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東風導彈技術 打造長征運載火箭

加入觀察員(輸入邀請碼888享10元優惠),完整閱讀本系列此前文章與後續更新: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一)——德國A系列火箭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二)——美國紅石火箭,V2的改良升級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三)——蘇聯R-7系列火箭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四)——美國“半人馬座”上面級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五)——RD-170火箭發動機誕生,至今難以被超越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六)——單燃燒室最強推力 實現“阿波羅”登月計劃

與很多國外運載火箭一樣,中國運載火箭最早也是由遠程戰略導彈改進、發展而來的,從一開始就被蒙上高度神秘的面紗。1956年,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現為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成立後,錢學森擔任院長,立即開始了地地彈道導彈的相關研究工作。

轉接蘇聯導彈 繼承德國技術

根據1957-1962年間的中蘇合作協議,蘇聯轉讓了R-1、R-2陸基彈道導彈以及R-11F海基彈道導彈的訓練與戰鬥模塊、以及技術文件等。

蘇聯的R-1與R-2是德國V-2導彈的改進型號,前兩者的基本技術思路與V-2區別很小。R-1基本上是利用德國的V-2火箭的殘餘零部件組裝起來的(因為美國搶在蘇聯前面,先將技術人員、資料與完整部件運回國內),其RD-100發動機沿用V-2的液氧/酒精推進劑方案,發動機核心組件蒸汽發生器繼承了V-2的雙氧水分解產生動力的方式,驅動渦輪泵。

因為R-1是在德國人的幫助下進行復原的,蘇聯人同時也獨立組織了一批自己的工程師,研製R-2導彈,其射程是V-2的兩倍。其RD-101發動機設計與RD-100相比,高度降低,質量減小,結構更為緊湊,推力增加。蒸汽發生器有所改變,改用固體催化劑分解雙氧水。

最初的東風-1導彈就是仿製蘇聯的R-2。1958年,在蘇聯顧問的幫助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開始複製工作。東風-1採用一臺RD-101發動機,所以推進劑、蒸汽發生器、渦輪泵基本繼承自R-2。另外,東風-1與R-2兩者的北約代號都是SS-2,從中也可見二者技術的相似之處。隨後第五研究院於1960年開始獨立研製東風-2導彈,在消化蘇聯R-2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仍採用液氧/酒精推進劑,但射程增加。

與美蘇一樣,中國的技術人員也需要克服液氧常溫下,大量揮發、難以保存難題。所以,東風-3導彈改變策略,推進劑改為偏二甲肼/硝酸。同時,將四臺YF-1發動機並聯(即YF-2)作為動力,地面推力提升至104噸。後來的東風-4(二級結構)與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第一級都是採用東風-3導彈的動力設置(稍加改進)。

基于东风导弹技术 打造长征运载火箭

YF-2發動機有四個燃燒室,每個燃燒室都有自己的渦輪泵。YF-2就是4個YF-1單燃燒室發動機並聯組合在一起的。YF--1發動機可以看做是一個基本型號,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一、二級使用的幾型發動機都基於YF-1的改進或組合

YF-1發動機的推進劑採用偏二甲肼/硝酸,與雙氧水分解驅動渦輪泵不同,YF-1採用燃氣發生器循環,即導入部分推進劑進入發生器燃燒,產生燃氣驅動渦輪泵。

基于东风导弹技术 打造长征运载火箭

“東風-3”、“ 飛毛腿B”、“勞動”這三型導彈的發動機結構相似

如果忽略大小,單從外觀結構上看,YF-1發動機與蘇聯的飛毛腿B(Scud-B)發動機、朝鮮的“勞動(Nodong)”彈道導彈的發動機非常相似。前面提到的R-11的最終改進設計版為R-17,也被稱為“飛毛腿B”出售到全世界。在中蘇最初的合作協議中,就有轉讓R-11F約定。相關資料顯示,朝鮮的“勞動”彈道導彈的大量技術也是來自“飛毛腿”導彈。

YF-2發動機的四個燃燒室都配備各自的渦輪泵,因為發動機採用的是開式泵壓循環,所以燃氣驅動渦輪後,直接排放到外部。雖然YF-2與蘇聯的RD-107同為四燃燒室發動機(筆者在《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限——蘇聯R-7系列火箭》一文已介紹),但RD-107的所有燃燒室中推進劑的注入都是由一個渦輪泵單元提供動力,所以RD-107發動機上部的結構更簡潔。當然採用一個渦輪泵,需要克服推進劑等量均勻注入燃燒室的問題,按照中國當時的技術水平,在YF-2合併使用一臺渦輪泵可能存在困難。

在冷卻發動機推力室方面,YF-1發動機與早期的蘇聯火箭發動機一樣,都是採用再生冷卻循環(德國的技術),燃料從推力室的底部流經噴管夾層,冷卻推力室的同時並預熱燃料。因此,可以看到在發動噴管外周有兩根分叉的導管,接入噴管下部,燃料由此進入,起到再生冷卻作用。

基于东风导弹技术 打造长征运载火箭

開式泵壓循環、再生冷卻循環

基于东风导弹技术 打造长征运载火箭

YF-1渦輪泵的剖面結構,從資料圖上看,YF-1的渦輪泵採用的是普遍的單軸設計,燃料泵和氧化劑泵分別位於渦輪的兩側,中間圓盤狀為提供動力的渦輪。這樣的設計思想與最初的V-2發動機渦輪泵的結構設計相似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渦輪泵結構方面,中國的YF-1發動機與蘇聯的飛毛腿B(Scud-B)發動機、朝鮮的“勞動(Nodong)”彈道導彈的發動機存在差異。後兩者渦輪泵雖然仍是單軸結構,但是渦輪位於單側,並非燃料泵與氧化劑泵之間。

基于东风导弹技术 打造长征运载火箭

在渦輪泵中,渦輪位於最右側(紅色方框),氧化劑泵與燃料泵位於左側

基於東風-4導彈 研製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

1966年,根據國防科委的要求,當時主管航天部門七機部就確定,我國第一枚衛星運載火箭選用東風-4液體導彈。1967年提出了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方案。該型火箭是三級結構,火箭的一、二級在東風-4號基礎上進行修改。第一級採用的是YF-2A發動機(即四個YF-1A火箭發動機並聯),推進劑為硝酸-27S/偏二甲肼組合。第二級採用YF-3A(即YF-1火箭發動機的改進增強版)。

基于东风导弹技术 打造长征运载火箭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尾部可見四個YF-1A火箭發動機並聯

該型火箭的第三級與如今普遍類型的三級有所不同,其採用的是FG-02固體火箭發動機,使用高氯酸銨-聚硫橡膠複合固體推進劑。一般來說,火箭的第三級需要實現高空啟動點火,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相比於液體發動機,固體燃料無法多次點火(推進劑一次燃盡),這就給火箭的姿態調整帶來挑戰。不過,長征一號在其後來的衍生型號中,第三級有采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液體燃料發動機。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共進行了兩次發射,1970年4月24日,將東方紅1號衛星送入軌道。1971年3月3日,又將實踐一號科學衛星送入軌道。

長征二號技術積累 奠定中國運載火箭堅實基礎

長征一號順利發射成功後,緊接著新研製的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成功發射。在東風-5的基礎上又研製長征二號系列、長征三號系列、長征四號系列。這三個系列成為中國航天工程的骨幹運載火箭。與長征一號系列運載火箭不同,後三個系列的一、二級基本採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作為推進劑。

基于东风导弹技术 打造长征运载火箭

在長征三號系列運載火箭中,第三級使用氫氧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

長征二號系列運載火箭一般認為由風暴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二號丙、長征二號丁、長征二號捆、長征二號F這6種型號組成。實際上,風暴一號有時也被稱為“新長征一號”,但是其動力和推進劑與長征一號系列相比,發生改變。

在長征二號系列中,其第一級動力來自YF-20發動機或者YF-21(四臺YF-20的組合)。YF-20發動機通常也與YF-23遊動發動機(四燃燒室結構)配合構成第二級火箭動力,實際上二級動力搭配恰好組成YF-24火箭發動機。

基于东风导弹技术 打造长征运载火箭
基于东风导弹技术 打造长征运载火箭

YF-21發動機(左)由四臺YF-20發動機(右)而成組合。一級四臺發動機安裝在一個圓周上,可以沿著圓周擺動,以控制火箭的飛行,總推力約2940千牛,1秒鐘消耗約1150千克推進劑

基于东风导弹技术 打造长征运载火箭

YF-24發動機,由主發動機YF-20的改進型與YF-23四燃燒室遊動發動機組成。二級中心安裝的主發動機,推力約735千牛,1秒鐘消耗約255千克推進劑。在主發動機頂部安裝一臺遊動發動機,包含四個推力室,其總推力約為46千牛,1秒鐘消耗約16.6千克推進劑

以暴風一號為例,其一級動力來自四個YF-20A,二級動力由一臺YF-22(YF-20火箭發動機的噴嘴擴大版本)和一臺YF-23遊動發動組成。長征二號系列其他幾個版本也採用這樣的動力設置。另外,在其捆綁型中,助推器並非採用固體燃料,動力仍來自YF-20液體發動機。

基于东风导弹技术 打造长征运载火箭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一級單臺發動機YF-20結構,渦輪泵中渦輪設置在單側,燃料再生冷卻推力室,渦輪排氣加熱液氧增壓貯箱

關於遊動發動機的概念,筆者在《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限——蘇聯R-7系列火箭》一文中提到,R-7火箭的芯級動力RD-108與助推機器RD-107,都配備遊離發動機。一般來說,此種遊離發動機的動力也來自於推進劑。

YF-24中游動發動機的四個燃燒室共用一個渦輪泵,給它們注入推進劑。主發動機單獨使用另一個渦輪泵。兩者都是採用開式泵壓循環,驅動渦輪後的燃氣都最終排出發動機外部。

基于东风导弹技术 打造长征运载火箭

YF-24的遊動發動機與主發動機佈局

遊動發動機的四個推力室都能夠沿圓周單向擺動,用於控制火箭二級的飛行,還可以用來消除主發動機關機後殘留推力偏差,也可以讓它長時間工作,以增加火箭二級的飛行時間,提高二級火箭發動機關機時的飛行高度。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一級和二級都採用了擺動發動機方案,這與過去使用燃氣舵相比,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進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使用的是燃氣舵(德國V-2火箭也使用燃氣舵),放在發動機噴口處的燃氣流中,只能改變部分燃氣流的噴射方向,可提供的控制力小,還降低了噴流的速度和發動機的效率。而通過擺動發動機,可以改變全部燃氣流的噴射方向,使擺動同樣角度所提供控制力大大增加,同時燃氣噴流速度不受影響。

與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一樣,長征二號運載火箭二級安裝的主發動機,也是以一級75噸發動機為基礎改進而製造出來的,利用了一級發動機基本的技術和部件,這也節約了不少研製經費,並且縮短了研製週期。但是為了提高火箭二級飛行的靈活性,其遊動發動機沒有與主發動機共用渦輪泵系統,而採用了獨立的泵系統,使得遊動發動機在主發動機關機的情況下,也能獨立工作,這對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是必要的。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一、二級分離採用熱分離方案。二級主發動機在一級發動機完全關機前點火,二級主發動機點火工作後,才利用爆炸螺栓切斷火箭一、二級的聯繫,無用的火箭一級在火箭二級主發動機噴焰的推動下,離開正在工作的二級火箭。為了保證二級發動機噴焰從火箭兩級之間儘快排出,火箭兩級之間採用了斜拉金屬桿連接方式,中間保留了很大的空隙。這樣的一、二級分離方案實際上是繼承自東風-4導彈。

基于东风导弹技术 打造长征运载火箭

“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級間杆系及級間段,採用了斜拉金屬桿連接方式,可能借鑑了蘇聯人的思路,因為R-7火箭也是這樣的設計思路

結束語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一級和二級發動機的研製成功,還有逐漸成熟的一、二級熱分離技術,為我國後來的運載火箭發展打下了基礎。利用這種發動機及其組合方式,還有一、二級的熱分離技術,再加上後來發展的助推器捆綁技術,形成了我國“長征”火箭共10多種型號的大家族。

基于东风导弹技术 打造长征运载火箭

(加入觀察員,輸入邀請碼888享10元優惠,完整閱讀本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