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一事无成?当你渴望改变时,问一问《老子》

文 | 一点拾贰

2019年底裸辞,2020年初遇到疫情,感叹30岁还一事无成……也许2020年是你改变人生的一个机会。

你可能觉得,“改变”哪有那么容易!光是改变每天的生活习惯,就是件困难的事情。比如,每天想早起,运动,读书,但实际仍在被窝里做着梦。再比如,下午想写点文字记录一下疫情期间的所思所感,但一打开聊天软件,时间就一去不复返了。前一天晚上立的Flag,后一天亲眼看着倒下,顿时感觉受挫气馁。或者原本希望往好的方向寻求改变,但周遭却比此前更混乱,弄巧成拙。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

其实,这个世界上和你一样的人很多很多。也许,我们需要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看看《老子》。

为什么是《老子》而不是《论语》?因为,《论语》是从社会内部观察社会,帮助大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于维稳;《老子》则是从社会外围观察社会,客观而全面地观察人类和人类社会,做出改变。很多人认为《老子》“无为”避世。也许,答案正相反,《老子》被认为是“期望寻求改变时的最高指导原则”。

30岁一事无成?当你渴望改变时,问一问《老子》

当你定立某个目标时,《老子》会让你“等一等”

《老子》让你等一等,是想问你为什么会定这个目标?

“就你的实力而言,你所设定的目标,是不是有点好高骛远?会不会太贪心了点?

“你这么做,究竟是自己喜欢,还是希望向同辈炫耀?”是外部动机还是内在动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养身第二》)

老子说:当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好的,如此,好恶之心便产生了。当天下的人都知道善是大家赞美的美德,如此,伪善之行便因之而起了。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知道生活在一个比较的社会,因此总是和他人相比来衡量事物的价值,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但这可能并不对。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和他人是相同的。上天赋予了每一个人不同的天赋和个性。与他人比较根本没有意义。因此,我们不应与人比较而感到沮丧挫折,或是洋洋得意。直接观察自己的天赋是什么?个性是什么?重新发现自己的擅长之处,才是设立目标时首要考虑的。

虽然,话是这么说,完全耗费在比较社会中的人,往往很难了解自己的天赋和个性。这时候不妨问问自己的亲人、朋友,你做什么事情做得最好?你做什么事情做起来神采奕奕?因为这些通常符合你的天性。

30岁一事无成?当你渴望改变时,问一问《老子》

以兴趣为导向,不执着于社会认定的“成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养身第二》)

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以‘不言’推行教化。任万物自然生长变化,而默不作声;生养了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作育了万物,却不自恃其能;成就了万物,却不自居其功。正由于他不自居其功,反而得到万物的尊敬爱戴,所以他的功德才能不朽。”

一味追求世间认定的成功,天天想着“我比谁谁厉害”,抱着这样的想法,执念太深。随着败绩来时,忧困不已。久而久之,挑战新事物的能量将枯竭殆尽,甚至怀疑自我,抑郁。不要受世间的价值观束缚,也不要执着世间所谓的成功,减除杂念与欲望,专心追求“喜爱的事物”才能找到愉快地活着。

因为,只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得时候才能开心,才不会才思枯竭,不以为苦。

“道可道,非常道”(《体道第一》)

老子说:“‘道’是不能言说的,能用文字语言表达的‘道’,已非那个真实、永恒之‘道’。”

什么意思?不能“光说不练”,不以言语去理解,而是透过实际经验去体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坚强的人,总是用心体验自己生活的每一刻而不是为了别人,唯有这样才能够培养真正的“实力”,真正能与整个生命时光和谐相处的“实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出生后,他是如何认识世界的?你如何向他描述色彩?如何向他描述味道?如何向他描述鸟鸣?最简单的方式,是用眼睛去看,用舌头去尝,用耳朵去听,唯有这样才能有实际的感受。

30岁一事无成?当你渴望改变时,问一问《老子》

人生犹如一场旅行,用心体验生活,就能愉快走到终点。

参考文献:

(日)田口佳史,《示弱的勇气》,辽宁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我是一点拾贰,与你在文字里读懂社会世界,读书人总有归处。愿平生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