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入川,刘邓攻川东,贺龙川北佯动,秦岭“攻而不破”

从古至今,入川的蜀道大致分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由甘(肃)陕(西)两地往南入蜀,另一个方向,则是从贵州等地西行到达蜀地。由于经甘陕两地入川道路较多,且路况相较黔地入川较好,所以历史上大军出入川,多取道甘陕。

大军入川,刘邓攻川东,贺龙川北佯动,秦岭“攻而不破”

险峻的蜀道

​1949年6月,我军取得渡江战役胜利后,蒋氏见“划江而治”的美梦破灭,就又打起了固守西南、等待世界变局的算盘。针对川北、川东这两个我军可能入川的方向,蒋氏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他让胡宗南集团扼守川、陕、甘边境,让张群集团在川、鄂、湘边担任守备,妄图沿秦岭、大巴山、巫山、武陵山组成所谓的“西南防线”。

可是,两个方向孰轻孰重,蒋氏却一直举棋不定。此时的蒋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仅剩的一点“好钢”肯定要用在“刀刃”上,所以,蒋氏急切地想要摸清我军入川的主攻方向。

其实关于从哪个方向入川的问题,早在1949年6月2日我军取得渡江战役胜利后,毛主席就已经电令第二野战军,作出“准备入川”的重要指示。为了让蒋氏错判我军的主攻方向,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一野、二野配合默契,上演了一出好戏来迷惑敌人。

首先是刘、邓率领的二野,根据毛主席提出的“大迂回、大包围”战略,在攻占南京后,部队兵分三路,迷惑敌人。二野除第三、五兵团外,其余部队大张旗鼓地经郑州向西佯动,给敌人造成无意入川的假象,而

第三、五兵团则分别秘密地进入湖南、贵州等地,做好从川东向四川发起多路进攻的准备。

大军入川,刘邓攻川东,贺龙川北佯动,秦岭“攻而不破”

1949年4月24日,南京解放

这一战略,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考量。一是川东的张群集团相比较川北的胡宗南集团,战力要稍逊一筹;二是蒋氏更倾向于我军会从川北入川,因为从川东入川要绕道,是舍近求远;三是如果我军从川北入川,就会给西南的敌人向南退却入海或者入山的机会,我军难以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大军入川,刘邓攻川东,贺龙川北佯动,秦岭“攻而不破”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入川剧照,蒋氏和胡宗南都认为我军会和邓艾一样,取道秦岭入川】

当然,只有二野唱“独角戏”肯定是不行的,还需要在西北战场的一野配合。

1949年6月,一野经过扶郿战役,不仅将西北战场上的胡宗南部、马步芳与马鸿逵部彻底割裂,而且消灭胡宗南部4个军,共4万多人。伤了元气的胡宗南,不得不撤出西北战场,将主力调整至秦岭,以6个师的兵力部署在川陕公路正面,以5个师的兵力部署在川陕公路以东至柞水以北的秦岭各隘口,严防我军进击四川。为了拖住西北战场的一野,蒋氏说服退守青海、宁夏的“二马”主动出击,让胡宗南从旁策应。

大军入川,刘邓攻川东,贺龙川北佯动,秦岭“攻而不破”

胡宗南,蒋氏最宠爱、最器重的将领之一

​鉴于西北战场的新态势,7月19日,彭德怀专门召开干部会议,商讨下一步作战方针。会议经过研究,决定:一野集中3个兵团进行陇东战役,先歼灭“二马”,仅留下18兵团位于西安、宝鸡一线,积极牵制胡宗南部,保障进攻集团的侧后安全。

大军入川,刘邓攻川东,贺龙川北佯动,秦岭“攻而不破”

彭德怀,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关于如何牵制胡宗南部,时任西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专门向18兵团首长发去指示。贺龙认为,积极地牵制胡宗南部,就是要主动出击,发起秦岭战役,造成我军将要从川北入川的假象,让蒋军将防御重心放到川北,从而放松对川东的防御。因此,秦岭战役一定要真打,把胡宗南打痛。同时,秦岭战役又不能打狠,要适可而止,让胡宗南存有屏蔽川北门户的幻想,避免其溃退至川内,增加二野入川作战的难度。

大军入川,刘邓攻川东,贺龙川北佯动,秦岭“攻而不破”

贺龙,西北军区司令员,1949年12月率18兵团等部,由陕入川,配合二野入川作战

​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周士第认真研究了贺老总的指示,决定集中60军、61军2个师的兵力,在西安至天水的宽大正面上进攻秦岭防线,造成我军大举进攻的假象,力求在观音堂、红花铺地区,歼灭胡宗南部38军2个师和124师,突破秦岭主脉。于是,驻守在宝鸡的60军全部开拔,仅留下1个营的兵力。

大军入川,刘邓攻川东,贺龙川北佯动,秦岭“攻而不破”

周士第,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正当18兵团5个师秘密开赴秦岭脚下,各师侦察人员深入秦岭探查敌人防御部署时,陇东战役打响。“二马”被一野主力打得节节败退,胡宗南为了策应“二马”,也派遣所属38军、36军和1军依托秦岭向18兵团阵地发起进攻。

根据这一敌情,周士第决定趁敌人没有察觉18兵团主力已经渗透到秦岭脚下的时机,让处于敌人侧后的60军3个师先歼灭孤立突出的敌177师,而后沿川陕公路攻击前进;61军2个师则调整到益门镇至宝鸡一线防御。

大军入川,刘邓攻川东,贺龙川北佯动,秦岭“攻而不破”

​这个作战部署,有一个关键,那就是18兵团留守在宝鸡的只有178师534团2营。为了给进攻的敌人造成主力尚在的假象,时任18兵团副司令的王新亭不仅经常安排车辆在宝鸡至兰州的公路上,往返行驶,扬起漫天烟尘,造成有大批车队运送物资和部队的假象,而且命令负责指挥的534团副团长宋慎学将所有兵力退守到渭河大桥至渡口的一线阵地。

宋慎学认真领会了上级的作战意图,知道王副司令是想在宝鸡唱一出“空城计”,为60军主力隐蔽围歼敌177师创造有利条件。于是,宋慎学命令2营官兵对敌人的火力侦察不予理睬,只在敌人发起冲锋进入有效射程后,才予以还击,防止敌人通过己方火力判断兵力。

由于进攻宝鸡的仅仅只有敌38军一个团的兵力,敌人也不敢贸然前进,于是双方在渭河两岸对峙数天,敌人依旧没有摸清我军在宝鸡有多少兵力。

大军入川,刘邓攻川东,贺龙川北佯动,秦岭“攻而不破”

就在534团2营在宝鸡唱“空城计”的时候,60军3个师已经穿越秦岭的原始森林到达各自的进攻出发阵地。8月29日中午,战斗打响。179师各部在天梁山、梧林子、2067高地、阎家沟等地歼敌177师骑兵团、骑兵2旅3团,180师各部在汉王丞、狗头寨、黄牛山、黄牛铺等地歼敌530团大部。战果不大的是178师,他在七里沟只歼灭敌人1个排。因为地形受限,178师无法对敌人形成合围。敌人刚和178师接触,就逃跑了。60军主力出其不意的围歼敌38军各部,让被俘的官兵大吃一惊,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我军已经渗透到他们眼皮底下。

大军入川,刘邓攻川东,贺龙川北佯动,秦岭“攻而不破”

60军初战告捷后,各师除了留下部分人员追歼残敌外。其余各部沿着川陕公路及两侧向秦岭腹地乘胜追击。一夜之间,60军先头部队前进75公里,兵锋直达石门关。胡宗南急调1军前来补位,准备进攻宝鸡等地的38军一部也向南逃窜。周士第、王新亭见秦岭战役的目的已经达到,命令60军向后收缩,除一部兵力控制秦岭主脉中的红花铺、黄牛铺一线,继续与胡宗南部对峙外,其余部队撤回宝鸡休整。

秦岭战役,18兵团虽然是佯攻,却利用局部优势歼灭胡宗南近1个师的兵力。再加上18兵团突破了胡宗南自恃的秦岭天堑,占领主脉中的一段,相当于为一野从川北入川打开了通道。此举更加坚定了胡宗南、甚至是蒋氏认为我军将从川北入川的判断,为后期二野从川东入川创造了有利条件。贺龙在西安得知秦岭战役的结果后,立刻向18兵团去电,表扬他们打得不错。

大军入川,刘邓攻川东,贺龙川北佯动,秦岭“攻而不破”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