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網貸平臺三個被拉黑,大公國際為何任性?

2015年年初,大公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評級發佈會,引起了行業的迅速圍觀,隨後一張“漏洞百出”的名單,得到了行業的圍毆。在大公信用發佈的“互聯網金融黑名單”中,被稱為P2P行業龍頭的陸金所也被列入,不少業內人士對大公信用所列名單的制定標準以及可信度提出質疑。此外,對諸如中匯在線等問題平臺被列入 “預警名單”,則被業內認為“名單本身存在嚴重的信息滯後問題”;同時,名單中一些平臺地區信息不準確的問題,也引發熱議。然而,繼陸金所、宜人貸、拍拍貸、PPmoney等名氣較高的P2P網貸平臺被大公列入互聯網金融黑名單,昨日積木盒子也不幸中槍。

前四網貸平臺三個被拉黑 名單制定標準引質疑

前四網貸平臺三個被拉黑,大公國際為何任性?

前四網貸平臺三個被拉黑,大公國際為何任性?

l 2015.3.3大公將陸金所列入互聯網金融黑名單

近期,在大公信用公佈的網貸平臺266個互聯網金融網貸平臺被列入黑名單和676個被列入預警名單。其中,上海名單尤為引人矚目,因其第一個羅列的平臺,便是有著銀行系、上市公司雙重背景的老平臺陸金所。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陸金所在2015年2月“網貸平臺發展指數評級”中,綜合得分66.08,在全國平臺中位列第一。這樣一家背景強大、實力雄厚的平臺,也被列入互聯網金融黑名單,制定標準引發質疑。

l 2015.3.30大公將宜信“宜人貸”互金平臺列入黑名單

而後緊接著,大公國際在愚人節前夕再次發佈了P2P平臺黑名單,其中不泛國內知名P2P平臺。這份名單一共有20家平臺,分別是宜人貸、拍拍貸、信用寶、信而富、銀湖網、銀豆網、點融網、小牛在線、諾諾鎊客、匯通易貸、通融易貸、工商貸、證大e貸、永利寶、愛投金融、玫富、銀通貸、e生財富、豐儲寶、愛錢幫。

前四網貸平臺三個被拉黑,大公國際為何任性?

前四網貸平臺三個被拉黑,大公國際為何任性?

前四網貸平臺三個被拉黑,大公國際為何任性?

前四網貸平臺三個被拉黑,大公國際為何任性?

據相關數據顯示,宜人貸註冊資金1000萬元,平均收益11.91%,而大公所說的平臺信息披露不充分,對於平臺來說,一是這樣的信息放出來實在“尷尬”,二是涉及商業秘密。畢竟P2P平臺不可能絕對透明,否則它就是一個“公益機構”了。

l 2015.4.7大公將積木盒子平臺列入黑名單

4月7日大公國際再度出手,積木盒子不幸榜上有名。大公國際對P2P平臺評級的依據是什麼?拉黑積木盒子的理由究竟能否說服眾人了?大公國際在公告中稱,發現積木盒子存在信披不充分、償債能力無法評估、涉嫌自融及參與經營、收費規則不透明、保證金覆蓋能力不足等五大問題。

大公國際發佈的評級名單總是爭議多多。對於大公評級的權威性和準確性,業內人士也曾多次提出質疑。有業內人士表示,“評級的本身應該具有真實性和公信力,但是大公國際關於互聯網金融黑名單和預警觀察名單中,數據的來源和真實性均沒有解釋,只是說來源於所謂的‘債務人公開信息,債權人公開監督,評級專業監控,黑名單公示’四位一體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管控模式。此外,評級結果的明顯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失去了評級本身應有的價值。”

據瞭解,積木盒子平臺成立於2012年3月5日,註冊資金為10000萬元。積木盒子成交量在北京市排名靠前,也是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網貸之家數據顯示,積木盒子透明指數一直以59.93位列行業第一,大公此番針對積木盒子信息不透明問題上,更是與事實存在較大出入,拿P2P平臺的一貫通病來指控。因而,對於此次大公將積木盒子列入黑名單,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其公信力和權威性保留意見。

大公國際為何任性

大公國際是我國最大的評級機構,大公國際1994年經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批准成立。2009年5月大公國際與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宣佈雙方將在“推動中國信用體系建設和發展方面展開合作”。2010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以不能“跨境監管”為由,駁回了大公國際進入美國市場的申請。

2011年,大公國際發佈中國首個國家信用等級報告《大公2010五十個國家信用等級報告》,在這份報告中大公國際對中國本外幣給出的信用評級為AA+。但當年大公國際給予鐵道部的主體長期信用級別為AAA級。也就是說,鐵道部的信用評級竟然超過了中國的國家信用。“

此前,新華網也發佈文章“大公國際P2P評級遭圍毆 信用評級機構的信用如何體現?”,認為大公信用評級此次發佈的黑名單和預警觀察名單在網貸平臺中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效應,但大公信用評級缺乏與網貸平臺的雙向溝通機制,是否經得起市場的檢驗,有待觀察。

大公頻繁拉黑網貸領頭羊,更像是與P2P網貸開玩笑,因為很多名單中的平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評級為 ‘黑名單’和‘預警名單’的,不知大公用了什麼標準就直接給這些平臺定性了。”被列入預警觀察名單的共富網相關人士表示,大公信用的名單“沒有調查依據”、“是無底線的炒作”。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表示,大公國際顯然是看上了P2P行業這塊大蛋糕,想要分一杯羹,但是吃相太差了。也有觀點提出,大公國際的評級程序、數據採集應該公開透明。評級機構的結果對市場往往產生極大衝擊力,如何監督評級公司的客觀性、專業性和獨立性,都是需要破解的難題。

今天連業界公認合規和透明度做得最專業的積木盒子也拉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