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店營銷|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1-10)


夜店營銷|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1-10)


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1924年1月1日—)美國投資家,沃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副主席。

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這位今年已經95歲高壽的老人,在過去的46年裡,他和巴菲特聯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賬面價值以年均20.3%的複合收益率創造投資神話,每股股票價格從19美元升至84487美元。

1. 機會成本思維模型:

“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捨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行業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

2.直覺思維模型:

“又稱為直觀,通常被描述為,一種不用經過太多思考過程,很快就能出現的直接想法、感覺、信念或者偏好。當我們有某種信仰,但是不確知它的原因時,通常會將它歸於是一種直覺。認知科學認為這是因為生存的演化壓力而產生的人類心智能力,讓人類可以快速做出判斷,採取行動,它通常與右腦連結在一起。心理學與超自然學對這個能力深感興趣。”(參見:思考,快與慢 —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系統1’的運行時無意識且快速、情緒化的,‘系統2’的運行需要費腦力,要慢一點更加理性化。)

3.局部最優與全局最優思維模型:

“優化問題的局部最優解是指在臨近解集合當中的最優(最大或者最小)解。相對應的是全局最優,指在所有可能解而不僅僅是鄰近值當中的最優解。”

4.決策樹思維模型:

“由一個決策圖和可能的結果(包括資源成本和風險)組成, 用來創建到達目標的規劃。決策樹建立並用來輔助決策,是一種特殊的樹結構。”

5.沉沒成本思維模型:

“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夜店營銷|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1-10)

6.易得性偏差思維模型:

“是啟發式偏差的一種。指人們往往根據認知上的易得性來判斷事件的可能性,如投資者在決策過程中過於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視對其他信息的關注的進行深度發掘,從而造成判斷的偏差。”

7.確認偏誤思維模型:

“指人們會傾向於尋找能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對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更加關注,或者把已有的信息往能支持自己觀點的方向解釋。”

8.損失規避思維模型:

“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9.效率思維模型:

很多時候,真正拉開人與人,企業與企業,國家與國家的,就是效率。效率反映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同樣時間產生價值,另一個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前者由後者影響。 就像教父的一句經典:用半秒鐘看透事物本質和用一輩子看透事物本質的人生一定是截然不同的。

10.時光機思維模型:

經濟發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國家同一事物的發展有先後順序,比如互聯網,電器。美,日,中,印。孫正義的這個思維模型讓人毛骨悚然,他投資馬雲,馬雲要2000萬,他投8000萬,楊致遠雅虎為200萬掙扎時,他投了一個億,iphone2007年出現,他去告訴喬布斯,未來的手機是電腦加手機,應該你來做。我能投資你嗎?喬布斯說我不缺錢。孫正義繼續說合作嗎,那如果你做,我能跟你合作嗎?我幫你賣。喬布斯說,你連運營商都沒有怎麼賣呢?好吧,既然你第一個找我,我同意。回去孫正義就收購了日本第三大運營商。現在,孫正義賣了很多阿里巴巴的股票,花了311億美元全力投資了物聯網芯片,併成立了1000億美元的基金,只投人工智能,機器人,物聯網,並揚言,未來三十年,機器人的數量超過人類的數量。

夜店營銷|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