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苏州屠城杀降事件,李鸿章不亚于曾国藩

1863年(同治二年)12月5日,成千上万的淮军涌入苏州城,疯狂屠杀已经投降的太平军。在杀降20天后,抛满尸体的河道依然还带有红色,地下三尺都浸染了鲜血。

苏州杀降是太平天国末期的一次重大事件,这次事件的出现标志着太平天国在苏南根据地的覆灭,为清廷剿灭太平天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看苏州屠城杀降事件,李鸿章不亚于曾国藩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1863年(同治二年)七月,淮军总兵程学启部兵临苏州城下。八月,忠王李秀成率部来援,与淮军和洋枪队"常胜军"在苏州附近连战数日。十月十七日,“常胜军”夜攻苏州娄门外石垒长城,苏州城的外围据点已逐渐被攻破。

面对淮军的咄咄逼人的进攻,李秀成判断苏州必定落入敌手。为保全实力,李秀成决定放弃苏州,但手下心腹谭绍光坚决不从,誓与苏州共存亡。在无奈之下,李秀成只得挥泪作别苏州。此时,守城的纳王郜永宽等诸将自觉大势已去,已暗底里与淮军头目接触。

看苏州屠城杀降事件,李鸿章不亚于曾国藩

程学启(1829-1864)清末淮军名将

本来,在太平天国在攻克苏州后,驻守苏州的主将是李秀成。但是,因为李秀成带兵攻打曾国荃,所以并不在苏州城中。李秀成临走前,留下了心腹爱将谭绍光镇守苏州。除了谭绍光外,守城的还有郜永宽、汪安均、周文嘉等四大将,这四大将军与谭绍光一直存在矛盾,经常发生争执。

此时,正当李鸿章为攻城之事焦头烂额之际,“常胜军”头目戈登下面的一名奸细探知了四大将与谭绍光不和的这一重要消息,更让戈登感到高兴的是,纳王郜永宽还有投降之意。

看苏州屠城杀降事件,李鸿章不亚于曾国藩

李鸿章

戈登马上把这一消息告知了李鸿章,并讨论了如何兵不血刃拿下苏州。为了联络郜永宽,李鸿章派程学启与郜永宽秘密联络(程学启曾是太平天国将领)。1863年11月28日,郜永宽秘密出苏州潜入清军军营,与程学启等开始了投降谈判。

为了表达诚意,郜永宽决定杀死谭绍光,将其首级献于清军,并要求换取清廷二品顶戴。戈登表示担保降兵降将的安全。

看苏州屠城杀降事件,李鸿章不亚于曾国藩

李鸿章

1863年12月4日中午,郜永宽等八降王在谭绍光慕王府开会时砍杀了谭绍光,割下谭绍光首级,率三万守军降清。

但是,在淮军入城后,程学启发现太平军八降王率部屯居半城,不愿剃发解除武装,而是索要官衔及编制。程学启仔细观察了这八个降将,全都心狠手辣、狼子野心,担心以后难以约束。为此,他向李鸿章建议,诱杀八降将,遣散降军。李鸿章采购了他的建议。

看苏州屠城杀降事件,李鸿章不亚于曾国藩

淮军

十月二十六日中午,李鸿章在行军船上摆下“鸿门宴”。太平军降将郜永宽、伍贵文、汪安均、周文佳、范启发、张大洲、汪怀武、汪有为八人出城谒见李鸿章。李鸿章命左右捧出顶戴、官服恭送至八人面前。说:"今日做的我大清之官,好好立功。"八人不免自鸣得意。酒至半酣,李托故走出大帐。一声炮响,程学启率精兵百余人挺刃涌出,瞬间将八人杀死。接着,程学启等率部入城,大闭城门,开始血醒屠杀,具体屠杀多少已难考证,一般认为两万多。

看苏州屠城杀降事件,李鸿章不亚于曾国藩

“常胜军”头目戈登

杀降事件引起了"常胜军"头目戈登的强烈不满,扬言李鸿章背信弃义,提着枪去李鸿章军营寻衅,一时中外舆论都将矛头对准李鸿章。但就李鸿章来说,毕竟消除了生变隐患,正如其在给母亲的书信中所称“此事虽太过不仁,然攸关大局,不得不为“。

曾国藩接报后,赞赏李鸿章“殊为眼明手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