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希臘人“弒父”,中國人“殺子”

各位讀者,歡迎來到微想歷史的頻道,一起讀歷史、思考歷史、品味人生。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希臘人“弒父”,中國人“殺子”

讀過希臘神話的人一定讀過俄狄浦斯的故事,其實這個故事的主題就是“弒父”。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國王,得到一條神諭說他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死。國王很害怕,甚至不敢跟王后同床。有一天,他酒後亂性生了一個兒子,叫俄狄浦斯。國王很害怕,於是把嬰兒扔到了山裡。嬰兒被牧羊人撿到養大,長大以後的俄狄浦斯與親生父親狹路相逢,俄狄浦斯盛怒之下將國王殺死了。後來因為俄狄浦斯能力出眾,被推選為國王,並且與自己的生母成婚,從而應驗了神諭。

在希臘神話裡,“弒父”的例子實際上還有。比如希臘的神界頻繁發生父子衝突,父親通常會對自己的兒子百般提防;又如天空之神烏拉諾斯把子女囚禁於地下,結果他的兒子克洛諾斯大刀閹割了父親,取代了父親的統治地位。希臘神話中“弒父”的故事很多與其說是一種偶然的巧合,不如說是反映了希臘社會當時的某種現實。


中國的上古神話,我們是看不到這類大逆不道的故事,反而看的更多的是“殺子”的故事。“二十四孝”裡著名的“郭臣埋兒”說:在一個大災之年,一名叫郭巨的孝子為了不讓母親捱餓,打算把自己的兒子活埋了。他的理論是,兒子死了可以再生,母親死了就再也沒有了。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極端強調孝道的故事很多,所以我們可以把中國文化解讀為“殺子文化”。


那麼,為什麼西方神話的主題是弒父兒中國神話的主題是殺子呢?歸根結底要追述到中國和希臘環境上的不同。

中國地理環境有兩個特點:第一,半封閉性(由青藏高原、草原、沙漠、長城圍起來);第二,被圍起來的土地肥沃,適合種植,發展農業,從而適宜定居。可見,中國的祖先很早就在黃河兩邊定居,很快形成大面積的農業定居模式。在這種定居文明下,人們的生活不過是對上一代的重複,從而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智慧,所以我們常聽到老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在農業社會里面,權威最大的是老人,豐富的社會資源也在老人手裡。年齡越大,輩分越高,發言權也越大,所以中國是一個“尚老社會”。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希臘人“弒父”,中國人“殺子”

中國兩河文明

而希臘的地理環境與中國相反:第一,開放性(看世界地圖上的希臘半島,可見希臘海岸線很長);第二,土地貧瘠,希臘多山,不利於農業耕種。希臘糧食不能自給自足只能靠生產橄欖油、葡萄酒和羊毛來交換糧食。所以希臘人到海上去做生意,把本土的東西賣給其他國家,再從其他國家運回糧食。大海充滿危險,一次遠航需要數月,老年人的身體比不上年輕人,所以當時最富有的是年輕人。大規模的航海活動打散了血緣紐帶,在船上人人平等,不再是長幼卑尊的關係。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希臘人“弒父”,中國人“殺子”

希臘地圖

西方文化一個突出的特徵是敢於反抗權威,在代際衝突中完成新陳代謝和自我更新。而在中國,商業始終不發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一直是主體。因此,中國歷史的發展和其他文明不同。在其他文明血緣斷裂的同時,中國卻出現了血緣群體的擴張,從家庭、家族擴大到部落、部落聯合體,最終形成了國家。

血緣紐帶,從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戰國,一直約束著中國人。後來儒家思想的存在,也把血緣原則放大到國家。有人說中國人的宗教是儒教,而儒教的核心是孝道。縱觀中國歷史,太廟一直到明清依然在皇宮最近的位置,太廟是供奉祖先的地方,其他文明的廟是供奉神的,這就是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的根本區別。


【歷史小知識】語言學家統計,世界上最主要的民族語言中,關於親屬的稱謂有25個詞左右,漢語有350個。英語裡uncle一個詞就能指代所有與父親同輩的男性,而漢語中要用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8個詞表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