比之下,伊拉克軍隊在戰鬥中共動用了100多輛T-62和T-55坦克,大約超過50輛被擊毀,其中很多都是在工事內被當成固定靶擊毀的。儘管伊拉克坦克損失也不小,但繳獲的“奇伏坦”坦克比這個數量還要多。這場戰役,是伊拉克坦克部隊的全勝。

德茲富爾戰役,對伊朗軍隊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在伊朗爆發革命前,陸軍共擁有1700輛坦克,其中多數均為性能先進的M-48、M-60和“奇伏坦”。但兩伊戰爭爆發時,伊朗軍隊可出動的坦克大幅下降到了1000輛左右,其他均因故障無法使用。德茲富爾戰役,等於伊朗損失20%的坦克力量,令伊朗裝甲部隊幾乎一蹶不振。


兩伊戰爭的愚蠢坦克戰:T-62藏身泥坑,打翻300輛英制先進坦克

被俘伊朗士兵

更嚴重的是,由於伊朗遭到全面的制裁,坦克的損失完全無法回覆,而伊拉克卻能夠輕鬆從國外進口新坦克。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在德茲富爾戰役後基本上放棄了正規的裝甲作戰方式。伊朗總統巴尼薩德爾則由於指揮不力,在國內徹底失去了聲望,在內部鬥爭中失勢後被迫出逃國外。

從1981年後期開始,伊朗革命衛隊開始成為兩伊戰爭中的關鍵力量。作為反擊伊拉克的主力,伊朗革命衛隊越來越多地採用步兵人海戰術,而伊朗正規的坦克部隊和炮兵,逐漸淪為了躲在後方的火力支援部隊。令人諷刺的是,儘管放棄了正規的作戰方式,伊朗卻通過一系列非正規作戰方式大幅提升了作戰效能,連續給予伊拉克軍以重創。

由此開始,兩伊戰爭才進入了最殘酷血腥的階段。(作者:陶慕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