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说话!​凉山四县脱贫摘帽背后的佛山力量

“以前在家只能种洋芋、玉米,戴着‘穷帽子’。现在我们夫妻俩来佛山打工,一年收入至少8万元,收入翻了十多倍。多亏佛山,我们才能过上幸福日子。”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东子村村民李万明得知佛山市金百川科技有限公司复产,迫不及待地从老家出发,3月6日抵达佛山准备复工。

佛凉携手共奔小康。四川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通知,宣布凉山州木里县、盐源县、甘洛县、雷波县4个县已达到贫困县退出有关指标,同意退出贫困县。四县脱贫摘帽的背后,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扶贫干部的心血,更离不开全市上下倾力支持的佛山力量。

2016年8月,佛山被党中央、粤川两地省委省政府赋予重任,“接棒”珠海,开展对口凉山州扶贫协作工作。近四年来,佛山用心用力倾情帮扶,共向凉山拨付财政资金16.44亿元,用于安全住房建设、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持等470个项目,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使贫困群众得到真实惠。

让数据说话!​凉山四县脱贫摘帽背后的佛山力量

图说:2019年9月12日,盐源县梅雨镇金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写着东西协作瓦吉瓦,佛山人民卡沙沙的标语,表现出当地群众的肯定。(资料图片)/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安全住房让凉山同胞安居乐业

红顶黄墙,入户大厅宽敞明亮,厨房灶台整洁,有独立的卫生间和阳台,还有覆盖全屋的无线网络,出门不远处便是幼教点和民宿活动广场……在青翠的群山中,一间间新房尤为亮眼。

2019年10月,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120户457名贫困户搬进了期待已久的新房。清水村是佛山资金援建村之一,村子附近还建了牲畜圈舍,在解决好人畜混居的同时,保留当地村民养猪牛羊的习惯。

“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让住在大山深处的彝族同胞搬进安全舒适的新居,解决他们交通出行的难题;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种植养殖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到凉山视察工作时为凉山脱贫攻坚开出的良方。2016年至2019年,佛山共投入4.16亿元,援建安全住房6644套,共为27680名住房困难群众解决安全住房问题。

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甘洛县工作小组以安全住房为核心,系统设计规划扶贫项目,围绕安全住房,在周边因地制宜引进了高山蔬菜种植企业、援建扶贫车间,让村民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尽可能地尊重村民的生活习惯,配套适宜的公共服务设施。

而今,甘洛县成功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到0.1%,旧貌换了新颜。佛山驻甘洛工作小组组长、甘洛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再勋表示,工作小组下一步的重点是补短补差,巩固提升。通过对接资源、链接项目促进甘洛产业发展。同时侧重投入文化、教育、卫生和就业等民生事业,着眼扶智扶志,长远发展,“我们将用佛山的创新和实干精神,推动更多的项目落地,让更多的凉山老乡受益。”

产业合作项目遍地开花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凉山州木里县是藏族自治县,巨大的海拔落差形成了“一山四季”的立体气候。如何利用木里县自然条件禀赋,为脱贫攻坚注入内生动力?

“我们的思路是以‘药王谷’为龙头,打造木里的中药材产业体系。”佛山驻木里工作小组组长、木里县委常委、副县长胡安泉等一批佛山扶贫干部深入木里29个乡镇实地调研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根据调研情况,工作小组在木里全县29个乡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着力构建以仙草园、百草园、养生园、药材加工基地、药苗育成基地、培训中心、研发中心为载体的“三园”“两基地”“两中心”的“中国木里·药王谷”项目。其中,向博窝乡提供援助资金13万元,在当地新建一个丁央贝母育种基地;在乔瓦镇投入80 万元,用于新建木里县的中药材育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作小组还积极带动企业到木里调研对接。去年,佛山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丰欣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成功落户木里,并注册成立木里县康源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对木里绿色产业的发展前景,胡安泉成竹在胸:以“药王谷”为龙头项目,木里将形成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药物(药王谷)、礼物(文化旅游产品)的四大主题产业链,构建木里县“1+4+N”的产业空间布局。

为增强广东企业落地凉山信心,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还积极促成凉山州出台相关政策,对在凉山州注册落地的广东企业按照企业实际投资额的20%予以奖补支持,单个企业最高奖励可达600万元。2018年,佛山在凉山投资注册落地24家企业,实际投资额逾14亿元,吸纳贫困人口就业605人。2019年新增投资落地企业29家,新增投资额29.11亿元。

推进劳务协作结硕果

3月6日,来自凉山州雷波县的173名务工人员顺利抵达顺德,他们将分别到美的威灵电机、新宝电器、天品电器等7家企业开启务工旅程。2018年至今,雷波县共计向顺德转移输出务工人员115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80人。

这173名务工人员,将有45人留在美的威灵电机。美的集团威灵电机管理部经理黄源说,公司将在本月为所有新员工购买社保,入职的一年内,他们每个月还会获得1000元政府补贴,“我们曾招收过凉山州的员工,工作表现不错。因此我们也积极和政府促成当地的劳动力输出。”

为推动更多凉山籍务工人员来佛山,实现稳定就业,佛凉两地政府以政策引导为突破口,对凉山贫困劳动力到佛山就业实行岗前培训、稳岗补贴、交通补贴等。截至3月4日,佛山已安全有序组织共2446名凉山籍人员到佛山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73人。目前在佛山就业的凉山籍务工人员30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95人。

佛山驻雷波工作小组组长、雷波县委常委、副县长黄海表示,随着雷波县脱贫摘帽,今年工作小组还将多点发力,持续巩固当地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顺德区与雷波县的对口帮扶工作,深化推进携手奔康结对,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巩固脱贫成果再提升

通过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安全住房问题,贫困群众全部实现“安居梦”;全县经果林种植面积超过230万亩,贫困户户均种植面积达到6亩以上,贫困户年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目前全县贫困群众年人均收入已稳定超过国家脱贫标准……

“佛山扶贫干部强有力地推动劳务协作、产业、安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为盐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盐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鄢世忠不吝赞美之情。佛凉盐源县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负责人袁德蛹也深情表示:“感谢佛山扶贫干部对盐源农业产业扶贫作出的杰出贡献,感谢广东佛山,感谢党,你们的恩情盐源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佛山驻盐源工作小组组长、盐源县委常委、副县长廖流波说,盐源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但仍存在个别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返贫风险防范机制仍需健全、农村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

下一步,工作小组将持续解决基础薄弱难题,大力推动农村相对困难群众实现住有安居,解决产业贫弱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大力实施盐源农特产品精品工程,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苹果、核桃、花椒、辣椒等精深加工企业和果蔬肉类冷链企业;与此同时,持续解决教育落后难题,确保2020年全县学前教育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100%。

“今年我们打算利用佛山援建资金,9月前在盐源建设7所幼儿园,协助当地幼儿学前学会普通话。”廖流波说。

数读:佛山对口凉山州扶贫协作工作

●2019年,佛山市拨付到甘洛县的援建财政资金共计5270万元,带动惠及贫困人口7607人。全县脱贫1799户7799人,退出贫困村36个,贫困发生率降至0.1%。

●2019年,雷波县脱贫2138户9793人、退出贫困村30个,贫困发生率降至0.13%;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项目24个,惠及贫困人口12326人。2016年至2019年,累计到县资金1.338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256亿元,社会帮扶资金818万元。

●2019年,佛山向木里县投入财政资金5366 万元,同比增幅达36.5%,共对接援建项目21个。通过捐助的形式投入各类捐助财物约424.6万元,主要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发展产业、改善民生、完善教学设施和添置医疗设备等扶贫协作工作。

●截至2019年12月,盐源县累计实现122个贫困村退出、14997户6888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6%。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2亿元,新种植经果林120万亩;针对贫困群众设置公益性岗位3153个。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阮凤娟、谭海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