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1954 年關於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以後,法國被迫從印度支那撤軍,承認越南獨立;在北緯 17 度線附近設立臨時軍事分界線,將越南劃分為南北兩個“集結地區”;確定 1956 年 7 月舉行國際監督下的全國普選,建立統一的政權。在北方,1945 年 9 月就已成立越南勞動黨(當時稱印度支那共產黨)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胡志明任主席。1954 年勞動黨中央決定,按照日內瓦協議停止在南方的軍事活動,將軍隊撤回北方,在南方僅開展和平的政治鬥爭。在南方,美國在日內瓦會議後迅速介入,在政治上取代了法國的影響。1956 年美國支持南方的吳庭豔阻撓全國普選,在南方成立越南共和國。越南南北方兩個政權分立的局面由此長期化。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吳庭豔在南方實行半家族的獨裁統治,50 年代中後期開展“除共運動”,殘酷鎮壓反對勢力,使數十萬人遭迫害。南方原有的遊擊反抗活動一度沉寂。美國通過提供軍事援助、幫助訓練軍隊、派遣軍事顧問等方式支持南越政權。50 年代末,南方出現小規模的自發武裝反抗,在某些地區發展為游擊戰。由於南方局勢的變化,勞動黨中央在 50 年代末逐漸改變對武裝鬥爭的態度。1960 年 9 月,勞動黨確定南方革命的目標是推翻美國支持的吳庭豔政權。年底,勞動黨中央恢復在南方的分支機構南方局;南方各界代表成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提出推翻美吳統治,建立民族民主聯合政府,實現國家和平統一等目標。1961 年初,勞動黨中央決定武裝鬥爭應達到與政治鬥爭同樣的水平,確定在叢林和山區以武裝鬥爭為主,在平原地區政治鬥爭與武裝鬥爭並重,在城市以政治鬥爭為主的方針。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隨即建立解放武裝力量,南方的武裝鬥爭迅速發展。南越政權則拒絕進行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建議的社會政治改良,處境日益困難。1961 年美國肯尼迪政府上臺後,放棄社會政治改良的要求,於 1961 年 11 月決定通過有限的軍事幹涉支持南越政權使用軍事手段消滅解放武裝力量。越南的國內衝突由此發展為美國參加的戰爭。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戰爭的第一階段,從 1961 年 11 月到 1964 年 7 月。

美國將這一階段的作戰努力稱為特種戰爭。特種戰爭是專門用於對付游擊戰的。它要求使用除美國戰鬥部隊以外的一切軍事手段,包括提供軍事援助、派遣軍事顧問和少量支援部隊等,幫助有關國家軍隊作戰。簡單地說,就是美國出錢、出槍,其他國家出人。肯尼迪政府認為,這是一種“非常規戰爭”或“次有限戰爭”,是全面戰爭和有限戰爭以外的第三種戰爭形式。美國還認為,越南南方解放武裝力量能夠迅速發展,主要是由於得到北方的支持,得到當地群眾的擁護和有適合游擊戰的自然條件。所以,美國製定的特種戰爭計劃要求達到以下具體目標:(1)阻斷北方通往南方的主要通道“胡志明小道”;(2)剷除在中部高原、西貢周圍和越柬邊境地區的解放武裝力量主要根據地;(3)摧毀其他地區的解放武裝力量;(4)通過軍事與民政措施確保已平定地區的持久安全。為此,美國於 1962 年 2 月設立準戰區總部駐越軍援司令部,統一負責制訂作戰計劃和實施作戰指揮;提供大量武器裝備,支持南越政權擴充軍隊;大量增派軍事顧問,到 1962 年底增至 1 萬多人,顧問深入到南越軍隊營、連級作戰單位;派遣少量空軍部隊、武裝直升機部隊和特種部隊,直接協助南越軍隊作戰。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在美國的策劃、指揮和參與下,南越軍隊在特種戰爭階段主要採取掃蕩、清剿、封鎖等作戰行動。掃蕩幾乎在越南南方全境進行,目的是消滅解放武裝力量的部隊和機關;規模從師級到連、排級不等,數量多達每年上千次,但每次持續時間較短;在山區多實行分進合擊,包括使用直升機快速開進;在平原多首先用直升機和裝甲車迫使解放武裝力量進入預定的“殲滅區”,然後實行聯合圍殲。清剿通常是掃蕩的延續,目的是進一步肅清分散活動的解放武裝力量,通常由正規部隊與地方保安部隊、民衛隊配合進行,並輔之以治安和民政措施,持續時間較長。封鎖主要針對邊境地區和主要根據地,目的是阻止北方向南方和根據地向其他地區的“滲透”,主要措施包括廣泛建立據點、進行地面和空中巡邏、嚴密控制交通線等。為嚴密封鎖叢林地區,美國從 1962 年起大量使用落葉劑等化學武器,企圖消滅解放武裝力量藉以隱蔽和發動伏擊的植被,並使解放武裝力量失去糧食來源。對主要根據地,除進行封鎖和掃蕩外,還進行密集的“閉鎖轟炸”,在轟炸中大量使用凝固汽油彈。這種轟炸往往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對老撾境內的胡志明小道,美國則直接進行空中轟炸。美國還支持老撾右翼勢力控制政權。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1961 年,英國著名反游擊戰專家湯普遜應美國要求前往越南南方考察後提出分批建立“戰略村”的計劃,即以自然村為單位嚴密設防,稱為戰略村,將農民集中於其中;再把相鄰的戰略村聯成一片,外設封鎖地帶;目的是把農民同解放武裝力量隔絕開,使後者得不到食物和兵員供給,並喪失戰鬥主動權。這項計劃得到肯尼迪和吳庭豔的讚賞。從 1962 年初起,在美國的支持和援助下,南越政權先後建立了 8000 多個戰略村,將全部農村人口的 2/3以上集中到戰略村內。在戰略村的基礎上,設立基層行政機構,建立民衛隊等組織,實行“聯保制”,整肅村內支持或同情民族解放陣線的人。建立戰略村是特種戰爭中的主要治安和民政措施。美國和南越政權希望以此確保對掃蕩和清剿以後的所謂平定地區的控制。特種戰爭開始後,南越政權軍隊一度在各地掌握了主動權,解放武裝力量一度處於困難境地。在新的形勢下,解放武裝力量以人民戰爭對抗特種戰爭,積極發展主力部隊、地方部隊、游擊隊和民兵自衛隊相結合的人民武裝,廣泛開展持久的全民游擊戰爭,緊密地把軍事鬥爭同政治鬥爭結合起來,迅速轉變了戰場的形勢。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在反掃蕩鬥爭中,解放武裝力量從 1962 年起廣泛建立“戰鬥村”,即把擁有良好群眾基礎的村莊建成戰鬥堡壘。地方部隊和游擊隊依託戰鬥村反擊掃蕩,通常是抓住有利戰機消滅小股敵軍,逐步積小勝為大勝。主力部隊則適時跳出合擊圈,在敵側後相機打擊敵軍,或誘敵到預定區域予以打擊。直升機機動性強、對地攻擊火力猛,曾給解放武裝力量造成嚴重困難。為對付直升機群,解放武裝力量逐漸形成了有效的“一慢四快”戰術,即為避免與直升機對抗,部隊經緩慢而細緻的準備後,快速發起進攻,快速粉碎敵軍抵抗,快速打掃戰場,在直升機到來前快速轉移。解放武裝力量還逐步加強了對空火力。

在反封鎖鬥爭中,解放武裝力量力求不使南越政權劃清其統治區域與根據地的界限,避免兩個區域的對立。為此,在某些民族解放陣線的力量佔優勢的農村,只建立農民自管的基層政權,在表面上仍承認南越政權的管轄;在一些農村甚至保留可以控制的南越政權基層組織。這些措施有利於用合法手段打破封鎖,並保持兩個區域之間的經濟往來。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戰略村曾給解放武裝力量造成嚴重困難。但是,戰略村限制了農民的行動自由,加重了農民的勞役負擔,迫使一些農民離開家園,加速建立戰略村加劇了廣大農民對南越政權的厭惡。解放武裝力量積極配合村內農民逐個搗毀戰略村。每搗毀一個戰略村,都立即摧毀與其相聯繫的基層政權和組織,破壞其防護設施,使其難以恢復。此外,解放武裝力量還有計劃地組織群眾開展瓦解南越政權軍隊的工作。

1963 年戰場形勢發生有利於解放武裝力量的變化。解放武裝力量搗毀大批戰略村,消滅或瓦解大批南越政權軍隊,已能在一次戰鬥中消滅數百名敵軍和擊落數架直升機,控制了越南南方一半以上的農村,逐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態勢。到 1963 年底,美國和南越政權的特種戰爭基本上失敗。11月 2 日,南越政權軍隊在美國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吳庭豔,不久後建立了軍政權。20 天后,肯尼迪遇刺身亡,約翰遜繼任美國總統。不久後美國開始籌劃擴大對越南的軍事幹涉。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戰爭的第二階段,從 1964 年 8 月到 1968 年 12 月。

1964 年上半年美國認識到,南越局勢日益嚴重,各級政權處於混亂狀態,不立即採取措施便可能失去控制。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泰勒(不久後出任駐南越大使)都強烈主張採取使戰爭升級的步驟。6月美國政府確定將擴大越南戰爭。8 月初,在南越突擊隊乘美國炮艇襲擊北方沿海島嶼的同時,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與越南魚雷艇發生衝突。此即北部灣事件。5 日約翰遜命令數十架美軍飛機轟炸北方目標;7 日美國國會通過授權總統擴大戰爭的決議;1965 年 2 月 7 日美空軍開始大規模轟炸越南北方;3 月 8 日美軍地面部隊開始大批進入南方。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後來也派遣少量軍隊與美軍一起參戰。對於美國,越南戰爭由此升級為美軍戰鬥部隊直接參與的局部戰爭;對於越南,戰爭成為全面的抗美救國戰爭。美國在局部戰爭階段的作戰努力包括在南方的地面戰鬥和對北方的空中轟炸。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在南方,駐越美軍數量急劇增加。1965 年底為 18 萬多人,1966 年底為38.5 萬人,1968 年中為 52.5 萬人,1969 年 1 月達到 54.24 萬人的最高峰(不包括未駐紮在越南但參加作戰的海空軍部隊)。美軍進入越南後,首先進駐沿海的重要基地,並對周圍地區進行清剿,建立基地圈。1965 年 6 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駐越美軍司令威斯特摩蘭提出的搜剿戰略,美軍開始遠離基地進行大規模搜剿作戰,表明美軍開始承擔起地面作戰的主要責任。搜剿戰略要求使用大部隊搜尋敵軍主力及其基地,然後用巨大的火力加以摧毀,目的在於憑藉美軍武器裝備的優勢不斷地消耗對手,直到耗盡其戰爭潛力。從 1965 年下半年到 1968 年初,美軍進行了多次大規模搜剿作戰,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動美軍 4.5 萬人。搜剿作戰的目標主要是邊境地區和人民武裝力量根據地。在搜剿戰役中,美軍通常宣佈作戰區域為“自由開火區”,強行驅走當地居民,並派地面部隊進行掃蕩;一旦確認發現目標或遭遇抵抗,地面部隊便後撤,以便毫無約束地使用大炮和飛機轟炸。一次大規模搜剿戰役往往要消耗數十萬發炮彈和數千噸航彈。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據統計,美軍在越戰期間消耗的彈藥超過其在二戰中消耗量的一倍多;平均每擊斃一名人民武裝力量人員要耗費數噸彈藥。大規模搜剿給人民武裝力量造成嚴重困難和損失,從 1965 年底起戰場態勢發生有利於美軍的變化。搜剿作戰還造成越南南方社會的毀壞和解體,後果嚴重。“自由開火區”使數百萬農民離開家園,流入城市或淪為難民;數十萬未離開的平民死於轟炸;大量村莊被摧毀;近一半的叢林和大片農田被噴撒化學藥劑,遭到長期、嚴重的毀壞;城市人口劇增,城市生活依靠美援維持。此外,在搜剿作戰中發生大量美軍屠殺、殘害平民的事件。面對擁有絕對技術優勢的美軍,人民武裝力量進行了堅韌不屈的抗美戰爭。1965 年 12 月,勞動黨中央採納南方局書記阮志清提出的戰略,決定不惜重大犧牲不斷地採取攻勢,用革命戰爭的升級對抗美國的戰爭升級,以維持戰場主動權和軍民鬥志。根據這一戰略,北方的人民軍正規部隊大量進入南方,成為南方抗美戰爭的主力。人民軍通常能預先了解並避開美軍的搜剿,並按自己的選擇主動進攻美軍,曾發動師一級的大規模進攻,但往往傷亡較大。由於搜剿及其造成的南方社會解體,南方的解放武裝力量處境艱難,但仍有效地在許多地區向美軍發動小規模襲擊,抵禦美軍炮火和轟炸的能力不斷增強。民族解放陣線的基層政治組織仍較活躍,南越政權仍無法有效控制廣大農村。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人民武裝力量的大部隊進攻戰略未能扭轉戰場態勢,從 1967 年逐漸實行新的戰略。新戰略要求把遍佈南方全境的游擊戰、重點地區的陣地戰和對所有中心城市的突擊式進攻戰三方面的作戰結合起來,目的是在基本保存人民軍主力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打擊美國的戰爭意志,力爭把戰爭推進到邊打邊談的階段。越南國防部長武元甲指出:抗美救國戰爭是一場持久戰;戰爭越持久,美國的困難就越大;這些困難將集中表現為美國國內的分裂;美國政府正處在繼續升級或就此止步的十字路口。這些判斷是新戰略的基礎。由於實行新戰略,1967 年人民武裝力量主要採取小部隊突襲的戰法,極少採用大部隊正面攻擊,戰場態勢開始發生變化。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對北方,美國實行逐步升級的空中打擊戰略。這項戰略要求由總統根據越南的行為確定並不斷調整打擊的強度,同時向越南展示停炸和繼續升級兩種前景,目的是摧垮越南政府的意志,使其接受符合美國目標的談判解決辦法。由於越南不屈地堅持抗戰,美國的空中打擊不斷升級。轟炸最初被限制在北緯 19 度以南;1965 年春越過北緯 20 度並逐漸向北延伸,1966 年春達到河內、海防地區,轟炸目標以交通線為主;1966 年 6 月底開始轟炸河內、海防的油庫;1967 年春開始轟炸重工業目標;此後,轟炸目標繼續增加,包括越中邊境附近的鐵路。轟炸的架次和投彈量也逐步增加,1967 年達到全年 1萬架次,投彈近 25 萬噸;最多時一天 790 架次。轟炸造成北方的近萬輛機動車和數千個鐵路車輛被毀壞,2/3 以上的彈藥庫和油庫被摧毀,一半以上的發電廠和大中型橋樑被損壞,數萬平民被炸死。北方人民顯示了抗擊美國轟炸的巨大勇氣,疏散了許多重要物資和設施,維持了基本生活,不斷增加了對南方戰爭的支援。到 1968 年,越南防空部隊擊落 950 架美國飛機,俘獲上千名美國飛行員。逐步升級的空中打擊戰略未能達到改變越南抗美意志的目的。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1968 年 1 月底到 2 月初,人民武裝力量發動新春攻勢,目的是進一步轉變戰場態勢,轉變 1965 年以後根據地減少、政治環境惡化的趨勢,打擊南越政權,在美國總統選舉前動搖其繼續進行戰爭的意志。1 月初人民軍主力在南方北端的溪山猛烈攻擊美軍基地,吸引了近一半駐越美軍野戰部隊。1 月31 日(春節)解放武裝力量近 10 萬人同時攻擊南方几乎所有城市和美軍大型基地,襲擊了包括西貢美國大使館在內的重要目標,一度控制了某些重要城市,在一些城市進行了激烈的巷戰。2 月 7 日攻勢結束。這次攻勢規模空前,美軍倉猝應戰,在一些人口眾多的大城市進行密集轟炸,造成大量平民傷亡。新春攻勢在軍事上並不成功,人民軍和解放武裝力量的損失遠遠大於美軍和南越軍隊;配合攻勢的城市起義規模有限;民族解放陣線的許多基層組織在攻勢中暴露,後來遭到嚴重破壞。以後幾次較大規模攻勢也未取得成功。但新春攻勢在政治上取得重大成功。美國國內輿論隨即發生分裂,反戰運動迅猛發展,先後有 20 萬青年逃避兵役。新春攻勢後,威斯特摩蘭要求增派 20 萬美軍,被約翰遜拒絕,他本人隨即被調離。3 月 31 日約翰遜宣佈停止對北緯 20 度以北地區的轟炸,並宣佈不參加總統競選。這是美國單方面的戰略退卻,表明美國已失去贏得越南戰爭的意志,標誌著戰爭降級過程的開始。5 月 13 日越南和美國開始在巴黎舉行會談,邊打邊談成為以後幾年戰爭的重要特點。下半年美國開始把南方地面戰鬥的主要責任轉移給南越政權軍隊。11 月 1 日美國全面停止對北方的轟炸。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戰爭的第三階段,從 1969 年 1 月到 1975 年 4 月。

1969 年 1 月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面對已無法繼續下去的戰爭,尼克松謀求美軍“體面的”撤離,即力爭使南越政權在美軍撤離後仍能長期存在。為此,美國從 1969 年起通過推行戰爭“越南化”的政策使戰爭逐步降級。這項政策要求美國向南越政權提供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幫助南越軍隊提高作戰能力,直至它能夠完全取代美軍;支持南越政權加強對南方各地的控制;美軍則隨著越南化的進展逐步撤離。從 1969 年 7 月起,美軍開始分批撤退。

為確保實現戰爭越南化,美國還在巴黎會談中長期堅持要求越南人民軍與美軍同時撤離南方;並一度把作戰行動擴大到整個印度支那。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自 1968 年新春攻勢以後,美軍和南越軍隊調整部署,加強城市和要害地區的防禦;在西貢等大城市周圍逐個地區地派遣小部隊進行掃蕩,以肅清解放武裝力量,擴大安全區域;在農村廣泛推行綏靖計劃,重點肅清民族解放陣線的基層組織,擴大控制區域;在政權和軍隊系統內部也積極肅清民族解放陣線的秘密組織。隨著戰爭越南化政策的推行,南越軍隊的武器裝備有所改善,火力和機動作戰能力有所增強。由於新春攻勢的軍事後果,解放武裝力量一度處境困難,在 1969—1970 年間進行了艱苦的反掃蕩和反綏靖鬥爭,主要根據地得以保存,並積極對南越軍隊目標發動小規模襲擊。1969 年 7 月,成立民族解放陣線領導的越南南方共和臨時革命政府。同年,臨時革命政府代表和南越政權代表一同參加越美巴黎會談。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老撾和柬埔寨在越南戰爭中處於特殊地位。越南北方通往南方的主要交通線胡志明小道在老、柬兩國境內;解放武裝力量在柬境內設有軍事集結地;老撾愛國陣線長期開展反對親美右翼政權的武裝鬥爭,柬埔寨在西哈努克領導下長期保持中立。美國軍方長期要求採取軍事手段摧毀胡志明小道和柬境內的解放武裝力量集結地,約翰遜僅批准轟炸老境內的胡志明小道。尼克松則支持軍方的主張,認為在老柬境內採取軍事行動是推動戰爭越南化政策和鞏固南越政權地位所必需。1969 年初美空軍對柬東部地區進行持續的秘密轟炸。1970 年 3 月柬右翼軍人發動政變,建立親美政權。4 月 30 日,近 10 萬美軍和南越軍隊進入柬東部地區,企圖清除解放武裝力量集結地。這一行動遭到世界各國、美國國內輿論以及美國國會的強烈反對。7 月 1 日入侵軍隊被迫撤離柬境。1971 年 2 月初,數萬南越軍隊在美軍策劃和支援下進入老撾境內,企圖通過控制老境內的 9 號公路切斷胡志明小道。越南人民軍主力部隊經過 1 個多月激戰給予南越軍隊嚴重打擊,迫使其於 3 月下旬撤回。美國在老、柬的軍事行動未能達到預期目的,胡志明小道依然暢通,戰爭越南化的政策遭到嚴重挫折。從此,印度支那三國的抗美鬥爭進一步聯合,柬國內反對親美政權的武裝鬥爭迅速發展。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1972 年春,越南南方解放武裝力量發動一系列進攻,在多處突破南越軍隊堅固防線,在一些地區開闢了相互連接的大片解放區,使戰場態勢發生有利於解放武裝力量的變化。這是對戰爭越南化政策的嚴重打擊。為報復春季進攻並削弱北方的戰爭潛力,尼克松在 4 月命令美軍對北方進行短時間的大規模破壞性轟炸,其激烈程度超過 1968 年以前;並在北方主要港口外佈設水雷,以阻止蘇聯和中國從海上向北方運輸物資。隨後,在巴黎會談中,美國放棄了長期堅持的人民軍和美軍同時撤出越南南方的要求;越南方面也放棄了改組南越政權等要求;會談接近達成協議。8 月美軍地面戰鬥部隊全部撤離越南,僅保留 6 萬空軍和支援部隊。但南越政權不願接受越美之間達成的僅撤走美軍而不撤走人民軍的協議。越南方面拒絕修改最初協議。為進一步削弱北方的戰爭潛力並加強南越政權的地位,尼克松命令美軍在 12 月中下旬對北方進行 12 天更大規模的轟炸。北方防空部隊擊落擊傷數十架美軍飛機。美國還緊急向南越政權運送大量武器裝備。1973 年 1 月,交戰各方在巴黎簽署與最初協議基本相同的停戰協定。軍事行動隨即基本停止。3 月底,北方釋放全部美軍戰俘,美軍全部撤離越南。7 月,美軍完成在北方沿海的掃雷。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美國對越南的直接軍事幹涉結束。

美軍撤離後,南越政權試圖加強和擴大控制區域,包圍、孤立並蠶食解放武裝力量的根據地和解放區,逐步鞏固其統治,為幾年後徹底消滅解放武裝力量做準備。解放武裝力量力圖鞏固並逐步擴大根據地和解放區,使其連成一片。雙方不斷髮生小規模衝突。到 1974 年,戰場態勢進一步向有利於解放武裝力量的方向變化。同年下半年,解放武裝力量改變以往多年的做法,在雨季繼續積極擴大根據地和解放區,組建新的主力部隊,從根本上改變了雙方的力量對比。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1975 年 3 月,根據勞動黨中央的決定,人民軍和解放武裝力量主力部隊向南越政權軍隊發動大規模進攻。3 月初首先在南方中部發起西原戰役,到 4月初殲滅和瓦解敵軍兩個師。3 月下旬在南方北部進行順化——峴港戰役,殲敵 10 萬餘人。由於這兩次戰役,南越政權喪失 1/3 以上的軍隊,南方大片地區與北方連成一片。南越政權試圖通過大規模戰略收縮穩住局勢,但軍隊在收縮過程中發生嚴重混亂。3 月底,勞動黨中央決定立即發起原計劃 1976年進行的總攻勢。4 月 9 日進攻西貢的胡志明戰役開始,29 日晨向西貢發起總攻,30 日中午佔領西貢,5 月 1 日解放南方全境。歷時十餘年的越南戰爭以越南人民獲得徹底勝利、越南重新統一而結束。在此前後,柬埔寨和老撾的親美政權也被推翻。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在越南戰爭期間,越南人民軍和解放武裝力量有 110 萬人陣亡,30 萬人失蹤,60 萬人傷殘;由於戰爭,越南平民有近 200 萬人死亡,200 萬人傷殘,200 萬人受到化學藥劑或毒氣的傷害;美軍有近 5.8 萬人陣亡,約 2000 人失蹤,36.5 萬人受傷。美國的直接戰爭費用達 1500 億美元,超過美國在除二次大戰以外的其他任何戰爭中的費用,包括間接費用在內的總費用估計在3500—6760 億美元之間。戰爭對越南和美國都造成影響深遠的嚴重後果。越南戰爭表明,弱小國家可以通過人民戰爭抗擊擁有現代化武器裝備的大國的侵略。

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殘酷的戰場,為何美軍會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