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失敗?

1.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互相制約,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報告說:"英國極不願意法國進據云南,日本佔領福建。日本方面對於德國之據有山東,則認為危險萬分。各國方面對於英人之壟斷長江,認為勢難坐視。"俄國獨佔東三省,更使英日等國強烈不滿。因此,要實現瓜分中國,"彼此之間必將發生無限糾葛",甚至會爆發戰爭。正因為如此,列強經過反覆爭吵,協商,最後認定,還是暫緩瓜分中國,而採取保全清政府為其共同的統治工具,實行"以華治華",對自己更為有利。

為什麼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失敗?

不過,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妥協,並非是瓜分中國陰謀破產的根本原因。在這個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掠奪領土的時代中,列強在瓜分非洲和奧斯曼帝國的時候並非不存在競爭,猜忌和利害衝突等等矛盾,然而它們卻終究被瓜分了,又是什麼緣故呢?這是因為列強之間因瓜分世界而產生的矛盾,一般可憑協商解決,不可克服的矛盾則是可以用戰爭手段去解決的。這些矛盾可以加速或推遲某個地區的瓜分過程,但不會影響到瓜分的最終目的。能阻止列強瓜分的基本上只能靠當地人民群眾有效的武裝鬥爭。

為什麼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失敗?

2.中華民族進行的不屈不撓的反侵略鬥爭,是最根本的原因。

義和團運動,是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這一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義和團運動的高潮雖說為期不過三個月,並且最終還在清政府的叛賣下,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陷於失敗,但是,它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保存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促進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覺醒併成為"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


9 月 27 日,聯軍統帥德人瓦德西在抵達天津後也認為:"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如欲實行此下策,則後患又不可不防矣,然此似亦非易望者也"。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關注歷史,關注

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