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爭國亂,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其實建國之初就埋下了禍根

這是一個強硬的朝代,四個“不”字宣示著這個朝代的剛強。這就是明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朝代,也是歷史上最不一樣的朝代。然而王朝更替,千古如此,明朝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末路,從此有了清朝的崛起。

明朝祖訓:大明朝從今往後,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黨爭國亂,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其實建國之初就埋下了禍根

(朱元璋最初的太子朱標)

看到這樣熱血的明朝祖訓,我們會深刻的瞭解到明朝,然而這樣一個強大的朝代,它滅亡的原因真的是因為軍事實力不如人,所以戰敗的嗎?其實真正的瞭解明朝,就會明白,明朝的亡國禍根其實早早就埋下了。那就是重文輕武,黨亂四起。至於為什麼這樣說,接下來請聽小編的細細分析。

黨爭國亂,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其實建國之初就埋下了禍根

(朱元璋影視劇形象)

文武不平,畸形發展。

在明朝朱元璋建國以後,就開始有意識的提高文人的地位,抑制武人的發展,於是在幾代皇帝的刻意引導下,明朝上下都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這就導致了後期文人的地位急速增強,這也就為黨亂提供了條件。

同時,朱元璋參考以往朝代的經驗,擔心皇權容易被架空,於是過分的開始中央集權,同時為了防止讀書人作亂,就創立八股,讓那些固執,迂腐的讀書人進入朝堂,這樣的篩選方式,極大的遺漏了那些有真才實學的有才之人,而篩選到的是隻會死記硬背的偽君子或者目光短淺之輩。而這些人進入朝堂,迅速的開始進行爭權奪利。

黨爭國亂,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其實建國之初就埋下了禍根

(馬皇后影視劇形象)

言官腐敗,朝堂爭休

明朝最有名的就是言官制度,向皇帝進言不足,而因為明朝對於文人的優待,對於這些指正皇帝錯誤的人,不允許進行處罰。當遇到真正有能力的帝皇時,或許還有能力駕馭住這些心思不同的臣子,防止他們爭權奪利。然而到了後期,明朝的皇帝開始了鬆懈,沒有了丞相作為皇帝以及文人大夫們溝通的橋樑,皇帝與這些士大夫們開始了最直接的鬥爭。

黨爭國亂,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其實建國之初就埋下了禍根

(朱棣影視劇形象)

在整個大明朝的歷史中,最常見的就是皇帝與士大夫們的爭吵不休,而到了後期,隨著皇帝的退讓,士大夫們又開始了爭權奪利,各種黨派層出不盡,到了天啟和崇禎年間,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楚黨、浙黨、東林黨等等再加上內廷的閹黨,整個朝堂烏煙瘴氣,文官集團已經經過時間的沉澱而變得追求利益和權勢,他們為抨擊而抨擊,為彈劾而彈劾,變得自私自利。不再考慮政策究竟是對是錯,只要是異黨提出的政策,就會遭到重重的阻礙,可以說,整個國家的心思都沒有在百姓身上。

《明史·孫丕揚傳》說:“南北言官群擊李三才、王元翰,連及里居顧憲成,謂之‘東林黨’。”

整個朝堂之上,整日裡想的都是爭權奪利,而不是為民辦事,於是大明的國力就這樣損耗在了黨爭之中。

《 資治通鑑三編髮明》說:“楚宗事至是幾十年矣,而廷臣猶以世卿右王之故,相繼論劾,藉端攻擊,報復相尋,朝事已不可問”。

黨爭國亂,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其實建國之初就埋下了禍根

(明英宗土木堡之變皇帝)

重文輕武,地位不對等

國家重文輕武思想蔓延,整個國家都宣傳著軍籍是賤籍的思想,百姓對於這些讀書人有著天然的敬仰,對於那些軍人則是鄙夷,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國家的軍隊戰鬥力低下,軍隊成為了這些黨爭下的犧牲品。

特別是明朝後期,明朝的文武地位差別巨大,軍人不是國家招選,主要的傳承方式而是父傳子,代代相傳,而這些人的籍貫又與別的人不同,許多人寧願餓死,也不願進入軍隊擁有軍籍,在人們的眼中,軍隊的人就是泥腿子,是下等人。就是在這樣蔑視軍人的情況下,軍隊戰爭的生死,傷亡的慘重無人關心。而那些政客們卻利用他們的勝利或者失敗大做文章。

明朝歷史上最恥辱的一件事就是土木堡之變,但是事實的真相真的是明英宗率領的軍隊戰鬥力低下嗎?要知道當時的明英宗帶領著大明最強的勁旅以及無數的軍方權貴,他們就算不是對手,但是能被打得死傷慘重嗎?其實,經過後世的研究,可以判斷出來,其實這次的戰敗是文官集團的破壞所導致的。

黨爭國亂,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其實建國之初就埋下了禍根

(張居正影視劇形象)

文官集團無法阻止這次戰爭,於是擔心那些軍貴們獲得功勳,超越文官,於是他們不在乎戰爭的勝利,只是一心一意的搞破壞,於是大明經過這一次失敗,國力直線下降,軍隊的失敗使文官掌握了話語權。於是,為大明最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所以可以說,明朝可以說它的亡國之禍其實從建國之後就埋下了。最初的是文黨與武黨開始爭,結果武黨徹底失敗後,勝利的文官集團掌握了權力之後,卻不是思考著為國做事,而是團結的文官集團迅速分裂,然後,開始各自為戰,爭權奪利,所以朝堂之上沒有一心一意為百姓為國家做事的人。

黨爭國亂,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其實建國之初就埋下了禍根

(嘉靖帝影視劇形象)

所以與其評論明朝是因為天災人禍,叛亂四起而導致的亡國,倒不如說是因為官員們的爭權奪利,所以,沒有人想著去解決這些天災人禍,反而大肆的鼓吹天下太平,於是就這樣,在官員的相互鼓吹之下,在爭權奪利之下,這樣的國家又怎麼會有希望,所以說明朝不是亡於其他,而是亡於黨爭。縱使明朝實力強大,但是面對這樣一點點悄悄腐蝕著國家根基的情況,卻只能坐以待斃,慢慢的等待它腐蝕透頂,然後崩潰。

黨爭國亂,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其實建國之初就埋下了禍根

(萬曆皇帝影視劇形象)

參考文獻:《明史·孫丕揚傳》

《 資治通鑑三編髮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