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如何进入中国市场?

赵杰


早在60年代,日本丰田就已经开始了向中国出口皇冠系列轿车,在那个年代汽车是一种奢侈品和稀罕物,而能够开一辆皇冠轿车,更是身份与地位还有品味的象征。

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它成为了中日建交的代表象征,意义非凡。

1978年12月,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

1980年10月,丰田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服务站;

1981年6月,丰田公司派被誉为“TPS之父”的大野耐一亲自到一汽公司车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并为一汽设置了两条规范生产线,

1984年12月,广州汽车厂采用了当时的CKD方式,组装了丰田之花轻卡。

1988年12月,丰田和沈阳轿车制造厂签约的合作,并拟定了日本方面提供技术援助的各项协议,

1991年11月,沈阳客车公司也用同样的CKD技术组装了第一辆金杯海狮汽车,正是以丰田Hiace为仿制模型,在该车的第一批生产线上,一共生产了共计200辆金杯汽车。

丰田旗下的高端车雷克萨斯也在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在当时,BBA早已经是主流豪车,其地位几乎与无法撼动,所以雷克萨斯推出了十分有诱惑力的优惠:四年行驶十万公里和免费保养的服务。

日产在一九九三年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郑州日产;

2008年九月,东风日产已经突破百万生产量,第一百万辆汽车生产完毕下线了,两年后,又发布了自主品牌——启辰,并在原来老日产颐达车系平台打造了启辰的第一款车:D50。在17年成立了东风启辰,对外宣布启辰品牌独立经营。

有成功也有失败,日本铃木、大发等企业的由于销量或者经营不善导致的撤资也是十分惨重的,

斯巴鲁与贵航一汽生产的云雀(类似于奥拓)的一款微型车,销量惨淡,还有曾经风靡大街小巷的面包车,最早也是由夏利集团引进。

对于中国轿车工业,日本是最早的技术来源和模仿对象,相信大家还记得,昌河面包,天津大发,夏利,奥拓....这些当年盛行一时耳熟能详的车。

饮水思源,客观对待历史,日本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初期发展确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宝叔论道


不直接出口整车,和中国的汽车厂家合作,但是掌握着发动机、变速箱的核心技术。在中国的目标就是骗钱,营销的手段就是让车更加的省油,把车的内饰做的特别的“人性化”。把表面做的性价比很高但是实际上就是个铁壳鸡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