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沁機槍在二戰仍在使用?蘇軍將其威力發揮到極致,防守時愛用

二戰時期的蘇軍部隊在衛國戰爭初期一直處於防守態勢,在1941年到1943年這段時間中,蘇軍進行的防守作戰比較多,而進攻較少。在這些防守作戰中,德軍發現蘇軍仍在使用水冷馬克沁等重機槍,並且對其進行了改進,而蘇軍的重機槍在陣地防守作戰中往往能夠壓制大量的德軍部隊,使其無法前進。

馬克沁機槍在二戰仍在使用?蘇軍將其威力發揮到極致,防守時愛用

同時這些重機槍的部署也較為靈活,因為蘇聯設計師為了重機槍的移動,專門設計了一個帶護盾的輪式機槍架,這也成為了二戰蘇聯重機槍的最大特徵。本文就來講一講幫助蘇聯在這些早期的防守作戰中牽制德軍的那"兩個輪子"們,分別是水冷馬克沁、德什卡這兩款重機槍。

馬克沁機槍在二戰仍在使用?蘇軍將其威力發揮到極致,防守時愛用

先從M1910式馬克沁機槍開始講起,在SG43"郭留諾夫"機槍沒有出現之前,即1943年以前,蘇聯紅軍一直都在使用這款從沙俄時期傳承下來的老槍,而馬克沁機槍也一直使用到了二戰結束後才在蘇聯紅軍的裝備序列中全部退出。M1910式馬克沁重機槍使用的是沙俄時期發明的1908式7.62X54毫米子彈,裝藥較足,能夠使該槍的子彈在遠距離上也具有一定的殺傷力。

馬克沁機槍在二戰仍在使用?蘇軍將其威力發揮到極致,防守時愛用

該槍的主要供彈方式是一條能夠安裝共250發子彈的帆布彈帶,而這種安裝子彈後的帆布彈帶也會通常裝在大彈箱中進行運輸。雖然有了如此的大的彈容量,該槍的射速並不高,由於使用當時已經過時的槍機原理,該槍的射速僅僅在600發每分鐘。但是對於重機槍來說,射速多少並不是決定武器性能的關鍵點,而是火力持續性。

馬克沁機槍在二戰仍在使用?蘇軍將其威力發揮到極致,防守時愛用

因此該型馬克沁重機槍自始至終都必須配合水冷套來使用,在冬季可以使用雪作為水的補充手段。也是因為水冷套能夠較好的解決散熱問題,該槍的火力持續性要比當時德國的任何一款機槍要優秀。射手不必去特意的打短點射,從而在陣地防守作戰中能夠有效的壓制德軍,極大的延緩了德軍推進的速度。甚至可以說,該槍是蘇軍能夠在1943年從防守轉為進攻的重要因素之一。

馬克沁機槍在二戰仍在使用?蘇軍將其威力發揮到極致,防守時愛用

而德軍本身也是十分忌憚擁有數挺M1910式馬克沁重機槍的蘇軍陣地,往往要"重點關照"一番。而為了避免在德軍的"重點關照"中被摧毀,蘇軍又為其發明了索科洛夫輪式槍架,一個人就可以拖著重機槍進行撤離,也可以拖著走。在冬季作戰中,這種輪式架子也可以安裝在雪橇上進行移動。也是因此蘇軍對於該槍的運用較為靈活,在進攻陣地時有時也使用該款重機槍。而帶有護盾和輪式槍架的蘇軍重機槍,也成了二戰蘇軍的最大特徵,在大多數歷史照片中都可以看到蘇軍使用這款重機槍。

馬克沁機槍在二戰仍在使用?蘇軍將其威力發揮到極致,防守時愛用

蘇軍在早期衛國戰爭中使用的另一款重機槍,就是大名鼎鼎的德什卡大口徑重機槍(Dshk)。而德什卡重機槍至今仍有國家在使用該槍,堪稱俄羅斯版的"老乾媽"。德什卡重機槍的口徑和美國M2重機槍的口徑一樣,同樣是12.7毫米,但是子彈並不同。最初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由蘇聯著名設計師捷格加廖夫設計的(他的另一款作品是DP28)。該槍最初是作為低空防禦的高速機槍使用的,可後來蘇軍發現其通用性以及性能較好。便開始在坦克上、裝甲車上安裝該槍。

馬克沁機槍在二戰仍在使用?蘇軍將其威力發揮到極致,防守時愛用

而設計部隊在進行改裝後,該槍也可以安裝在三腳架以及輪式槍架上,作為步兵的支援武器來使用。而由於使用大口徑子彈,德什卡重機槍對輕型裝甲單位,例如德軍的裝甲車也有一定的殺傷性,有過德什卡重機槍擊毀德軍221、222等裝甲偵察車的記錄。而對於德軍步兵來說,德什卡重機槍的槍口指向之處,必定死傷慘重,12.7毫米子彈後打中人體後必定是非死即殘。除非有裝甲車或者是炮火支援,德軍士兵一般不敢進攻配備了德什卡的蘇軍陣地。而上述的這兩款重機槍,也是蘇軍在衛國戰爭初期(1943年以前)最常用的兩款輪式重機槍,而這兩款重機槍也極大的拖延了德軍推進的步伐,從而給1943年轉向進攻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